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96 篇文章・ 3646 位粉絲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22/03/09
「鈣鈦礦材料」成本低、光電轉換效率高,可以作為太陽能電池使用,而為了讓材料更穩定、長壽,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包淳偉研究員訓練了一套機器學習模型!
・2021/12/20
生命如何在宇宙中起源?這是天文學家長期關注的一個大哉問,也許我們可以從星際中的複雜有機分子「熱微核」獲得一些線索。
・2021/03/15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各國紛紛祭出的嚴格手段,封城、禁足、邊境管制。但這類政策宛如雙面刃,控制人流接觸、傳播疫情,也可能同時衝擊經濟。性命要顧,生計也不能不管,政府該如何擬定政策才能兼顧兩者?當 Covid-19 可能趨向常態化,從嚴防守零容忍是長期最好政策嗎?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團隊建構出一套經濟學運算模型,在健康與經濟權衡間,找出適合各國的最佳防疫政策。
・2021/12/16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吳介民研究員,在他費時 25 年的著作《尋租中國》中,分析出中國如何透過「尋租式」的政商結合,打造出世界工廠。
・2021/11/22
臺灣北部的大屯火山群,近年已被地球科學家推斷為活火山。為了評估災害風險,發現活火山還不夠,我們還必須深入了解「岩漿庫」!
・2022/07/14
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方的大海上,出現一隻長六丈、高一丈的大魚。 據說船要是遇上這種魚,一個不小心,可能整艘船都會被吞下去啊!
・2021/09/06
隨著奈米科技的發展,可將廢熱轉為電力的熱電材料,逐漸成為再生能源的明日之星,直接將熱轉換為電究竟是什麼神奇原理?又有那些限制呢?
・2021/09/03
《斯卡羅》劇中的大股頭「卓杞篤」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從考古學的調查來看,當年的瑯嶠十八社確實實力非凡,80 年代在墾丁一帶發現的「社頂遺址」陪葬品,竟包括跨洋渡海來台的歐美銀幣!
・2021/07/05
細胞小小一顆,內部運作卻複雜無比,堪比現代化城市,生產、物流、回收與廢棄物清運,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平衡,時時應付變局。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的陳瑞華特聘研究員,發現細胞兩大資源回收系統的特殊互動:透過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來調控細胞自噬。簡單來說就是,細胞在一般狀況下如何維持平衡,面臨逆境時怎麼力挽狂瀾。在研究過程中,負責脂肪代謝的肝細胞當然也沒有缺席,將來我們對細胞自噬有更多瞭解時,就可能開發出有效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
・2021/04/06
在冷戰時期,一群飛行員冒著身命危險帶超過百萬張的地理圖資,透過研究員的交叉比對,讓一張張沒有座標、圖說的歷史影像搖身變成「歷史版 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