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民_96
林澤民
37 篇文章・ 245 位粉絲
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 現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政府系。 林教授每年均參與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及政大選研中心 「政治學計量方法研習營」(Institute for Political Methodology)的教學工作, 並每兩年5-6月在台大政治系開授「理性行為分析專論」密集課程。 林教授的中文部落格多為文學、藝術、政治、社會、及文化評論。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時間篩選:2015年 重設

・2014/03/16
要解讀這部電影首先要知道John和Jane都是很常見的英文名字,而Smith更是最常見的姓氏。這就意味片中的夫妻雖然從事現代社會匪夷所思的行業,其實代表了最普通的夫妻,而他們無聊的婚姻,其實也不過是上班族典型的家庭生活:這部電影,其實正是影射一般夫妻關係的寓言,其職業背景,只是製造笑料,增加觀眾樂趣而已。而夫妻相殺,亦不過是一般夫妻大大小小爭鬥吵架的比喻而已。那麼John與Jane究竟要相愛呢?還是相殺?
・2014/03/26
賽局理論中,參賽兩方對峙而形成僵局的情況可以是所謂「懦夫賽局」 (Chicken Game) 或「囚徒困局」 (Prisoner’s Dilemma)。兩者數學上的差別似乎不大,但理性的參賽者在不同的賽局卻會有很不相同的行為。此次學生運動便見證了兩種賽局的不同,其差異直可以影響到國家及個人的命運。
・2014/04/08
參與社會運動當然主要是追求理想,但傳統集體行動理論認為社會運動的目標是公共財(public goods),如果目標達成,即使未參加運動的人也能夠受益,而參加運動則常須付出重大代價,因此理性的個人,除非有參與才能享受得到的「選擇性利益」(selective benefits),通常會選擇白搭便車而不參與運動。這意味社會運動的參與是一個多人「囚徒困局」,而白搭是一個「優勝策略」,所有參賽者(也就是社會大眾)白搭是唯一的「納許均衡」,但是它不是一個「伯瑞多最佳結果」。
・2014/05/22
公有地的悲劇正是一種多人囚徒困局。在這困局中,以自利為考量的理性村民不會自動減少牛隻數目來增加全村的牛奶生產總量,可是當大家均不合作時,個別村民的牛奶產量卻沒有大家均合作時的牛奶產量來的高,以教改而言,可以說大學是村民,學生是牛隻,而國家的教育經費和社會的人力資源是公有地。
・2015/01/22
人生的旅途中,適合擇偶的年齡是有限的。假如妳在同一時間只遇見一位適婚對象,而必須決定是否許諾終身,那麼是否有一種策略能夠讓妳有最大的機會「撿到」最佳的對象呢?
・2015/05/26
前幾天才結束春季的「人類理性行為」課程,沒想到整個學期和學生討論「納許均衡」,而約翰‧納許就驟然離世了。 紀念納許,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讓大家瞭解他的賽局理論如何地可以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面向。
・2015/06/11
媒體一再以抽樣誤差為標準來判定對比式民調中候選人支持度差距是否具有統計顯著性,這是對選舉民調的錯誤解讀。這種錯誤,不但國內媒體常犯,國外亦然。而且不但媒體,連影響重大的政黨提名制度也犯同樣錯誤。
・2015/10/19
如果把「中位選民定理」應用在黨內初選及動員階段,理性的候選人也應採取黨內活躍份子的中位立場,而不是極端的立場。洪秀柱之所以出線,不是因為她的極端立場,而是因為沒有其他人願意出頭。但洪秀柱在獲得提名後繼續在藍綠光譜上採取極端立場,卻導致她必須被「廢止」的下場。這是國民黨的選舉理性,只是這理性出現得太遲、太憋扭,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翻轉選情。
・2015/11/26
我們為什麼不信任政治人物?因為信任是有風險的。根據社會心理學家莫頓‧篤意奇(Morton Deutsch)的看法,當我們信任一個人時,我們對他的行為會有所預期,而且我們會根據這預期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如果我們的預期獲得實現,則我們的行為會產生若干正面效應;但如果我們的預期沒有實現,則我們的行為會產生負面效應。信任的風險在於:錯誤預期所導致的負面效應往往比正確預期所導致的正面效應來得更大。
・2015/12/21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是很難拿捏的事。很多時候,雙方合作比不合作能給各自帶來更大的好處,但是一廂情願地合作的人,卻有可能被對方視為「潘仔」或「傻瓜」(Sucker)而予取予奪。於是,在各自的利害考量下,沒有人願意合作,寧可兩輸也不願意當「潘仔」。這種困境,可以存在於人際關係,經濟交易,政治角力,國際關係,甚至自然環境的維護,在人生及社會上,可說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