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oeo
oeo
24 篇文章・ 2 位粉絲
森林學研究所畢業 曾任台大創發社幹部(臉書社團 "創發社CAIV" 召集人 ) 某屆倪匡科幻獎得主 從事教育工作 科學科幻 自然生態 文藝創意 一切"豐富生命"的愛好者...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11/01/13
《全面啟動》是一部探討實夢交錯的插敘電影,大致上算是非常俐落精采的科幻作品,尤其「夢中夢」的設計可說是理路清晰,可圈可點!「故事描述主角唐姆柯比是一名技術高超的神偷,不過他偷竊的目標物絕對涉及最危險、最神秘的範疇,他專門趁目標對象呈睡眠狀態之際,也就是人類心智最脆弱時,深入其潛意識偷取寶貴的秘密。
・2011/01/13
最近小孩子回到家,義正辭嚴地大聲說:「老師說,小朋友不能看海綿寶寶和蠟筆小新!」進一步打聽,最簡單地說,原來近期有學者專家表示,「海綿寶寶」這一部卡通會「教壞」兒童!如同當年的「神奇寶貝旋風」,事後也被醫療單位指控造成孩童收視後的不良健康反應。我沒有能力(或說沒有興趣)站在所謂「教育」與「媒體」專業角度來深入探討此事,如果沒有記錯,也是媒體報導與研究調查,「海綿寶寶」在一兩年前還曾被票選為小朋友心目中最崇拜的卡通偶像(美國?國內?)!從周遭朋友到學者專家還因此議題發表了一些成因探討的論點,例如海綿寶寶很幽默、對朋友很夠義氣…,時至今日,實有「成也海綿,敗也海綿」之憾!
・2011/01/27
現今所謂「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早已顯得分道揚鑣,勉強湊合只會落得突兀怪異,整個科學又和世俗說法顯得格格不入,這種時候,「社會原子學」的論調不但論述嚴謹且新鮮有趣,更深刻地跨越、動搖或說連結了上述的「信仰」類別,一副好像快要逼近「真理」的態勢(其實比追求物理學上的統一論不惶多讓)?
・2011/04/07
仔細想想,我們表面上追求革新,內裏卻容易無形中傾向信賴權威、墨守成規的文明世界,在不斷建構規格與規則堡壘的歷史洪流中,到頭來最容易打動人心甚至塑造「新崇拜」的,卻又是那些打破規格與規則者
・2011/05/04
「總之,除了能增添人生意義的,不然它都算進去了。它可以透露美國的一切,只是說不出美國人為什麼感到自豪。」這是美國已故總統羅伯?甘迺迪對政治只看重或縮限於「國民生產總值」這類事物的大聲批判,發表在他的一段著名演說當中,事實上,我們看今日科學科技之於人類文明發展,陷入同樣失落且深迷的困境!
・2011/06/28
「如果」、「也許」、「說不定」的確是上面這段敘述的關鍵詞,主詞「我」也可輕鬆替換(例如改成「某人」),而且看來還是醉漢言勇與癡人說夢,頂多像是一段不太精采的科幻小梗,至少在這個世界上!?但是如果按照嚴肅物理學「多重宇宙論」的普俗解釋,這故事並不能說是純屬虛幻,而是非常可能「真實地」正發生在「另一個」宇宙!更令人驚艷的是:這種看似科幻情節居然還可以從物理學的角度論證與推導、計算,事實上,理論物理學家甚至計算出合理存在10的500次方的平行宇宙,它們擁有不同的自然法則與不同的物理常數值!
・2011/09/09
今年閱讀「科技恩仇錄—科技史上的十大爭端」一書,特地把十多年前另一本談科技發展的「想像的未來」拿出來溫習溫習,對照呼應一番,曾經從青少年就熱衷天馬行空的思緒,像是對科技世界的總問細問,一股腦地湧現。這讓人有一種又喜又嘆的感覺。喜的是難得近年看到一本書主要就是細談科技發明與科學發現的故事,而且還寫得如此精采並具有戲劇張力...
・2011/12/15
近年常常由衷讚嘆童書的精練與簡要,也許作者們的主要訴求對象是孩童,所以反而將許多複雜易忘的世態人間,用一種最真切深刻的圖文形貌表達、映照。「馬桶如何拯救文明」一書其實不但發掘了馬桶科技層面的脈絡,還延伸出許多以馬桶事物為連結的人文內涵,其中之一,其實就是呈現一種「眾生平等」的入門觀察,本書作者就用了一本日本童書標題,舉重若輕地提示性地破除了許多容易被庸碌生活與名聞利養所建構的厚重假象,書名就是「大家都大便」!
・2012/04/04
談健康的第一守則應該是:談健康,談「真正的健康」,而不是從充斥社會上,政治算計、商業利益、學術地位、個別信念「加工後的健康」!
・2012/05/18
只是很想在號稱民主、科學取代宗教、哲學領導(另一說是經濟霸權取代軍政專制)的時代(按照一些學者專家的說法,民主方法也算是一種「科學實驗」,某期科學人雜誌中的一篇專文就曾舉美國開國元老們的背景為例來說明),很想問問真正的科學家們(賽恩斯特.芭萊,這時候我真的會懷念起那些「科學家」和知識份子還只是一種「身分」而不是一種職業的年代!),不論鄙視或推崇,對於作為社會文明進展的根源活動―教育,到底怎麼看待這類國家機器推出的一道大菜(從成本、規模與影響來看都算)―學校教育的重大改革?因為第一個審問:一個不科學的過程與啟動,會產生稱得上科學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