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寒波_96
寒波
193 篇文章・ 1093 位粉絲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20/06/11
COVID-19 症狀差異很大,比較嚴重的病患除了肺部以外,還有許多器官可能發生問題,不只是單純的呼吸道疾病。多變的症狀中,血栓、缺氧都與血管有關,它們有時候對患者相當兇險,科學家與醫療人員們仍在努力了解成因,尋找預防與治療方式。
・2020/06/24
武漢肺炎的死亡人數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也就是感染死亡率大概介於 0.5 到 1%。但是死亡率並非固定的數字,不同年齡、健康狀態,還有疾病傳染的規模,醫療資源,與治療方式等因素,都會影響死亡的機率。… 死亡率相關的知識即使不能寫滿一本書,也能寫成一大篇文章。對於一般人而言,只要能了解死亡率不是一個固定的簡單數字,不要胡亂比較不同脈絡下的死亡率,就非常足夠了。
・2020/06/25
席捲世界的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進行,但我們已經能觀察到這波疫情在不同族群、不同社經地位間的影響不大相同。因此,讓我們透過鑑往知來,由黑死病理解疫情的犧牲與教訓會如何影響社會發展。
・2020/07/23
台灣所屬的東亞,最近有數項這類「古代DNA」的論文發表,其中也包含來自台灣遺址的樣本;對於東亞遺傳歷史,一系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新石器時代東亞的人類族群,跟現在的人類有關連嗎?南島語族的源頭與移動又有什麼發現?
・2020/07/23
近日有關於以古代遺傳學探討東亞地區的遺傳史,除了前文提及的兩項研究,近日問世的第 3 篇論文則著重於東亞的東北部。研究的 55 個樣本年代介於 1700 到 7500 年前,如仰韶、龍山、石峁等重要的古文化,都有樣本包含在內。
・2020/08/11
從疫區返國等原因的檢疫者,台灣的作法是一律隔離一段時間,許多人當時沒有經過檢驗。此一「不論有無確診,通通當作有病」的隔離措施,或許是台灣防疫成功的關鍵之一。…綜合算計,透過大規模感染讓許多人擁有抗體,整體效果應該是弊大於利,應當是不得已的發展,而不該刻意為之。想達到群體免疫,還是等待疫苗實在。
・2020/08/17
有人認為在肺炎後會造成嬰兒潮,但綜合推測下,至少在高收入國家,短期內的生育率只會萎靡。而中低收入國家的出生率,近幾十年來持續下跌的趨勢,也不太可能在疫情結束後從根本上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