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經在一九八零年代實施「給所有美國人的科學」(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計畫,召集各領域的科學專家,列出這些領域的基本知識。美國人的想法很明確:在教育體系裡把這些知識灌給美國人,就可以提升美國人的科學素養,減少錯誤判斷。不過他們很快發現這根本不成:專家們列出來的內容,很快就超過一個人(甚至一個專家)一輩子能學會的份量。而且,你可以想像,這個計畫若持續下去,隨著科學進展累積的新知識,份量還會繼續增加!
在2008年,英國哲學家巴吉尼(Julian Baggini)出版了一本有趣的書《The Duck that Won the Lottery》[2],在書裡,他列舉了一百個公開發言,用哲學和批判思考技巧一一指出其錯謬之處。巴吉尼這樣做,當然不(只)是為了數落包含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前法國總統席哈克、樞機主教墨菲歐康納在內的一百個公眾人物,而是為了藉由分析和檢討這些公開的思辨錯謬,來讓大家意識到人類才智的脆弱之處,並在未來得以避免重蹈覆徹。
《新生活判讀力》就像是科學版的《The Duck that Won the Lottery》,科學新聞解剖室讓你看到那些實際的科學新聞可以如何犯錯,而類似的錯誤可以如何偵測和修正。這兩本書得以出版,顯示我們的生活環境依然充斥著沒道理的說法和種種科學誤解、迷思。巴吉尼和科學新聞解剖室不惜得罪一卡車人,也要抵禦這些錯誤。
當T細胞來盤查時,T細胞身上帶有一個具備煞車功能的「讀卡機」,叫做「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受體-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 」,簡稱 PD-1。當癌細胞的 PD-L1 跟 T細胞的 PD-1 對上時,就等於是在說:「嘿,自己人啦!別查我」,也就是腫瘤癌細胞會表現很多可抑制免疫 T 細胞活性的分子,這些分子能通過免疫 T 細胞的檢查哨,等於是通知免疫系統無需攻擊的訊號,因此 T 細胞就真的會被唬住,轉身離開且放棄攻擊。
來自德國由利希研究中心 (Jülich Research Center) 神經科學與醫學研究所的 Hans Peter Peters 說了,科學知識為社會帶來便利及創新的科技,同時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議。正因為科學知識如此重要,科學和大眾之間密不可分,也因此建立大眾對科學的信任很。重。要。當社會大眾不相信科學,便認為科學於己無關,不僅民眾不會把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整個社會也不會支持科學研究進行。
美國曾經在一九八零年代實施「給所有美國人的科學」(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計畫,召集各領域的科學專家,列出這些領域的基本知識。美國人的想法很明確:在教育體系裡把這些知識灌給美國人,就可以提升美國人的科學素養,減少錯誤判斷。不過他們很快發現這根本不成:專家們列出來的內容,很快就超過一個人(甚至一個專家)一輩子能學會的份量。而且,你可以想像,這個計畫若持續下去,隨著科學進展累積的新知識,份量還會繼續增加!
在2008年,英國哲學家巴吉尼(Julian Baggini)出版了一本有趣的書《The Duck that Won the Lottery》[2],在書裡,他列舉了一百個公開發言,用哲學和批判思考技巧一一指出其錯謬之處。巴吉尼這樣做,當然不(只)是為了數落包含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前法國總統席哈克、樞機主教墨菲歐康納在內的一百個公眾人物,而是為了藉由分析和檢討這些公開的思辨錯謬,來讓大家意識到人類才智的脆弱之處,並在未來得以避免重蹈覆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生活判讀力》就像是科學版的《The Duck that Won the Lottery》,科學新聞解剖室讓你看到那些實際的科學新聞可以如何犯錯,而類似的錯誤可以如何偵測和修正。這兩本書得以出版,顯示我們的生活環境依然充斥著沒道理的說法和種種科學誤解、迷思。巴吉尼和科學新聞解剖室不惜得罪一卡車人,也要抵禦這些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