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恐龍輓歌—壓垮白堊紀末生物生存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華民國地質學會_96
・2016/06/01 ・251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83 ・九年級

文/林立虹|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Deccan_Traps_volcano
圖/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Zina Deretsky – , Public Domain, wikipedia.

由中生代地層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除了為電影製片創造出形形色色的螢幕角色,更是許多人對過去的地球絕大部分的想像與認識。然而,一旦跨過了白堊紀與第三紀的地層交界(66.043 百萬年前),這些「迷人」的生物,便於地球上驟然消失;不僅於此,約有 75% 的動物與植物伴隨恐龍而滅絕,這個時間(或地層)的界面代表了地球第二大生物滅絕事件,同時也為哺乳動物的出現拉開了前奏曲。

造成這樣生物大滅絕主要有兩個可能的機制,其一為隕石撞擊地球,另一個則是在印度大陸上的 Deccan Traps 所代表的大規模的岩漿噴發事件。

隕石撞地球

Impakt
圖/NASA,公有領域,wikipedia

其中隕石撞擊地球的概念,於 80 年代由 Alvarez 博士提出,大概是最廣為人知且具說服力的;經由過去許多的觀察、測量發現,最強而有力的支持證據,即為於這時間界面上,廣布全球的沉積岩層中均含有高 Ir 元素的含量;由於 Ir 是親鐵性質的(siderophile),因此在行星分化的過程中較容易富集於類似地核的環境,或存在於其他分化程度較小的星體。在白堊紀–第三紀交界處沉積岩的 Ir 元素濃度,可達地球地殼平均濃度數百倍,因此最為可能的解釋,即為隕石撞擊所產生的隕石與地殼岩石的粉塵,進入大氣層循環,而飄散至世界各地沉積而成。另外衝擊石英(shocked quartz;是由 coesite 以及 stishovite 所構成)以及球狀玻璃質的 tektite 的出現與分布,均指示隕石撞擊的發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續的研究顯示,造成這樣的撞擊,需要一個直徑約十公里的隕石,而最為可能的撞擊地,即為位於墨西哥東南方 Yucatán 半島,直徑達 180 公里的 Chicxulub crater。為了深入了解造成這地球第二大生物滅絕的撞擊事件與機制、接續的生物圈回復速度與演化、現生獨特的深部生物圈,科學家們已於今年三月啟動鑽井,希望能於 650–1500 公尺的深度,鑽取撞擊層以及被撞擊的岩石進行研究;關於此鑽井規劃與目標,請參考 Hand (2016) 的報導。

岩漿噴發

hawaii-volcanoes-518763_640
圖/skeeze@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另一個可能造成此生物滅絕事件的機制為大規模的岩漿噴發。位於印度西方的 Deccan Traps 為大陸洪流式玄武岩(continental flood basalt)所構成,涵蓋面積達五十萬平方公里,總體積達五十餘萬立方公里,屬於目前已知、為數不多的大型火成岩區(large igneous province;涵蓋面積須達十萬平方公里以上,形成通常與地函熱柱有關)。由於其噴發主要時間與白堊紀–第三紀界面十分接近,因此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候選機制。然而其噴發時序,可自 68 Ma 即開始,持續至 65 Ma,因此並無法提供一個驟時、毀滅性的機制,解釋生物快速滅絕的地層紀錄,此機制因此逐漸淪為配角,提供輔助隕石撞擊造成生物滅絕的額外成因。

地球的故事當然沒有如此簡單就寫下完結篇。柏克萊大學的 Renne 等人利用高精度的 Ar-Ar 與 U-Pb 定年技術,配合地球化學資料的對比、野外實察,檢視 Deccan Traps 的年代、分布與特徵,發現生物大規模的滅絕並無法單純歸因於隕石撞擊或岩漿大規模噴發,並推測兩種機制可能有成因上的關聯。Deccan Traps 上的地層,由老至新大致可區分成 Kalsubai 、 Lonavana 與 Wai 三個次群,其中最為年輕的 Wai 次群,分布面積最廣、體積最大,並於熔岩流間,出現了遠遠高於於另外兩個較老次群地層頻率的氧化、紅色層狀物質。這些紅層代表古土壤,並指示了熔岩冷凝後長時間的風化作用,因此也反應了岩漿的噴發是間歇性的,每次噴發事件間的時間間距是較長的;另外,Lonavana 與 Wai 次群的地球化學的特徵、主岩脈侵入的方向是不同的。種種的觀察皆顯示了,岩漿活動的特徵於這兩個次群界面所代表的時間前後有顯著的不同,而少量或不夠精確的定年資料顯示,這時間界面可能與白堊紀–第三紀界面十分接近。

為了釐清 Deccan Traps 每一次群地層所經歷的時間,並進一步推算不同時間間距的岩漿噴發速率,Renne 與其實驗室成員近年來分析了玄武岩分離出的斜長石,透過高密度的標準品校正,可以使得年代的誤差降至 30 萬年之內;他們並統整了過去分析所得的鋯石年代,對比噴出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建立每一次群於特定時間的分布與岩漿噴發體積,配合年代的資料,計算岩漿噴發體積速率隨著時間的變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們的計算結果顯示,於白堊紀–第三紀界面之前,Kalsubai 次群所得得到的噴發體積速率為 0.4 km3/yr;而於白堊紀–第三紀界面之後的 Wai 次群的噴發體積速率,則可達到 0.9 km3/yr;位於其間的 Lonavana 次群,為約 0.6 km3/yr 的噴發體積速率。噴發體積速率於白堊紀–第三紀界面後的倍增,可對應至代表古土壤的紅層出現頻率大幅增加、較高地函貢獻比例的岩漿成分,這些證據均指示了岩漿的產生與流通系統,於這時間界面上發生顯著的改變。

綜合上述,較大的岩漿噴發速率、較大的熔岩涵蓋面積與體積、較多的地函貢獻比例等證據,指示了較大體積且較深的岩漿庫(可能深至莫合面深度),而岩漿庫於單一噴發事件後的補注時間間距勢必增加,因而導致較長的噴發間歇期。若將這噴發速率的轉變對應噴發時間進行內插計算,前述岩漿系統的改變,發生於隕石撞擊 Chicxulub 後的五萬年以內。雖然無法由此直接建立隕石撞擊如何改變岩漿系統的特徵,然而時間的高度雷同,指示了這兩個機制的重要關聯性。

Deccan Traps 的高精度定年分析顯示,於白堊紀–第三紀界面發生的隕石撞擊,可能啟動了低頻卻高速率的岩漿噴發活動,此岩漿活動持續了五十萬年,並延遲了第三紀海洋生態系統的回復。

主題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他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星期五的地質– Friday Geology」,由中華民國地質學會授權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中華民國地質學會_96
3 篇文章 ・ 0 位粉絲
中華民國地質學會的前身「中國地質學會」成立於民國11年(西元1922年)當時的北平,民國46年在台灣正式於內政部立案在台北復會,民國95年更名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並於民國100年核准登記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目前有效會員近500人,實際參與過學會的人次已超過2000人。本學會成立之宗旨在推動我國地球科學教育與研究之發展,解決各項有關地質的問題,以及促進相關工作者間知識與意見之交流。本會定期出版學術刊物、舉辦座談會及學術演講會、委託會員進行專題討論,並接受公司機關之委託,研究相關之地質問題。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從「衛生紙」開始的環保行動:一起愛地球,從i開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03 ・1604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否也曾在抽衛生紙的瞬間,心頭閃過「這會不會讓更多森林消失」的擔憂?當最後一張衛生紙用完,內心的愧疚感也油然而生……但先別急著責怪自己,事實上,使用木製品和紙張也能很永續!只要我們選對來源、支持永續木材,你的每一個購物決策,都能將對地球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氧化碳是「植物的食物」:碳的循環旅程

樹木的主食是水與二氧化碳,它們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利用這些碳元素形成枝葉與樹幹。最終這些樹木會被砍伐,切成木材或搗成紙漿,用於各種紙張與木製品的製造。

木製品在到達其使用年限後,無論是被燃燒還是自然分解,都會重新釋放出二氧化碳。不過在碳循環中,這些釋出的二氧化碳,來自於原本被樹木「吸收」的那些二氧化碳,因此並不會增加大氣中的碳總量。

只要我們持續種植新樹,碳循環就能不斷延續,二氧化碳在不同型態間流轉,而不會大量增加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總量。因為具備循環再生的特性,讓木材成為相對環保的資源。

但,為了木製品而砍伐森林,真的沒問題嗎?當然會有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說:從吸碳到固碳的循環

砍對樹,很重要

實際上,有不少木材來自於樹木豐富的熱帶雨林。然而,熱帶雨林是無數動植物的棲息地,它們承載著地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當這些森林被非法砍伐,不僅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黃碳,也就是那些大量儲存在落葉與土壤有機質中的碳,會因為上方森林的消失重新將碳釋放進大氣之中。這些原本是森林的土地,將從固碳變成排碳大戶。

不論是黃碳問題,還是要確保雨林珍貴的生物多樣性不被影響,經營得當的人工永續林,能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是紙漿和木材的理想來源。永續林的經營者通常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木材反覆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成,因此不用再砍伐更多的原始林。在這樣的循環經營下,我們才能不必冒著破壞原始林的風險,繼續享用木製品。

圖說:人工永續林的經營者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

如何確保你手中的紙張來自永續林?

如果你擔心自己無意中購買了對環境不友善的商品,而不敢下手,只要認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並且從森林到工廠、再到產品,流程都能被追蹤,為你把關每一張紙的生產過程合乎永續。

圖說:只要認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

家樂福「從 i 開始」:環境友善購物新選擇

不僅是紙張,家樂福自有品牌的產品都已經通過了環保認證,幫助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實踐環保。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這代表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符合多項國際認證永續發展標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 i 開始」涵蓋十大環保行動,從營養飲食、無添加物、有機產品,到生態農業、動物福利、永續漁業、減少塑料與森林保育,讓你每一項購物選擇都能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無論是買菜、買肉,還是日常生活用品,都能透過簡單的選擇,為地球盡一份力。

圖說: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2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台灣有恐龍嗎?化石學家帶你探索島嶼的古老秘密——《好久・不見》
麥田出版_96
・2024/11/02 ・257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的地理位置與化石形成

台灣也有化石嗎?台灣也有恐龍嗎?

世界地圖攤開一看,台灣陸地上的面積看來是不大,但其面對的太平洋,不只在我的想像中、在我多年搭著飛機到世界各地檢視相關的標本,試著拼湊出鯨魚們在數千萬年間演化歷程的經驗中,我知道也相信台灣的地底下,必定蘊涵著能跟我們講出帶有全球視野的化石標本。

同時,台灣除了被海洋包圍之外,那平均深度只有六、七十公尺深的台灣海峽,也清楚的意味著,當更新世的冰河時期讓海平面下降幅度來到或超過這個臨界點時,台灣就會成為歐亞大陸最東南邊的一角。

相信在台灣的不少人都常聽過,台灣在冰河時期會和中國大陸連在一起,但我在跟大家解釋這樣的環境變遷與古生物演化時,總是會特別強調我不想泛政治化,但世界地圖清楚的標示出台灣的地理位置應該是可以、也該要放在更大的版圖:歐亞大陸的板塊底下來討論,而不是只有限縮在與中國大陸連結的關係。

畢竟,當我們像是讚嘆著非洲地區的陸生大型哺乳動物,能在以年為單位的時間軸來進行長距離的移動時,基本上是用「萬年」以上的尺度來探討生物演化、移動的古生物學,處於歐亞大陸東岸的台灣上的大型脊椎動物,要橫跨歐亞大陸到西邊、或是反方向的來到台灣,大概都會是稀鬆平常的移動距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立起這樣的思維模式後,當然就是需要有最直接的化石證據來驗證這樣的想法,或深入討論其化石標本的背後,隱藏了怎樣的大尺度演化事件。

大型脊椎動物跨越歐亞大陸到台灣,在古生物學的長時尺度下是平常現象。圖/envato

早坂一郎的開創性研究與犀牛化石

二○一八年一月底從日本的筑波搬到台北後,一邊重新改造所接手的退休丘臺生教授的實驗室、一邊開始準備新學期的上課內容;除此之外,很重要、也是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要開始到野外和各個單位的收藏庫裡尋找、檢視相關的化石標本,試著解讀其背後所帶有的古生物學、演化學上的意義。

有趣、但不令人意外的是,知道我開始要在台灣從事大型脊椎動物化石研究的人,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會是:台灣也有化石嗎?台灣也有恐龍嗎?這樣之類的疑問。

要回答台灣有沒有化石紀錄的出現,我在日本的工作經驗,和剛好不小心娶了日本太太,讓我能從搬到日本工作前還不會五十音的狀態,到現在能有一定用日文溝通和閱讀日文文獻的基礎能力,幫了很大的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台灣的古生物研究歷史,基本上就是從日治時期展開並奠下根基。也因此,有一定的日文能力和在日本古生物學界中遊走的經驗,確實是對於一些細微的狀況,更能推敲或掌握。

舉例來說,我目前所服務的台灣大學於一九二八年創立時的前身:日治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一開始創校時就加入的早坂一郎教授,可以說就是在研究台灣大型脊椎動物化石的先驅,也就不意外為什麼一九八四年在台灣所發現、並被命名為一個新亞種的犀牛化石,會以早坂為名(犀牛的故事書寫在第四話)。

延伸閱讀:從放牛學生到震驚世界:左鎮犀牛化石背後的傳奇——《好久・不見》

台灣有化石的出沒,對生物多樣性、生命演化等議題有些敏感度的人來說,大概不會太意外。但台灣有沒有令許多人為之瘋狂的恐龍,聽起來就是一個棘手許多的疑問。

或許出乎大多數人的意外,台灣不只有貨真價實的恐龍,還有台灣才有的特有種恐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九九三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可以說是徹底的激發了全世界對於恐龍的狂熱與追逐。即使到了二○二四年的今天,恐龍的形象,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似乎就是古生物學研究的全部了。

《侏羅紀公園》激發全球恐龍熱潮,至今在大眾心中恐龍仍象徵著古生物學。圖/wikimedia

但恐龍有如此的代表性,可不是只有形象般的讓人摸不著邊際,而是有全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學家用一生的精力,和政府、私人所挹注的大量資源,來試著一點一滴揭開恐龍那引人入勝的演化歷程。

舉一個比較可以讓大多數人理解到我們對於恐龍知識是如何持續的累積、建構起來的例子:我正在書寫這段文字的當下是二○二○年的五月中旬,這年從一月一日到這個時間點,已經有二十種,先前完全未知、生存於中生代的恐龍們被古生物學家發現,並且正式的命名為新物種、發表在國際間相關的古生物學研究期刊中—平均不到一個禮拜,全世界就又會多了一種中生代的恐龍在我們的知識體系中!

台灣的鳥類恐龍故事:恐龍演化新視角

藉由這樣的研究能量,我們現在不只清楚的知道所有現生鳥類都是貨真價實的恐龍,連我上課在談論恐龍演化所使用的教科書,所提到恐龍定義裡的其中一個主角,即有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見到面的麻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恐龍包含了滅絕的三角龍和現生的麻雀最近的共同祖先,以及從這共同祖先開始的所有後代,都是恐龍。沒有被包含在三角龍和麻雀最近的共同祖先裡的後代,都不是恐龍。

大部分隨口問我台灣到底有沒有恐龍的人,我基本上都很難有足夠的時間用上述簡短的內容來說明,因為可以感覺得出來,大部分的人,真的都只是隨口問問,大概也沒有打算真的想要了解恐龍、或是古生物學的研究工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背後又有什麼重要的意涵。所以我一般都只會簡短的回應著像是,台灣當然有恐龍,因為所有的鳥類都是恐龍,不只如此,我們每天也都在吃著貨真價實的恐龍肉!

——本文摘自《好久・不見:露脊鯨、劍齒虎、古菱齒象、鱷魚公主、鳥類恐龍⋯⋯跟著「古生物偵探」重返遠古台灣,尋訪神祕化石,訴說在地生命的演化故事》,2024 年 9 月,麥田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麥田出版_96
27 篇文章 ・ 15 位粉絲
1992,麥田裡播下了種籽…… 耕耘多年,麥田在摸索中成長,然後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以人文精神為主軸的出版體。從第一本文學小說到人文、歷史、軍事、生活。麥田繼續生存、繼續成長,希圖得到眾多讀者對麥田出版的堅持認同,並成為讀者閱讀生活裡的一個重要部分。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穿越時空的地球階梯:從深海生物到滅亡的恐龍,旅程永不停止——《地球的階梯》
悅知文化
・2024/10/01 ・808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來自悅知文化的編按:
城市中突然出現了一扇門, 門內是一條通往下方的樓梯!啊!原來這是一個「地球的階梯」。每下一層階梯,都將迎來不同時期的生物與環境,透過松岡老師精美的繪圖,孩子們得以加深每一層的印象。另外,書中還有位地球博士,適時地補充該時期的生物與環境等知識內容,你將發現原來鳥曾經是恐龍!生命的起源,竟是在有毒的水中誕生!
當你以為已經走向地球深處時,沒想到仍只來到 7000 萬年前……別停下來,旅程還很長,地球階梯繼續延伸,和我們一起洞悉地球生命歷史吧!

【本書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蔡政修副教授協助審定】

6600 萬年前

大約在 6600 萬年前,宇宙中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到地球,導致地球被大量的灰塵覆蓋著。灰塵遮蔽了太陽光,包含恐龍在內的緒多生物,都因此而滅亡。

7000 萬年前|白堊紀

在「白堊紀」末期,地球變得越來越寒冷。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暴龍的部分身體,可能覆蓋著跟鳥一樣的羽毛。

3 億 7000 萬年前|泥盆紀

從這裡開始,我們必須潛到海底,所以請穿上潛水服。請不要懷疑,狗狗也要穿。遠古時代的海洋,真是相當精彩呢!

魚石螈的體長大約 1 公尺,是一種兩棲類動物。牠類似現代的山椒魚(Salamander),卻有 7 根指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地球的階梯》,2024 年 9 月,悅知文化,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悅知文化
1 篇文章 ・ 1 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