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媒體中心_96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46 篇文章・ 32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6/22
今年 6 月 7 日,由美國製藥大廠百健(Biogen)生產的一種藥物「Aducanumab」,經過長期研發與臨床試驗,終於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成為阿茲海默症新藥。(未來可能販售的藥名為 Aduhelm) 這款藥物特別之處為何?是否有其他藥物研發方向也值得關注?目前臨床上已有哪些治療阿茲海默的藥物呢?
・2021/06/16
由於新冠病毒的疫情,引起大眾關注「隱形缺氧(又稱快樂缺氧)」的問題、與討論測量血氧的方法,也因此印度公司(CareNow Healthcare)開發的測血氧 App「CarePlix Vitals」被瘋傳。但究竟這個 APP 怎麼測血氧?有沒有資安疑慮呢?
・2021/05/19
「台灣社交距離APP」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與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目的是希望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與確診者接觸情形,降低疫情傳播。已可在 iOS 和 Android 版本的手機上下載。
・2021/02/08
又到了闔家齊聚大吃團圓飯的時候!還在煩惱該如何選擇年菜?年年有「餘」的年菜,沒吃完能不能直接放到電鍋保存?最近天氣好冷,剩菜可不可以不放冰箱省省電…… 你的内心也曾出現這些疑問嗎?就讓專家來爲你一次解答。
・2021/01/13
20 世紀初期,科學快速進展,為了要報導日新月異、改變世界的新科技給大眾,科學記者應運而生。然而,這一百年來,科學記者的任務和定位也隨著時間轉變。現在的科學報導,不如戰時為國家服務,也不如電視、電話、清潔劑等新發明出現時為產業服務,甚至不為了宣揚科學如何改變世界,科學新聞不再只是傳遞訊息、建立形象,而是更積極創造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對話場域。
・2020/12/18
當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科學報導,事情將變得複雜許多!這些研究的模糊空間和不確定性,具有被媒體帶風向的風險,與大眾對資訊接受的偏好有密切關聯。這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又該如何面對?
・2020/09/28
氣候變遷的問題有不同說法,但透過媒體轉述後,一些未經深思的平衡報導反而容易讓大眾錯認「科學界的共識」。當媒體錯誤報導,就要即時發布正確消息;面對科學不確定性也不要回避。一旦科學家與媒體的管道暢通,才有機會真正扭轉偏見與錯誤。
・2020/09/21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 2002 年製作了《金色麥田》(Fields of Gold),但影片中對於基因改造作物的敘述,卻引起了社會上一陣討論。媒體到底該為了吸引觀眾而放棄正確的知識傳遞嗎?
・2020/09/14
2012 年一篇研究宣稱食用基改作物的大鼠,因食用「耐年年春除草劑基因改造玉米」而長出較多腫瘤且多重器官衰竭。作者席哈理倪用聳動的方式呈現研究,意有所指某個事件內含著不公義,再包裹著科學糖衣來宣傳自我意識形態。這場辯解最後道出,我們不僅需要公眾辯論,更需要正反方支持者願意理解與溝通。
・2020/09/07
基因改造作物讓 SMC 在這議題上所受到的攻擊日漸加深,不管是期刊撤銷論文的決定、科學家的發言、英國科學媒體中心,甚至是歐洲食品安全局都被歸類成收了孟山都資金的打手,而細緻的科學論辯,便成了吸引媒體目光、展演群體聲量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