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kie Lin_96
Sharkie Lin
24 篇文章・ 6 位粉絲
在國二無聊的早自習意外發現數學的趣味,因此近來體驗到數學研究、藝術創作、採訪寫作、展覽策劃、資優教育等工作。不是念數學也不是學藝術,但樂於從多元視角聊聊數學的各種姿態,以及進行數學藝術創作,希望能為世界帶來一點樂趣。科普部落格〈鯊奇事務所〉https://medium.com/sharkie-studio,聯絡信箱 sharkgallium@gmail.com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12月 重設

・2018/12/28
Bridges 建立了許多橋梁,讓數學與其他領域有著趣味與深刻的鍵結;每位參與的人都是一座橋,回去各自的國家以後成了一座又一座的橋,把數學的美感與樂趣推廣到世界各地。 台灣的數學藝術其實不輸外國,我也不禁尋思台灣未來是否有可能舉辦Bridges研討會?或許未來哪一年,台灣也能夠辦這樣的大型活動。因為結合數學與藝術的超能力,就來自人類無垠的想像力!
・2018/12/27
Bridges 從 1998 年開始舉辦,是個一年一度以數學為主的大型全球聚會,結合藝術、音樂、建築、教育與文化,是國際間知名的跨領域會議。2018 的 Bridges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科技博物館 (Tekniska Museet) 展開,會議從 7/25 至 7/29 共為期五天,包含最後一天的郊遊日。Bridges 從 2001 年開始每年舉辦數學藝術展覽,是全球最大的盛會,今年總共展示了一百多件來自全球的作品,其中台灣有四位數學藝術家前去參展。
・2018/12/26
今 (2018) 年夏天我前往瑞典參加 Bridges 2018 全球數學藝術展覽與會議,抵達科技博物館 (Tekniska Museet) 時發現令人驚艷的「數學花園」(The Mathematical Garden),是個融合數感、美感、身體感於一體的北歐數學遊樂場,2017 年 9 月開幕的數學花園是動物園島 (Djurgården) 博物館園區的最新景點。
・2017/12/23
「木刻是減法,泥塑是加法,積木可以加減乘除!」– 吳寬瀛 積木是空間體操,雙手與大腦合力思考,掙脫被紙筆測驗困住的平面。以兒時熱愛的積木為素材,吳寬瀛老師在指間進行空間的四則運算,讓抽象深奧的數學化為具體可見的雕塑,排列組合出幾何造型的無限可能。
・2016/12/31
原本以為小時候學心算,只能在數學考試計算速度完勝隔壁同學,結帳的時候跟收銀機比快,殊不知在「算得快」之外,不知不覺中用心算培養出對數字本身的sense,這份「數字感」加上好奇心還真讓我做了一件特別的事——不是數學系的卻發現也是發明了一個數學原理。
・2016/12/29
原本只是一個國中課本必備的通常也沒人去翻閱的乘方開方表,竟然隱含了數字甚至次方的規律,一直到宇宙的盡頭。發現數學規律感覺到的快樂,就像是發現控制籃板球的人就能控制整場比賽,那樣使人嘴角上揚。
・2016/12/27
義大利數學家 Leonardo Bonacci,可以說是 13 世紀的阿拉伯數字演算大師。他提出了一個關於兔子繁殖的有趣問題,進而衍生出了「費波那契數列」,當我們計算數列中每個數字的「位數根」,是否能發現某些規律?
・2016/12/22
什麼?原來我們交換禮物的方式都錯了,這樣的機率是相當不公平的,因此有人特別找出了公平公正且方便一次就完成的交換禮物方式。在看似簡單娛樂的交換禮物當中,其實蘊含許多數學,但是話又說回來,交換禮物重點是開心不就好嗎?
・2016/12/13
英國倫敦海德公園旁,曾有一棟相當著名的實驗性建築蛇形藝廊 2002,是由建築師伊東豊雄、結構設計師塞西爾.巴爾蒙德(Cecil Balmond)與 Arup 團隊共同完成。乍看之下,建築物中的線條十分複雜看不出有什麼規律,但實際上裡頭運用了非常簡單的數學原理與演算法規則。你看得出來嗎?
・2016/12/06
九九乘法表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裡面有著你不知道的數學奧秘,將九九乘法表中每個數字進行位數根的運算,會得到新的一個表,而這個表稱為「吠陀方形」(Vedic square)。吠陀方形的行列數字組成與特定數字構成的胚騰(pattern),有著許多對稱性與互補性。位數根的分布也呈現有趣的幾何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