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科學新聞解剖室_96
科學新聞解剖室
37 篇文章・ 12 位粉絲
「科學新聞解剖室」是由中正大學科學傳播教育研究室所成立的科學新聞監督平台,這個平台結合許多不同領域的科學解剖專家及義工,以台灣科學新聞最容易犯下的10種錯誤類型作為基礎,要讓「科學偽新聞」無所遁形。已出版《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新生活判讀力:別讓科學偽新聞誤導你的人生》(有關10種錯誤的內涵,請參見《別輕易相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一書)。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17/02/17
進入冬天的季節,如果再遇上濕答答的天氣,恐怕住在都市裡的人都會很煩惱衣服曬不乾的問題。偏偏就在這種時候解剖員聽見電視新聞裡面傳來一則驚悚的報導,播報員一字一句、語帶威脅地警告著:「冬天潮濕容易下雨,許多人會把衣服晾在室內,但小心這樣的行為,可形同慢性自殺!......」,慢性自殺ㄟ,這可是何等攸關性命的嚴肅大事!但真的這麼可怕嗎?
・2017/03/04
由於一些媒體對於這類星座運勢的刊載是如此的稀鬆平常,星座老師的口吻上又好像是全世界都知道這些公認的真理,不禁讓解剖員懷疑「水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2017/05/01
《自由時報》又報導了這一則降低生育率的驚悚新聞〈世衛:從奶嘴到保險套 都含有MBT致癌物質〉,內容首段指出: 世界衛生組織證實,目前發現一種名為MBT,全名為2-巰基苯的化學物質可能致癌,其隱含於工業塑料中的膠粉,而膠粉的用途相當廣泛,從嬰兒吸吮的奶嘴到成人使用的保險套,都含具有恐致癌物質MBT的膠粉。 什麼!已經獲得「證實」?!這下子可不得了,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證實MBT會致癌,而且牽涉的範圍相當廣泛,連安撫嬰兒的奶嘴都被點名了,吃奶嘴竟然會致癌?吃過奶嘴的嬰兒需不需要全身健康檢查?這太可怕了吧!媽媽們的擔憂沒有盡頭,還沒生育的年輕人還敢生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017/08/11
LINE的群組裡說知名教授提醒我們別喝茶裏王,因為裡面含有戴奧辛?這則由來已久的謠言幾乎處處是破綻,流傳期間多次變化,但內容全部不是事實。面對這些打著知名人士名號的流言,我們應該睜大雙眼、多加以判斷,以免成為流言的幫兇。
・2017/09/03
美容保養品廠商舉著幹細胞有特殊療效的大旗,誤導消費者掏出錢購買,然而你真的了解幹細胞嗎?動物幹細胞和植物幹細胞又有什麼不同?從醫學研究到美妝應用科技,這中間又有多少差異呢?
・2018/02/15
這真是一個多采多姿的年代,每天我們都有看不完的訊息,學習不完的知識,不僅很多都是免費的,還會自己搶著送上門。你高興訂閱什麼粉絲頁就訂閱什麼粉絲頁,你高興加誰好友就加誰好友,相較於過往我們的訊息容易被少數主流媒體壟斷,這個時代的新媒體概況,似乎提供了一種救贖,好像讓我們獲得了解放。
・2018/02/16
如果春秋戰國時代的新聞媒體和現代一樣蓬勃發展,《吳越春秋》紀載(註)這段勾踐討好夫差的事件可能就會變成這樣,搭配幾張網友分享吃大便的自拍照。 怎麼看這都是一件有點可惜的事情。新聞,說穿了就是每天的日常,發生在你我周邊的真實故事。人們從閱讀小說中認識人生百態,從閱讀論文中學會科學知識。理所當然地,我們也應該也能從一份報紙或一個媒體網站中,學到很多。
・2018/02/1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朱家安 / 沃草公民學院主編、哲學雞蛋糕腦板 台灣社會就跟所有其他社
・2018/08/22
LINE的訊息經常成為生活指引,圖文並茂的十個「驚奇小常識」,真的這麼又驚又奇嗎?面對這種有點浮誇、有點太過神奇的訊息型態,還是需要逐一解剖看看其虛實。
・2018/08/22
很多時候 LINE 上的訊息也不會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部分正確」這種踩在灰色地帶的訊息,似是而非、真假交錯,反而更容易混淆視聽。一起來看看「部分正確」的狀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