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12/11
柏克萊大學天文學教授馬中珮表示,早期宇宙有很多類星體或活躍星系核,一般認為,它們的能量是來自於質量有100億太陽那麼大的「超大質量黑洞」。像這次新發現的這兩顆超大質量黑洞,因為在質量大小上與年輕的類星體近似,未來它們很可能會在天文學裡解釋類星體如何演化成超大質量黑洞的過程時,扮演關鍵角色。
・2011/12/09
個人化的醫療革命,即將來臨。未來,醫師將根據個人DNA定序與基因檢測的結果,治療疾病;個人也可藉此調整生活方式
・2011/12/09
攝影師Jenny Ross在2009及20101年,拍攝過兩次成體公熊在海冰上取食幼熊屍體。Ross和極地生物學家Ian Stirling認為,當氣候漸漸溫暖,海冰隨之減少,使得海豹在夏季提早北遷,幼北極熊則成為垂手可得的獵物。他們補充道,若持續暖化,同類相食的狀況可能會越見頻繁。
・2011/12/08
這篇文章是由老葉與分遺系100級第七組同學合力完成的 自古以來有人就有老鼠。在大都市裡面不難發現他們的蹤影,但
・2011/12/06
「歷史是宏觀的未來」,從研究古早人類的歷史,韋爾斯得出一項推論:現代人面臨的種種問題,大都由於人類的生物性與環境出現扞格所致。人的生物性,好比有善於儲存能量的儉約基因、喜好漫遊出走的天性、習慣生活在百來人的小群體,發展出互利的道德觀,以及創作「無用」的藝術品等,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狩獵採集族人類祖先,經過幾十萬年的演化所得出的,至今仍寫在我們的基因當中。
・2011/12/03
胡蜂像許多猿猴一樣,會辨認臉孔。胡蜂(Paper Wasp: Polistes fuscatus)臉上有著明顯可供辨識的褐色、淡黃色色塊。一則發表在《Science》的研究中,科學家將不同隻胡蜂的「肖像」擺在叉道的兩邊,讓它們學會一張肖像代表危險的叉道,另一張則代表安全。胡蜂會較準確且快速飛到代表安全的「肖像」那邊-顯示它們認得出「肖像」間的差異。不過它們並非神準,當科學家利用修圖軟體將肖像中的觸角移除,它們見無法認出臉孔,可能就像人無法認出沒有鼻子的另一個人一樣。
・2011/12/03
我們在大學或研究所時,老師也都會告訴我們,這些質體對細菌來說是額外的負擔,所以在沒有抗生素的情況下,細菌(應該)會很快就拋棄質體,回復自己本來不具有抗藥性的面貌。 至少,我們都是這樣相信的。
・2011/12/01
但是過去的結果也讓一些科學家很納悶:如果ABCB4唯一的功能是負責把生長素往莖部運送,為何在abcb4突變株中,科學家們觀察到,雖然往莖部運輸的生長素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但是在根部的生長素的濃度卻並沒有降低?
・2011/12/01
為了瞭解究竟史前的生物是否像現代的生物一樣具有絢麗的色彩,耶魯大學的Maria E. McNamara等人在顯微鏡下觀察許多1,500-5,000萬年前的甲蟲化石的鱗片,發現化石形成的過程中這些甲蟲的顏色有朝著紅端改變(red-shift)的現象,例如黃色的甲蟲會變得偏橘色
・2011/11/28
研究發現,洗一次羊毛衫會有近2000段合成纖維在你眼睛無法察覺下悄悄流入水中。這些合成纖維會通過廢水處理廠,排入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