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Obituary 裡的科學與啟發

Hali
・2011/10/06 ・736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25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星期應該是2011年最令人感傷的一週。 首先是 10月3日星期一, Ralph Steinman (1943-2011) 逝世於公布榮獲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的前三天[1]。其次,則是Apple的共同創辦人Steve Jobs (1955-2011) 在今天稍早辭世[2]。兩位巨星的隕落,帶來不小的震撼。

Obituary 是一種悼念某人過世的文章, 在科學期刊裡,也常見悼念具有偉大貢獻的科學家,這類的obituary通常是由在同領域中具影響力,也曾經共事過的摯友執筆,有如極其精簡的人物傳記。文章除了記載人物逝世的原因、時地,以及遺族介紹之外,也以流暢的文字像說故事一般,正確而完整地記錄逝者在科學上的研究成果與貢獻。此外,文章精要地追溯逝者生前在研究領域上的學習與成長軌跡,以彰顯逝者獨特的人格特質,這個部份,尤其是我閱讀obituary最大的收穫。

在無數的obituary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科學家是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 (1927–2010)。吸引我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1968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的得主[3],而是發表於Science的obituary 中一段對他年少抓蛇相片的描述[4]。

照片取自於美國國家衛生院網站 5

對於蛇,相信許多人跟我一樣是聞之色變的,但是Nirenberg竟能在年少時,徒手抓起一條六呎長的蛇,對著鏡頭露出一抺淘氣的微笑!無庸置疑地,在「與蛇共舞」背後透露的是他對於動物與生物學的熱情,使他在面對巨蛇時沒有絲毫恐懼。「熱情」這項元素,是我閱讀諸多科學家的obituary中所看到的共通特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閱讀科學期刊裡的obituary, 除了可以有機會學習跨領域重要的發現之外,也可以從中學習這些科學家們是如何思考、如何直搗難題的核心,更可以學習他(她)們的人格特質。在野人獻曝之餘,願他(她)們永遠安息。

延伸閱讀:
1. Nobel announcement marred by winner’s death

2. Remembering Steve.

3.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 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 (1927–2010)

5. The Marshall W. Nirenberg Papers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Hali
5 篇文章 ・ 0 位粉絲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萊特兄弟 平凡但執著—《飛翔之夢》譯後感
時報出版_96
・2016/08/19 ・1332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72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莊安祺|台大外文系畢,《飛翔之夢:萊特兄弟新傳》譯者

美國總統歐巴馬赴夏威夷度耶誕假期,行囊裡的四本書中,三本是懸疑推理小說,另一本就是兩度獲普利茲傳記文學獎,也是國家書獎得主麥卡勒的新作《萊特兄弟》。

在全球飛行已成家常便飯的今天,回顧一百年前人類初次乘風展翼的興奮,教人無比感動。麥卡勒的作品向來以史料嚴謹著稱,他以萊特兄弟和家人的信件、日記、各種提案和資料為經緯,勾勒出兩兄弟的個性,描繪他們的生活,原原本本呈現二十世紀初的社會文化背景,兩兄弟鑽研努力的過程,和他們所遇到的諸多阻力及助力。

書中沒有渲染,並不八卦,也並沒有把兩兄弟寫成了不起的偉人,他們和任何人一樣平凡,兩兄弟僅止高中畢業,沒有顯赫的學歷,開自行車店維生,勤勤懇懇,不虛浮繁華,唯一的特色是執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40px-Orville_Wilbur_Wright
萊特兄弟。

其實他們倆一直在摸索自己這一生的方向,哥哥威爾伯知道自己不要做什麼——他不是從商的料,對這行也沒興趣,但對自己的未來卻還沒有明確的想法。一直到飛行先驅李連索滑翔飛行失事的消息喚起了兩兄弟自幼對人類飛行的夢想,才開始這方面的研究。

書中對兩兄弟同住的兩位家人,擔任主教的父親和妹妹凱瑟琳也有詳盡的刻畫。他們的父親作風開明,儘管自己是傳教士,但並不在意孩子不上教堂,他的家書也很少提到宗教。他重視的是讀書,家裡有各種書籍,孩子們如果為了自己的研究或計畫而沒去上學,他也認為理所當然。他對子女的態度是輔助支持,卻並不施壓或主導。

家裡唯一的大學畢業生凱瑟琳擔任老師,是全家的小霸王,大家都得聽她的,作者由信件中反映出她很有主見,個性可能並不好相處,有時不免臧否人物,兄妹之間也常鬥嘴,但當哥哥受傷時,她卻毫不遲疑立刻趕去照料。三兄妹個性不同,也經常有小爭執甚至猜忌,但手足情深卻毋庸置疑,萊特兄弟的成功,家人的支持是關鍵的力量。

00628v
1903 年 12 月 17 日萊特兄弟第三次試飛。圖/Library of Congress, US

在航空前輩中,麥卡勒則以蘭利和許努特兩位先驅作對照,史密森學會的蘭利行事隱密,和許努特毫不保留指點的作風大相逕庭,然而許努特儘管大方,資料卻有誤,萊特兄弟還是得自行摸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在書中留下了許多蛛絲馬跡,讓讀者循著線索還原政治人物的嘴臉和發明前輩與飛行家同輩相互競爭和合作的原貌,比如萊特兄弟飛行成功,希望把他們的發明獻給美國政府,行文給戰爭部長塔夫特,卻被當作來索取經費而未理會。後來在他們揚名全球之後,已當上總統的塔夫特才錦上添花頒獎給他們,他們並未表現欣喜之情,顯示他們心中自有衡量。

當今的電影都喜歡在片頭加一段旁白:「取材自真實故事」。本書就是真實故事,它描繪的不是一個點一個面,而是豐富多彩的立體史實,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有長處有缺點,但人性可貴的基本價值永恆不變,父子之愛,手足之情,愛國的情操,人類共同的夢想,當此亂世,讀來雋永,回味無窮,難怪歐巴馬總統去度假也要帶著它。


飛翔之夢_封面_cover_1-20160726

 

 

本文為作者之《飛翔之夢:萊特兄弟新傳》譯後感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4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Gene思書齋】癌症的人性傳記-萬病之王
Gene Ng_96
・2012/08/06 ・1128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24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萬病之王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之苦,人生下來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會「死」,只是安怎死可能還莫宰羊。可是沒關係,我常常告訴人說,現代人有三分之一會死於癌症。癌症也是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之榜首,佔了近三成。可是根據這本好書《萬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的作者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三位美國女性之中,會有一位會患上癌症;美國男人更倒霉,兩位之中就會有一位患上癌症。

《萬病之王》不僅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更是一本充滿熱情的書。根據辛達塔.穆克吉,《萬病之王》是一本癌症的傳記,也是人類與癌症搏鬥的生命故事。寫《萬病之王》的起因,是因為他有一位癌症復發的病人,當她入院再度接受治療時,曾和他這麼說道:「我願意繼續治療,但我要知道我在對抗的是什麼。」辛達塔.穆克吉想寫這本《萬病之王》的理由,就是為了要回答她的問題。他常在查完病房或做完實驗回家後擠出時間來寫,他之所以能這樣寫作,是為了回應這個故事非得要說出來的那種迫切感。

穆克吉是印度移民,現任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癌症醫師、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他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醫學院。《萬病之王》是他的處女作,就讓他榮獲了美國報導文在2011年學的最高榮譽-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 for General Nonfiction),而且還被《時代雜誌》(TIME)評選為過去百年最具影響力的百本書,其本人還獲選《時代雜誌》當年最具影響力的百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也評選《萬病之王》為百本非文學好書。《萬病之王》還榮獲或入圍了了其他重要書籍獎項。

科普書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科學家所寫的,這類書較注重事實的呈現,其中的個人情感也主要是自己對該學科和研究工作的熱情;另一大類是由科學記者寫的,這大類科普書較注重故事性,文筆也更活潑生動。非常難得的是,這本《萬病之王》是極少數能夠完美地融合這兩大類之長的極品好書!《萬病之王》在澎湃情感和客觀冷靜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萬病之王》這本書榮獲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利茲獎,簡直就是是實至名歸,因為這本《萬病之王》確實是報導文學不可多得的傑作,尤其就非常特別的一點是,這本書的作者是位腫瘤科醫師,可是其編採和寫作能力,比起許多專業的媒體工作者,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萬病之王》是人性化的癌症「傳記」,穆克吉不僅是從醫師和科學家的角度來寫這本《萬病之王》,他更是同時也從病人的角度出發。如果不是在情感上對病人付出這麼大,是不可能在醫師極度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能完成這部引人入勝又平易近人的佳作的。

 

閱讀全文:

癌症的人性傳記-萬病之王

Gene Ng_96
295 篇文章 ・ 30 位粉絲
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暨碩士班,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遺傳學博士班,從事果蠅演化遺傳學研究。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過去曾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現任台大科教中心CASE特約寫手Readmoo部落格【GENE思書軒】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個人部落格:The Sky of Gene;臉書粉絲頁:GENE思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