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hane L. Larson
五十年前,1962 年 3 月 2 日那天,有個數字名留青史:100。籃球猛將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在美國賓州赫許鎮(Hershey, Pennsylvania)的球場上,帶領費城勇士隊(Philadelphia Warriors)以 169 比 147 戰勝紐約尼克隊(New York Knicks),一人獨得 100 分。當時只有 4100 名觀眾有幸在場目睹這場空前絕後的驍勇戰績。1997 年 10 月 15 日,安迪.格林(Andy Green)在內華達州黑岩沙漠(Black Rock Desert)的鹽地平原上,創下每小時 763.035 英哩(譯註:1227.985 公里)陸上疾速記錄,為人類史上首度達到的超音速陸上速度。2012 年 2 月 26 日,喬伊.阿猶布(Joe Ayoob)在加州麥克倫空軍基地(McClellan Air Force Base)的飛機棚內,擲出紙飛機,以 226 英呎 10 英吋的飛行距離粉碎 2003 年以來保持的 207 英呎 10 英吋的舊記錄。
用既定標準比較,這些數字大極了─你或我周六上午臨時湊隊的籃球平均得分、你的本田喜美(Honda Civic)在 80 號州際公路上呼嘯馳騁的速度,又或者是我們用上個月電話帳單摺出來的紙飛機平均飛行距離,跟這些數字相比可都是小巫見大巫了。這些數字就是我們用來衡量與誇耀成就的象徵代表。這類應用數字的方式,也就是量化能力的名詞,反映出一股深植於內心,與生俱來的渴望,想擁有一套萬無一失,無懈可擊的方法,用來比較對照同屬的兩者,甚麼都可以比。數字就是入場券。
數字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中。有些數字很小:年紀、上班通勤的距離、家中寵物鬣蜥的數目等。有些數字來得大些:新車的標價、住家坪數大小、去找姑婆米拉共進下午茶必得行經的距離。有些數字你可能知道,但從未留神注意:家裡每月的用電量、1985 年出廠 Yugo(譯註:南斯拉夫瓦解前進口美國的廉價國民車款)目前的里程數、你在臉書上的「朋友」數目。有些數字實際上並不當作數字來用:電話號碼、社會安全碼、信用卡號碼等。有些數字你可能連想都沒想過,但是只要用百科知識庫(Google/維基百科)稍微查一下就可以知道了:每人頭髮的平均數目、北美洲湖泊的總淡水蓄水量、內華達州威納穆卡市(Winnemuca)方圓 120 英哩內的輪胎行有幾間等等。有些數字非常極端,對我們的認知領域來說是個大挑戰:到銀河系中心的距離、可見天體(visible Universe)內的原子數、目前寄居地球上的微生物數目等。
數字超越其他的科學概念,無所不在,推動著我們日常生活的運作。但並非自古就是如此。即便追溯到羅馬帝國的巔峰時代,你我所熟知的數字也不存在於西方文化中。眾所皆知,數字「0」對古希臘與羅馬人來說,還是個不確定的概念,0 究竟是不是個數字,對他們來說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很讓人大吃一驚呢。沒有「0」的概念的話,你的生活還過得下去嗎?想像一下,如果你去參加超級盃的賽前派對,為野馬隊(Bronco)該球季成績高聲歡呼(更多數字),此時若有個人拿了一盤點心走向你,問道「你要吃多少羊雜碎餡(譯註:haggis,又譯哈吉斯,蘇格蘭國菜,羊內臟剁碎後混和牛肉、蔬菜、辛香料,再塞入羊胃袋中烹煮)配豬頭皮肉凍方塊夾心餅?」除非你是個怪咖,不然大概會答「零!」謝天謝地,我想古羅馬人從沒接觸羊雜碎餡、豬頭皮肉凍或是體驗過丹佛野馬隊球迷的悲慘人生。
我的書架上有本有趣的書叫做《有趣怪數企鵝大辭典》(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該書照數字順序排列條目,從數字 1 開始詳述各式各樣有趣透頂,令人頭昏眼花的事實、歷史故事以及你可能會遇上的日常數字應用。你知道如果一個整數的各個位數加總起來可以被 3 整除,那這個數字就可以被 3 整除嗎?試試看吧!我最喜歡的條目是 51,書上宣稱這是第一個「無聊的」數字,這點不用說就很有趣了!51 是第一個同時有趣又無聊的數字!細讀這本書時,就會遇到許多關於數字的概念,那些你的中學數學老師試圖說服你很重要的概念。你可能不知道,其中一個概念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那就是因數跟質數的概念。
還記得因數嗎?因數就是相乘起來會得到另一個數目的數字。小熊隊(Cubs)贏得棒球世界大賽(World Series)到現在已過了 104 年了(最後一次是在 1908 年,與底特律老虎隊對打),拿 104 的其中兩個因數 8 跟 13 來說:104 = 8 x 13。你每天都會用到因數。當你站在標靶商場(Target)裡尋找新的全套餐具,想要的是 12 人份,一盒共有四套,所以你買了三盒:12 = 4 x 3。質數是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字:該數字本身與數字 1。7 是個很棒的例子。除了 7 x 1 之外,就沒有其他兩個整數相乘可以得出 7 了。
我對不是書呆子的朋友們做了個非正式調查,看樣子許多人都記得學過質數,但大概從八年級某個時候開始就不大思考質數了。但是還是有些人常把質數擺在心上。你知道這些人是誰嗎?駭客。因為質數是電腦安全的核心組成,駭客們花很多時間努力找出破解大質數的簡單方法,好讓他們竊取你的線上身分,用亞馬遜網路書店帳號上訂購價值美金 25,000 元情節聳動袒胸露乳的羅曼史小說。
質數又與電腦安全何干?每次你的電腦連上網絡或是與網路上的安全網站交換訊息,就要通過一套共同認證程序,稱為「握手協定」,很像是參加完丹佛野馬隊季賽向新朋友打招呼握手一樣:你先自我介紹,兩人直視彼此,接著找出可以幫你辨認新朋友的識別特質:額前削短後留長的髮型、藍眼、門牙鑲鑽、眼罩等。換成是電腦,有種安全模式採用包含兩個質因數的大數字─也就是說,該大數目數字的唯二因數都是質數。這些質數是用來加密數據的,要解密數據就一定得知道該質數。
就超級大的數字來說,質因數是很難找出來的─是找得到,不過只能用電腦把所有的已知質數都相乘看看能不能得出你要的大數字。舉例來說,你要不要試試看找出 552,277,573 的兩個質因數是甚麼。不用擔心,我可以等你算……
厭倦乘數字了嗎?好吧,質因數就是 6007 x 91,939 = 552,277,573。找出電腦安全加密演算法的質數可以花上大把時間,大部分的駭客都不願意花這麼多時間。數學保護著你的線上生活,時時刻刻,日日夜夜不停歇。
我們可以落落長地列出一大串讓你暈頭轉向的例子,告訴你數字影響我們生活的各種方式,就如質數對我們的影響。這麼一來有件事就顯而異見了:數字是種特別的魔法,用來掌握我們的印象、知識、對周遭世界的感知,給你特殊的力量表達自己,理解周遭世界,保護你對抗黑暗邪惡勢力(駭客或是要拐你下注賭野馬隊明年比數的騙子)。把握這股力量,決不放手。
本文經作者 Shane L. Larson 同意,翻譯為中文,刊登於此。原文網址為:Numbers to Measure Our Lives [2012-03-08]
譯者:黃思瑜(專職口筆譯者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碩士 ,合譯有《未來一百年大預測》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