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科學傳播
2890 篇文章・
4908 位粉絲
科技大觀園
・2022/01/25
數位時代下,各大企業積極進行數位轉型,邁向更進一步的萬物聯網。但要達成,即時資料整合、大數據分析、AI技術導入最為必要,而5G正是實現的關鍵使能技術。
TingWei
・2022/01/24
2008 年布萊德・彼特主演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將影片或照片中人物「換臉」「變老」的修圖或 CG 技術,在 Deepfake 出世之前就已經存在了。Deepfake 受到關注的核心關鍵在於,應用 AI 的深度學習的演算法,加上越來越強大的電腦與手機運算能力,讓「影片換臉」這件事情變得越來越隨手可得、並且天衣無縫。
聯經出版
・2022/01/24
【PS. 文內沒有蟑螂】人類的房子裡,其實住了許多昆蟲室友,應該有不少人被牠們嚇到過,雖然牠們大多無害,但你依然覺得有些困擾對吧?那就一起來認識減少牠們出現的方法吧!
臺北天文館
・2022/01/24
國際太空站是地球軌道上最大的衛星,也是太空中最大的人造物體,大小約有一個足球場這麼大,有時我們從地表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快速地在夜空中劃過。
蓋亞文化
・2022/01/23
《採集人的野帳》汲取台北植物園的研究史料,描繪大正時期植物採集人的秘辛,帶領讀者重溫臺灣植物研究的黃金年代。
科技大觀園
・2022/01/23
腫瘤切片中的螢光訊號就像滿天星光一樣複雜,那就試試看天文影像的處理工具吧!美國的跨領域研究成功提高了組織切片的分析效率,而臺灣團隊更成功拍攝出組織立體影像!
蓋亞文化
・2022/01/22
一場颱風來襲,吹來的是植物園內的喧鬧,更颳來夏日的思念之情。然而一次採集任務,卻猝然揭開涼山莽撞外表下的苦澀過往……
蓋亞文化
・2022/01/21
1924年,現時的台北植物園內,臺灣最古老也典藏最豐富的植物標本館——腊葉館落成。那是臺灣原生植物調查大躍進的黃金年代,滋養了採集人的堅毅之心,傳承至今。
科技大觀園
・2022/01/21
網路與數位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面對資安環境高速變遷帶來的新興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自保防身?來聽聽資安專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嘉玫教授怎麽說!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
・2022/01/18
在過去的一年半,食品業者都在努力對抗 COVID-19,避免員工染疫,同時持續種植、製造及銷售食品,並且努力維持食品安全倡議與計畫。這是全球性的挑戰,連台灣也是如此。
[DEBUG] 21:23:00:330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708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LOG] 21:23:00:398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WARN] 21:23:00:492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21:23:00:493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21:23:00:567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21:23:00:568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