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12/01/02
這世界出了什麼問題?問題就出在科學家。我們推動科技進步,讓地球上的資訊傳播和溝通互動既便利又迅速,天涯若比鄰,但我們科學家卻龜縮在自己的研究室,漠視各種荒唐無稽、毫無科學根據的言論在外面的世界流傳...
・2012/01/14
現今社會有個極為不妥的傾向,就是好像只把以科學工作當作職業的人視為「科學家」。這就跟認定「廚師」一定是在餐廳裡工作同樣沒道理;如果你是在家裡下廚,不論是煮給自己還是煮給全家吃、不論是因為有煮飯的必要還是純粹出於興趣,大部分的人都會同意你是個廚師。那如果「科學家」這個稱呼也同樣適用這麼簡單的標準呢?
・2012/01/28
對於外星生物的存在,科學界有個相當有名的問題,稱為「費米悖論」。我第一次聽到費米悖論的故事時,覺得饒富詩意,有一種雄闊壯麗的意象。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有天晚上和朋友在草原上散步,滿天星斗下,他手插在口袋裡,信步走過春天生機蓬勃的草地,仰望點點星光的蒼穹。突然他停下了腳步,以科學家慣有的那種沉著態度,喃喃問道:「為什麼他們不在那裡?」
・2012/02/10
這件事有什麼好笑的地方呢?如果細讀這份新聞稿,就會發現研究人員很清楚地表明,他們並沒有發現與地球相仿的星球,只是在適居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
・2012/06/08
我們可以落落長地列出一大串讓你暈頭轉向的例子,告訴你數字影響我們生活的各種方式,就如質數對我們的影響。這麼一來有件事就顯而異見了:數字是種特別的魔法,用來掌握我們的印象、知識、對周遭世界的感知,給你特殊的力量表達自己,理解周遭世界,保護你對抗黑暗邪惡勢力(駭客或是要拐你下注賭野馬隊明年比數的騙子)。
・2012/11/05
為何會日趨減少呢?而「高可能性」和「低可能性」又是甚麼意思呢?我們又該如何去理解呢?再一次地,為了理解這一切,我們又要回到先前所提到的「網路流言」了。曾經這麼流傳著:當有一百萬隻猴子站在一百萬台打字機前開始打字,最後一定會完成整部莎士比亞所寫的「仲夏夜之夢」。
・2012/12/05
當這張索爾維會議的照片上週在我朋友的Facebook牆面上流傳時,真是一大驚喜,因為它居然是彩色的!它出乎意料地使我震撼,難以忘懷。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只是盯著照片看。我從不知道居里夫人戴的圍巾有一點藍色,愛因斯坦繫著一條具迷幻效果的領帶,而薛丁格別著紅色的領結
・2012/12/25
從這壯觀的儀器頂點往下瞭望,視線隨它的手臂延伸至4公里外的探測站,我們很容易為這些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創造力驚嘆不已。這個大型團隊裡的人持續會面、討論、設計、測試,最終成功地建造出一台人類史上最靈敏的科學儀器。
・2013/02/01
身為科學家,我傾向懷抱一種立場,就是沒有什麼是科學無法解答的。它提供了絕佳的工具來探索我們與宇宙的關聯。正因如此,當Faith Hill的悅耳旋律在我耳邊響起時,我思索著:生命的奧祕究竟為何?這點科學真的能為我們解答嗎?這可是大多數人也想得解的大哉問!同時它也揭示了科學裡的一重大關鍵:你得知道這問句本身是什麼意思!發問時,你真正著迷的又是什麼?以及這問題是否反映出你最深層的好奇心?
・2013/06/27
科學家的重要技能就是培養出對龐大數字的敏感度,還有判斷數字是否大致正確的能力(對極小的數字也是!),我們花了大量時間訓練自己和學生,以求能夠精通此道。但這卻完全忽視了卡爾的見解--這些龐大無比的數字, 意謂著我們在浩瀚宇宙中是何其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