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讀力書展
請贊助泛科學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搞笑諾貝爾獎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好書搶先看
1224 篇文章・ 1906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回凝
增稠
澱粉
糊化
口感
相態
結構
質地
風味
食物
中洋裂谷
地圖
海底地形
聲納
心理
恐怖電影
恐懼
變態
偏側化
右腦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8年
重設
好書搶先看
大雁出版基地
・2018/12/30
米粥麻糬麵包洋芋片,從黏膩到酥脆,澱粉風貌百變的秘密是什麼?──《口感科學》
澱粉是廚房裡的經典材料,最常用的增稠劑之一。整顆的澱粉粒不溶於冷水但能吸水,最多可以增加 30% 的水分含量。但只要溫度升高,澱粉的吸水力就會明顯改變。這就是為什麼將馬鈴薯煮熟後可以搗成泥,而穀物可以煮成稀粥。溫度在 55∼70℃(131∼158℉)時,澱粉粒會開始融化並大量吸水,要加熱到 100℃(212℉)才能完全破壞澱粉粒整齊有序的結構。
回凝
增稠
澱粉
糊化
4
0
人體解析
大雁出版基地
・2018/12/30
綿密、柔韌、酥脆、耐嚼,食物的結構如何影響吃出來的口感?──《口感科學》
食物的結構與組織 食物的物理狀態和結構, 可以定義為和其物理組成( physical composition)
口感
相態
結構
質地
風味
食物
0
1
地球脈動
貓頭鷹出版社
・2018/12/22
從大數據中看出端倪,瑪莉發現中洋裂谷──《聽見海底的形狀》
「我注意到,在每一幅剖面圖中,中洋脊峰頂附近都有一道頗深的 V 型槽口。」深溝、裂谷。這絕對是新發現。她繼續研究,重複確認聲納紀錄,確定她並未標錯深度。最後她確信她的判斷正確,立刻致電布魯斯。當她看見海床出現一道裂谷,她自問,這道裂谷為何出現在這裡、為何呈現如此模樣。裂谷即裂縫,而這道裂縫龐大且連續,還跟地震活動扯上關係,於是,她能想到最簡單的答案即是大陸漂移。
中洋裂谷
地圖
海底地形
聲納
0
0
好書搶先看
遠流出版
・2018/12/15
為什麼電影越可怕,越多人喜歡?──《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
恐怖電影大概是現今最受歡迎的恐怖娛樂了。它提供了多元的體驗,有的是一步步累積的陰森恐懼;有的則熱愛突如其來、冷不防的驚嚇。這些驚險、刺激、甚至令人作嘔的感受。或許我們無法用單一簡單的答案,來解釋人們為什麼喜歡恐怖電影。不過,裡頭顯然有些共通的現象與作用,心理學有辦法解釋嗎?
心理
恐怖電影
恐懼
變態
0
0
人體解析
遠流出版
・2018/12/15
左腦人?右腦人?別再用過度簡化的二分法──《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
關於大腦,一個最常見的迷思(大概就和「人的一生當中只使用了大腦的 10%」這個謠言一樣熱門)是:人類可能有左腦人和右腦人之分。根據這個迷思,你的個性和「認知方式」會由你哪一邊的大腦比較強來決定,而左右兩邊大腦有明顯不同的功能,左腦據說主管分析和語言,右腦則負責創意和情感。這個迷思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又有多少真實性呢?
偏側化
右腦
左右腦
左腦
裂腦
1
0
好書搶先看
PanSci
・2018/12/08
巫師的黑暗咒語,黑麥角菌與麥角菌──《菇的呼風喚雨史》
麥角(ergot)是穀類作物如小麥被真菌感染後所形成的黑色麥角菌硬粒,含有複合生物鹼,食用後會出現循環與神經傳導的問題。麥角中毒(ergotism)可引起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副作用。同時,許多麥角生物鹼或其衍生物也可以被作為藥物使用──酒石酸麥角胺為中樞神經系統用藥,是一種解熱鎮痛劑,可緩解偏頭痛;溴隱亭,麥角靈的衍生物,可以抑制激素的過量分泌,用於治療肢端肥大症和高催乳素血症。
獵女巫
真菌
舞蹈狂
迷幻
麥角中毒
麥角菌
黑麥角菌
0
0
好書搶先看
PanSci
・2018/12/08
對真菌有許多疑問嗎?解答都放在這裡了!──《菇的呼風喚雨史》
真菌(或通稱為黴菌)幾乎可以生長在任何東西上面,只要是溫暖又潮濕的地方,就很容易孳生黴菌。臺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間,四面環海,雨量充足濕氣重,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常見於居家環境的真菌有哪些?食物發黴還能吃嗎?如何防止黴菌生長?本為收錄對真菌的常見問題,一一回答。
孢子
居家
真菌
過敏
黴菌
0
2
好書搶先看
PanSci
・2018/12/01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札特效應」是真的嗎?──《好聲音的科學》
一九九三年,以羅雪(Frances Rauscher)為首的一群心理學家,在聲譽卓著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刊登了一篇題為〈音樂與空間測試的表現〉(Music and Spatial Task Performance)的論文。這項研究是為了瞭解學生們,在花十分鐘做了下面三件事的其中一件後,於某項智力測驗上的表現如何:在這十分鐘裡,有的學生聽的是教人放鬆的指令,有的只是安靜地坐著,而其餘學生則聽了十分鐘的莫札特鋼琴曲。接著,所有人都做了同樣的測驗。測驗結果顯示,聆聽莫札特音樂的那組學生,比聽放鬆指令或是什麼都沒做的學生,成績都要來得好,而進步的幅度,相當於比他們原本的智商高出了八或九分──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很有用的。
多巴胺
正腎上腺素
莫札特
蠟燭測試
雙索測試
43
2
好書搶先看
PanSci
・2018/12/01
是天分還是努力?專業音樂人怎麼養成的?──《好聲音的科學》
很多人因為熱愛音樂而想學音樂,但卻因自認沒有天分而卻步。這樣其實很可惜,因為本章接下來要說明的,就是這類「我沒有天分」的顧慮,其實是不必要的。事實是,大多數的專業樂手,也並非與生俱來就有天分。
刻意練習
天分
音樂
1
2
地球脈動
時報出版
・2018/11/24
核子戰爭後遠離災區就沒事?氣候災難讓你無所遁逃──《天氣之書》
一場完美的冷戰風暴、環境的考量、氣候科學的演變,在一九八○年代初期一併爆發,導致一種新型的環境威脅預警──核交換後的大火,可能引發「核子冬季」。也就是在核子戰爭中起火的城市會升起大量濃密的煙雲,導致地球冷卻,引發饑荒等更糟糕的情況。
核子冬季
核子戰爭
氣候
0
0
文章導覽
1
2
...
1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