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96 篇文章・ 3646 位粉絲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3月 重設

・2022/03/11
喜歡文學,卻成為了科學家,同時也是搖滾樂團鼓手——這就是中研院數學研究所程之寧研究員!在本篇訪談中,程之寧談論她的經歷和想法,以及對學術研究的熱忱。
・2022/03/09
「鈣鈦礦材料」成本低、光電轉換效率高,可以作為太陽能電池使用,而為了讓材料更穩定、長壽,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包淳偉研究員訓練了一套機器學習模型!
・2021/03/22
總是被惱人的痠痛困擾?你可能被「纖維肌痛症」造訪了!中研院陳志成研究員與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實驗,深入研究組織酸化如何誘發慢性肌肉疼痛,成功找出背後的致病機制,揭開纖維肌痛症的神秘面紗,為解決疼痛煩惱帶來曙光。
・2021/03/15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各國紛紛祭出的嚴格手段,封城、禁足、邊境管制。但這類政策宛如雙面刃,控制人流接觸、傳播疫情,也可能同時衝擊經濟。性命要顧,生計也不能不管,政府該如何擬定政策才能兼顧兩者?當 Covid-19 可能趨向常態化,從嚴防守零容忍是長期最好政策嗎?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團隊建構出一套經濟學運算模型,在健康與經濟權衡間,找出適合各國的最佳防疫政策。
・2020/03/14
我們的動機是如何形成的?大腦如何操縱飢渴的行動?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書葦助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發現果蠅腦中有一種名為 leucokinin 的神經傳導物質,它能調控不同的神經細胞,影響果蠅進行覓水或覓食的行為,更發現渴、餓的神經機制在果蠅腦中會交互作用,研究成果已於 2019 年 10 月登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2020/03/05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2019/03/27
手機遊戲《極速領域》中,賽車玩家可以飄移過彎;但現實世界中,汽機車在臺南圓環經常險象環生。臺南為何一堆圓環?其實,這是日治時期仿效巴黎凱旋門而設計,透過放射狀的道路,讓當時的交通更便捷,並象徵統治權力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