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7/22
「石虎米」採流域收復的作法,對內將小農結合成與生態連結的品牌,通過較高收購價的實質經濟回饋,以及鄰里間宣導「整個石虎廊道就缺你家這塊田」的認同榮譽感等誘因,吸引一位又一位農民加入友善農法的行列。而對外將建立統一的銷售窗口和品牌形象,提高產品辨識度。
・2019/06/05
希望看展覽也能像看戲劇一樣,同時進行視覺與聽覺體驗,最好還能動手實作?現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展出的「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展覽就能滿足你的需求!這場展覽講述了 STEM 領域中的女性臉譜,讓你知道性別化創新的力量。
・2018/09/06
8月14日〈能源政策橋接與溝通論壇〉中,廖英凱以「能源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科學角色」為題,邀請大家思考「能源議題是科學議題嗎?」雖然能源議題中包含著科學,但它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我們知道科學重要,但究竟多重要?我們該以什麼樣的角度對待科學呢?
・2018/05/05
科技部 2018春季「展望」系列演講「全面啟動的未來世界 – 人類2.0社會的科幻成真」第一場,請來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瞿志行,分享 AR/MR 的現在應用與未來趨勢,泛科學整理演講與專訪內容,邀大家一起探索過去只存在科幻作品中的世界如何實現!
・2018/02/02
科技真的會影響大腦嗎?根據美國團隊的研究,當搜尋引擎成為人們可靠的資訊獲取途徑時,他們會記住更少的事實與資訊,反之則會強化記住要去哪裡取得資訊。研究指出,網際網路成為人類外部記憶,或稱交換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的一種主要形式。
・2017/12/30
知名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當地時間 12 月 18 日發表 2017 年科學界的十大年度人物,他們涉及的領域橫跨生物、物理、量子通訊、天文、地球科學與環保,有些人是在學術上達到新突破的科學家,也有些人則是政府官員或律師。他們對這一年的科學發展帶來什麼樣「重要」的影響?
・2017/12/20
想把人腦上傳電腦得先克服 860 億個神經元的關卡,如果是僅有 302 個神經元的線蟲呢?來認識開放式蟲蟲計畫(OpenWorm)的研究團隊如何把秀麗隱桿線蟲的大腦裝到樂高機器人身上,並讓機器人活了起來!
0
0
・2017/12/15
多虧了 Google 機器學習技術,NASA 宣布在距離地球 2545 光年遠的恆星「克卜勒 90(Kepler-90)」其實有八個行星,有如一個迷你版太陽系。
0
0
・2017/12/09
用筆電能幫助提升學習成效或開會的生產力嗎?答案可能正好相反,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筆電或平板等電子產品時,學習成果反而更差。因為用筆電會讓人更不專心,甚至分心效果還可能連帶影響你周圍的人!
・2017/12/05
由科技界大頭創辦,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也是全球獎金金額最高的科學獎項(單項獎金高達 300 萬美元)的「科學突破獎」( Breakthrough Prizes ),2018 年頒給了那些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與數學研究的科學家呢?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