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科學
1244 篇文章・ 1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10/20
平常生活節奏快,假日想找個地方放鬆地品嚐下午茶,結果總是在跟人群野餐嗎?不用擔心,幫你找到鬧中取靜(是真的,不是租屋廣告)的野餐地點,恣意享受微風與陽光。
・2018/10/20
2018/10/27 (六) 9:00-16:00 中研院開放參觀,近 300 場科普、人文活動邀你共樂。希望本篇有助你規劃參觀行程,來瞧瞧實驗室,和研究員聊聊科學的想像;來聽聽講座,和研究員聊聊人文的情懷;來逛逛隱藏版展館,穿越古今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2018/10/09
隨著加速器技術的發展,物理學家也不斷地繼續發現其它許許多多生命期甚短的新粒子!在相信上帝不應該會如此笨手笨腳地製造出這麼許多不同的「原子」的信仰下,物理學家終於在 1970 年代真正確定了不可再被分割的古希臘「原子」,以及瞭解了它們如何相互作用,建立了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現在,「希格斯玻粒子」已經被 CERN 撞出來了,那基本粒子到底長什麼樣子?
・2018/10/02
題目取材自生活中的科學新聞,測驗目標在評量考生的理解能力,期望能理解衛星運行軌道的概念。學生能理解和說明生活現象的原理,就是一種「素養」。素養存在生活中,生活中表現素養,因此,素養導向命題的源頭在生活經驗與新聞報導中。
・2018/10/01
今天要和大家聊另一個和光遺傳學並列前二名的神經科學重要技術——透視大法:神經細胞活動即時影像技術。也就是,讓科學家們能直接用眼睛看出神經細胞在避沙ㄇㄤˋ(=變什麼把戲、耍什麼心機),看出每個各懷鬼胎的人的大腦到底是怎麼運作。反正就是一眼看穿心思之術!
・2018/09/28
每年在度過母親節或父親節的同時,大家有沒有好奇,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語言,都要叫母親為mama、父親為papa? 這一切都只是巧合嗎? 或是其中有什麼樣的語言秘密呢? 今天我們要為各位解開,mama/papa這兩個詞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2018/09/24
2018年9月24日,台灣時間下午3點45分,全球的數學家和數學迷們,都將目光聚焦於德國的海德堡桂冠論壇(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世界各地的數學家和電腦科學家每年一度聚集於此,和獲邀的學界大師進行交流。演講台上,英國頂尖數學家麥可.阿蒂亞(Michael Atiyah)正準備發表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的證明。
・2018/09/20
細胞治療是將自己的「自體細胞」,或別人的「同種異體細胞」,經過體外培養或加工程序之後,再將這些處理過的細胞引進患者體內使用,以達到治療或預防疾病之目的。近期衛福部放寬了細胞治療適用限制,讓更多患者可以藉此治癒疾病。不過細胞治療並非人人適用,正確的認識這種療法,才能找出真正的康復之路。
・2018/09/19
認為兩腦分工是一派胡言的人,可能得大吃一驚了!其實我們的頭顱裡真的有兩個腦半球。雖然這聽起來有點瘋狂,但是它們的確有不同的任務,至少某種程度上是分工的。
・2018/09/19
本章要談的是我最愛的腦迷思。如果要頒發「最受歡迎的腦迷思獎」的話,這則絕對是冠軍。你一定也聽說過我們只用了 10%的腦。換句話說,90%的腦閒置在那裡,等著我們去用。想像一下,我們可以一下子將腦功能提高十倍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