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燈光,人類活動的時間得以大幅的延長;但我們依賴的人造光卻可能會危及海洋的生態系統,導致許多海生動物的幼體無法找到合適的棲息地。
近期一份研究指出,來自港口、船隻及岸邊其他設施的光害很可能會干擾海洋生態。這項研究是由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群落生態學家Thomas Davies主導,研究團隊選擇在英國的梅奈海峽(Menai Strait)進行研究,梅奈海峽就位於威爾斯西北部及安格爾西島之間,極少接收到人造光。研究人員將三十六塊塑膠板放入水中,藉此觀察人造光到底會不會對海生動物造成影響。
到了夜晚,研究人員讓其中一組的塑膠板暴露在照度為十九或三十勒克斯(Lux)的燈光下,這個燈光是由白色的LED燈所發出的冷光,其照度相當於街燈的亮度;對照組的塑膠板則僅接收由大氣層所反射回來的間接人造光,沒有再受到其他光源的干擾。Davies表示:「光害在梅奈海峽很少發生。在這裡,滿月時的月亮會比間接的人造光還要亮。」
研究人員將塑膠板在海中放了十二周,這十二周的時間已夠海生蠕蟲、剛毛蟲、海鞘等無脊椎動物的幼體在塑膠板上停駐、發育成熟。之後,研究人員再將塑膠板取回,並計算上方停留動物的個體數以及牠們的聚居面積。
研究結果顯示,人造光會減少海鞘(Botrylloides leachi)及剛毛蟲(Plumaluria setacea)在塑膠板上的聚居面積,這些濾食性生物都是以海洋的營養物及浮游生物為生,牠們的存在也可以維持海岸健全的生態系統。
至於海生蠕蟲(Spirobranchus lamarcki)的聚積面積則會因為人造光的照射而增加。研究團隊也將此研究結果發表於Biology Letters,概括來說,他們發現人造光會影響39%的物種的棲息情形,這個數字包含了人造光對於不同物種的正負面影響。
然而,許多會因人造光的照射而增加聚居面積的生物都屬於令人討厭的附著生物,這些生物包含了微生物、海藻,還有很多會依附在船身、碼頭、水產養殖業設備的無脊椎動物,這些附著生物不僅會破壞人造設施,也會對當地的海洋生態造成危害。所以對我們來說,在海邊點燈可說是弊大於利。就拿最令人頭痛的附著生物 – 藤壺來說,光是要修復藤壺所造成的破壞,全世界每年就得花上美金三億多元,而且這個金額還在持續上升。
在提出與光害防制法有關的建議之前,研究團隊還得進行更深入的調查。未來,他們可能得實驗海洋生態在不同照度、週期及波長的人造光的照射下所產生的影響。Davies說:「這個研究想傳達的重點是,我們真的必須開始研究人造光到底會對多少生物造成影響、如何影響,還有這些影響的最低限度為何,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必須考慮的。」
好消息是,一旦研究人員了解到人造光如何對不同物種的行為產生影響,他們就可以調整LED燈的光譜,發明一種仍然可以提供人類所需的光源、但對於其他生物的危害沒有那麼大的人造光。
資料來源:
- Artificial light may alter underwater ecosystems Science Now [Apr 28,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