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21/10/04
隨著現在醫美越來越普遍,許多人都曾接受過玻尿酸注射、肉毒桿菌注射、雷射,甚至是植入填充物等療程。曾經接受過這些醫美療程的民眾,如果要接種疫苗,現在有哪些相關研究,又要注意那些事情呢?
・2021/07/08
紫外燈是應用非常廣的環境消毒工具,廣泛應用在手術室、圖書館、游泳池等公共場所,由於疫情的關係,又再次受到注意。但紫外燈真的適用於家中進行消毒嗎?使用上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2019/03/16
利他能其實是用來治療注意力不足 (ADHD) 的藥物,讓注意力不足的孩子能專注課業。「利他能」並不是大雄的記憶吐司,對一般人而言也沒有迅速提升智商,達到頭好壯壯的效果。
・2021/12/23
電子菸主打「幫助戒菸」、「無害且不上癮」,但研究顯示事實並非如此。電子煙不但有致癌可能,對於男性來說,還有導致性功能障礙的風險。
・2020/08/20
人類的犯罪行為和我們的大腦有關連嗎?認真的研究大腦後,我們能夠透過些什麼來了解犯罪意圖,進而預先防治嗎?
・2021/05/17
施打 COVID-19 疫苗是人類史上最大、普及最快的接種計畫,而最直接影響接種意願的,就是「副作用」與「不良反應」。本文整理了幾個關於副作用最常見的問題。
・2021/05/17
隨著臺灣確診人數急遽上升,眾人施打疫苗的意願也提高。雖然目前不接受自費的疫苗施打,但在未來,疫苗的接種仍是防疫不可獲缺的一環。那在施打疫苗前,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2022/01/07
威而鋼原本被用在降低血壓的研究,但是效果並不夠好,反倒改善了勃起功能,成為第一款用來幫助男性勃起的藥物;近期的研究更指出威而鋼「可能降低 69% 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
・2022/06/27
在疫情發展之初,許多確診者的嗅、味覺失常。根據後續追蹤,有將近 46% 的確診者在確診一年後,依舊有嗅覺障礙的症狀。 為了給予正確的治療,科學家提出了幾項可能的原因。
・2020/02/22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由於全球化的盛行,全球的感染疫情事件也越來越頻繁。SARS、MERS、伊波拉、流感等幾次的重大疫情,都讓全球的公衛體系不斷受到考驗。讓跨領域的多種新科技有機會投入防疫工作,成為現代公共衛生在預警和治療上搶得優勢的重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