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o
536 篇文章・ 1 位粉絲

該內容受客戶委託,客戶在內容產製過程中,有一定程度上的參與,然而內容仍然受到廣告法規規範及泛傳媒營運團隊監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3/16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甚至是一整個國家內部,「人」在哪裡、在哪裡工作、在哪裡居住?「長時間」的遷徙趨勢是往城市、還是往鄉村移動?「短時間」的通勤人口是來自外縣市還是不同行政區?現在「手機訊號」幫助科學家看見了這些人口遷移的有趣現象。諸如「哪裡是女性出沒較多的地方?」、「何時是大家進城的熱門時段?」之類的問題都有了解答。這不只是知道了「大家去哪兒」而已,還能協助政府進行有效的國土規劃、建設分區。
・2018/03/15
許多正式或非正式的排名中,「漢語/中文/ Mandarin」都被列為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光是中文裡的平上去入聲調、同音字、破音字,就已經夠讓外國人頭大了,更別提中文字的一筆一畫,看在他們眼中簡直就是不聽話的外星蚯蚓。 所以我們可以輕鬆流利地使用中文,真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對吧?中文這麼難,是不是顯示我們比外國人聰明呢?不,事情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2018/03/10
在中研院進行相關研究的黃雯華表示,到目前為止,黃雯華團隊的實驗結果同樣指出:生理時鐘的混亂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若是已有乳癌細胞的存在,混亂的生理時鐘則有可能加速癌症惡化。
・2018/03/09
如果 DNA 是電影劇本,記載著生物體應該演出什麼樣的電影。那麼 RNA 就像依劇本拍攝出來的影片片段,需再透過「剪接」才能組成劇情相符的電影,而細胞內的「剪接師團隊」就由五個小核核醣核酸及多種蛋白因子、蛋白複合體分工合作。
・2018/03/01
今年(2018)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的「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NTT-TIFA)中,將展演一系列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藝術作品,它們不只是純粹的芭蕾舞、現代舞、舞台劇,這系列的表演中,藝術家特別加重了「科技」元素的表現。讓人體在不同材質間創新表演的想像,拓寬了素材的範疇,並加重了作品的力量。
・2018/02/19
科學家竟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別怕,這不是恐怖故事,而是存在於大自然的「微觀世界」。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的林曉青助研究員,拿出分子模型帶你一同想像:真菌是如何像玩樂高,組合出結構複雜的天然物。
・2018/02/15
情緒,是許多疾病和社會問題的表徵。例如有躁鬱傾向的人們,說話用詞有很大的情緒起伏;又如網路霸凌,會反映於社群留言的用字情緒。若能及早偵測到這些情緒,就有機會及時避免憾事發生,而這個任務可透過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協助。
・2018/02/13
乾貨之所以被製作成乾貨的原因,除了能增進食品本身的風味以外、還能降低食物中的微生物可利用的水分、以抑制微生物生長。但只有減少水活性這招是不夠的!乾貨再怎麼「乾」,都還是會含有些許的水分,再加上儲存在臺灣如此潮濕的環境,這都讓微生物有了可趁之機。所以還需要有其他的招式,於是苯甲酸就出現了!苯甲酸進入細胞後,在細胞內中性的環境會解離、並酸化細胞質,進而影響微生物的代謝功能,也藉此抑制了細菌或真菌的代謝與生長。受惠於食品保存技術的發達,我們的飲食不太受限於季節因素,只要想要就可以品嘗各式的山珍海味。而時常使用苯甲酸做為防腐劑的乾貨、醬料正是跨越季節,點綴年節的餐桌好夥伴。適當使用防腐劑如苯甲酸,可以大量減少錯誤保存、細菌孳生帶來的風險,讓大家在感受年味的同時沒有後顧之憂啦!
・2018/02/13
「南市查獲黑心白瓜子 二氧化硫殘量達標準10倍」、「嘉市抽驗年節食品 1件酸菜二氧化硫超標」看到這些新聞、你也開始緊張起來了嗎?年貨抽驗「驚傳」食安問題,已經是見怪不怪的年經文了,之前我們聊到了乾貨中的防腐劑「苯甲酸」,這次讓我們也一起來看看年貨裡的另一位常客「二氧化硫」到底是誰吧!又為什麼有些食品會需要二氧化硫漂白呢?
・2018/02/12
活躍於 19 世紀末的英國醫師萬巴德(Patrick Manson)遠渡重洋,來到打狗任職中國海關,開啟了奠定熱帶醫學的旅程。爾後他轉調廈門,看診之餘,也從事熱帶瘧疾研究,甚至培育華人醫生,為西醫在東方打下發展基礎。而他的研究成果,也成為了現代瘧疾知識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