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萬事問 Google 對我們的記憶力有什麼影響?

valerie hung
・2018/02/02 ・224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60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論是想知道某個國家的國旗顏色、地球上最大的哺乳類生物、親愛的旅蛙為什麼宅著不出門,各種過去可能要到翻上好幾本書、打電話問遍親友的問題,現在幾乎沒有 Google 一次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 Google 兩次(但別忘了換個關鍵字啊)。

但你有沒有注意到自己查完資料後心滿意足,卻轉個身就忘記了剛剛查到的內容?

最近 107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的國語文考題中,引用了一篇美國團隊針對搜尋引擎對記憶影響的研究當作命題。這是個十分有趣的研究,而且研究內容可以告訴我們的比學測考題所選的段落多多了(也更有啟發);不論你是剛經歷完水深火熱的學子,還是脫離學校很久的上班族,一起來認識有電腦跟搜尋引擎在身旁,對你的記憶力造成了什麼影響吧!

強大的 google 現在已經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但它對我們的記憶有什麼影響呢?圖/422737@pixabay

既然知道去哪裡找,就把記憶外包吧!

根據貝琦.斯帕羅(Betsy Sparrow)、劉珍妮(Jenny Liu)與丹尼爾 M.韋格納(Daniel M. Wegner)三位心理學家在 2011 年 《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的「Google 對記憶的影響:方便獲取資訊對認知的影響(Google Effects on Memory: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formation at Our Fingertips)」:當搜尋引擎成為人們可靠的資訊獲取途徑時,他們會記住更少的事實與資訊,反之則會強化記住要去哪裡取得資訊。研究團隊認為,網際網路將成為人類外部記憶,或稱交換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的一種主要形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交換記憶」的概念是在 1985 年由韋格納提出,簡單來說,就是把某些記憶「儲存」在我們大腦之外的地方,其實你可能早就熟悉這個技巧囉!例如,找不到換季衣物放哪就問媽媽,做 Excel 表單一出狀況就衝去問某個號稱 Office 小神童的同事、記不住球星的名字反正一起看比賽的朋友都記得……等,類似這樣的記憶網路,讓我們的大腦不用記住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只要記得「向誰問」就行了。到了科技發達的現代,手機幫我們記電話號碼、GPS 幫我們記路徑,而網際網路則幫忙記住了許許多多資訊。

路太多條記不住?都交給 GPS 導航吧!圖片來源:Pixbay

和電腦一起生活,你記得了什麼又忘記了什麼

研究團隊共規劃了四組實驗來檢測大腦記憶力與電腦的關聯。

其中一個實驗想了解人們能不能記住那些預期可以再取得的資訊(如同我們能網路上重複搜尋):研究團隊請受試者先閱讀類似「鴕鳥的眼睛比牠的腦大」、「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 2003 年 2 月重返大氣層時爆炸解體 」 等 40 則好記的陳述短句,再把這些句子輸入電腦裡。其中一半的受試者被告知資訊會被存檔,另一半的人則被告知資訊會被刪除。在存檔組與刪除組中,又各有一半的人被明確告知要記住這些資訊。最後,受試者要盡可能寫下他們記住了哪些陳述。

研究人員發現,「要求要記住」的指示對受試者而言比不上「知道資訊能不能再次取得」的影響:當受試者認為資訊會存入電腦且之後可以再查詢,他們就不會費太多努力記下這些訊息。這也難怪當我們習慣在網路上隨手搜尋資訊,也不覺得要特別記住,畢竟只要再搜一次就可以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個實驗則想了解比起資訊本身,人們是否更容易回想起該去哪裡找資訊。首先,每位受試者預期他們閱讀且輸入電腦的陳述,會被儲存在電腦中一些特定資料夾中。(這些資料夾以籠統的方式命名,如事實、數據、資訊等)。

接下來受試者要在十分鐘內努力寫出他們記得的陳述。最後,研究人員透過提示單字的方式,詢問受試者陳述存放的位置,如上述「鴕鳥眼睛比腦子大」的陳述的問法就會是「關於鴕鳥的陳述儲存在哪個資料夾?」,並在不提示資料夾名稱與數量的前提下,要求受試者正確輸入名稱。結果很有趣,比起有刻意閱讀且打字輸入的陳述本身,受試者反而更能夠回想起陳述被存放在哪一個資料夾裡

在其餘兩個實驗中,則大致上顯示如果人們預期未來無法再次獲取某樣資訊(如:認為資訊將被刪除),則會加強記住資訊本身的細節;如果預期資訊會被保存在外部的某處,則會強化記住「資訊可以再取用」一事實。以及,當受試者被問完一連串困難又瑣碎的問題,發現自己需要更多知識時,會更傾向於想到與電腦相關的字眼,如「Google」和「Yahoo」。

圖片來源:Pexels

面對與電腦工具共生的時代

透過這篇研究,可以發現到現代人的記憶,正在隨著電腦與網路科技的進步而調適。如同我們學會哪些問題要問哪些親友,我們也學會電腦「知道」什麼,以及我們該在何時、去何處取用。電腦成為了人類重要的資訊來源,失去網路連結可能跟失去一個真實朋友的感受越來越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網路與手機的普及,網路成癮或數位癡呆症也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這是否代表 Google 對人腦也造成了負面影響呢?研究團隊對此沒有明確的答案。韋格納表示:「沒有人知道這些工具對邏輯思考的影響。」雖然記不住太多知識的學生可能也很難把這些知識用在批判思考上,但他相信整體的情況是有利的,如同過去學校曾經禁止學生在數學課上使用計算機,現在反而期待學生如何有效運用這些工具來發揮更大的成效。

「我們仍需要記住事情,只是記住事情的範圍變不同罷了。」

相關文獻: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valerie hung
39 篇文章 ・ 2 位粉絲
興趣多多,書籍雜食者,喜歡問為什麼,偶爾也愛動手嘗試。

0

4
3

文字

分享

0
4
3
前額葉皮質的奇蹟:如何保養你的記憶引擎!——《記憶決定你是誰》
天下文化_96
・2024/08/04 ・264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憂鬱症或阿茲海默症?前額葉皮質的雙面效應

額葉損傷病患遇到的記憶問題,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記憶挑戰有著直接的關聯,而這個關聯成為我對前額葉皮質深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即使在沒有具體損傷的情況下,前額葉皮質的功能仍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進一步導致顯著的記憶問題,例如我在埃文斯頓醫院神經心理學診間測試的許多病患,轉介過來是為了評估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但在進一步測驗後,卻發現是臨床上的憂鬱症。

在年紀較長的成人身上,憂鬱症有可能看起來很像早期的阿茲海默症,好比我曾經測驗過一名剛退休不久的學校老師,他一向以頭腦清晰自豪,現在卻難以專注,一直忘東忘西。儘管從磁振造影看不出明顯的腦部損傷,但他的認知卻不比前額葉皮質受損的人好上多少。他和醫生都沒想到,這些認知問題可能與他剛經歷一場離婚,以及幾十年來第一次獨居的情況有關。

前額葉皮質是腦部最晚成熟的區域之一,在整個青春期會持續調整與其他腦區的聯繫。兒童雖然學習很快,卻不擅長專注在應該專注的事物上,因為容易分心。這對於有 ADHD(注意力缺失/過動障礙症)的兒童更是嚴重,他們在學校表現不佳並不是因為缺乏理解力,而是因為在教室裡難以集中注意力、培養有效的學習習慣,以及利用可以應付考試的策略。有大量證據顯示,ADHD與前額葉皮質的異常活動有關。

前額葉皮質也是我們進入老年時,首先開始衰退的區域之一,我們因此覺得自己變得比較健忘。幸好,對多數年長的人來說,形成記憶的能力不會有問題,倒是專注力的改變會影響我們記憶事件的方式。舉例來說,你可能記不住你在表妹婚禮上遇到的某個人叫什麼名字,卻可以記得你們會面時各式各樣的其他資訊,諸如他臉上有雀斑,戴著鮮黃色的領結,或不停說著他最近到田納西州那許維爾(Nashville)的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年齡變長,我們想起瑣事卻想不起重要事情的傾向也會提高。已經有無數研究顯示,在必須專心、忽視干擾的情況下記憶時,年長者表現得比年輕人要差,然而他們記得干擾訊息的能力卻與年輕人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隨著年歲漸長,我們依然能夠學習,卻較難專注於想要記住的細節,反倒常常記住無關緊要的事情。

多工殺手:為什麼一心多用讓你大腦退化

除了年齡之外,讓你覺得自己的前額葉皮質有問題的因素多得不得了。在現代世界裡,一心多用恐怕是最常見的罪魁禍首。我們的對話、活動和會議不斷受到簡訊、電話的干擾,而我們本身又常把注意力分散在好幾個目標上,使得問題更加嚴重。就算是神經科學家也無法免於多工作業--在今天,幾乎每一場學術演講中,都能發現臺下的科學家(包括我自己)拿出筆記型電腦,時而聽講、時而回電子郵件。

很多人甚至對一心多用的能力很自豪,但同時做兩件事很難不用付出代價。為了達成目標,前額葉皮質能幫助我們專注在所需的事情上,但如果我們在不同目標間迅速換來換去,這項美妙的能力就會消失。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家安卡佛(Melina Uncapher)的團隊便指出,「媒體多工」(media multitasking)對記憶不利,意思是在不同媒體的訊息間切換會妨礙記憶,例如一下子看簡訊、一下子看電子郵件。更嚴重的是,習慣重度媒體多工的人,平均而言前額葉皮質的某些區域會變得較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額葉的功能失常究竟是媒體多工的原因或是結果,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了解,但不管如何,這裡傳達出來的訊息相當一致。我的樂團夥伴米勒爾(Earl Miller)是世界頂尖的前額葉皮質專家及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他經常這樣說:

「沒有所謂一心多用;你只是輪流把不同的事情做得很糟。」

前額葉的功能也會遭到一些健康問題的破壞。例如高血壓和糖尿病會傷害大腦各區域間相互溝通的神經纖維通路,也就是白質。我和同事發現,與年齡相關的白質損傷,似乎會讓前額葉皮質失去跟大腦其他部分的聯繫--試想這名執行長被單獨鎖在房間裡,無法使用電話和網路。

感染疾病後如果造成腦部的發炎,也可能導致相似的結果,例如在新冠肺炎流行早期受到感染的人,注意力和記憶力等執行功能出現衰退,而且前額葉皮質部分區域的結構發生改變。

一旦前額葉的運作發生改變,就可能導致「腦霧」(又稱為「長新冠」)--當感染的時間很長,或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等與感染相關的病症時,有機率出現腦霧的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感染或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都可能影響到前額葉皮質。圖/envato

養成健康生活:強化前額葉皮質的簡單步驟

如果我們生活時忽視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使前額葉皮質暫時失能。例如睡眠剝奪可能對前額葉皮質和記憶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酒精也對前額葉皮質帶來負面影響,有些研究顯示這些影響在大量喝酒後還會持續好幾天。我們在後面的章節將探討,壓力會破壞前額葉的運作。如果你在充滿壓力的一週工作之後,熬夜喝酒又不停滑手機看網路新聞,然後整個週末都在跟腦霧奮戰,不用太驚訝。

幸運的是,我們確實可以做一些事來增進前額葉皮質的運作,雖然那些事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你的腦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任何對身體有幫助的事情,對你的腦都有幫助,進一步也對記憶有幫助。例如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健康的飲食,這些事物都有益於你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有益於你的前額葉皮質。

有氧運動如跑步,能促進腦部化學物質釋放,進而提升神經可塑性,改善為腦運送氧氣和能量的血管系統,降低發炎並減少罹患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可能性。運動也會改善睡眠、降低壓力,而睡眠不足和壓力過高正是耗盡前額葉資源的兩大元凶。

這些因素會一同作用,影響記憶功能在我們年齡增長時的維持狀況。有一項令人敬佩的研究,追蹤了多達兩萬九千人的記憶表現,發現那些在生活方式裡包含上述某些有益因素的人,在十年期間記憶能力的維持狀況也較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記憶決定你是誰:探索心智基礎,學習如何記憶》,2024 年 7 月,天下文化,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天下文化_96
142 篇文章 ・ 623 位粉絲
天下文化成立於1982年。一直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已出版超過2,500種書籍,涵括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文化、文學人生、健康生活、親子教養等領域。每一本書都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也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掌控注意力與動機:終結找不到東西的困擾!——《記憶決定你是誰》
天下文化_96
・2024/08/03 ・156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我們總是找不到鑰匙?

讓我們想像一個日常中會發生的情況。你下班回家,用手機確認電子郵件,同時把鑰匙插入鑰匙孔,打開大門。你踏入家中,家裡那隻不久前才認養、還沒訓練好規矩的好動小狗撲過來,纏著你跳來跳去,搞得你身上沾滿狗兒的口水。

你聽到女兒的房間大聲傳出卡加咕咕樂團(Kajagoogoo)的歌曲,一小段極易琅琅上口的重低音合成流行音樂鑽進你的腦門。你疲憊的走進廚房,裡面有股腐臭味,告訴你昨晚忘記把垃圾拿出去。然後,忽然一個抽痛,提醒你要冰敷幾週前扭傷的腳踝。

現在,不要轉頭,試著回想你把鑰匙放在哪裡。如果你想起自己把鑰匙留在鎖孔上,那很好,但如果實在想不起來,你也並不孤單。你可能只是被太多事情轉移了注意力,一旦有一大堆訊息襲來,我們對單一事件的記憶會變得混亂。

有時候就是無法想起自己將物品放在哪裡。 圖/envato

更糟的是,當我們試圖回想自己最後把鑰匙放在哪裡時,會一一過濾各式記憶,包括自己以前曾放置鑰匙的所有地方,以及我們把鑰匙放在各個地方的各種不同情況,不管那些事件是發生在昨晚、上個星期,甚至去年。會有很多這樣的干擾,所以諸如鑰匙、手機、眼鏡、皮夾,甚至車子等常用的東西,我們經常忘記它放在哪裡。競爭的記憶那麼多,能夠記住這些東西放在哪裡才奇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破解記憶混亂:注意力如何幫助你記住重要細節

試著把記憶想像成一張桌子,上面雜亂的放滿皺皺的紙片。如果你把網路銀行的密碼隨手抄在這種紙片上,要重新找到這張紙片,不僅需要耗費一番努力和運氣,同時也在挑戰你的記憶力。這類經驗就像艾賓浩斯努力背誦的無意義三字母組,要找到當下所需的正確記憶,難度會不成比例的增加。

但如果你把密碼寫在一張亮眼的桃紅色便利貼,要找到就變得格外容易,因為桃紅色便利貼會從桌上所有其他紙片之中凸顯出來。記憶以同樣的方式運作。愈特殊的經驗愈容易記得,因為它會從所有其他記憶裡凸顯出來。

愈特殊的經驗愈容易記得,就像一張亮眼的便條紙。 圖/envato

那麼,要如何使記憶從我們堆滿雜亂事物的腦袋中凸顯出來呢?答案是「注意力」和「動機」。利用注意力,大腦能把我們看到、聽到、想到的事情提高優先順序。我們隨時都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四周的諸多事物上,而環境裡發生的事情常常會吸引我們注意。

在前面描述的假想情況中,你的注意力可能短暫的放在鑰匙上,接著注意力就被門打開後遇到的許多事情給轉移。即使你留意著應該記住的重要事物(一小時後得去機場接妻子,你需要那串鑰匙,否則會遲到),也不見得能幫你建立特殊的記憶,足以對抗各式各樣吸引你注意的干擾(好動的狗、廚房裡的垃圾臭氣,或女兒房間傳出的樂團聲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就是「動機」登場的時候了。你需要利用動機來引導注意力,讓注意力鎖定在某個特定的事物上,好製造一個之後能找得到的記憶。下次你放下鑰匙這類經常找不到的東西時,花一點時間專注在當時和當地的某個獨特事物,例如檯面的顏色,或鑰匙旁邊那疊未拆封的信件。只要一點點專心的動機,就能對抗大腦忽略日常事件的天性,建立較為明顯的記憶,如此便有機會戰勝那些干擾的喧囂。

——本文摘自《記憶決定你是誰:探索心智基礎,學習如何記憶》,2024 年 7 月,天下文化,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天下文化_96
142 篇文章 ・ 623 位粉絲
天下文化成立於1982年。一直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已出版超過2,500種書籍,涵括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文化、文學人生、健康生活、親子教養等領域。每一本書都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也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0

1
2

文字

分享

0
1
2
查資料變簡單了?超神免費 AI 搜尋引擎——Perplexity 讓你事半功倍!
泛科學院_96
・2024/04/02 ・638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都 AI 時代了,為什麼 Google 或者是 Bing 搜尋出來的結果,還要我們用工人智慧一個個點開連結之後進行理解查閱跟歸納整理呢?

別再浪費你的生命了,來體驗一下 Perplexity,這個針對搜尋優化過的 AI 工具,幫你把搜尋網路的結果直接整理彙整出來,快來試試看吧,用過之後,你一定會跟我一樣,轉頭跟 Google 還有微軟說:「加油好嗎!」

是說,基於對話的各種 AI 工具,快速發展的當下,很多功能都被做了出來,但有事做不代表有把事做好,希望各家的 AI 在比拼模型正確性,縮短回應速度之餘,產品端也可以好好加油,讓我們一般用戶都可以舒服快速的完成想要的工作,優化使用者體驗才是最重要的事,不然哪天被其他公司彎道超車也說不定喔……欸那個聽說今年蘋果 WWDC 開發者大會好像要大舉導入生成式 AI 技術……我們終於可以跟笨笨的 Siri 還有 Google Assistant 說拜拜了嗎……?

最後,真心建議那些不善長溝通的人,可以學學 perplexity copilot 的對話策略,聽完別人問題後,試著提出理解後的反問,就能讓人感覺到被受重視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科學院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泛科學院_96
44 篇文章 ・ 53 位粉絲
我是泛科學院的AJ,有15年的軟體測試與電腦教育經驗,善於協助偏鄉NPO提升資訊能力,以Maker角度用發明解決身邊大小問題。與你分享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每週更新兩集,讓我們帶你進入科技與創新的奇妙世界,為未來開啟無限可能!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萬事問 Google 對我們的記憶力有什麼影響?
valerie hung
・2018/02/02 ・224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60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論是想知道某個國家的國旗顏色、地球上最大的哺乳類生物、親愛的旅蛙為什麼宅著不出門,各種過去可能要到翻上好幾本書、打電話問遍親友的問題,現在幾乎沒有 Google 一次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 Google 兩次(但別忘了換個關鍵字啊)。

但你有沒有注意到自己查完資料後心滿意足,卻轉個身就忘記了剛剛查到的內容?

最近 107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的國語文考題中,引用了一篇美國團隊針對搜尋引擎對記憶影響的研究當作命題。這是個十分有趣的研究,而且研究內容可以告訴我們的比學測考題所選的段落多多了(也更有啟發);不論你是剛經歷完水深火熱的學子,還是脫離學校很久的上班族,一起來認識有電腦跟搜尋引擎在身旁,對你的記憶力造成了什麼影響吧!

強大的 google 現在已經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但它對我們的記憶有什麼影響呢?圖/422737@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既然知道去哪裡找,就把記憶外包吧!

根據貝琦.斯帕羅(Betsy Sparrow)、劉珍妮(Jenny Liu)與丹尼爾 M.韋格納(Daniel M. Wegner)三位心理學家在 2011 年 《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的「Google 對記憶的影響:方便獲取資訊對認知的影響(Google Effects on Memory: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formation at Our Fingertips)」:當搜尋引擎成為人們可靠的資訊獲取途徑時,他們會記住更少的事實與資訊,反之則會強化記住要去哪裡取得資訊。研究團隊認為,網際網路將成為人類外部記憶,或稱交換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的一種主要形式。

「交換記憶」的概念是在 1985 年由韋格納提出,簡單來說,就是把某些記憶「儲存」在我們大腦之外的地方,其實你可能早就熟悉這個技巧囉!例如,找不到換季衣物放哪就問媽媽,做 Excel 表單一出狀況就衝去問某個號稱 Office 小神童的同事、記不住球星的名字反正一起看比賽的朋友都記得……等,類似這樣的記憶網路,讓我們的大腦不用記住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只要記得「向誰問」就行了。到了科技發達的現代,手機幫我們記電話號碼、GPS 幫我們記路徑,而網際網路則幫忙記住了許許多多資訊。

路太多條記不住?都交給 GPS 導航吧!圖片來源:Pixbay

和電腦一起生活,你記得了什麼又忘記了什麼

研究團隊共規劃了四組實驗來檢測大腦記憶力與電腦的關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中一個實驗想了解人們能不能記住那些預期可以再取得的資訊(如同我們能網路上重複搜尋):研究團隊請受試者先閱讀類似「鴕鳥的眼睛比牠的腦大」、「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 2003 年 2 月重返大氣層時爆炸解體 」 等 40 則好記的陳述短句,再把這些句子輸入電腦裡。其中一半的受試者被告知資訊會被存檔,另一半的人則被告知資訊會被刪除。在存檔組與刪除組中,又各有一半的人被明確告知要記住這些資訊。最後,受試者要盡可能寫下他們記住了哪些陳述。

研究人員發現,「要求要記住」的指示對受試者而言比不上「知道資訊能不能再次取得」的影響:當受試者認為資訊會存入電腦且之後可以再查詢,他們就不會費太多努力記下這些訊息。這也難怪當我們習慣在網路上隨手搜尋資訊,也不覺得要特別記住,畢竟只要再搜一次就可以啦。

另一個實驗則想了解比起資訊本身,人們是否更容易回想起該去哪裡找資訊。首先,每位受試者預期他們閱讀且輸入電腦的陳述,會被儲存在電腦中一些特定資料夾中。(這些資料夾以籠統的方式命名,如事實、數據、資訊等)。

接下來受試者要在十分鐘內努力寫出他們記得的陳述。最後,研究人員透過提示單字的方式,詢問受試者陳述存放的位置,如上述「鴕鳥眼睛比腦子大」的陳述的問法就會是「關於鴕鳥的陳述儲存在哪個資料夾?」,並在不提示資料夾名稱與數量的前提下,要求受試者正確輸入名稱。結果很有趣,比起有刻意閱讀且打字輸入的陳述本身,受試者反而更能夠回想起陳述被存放在哪一個資料夾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其餘兩個實驗中,則大致上顯示如果人們預期未來無法再次獲取某樣資訊(如:認為資訊將被刪除),則會加強記住資訊本身的細節;如果預期資訊會被保存在外部的某處,則會強化記住「資訊可以再取用」一事實。以及,當受試者被問完一連串困難又瑣碎的問題,發現自己需要更多知識時,會更傾向於想到與電腦相關的字眼,如「Google」和「Yahoo」。

圖片來源:Pexels

面對與電腦工具共生的時代

透過這篇研究,可以發現到現代人的記憶,正在隨著電腦與網路科技的進步而調適。如同我們學會哪些問題要問哪些親友,我們也學會電腦「知道」什麼,以及我們該在何時、去何處取用。電腦成為了人類重要的資訊來源,失去網路連結可能跟失去一個真實朋友的感受越來越像。

隨著網路與手機的普及,網路成癮或數位癡呆症也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這是否代表 Google 對人腦也造成了負面影響呢?研究團隊對此沒有明確的答案。韋格納表示:「沒有人知道這些工具對邏輯思考的影響。」雖然記不住太多知識的學生可能也很難把這些知識用在批判思考上,但他相信整體的情況是有利的,如同過去學校曾經禁止學生在數學課上使用計算機,現在反而期待學生如何有效運用這些工具來發揮更大的成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仍需要記住事情,只是記住事情的範圍變不同罷了。」

相關文獻: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valerie hung
39 篇文章 ・ 2 位粉絲
興趣多多,書籍雜食者,喜歡問為什麼,偶爾也愛動手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