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M. Huang
95 篇文章・
4 位粉絲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探討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係、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部落格網址:認知與情緒新聞網 (http://cogemonews.com)
常用關鍵字
Y. M. Huang
・2013/05/22
同情心和同理心是不同的,前者指的是對於他人落難時所產生想要幫助他們的行為,後者指的是去設身處地的考量他人的心境。有些研究者認為同情心是一種利他行為的展現,但這其實不全然是正確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的第十章、第十一章,有關於利他行為的討論。
Y. M. Huang
・2013/06/05
有些人吃東西喜歡吃重口味的,有些人則是口味清淡;除了天性、後天環境之外,這次要介紹的研究顯示,心理因素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Y. M. Huang
・2013/06/13
我們有時候可以正確讀懂別人的情緒,有時候又不行,這絕對不單只是因為我們對於情緒解讀的能力不足,有時候是因為訊息不夠全面。
Y. M. Huang
・2013/06/19
這次要介紹的研究想要了解人在沒有自我控制能力時是否較容易有犧牲自我、成就他人的行為,特別是與自已關係親密的人,換句話說就是想要了解人的本性是否是無私的,因為他們假設人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時,本性就會被展現出來。
Y. M. Huang
・2013/07/04
集體主義/個人主義會影響我們的消費偏好,特別是當要購買的東西之間有關係時;若集體主義較強的個體,會較重視東西之間的關係,所以會傾向全部都要買。當然這個研究也是有限制的,因為雖然實驗者認為性格會影響消費偏好,但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在所有情境下,即便是集體主義傾向的實驗參與者,還是一定百分比能夠接受零散購買的選項,顯示性格並非決定了一切。
Y. M. Huang
・2013/07/10
如果你問第二十四屆金曲獎最佳新人葛仲珊 Miss Ko得獎爽不爽,我想他會告訴你很爽!蔡依林Jolin在台上就直接告訴大家,很爽!但究竟贏了就一定會很爽嗎?如果贏了得到的是一百個像花瓶的筆筒,那爽得起來嗎?
Y. M. Huang
・2013/07/18
相信每個人周遭都會遇到一些常常鬱鬱寡歡的朋友,也會有一些終日笑臉迎人的開心果,但這些人的差異是天生的嗎?還是後天的長成或是環境造成的呢?在多數的情形下,每個人的狀態都是由諸多複雜因素所塑造的,這次要介紹的研究想要特別針對基因及後天的長成來作探討。
Y. M. Huang
・2013/07/22
最近太多社會案件都讓人心癢癢的,而恰巧這些案件都和說謊有關,那我們就來談談說謊吧... 撇開是否有人說謊,其實不同的人在經歷同一件事情後,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尤其對於一些模稜兩可的事件,各自做了不同詮釋,可能會有天壤之別的差異。十多年前有部法國電影「安琪狂想曲」就是從男女主角的角度來詮釋同一個故事,一個很甜蜜、另一個很驚悚!
Y. M. Huang
・2013/07/24
由衷的希望需要「依法行政」的在位者,麻煩讓我們覺得你不是故意要傷害民眾,即使不是真心的,也希望你演得好一點,這樣至少民眾心理會比較舒坦。
Y. M. Huang
・2013/08/02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展,一些號稱腦波控制的產品陸續問世,但這些產品需要解決那些問題呢?
[LOG] 20:54:11:764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20:54:11:789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708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20:54:12:445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20:54:12:446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20:54:12:643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20:54:12:643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