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_96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38 篇文章・ 9 位粉絲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由中央大學馬國鳳教授與科普作家潘昌志(阿樹)共同成立的地震知識部落格。我們希望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讓地震知識走入日常生活中,同時也會藉由分享各種地震的歷史或生活故事,讓地震知識也充滿人文的溫度。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1/2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不會冷;文/阿樹 這篇文章是人氣地科系插畫家「不會冷」跟震識的合
・2019/01/21
如果讓電腦自動判別定位地震,這種情況就容易衍生出相當棘手的事:那就是造成強震警報(預警)的誤判!這種誤判可謂是自動化強震警報系統的最大敵人,誤判的次數一旦變多,人們對於警報的信任就會降低!
・2019/01/21
在有多個地震或是雙主震讓震波交雜的狀況,對氣象局的影響可能產生誤判或是資料處理的繁複程度增加;但這對科學家而言,卻是一個能讓我們解開斷層特性的現象。透過多了解斷層,會有助於我們評估斷層未來錯動時的情況,這樣的研究對於未來的防災多少也是有助益的!
・2018/07/16
台灣位於地震帶上,地震知識不可不知。而地震研究絕對不只是地震與景而已,將研究成果帶入政府、企業部門,使人人都了解下一步該如何走,才能將學術研究的最大價值發會出來。
・2018/07/10
地震並不是只有在現代才會發生,究竟股人們如何面對那些天災?《震識》帶大家了解天災與民俗文化之間的關聯,以及我們能夠反思的地方。
・2018/07/09
107年大學學測自然科第68題講的是地震的問題,藉由題目的情境來推算,地震定位沒有想像中簡單,不同的單位觀察地震是為了不同的面向觀察同意件事情,但都需要由不同的資訊佐證。
・2018/04/30
目前純就科學的角度,的確還做不到地震預測。然而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卻未曾放棄對地震前兆的研究。一份由美國西北大學為首的地震團隊最新公布的長微震研究結果,讓未來的地震預報(forecast)見到一線曙光,最特別的是,這項由跨越多國學者、 八個研究機構合作作出的研究,採用的地震資料來自於臺灣。
・2018/04/23
2016年小年夜凌晨,南臺灣發生了規模6.6強震,成為台灣自九二一後,再一次的重災型地震。在此次地震中,學者注意到雖然震央在高雄美濃,在台南一帶卻出現異常大振幅的S波,其中有些測站更出現加速度超過400cm/s2(相當於震度7級)的猛烈數值,這種突然的強力搖晃,讓部分樓房不堪一擊而倒塌。為什麼離震央較遠處的地方震度仍這麼大呢? 而如果前個問題有科學上的解釋,我們有辦法從地震波剛開始到達,就得知地震後續的影響並加以預警嗎?
・2018/03/25
地震總來的突然且災情慘重,自古人們便有捐款救助受災戶的各種例子,有來自官方的補助、也有來自民間的善款。在臺灣過去的歷史震災,這些賑災、重建、捐助、受助等情形是怎麼樣呢?有沒有發生過很扯的事?阿樹從幾個歷史地震的例子,讓大家看看過去的做法,也順便思考一下現在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2018/03/19
在國民基礎教育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基礎防災知識,也曾經歷過不少防災演練,但是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帶領我們逃生嗎?又或是,平時就懂得防患於未然了嗎?防災教育不是「有教就好」,而是讓接受教育者懂得運用這些知識保護自己。在台灣地震防災教育第一線講師,分享他在教育現場看到的防災教育功與過,期待透過這樣的反思讓大眾更重視防災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