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0

文字

分享

1
8
0

行人號誌「小綠人」每走 2 萬步就會跌倒 1 次?——《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蓋亞文化_96
・2021/08/28 ・226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楊海彥, 謝宜安, 阮宗憲,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行人號誌上的小綠人,每走兩萬步就會跌倒一次……

圖/©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 楊海彥、謝宜安、阮宗憲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作 / 葒 插畫 / 蓋亞文化出版

今天臺灣大大小小的路口,到處都能看到「行走的小綠人」,它出現在行人專用號誌上,提醒行人何時該通過馬路。一開始「小綠人」是慢慢行走,隨著號誌上方的秒數逐漸減少,「小綠人」還會快跑起來,並在讀秒為零的時候消失;此時,上方的秒數也隨之轉變為站立不動的「小紅人」。據說,這個小綠人每走兩萬步就會跌倒一次,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過馬路時紛紛緊盯著小綠人,只為了親眼見證這個瞬間。

行人專用號誌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六一年的東德。當時東德的車流量大幅增加,使得交通事故和傷亡人數與之俱增,交通部於是委請道路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Karl Peglau)設計新的交通號誌,以改善這樣的情況。為此,卡爾將人車的號誌系統分離,並將單純的紅、綠燈號改為小人的形狀:綠色的小人姿勢形似箭矢,紅色的小人雙臂外張,形似路障,並稱之為「交通號誌小人(Ampelmännchen)」,行人專用號誌於焉誕生。不過,那時的交通號誌小人還不會移動。

東德交通號誌小人 (Ampelmännchen) 。圖/Wikipdia

一九九八年,臺北市政府參考世界部分城市的做法,打算將行人專用號誌加入讀秒功能,後來經過多家廠商的集體討論,最終又加入了小綠人走動的動畫。根據《聯合報》的報導,當時整個 LED 產業還處在萌芽階段,光是「要讓小人和數字同時能動,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研發和設計程式」。終於在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八日,全世界第一盞「動畫式行人專用號誌」,被設立在臺北市的松壽路和市府路口。

由於民眾反應良好,「行走的小綠人」很快就普及到全臺各地,於此同時,「跌倒小綠人」的都市傳說也隨之而生。根據報導,傳說是透過電子郵件傳播(當時的新聞稱之為「發燒信件」),這則傳說誕生得很快,雖然難以追溯出處,但可以確定至少在二○○○年左右傳說就已經出現——這點可以從二○○一年,黃麗群以筆名「九九」出版的《跌倒的小綠人》一書看出來。當中與書同名的篇章,便是以「跌倒小綠人」的都市傳說為主題,描寫兩個男人等待小綠人跌倒的故事。書中寫到:「有時候,不定期的(也有人說是每二十次),那個綠小人,在倒數兩秒快跑的時候,會跌倒。」而除了書中的版本之外,「跌倒小綠人」還有許多變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跌倒的時機,有人說是每兩萬步一次,也有人說是每二十次會有一次,而且只有在即將變換為紅燈時才可能見到。設計的動機,有人說是某個工程師無聊設計的彩蛋,有人則說是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的特殊設計,用以提醒行人隨時注意腳步。而除了跌倒之外,還有小綠人會倒立、走的腳步會跨得比較大,或是本該原地踏步的小綠人,卻會偷偷往前走一點點的說法。針對這些傳聞,當初主導設計的林麗玉受訪時曾表示,她們沒有設計小人跌倒的圖案,不過有時燈號故障,是有可能讓小人變成半身倒下的樣子。

事實上,「行走的小綠人」的確很常故障,二○○四年七月,《聯合報》便報導了許多行人專用號誌故障的消息;而二○○五年九月,《聯合晚報》一則〈小綠人累趴?〉的新聞,故障的小綠人顯得步履蹣跚,一副很累的模樣,顯示小綠人要因為故障而呈現跌倒的姿勢並非不可能。只不過,「跌倒小綠人」的傳說出現時間是那麼地早,顯然這則傳說之所以出現,並非單純只是號誌故障出現的錯覺。

首創於臺北市的動態式小綠人,如今在臺灣街頭隨處可見 。圖/WIKIPEDIA

對二○○○年左右的人們來說,會行走的小綠人絕對是新奇的玩意。如同其他都市傳說,我們如今已難以追溯傳說究竟因誰而起,但不難想像,這樣一個引起大眾廣泛討論的話題,要產生流言是多麼地容易。首先,並非所有人都知曉 LED 動畫的原理,對於科技的不了解,是讓謠言得以存在的原因;其次,「跌倒小綠人」的可驗證性,也讓這則傳說流傳得更加快速——每個初次聽過傳說的人,或許都曾像《跌倒的小綠人》裡的兩個男人一樣,等待著小綠人跌倒的瞬間吧。

有趣的是,從網路上關於「跌倒小綠人」的討論可以發現,《跌倒的小綠人》一書經常被人提起,並被作為支持都市傳說存在的證據。故事中,兩個男人最後真的看到小綠人跌倒——然而故事只是故事,自己的創作竟被拿來替都市傳說背書,這恐怕是作家始料未及的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卡爾·佩格勞

2. 馮復華,〈小綠人,會跑步 台灣交通號誌 老外驚艷〉,《聯合報》,二○○四年四月二十六日,A5 版

3. 九九,《跌倒的小綠人》(遠流出版,二○○一年)

4. 馮復華,〈小綠人 倒數號誌 常故障 年底更新〉,《聯合報》,二○○四年七月二十二日,B2 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 吳家詮,〈小綠人累趴?〉,《聯合晚報》,二○○五年九月三日,5版

——本文摘自《台灣都市傳說百科,2021 年 8 月,蓋亞文化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蓋亞文化_96
6 篇文章 ・ 3 位粉絲
蓋亞文化,記憶與想像的國度。成立於2001年,致力於挖掘、出版台灣與香港、中國的華文原創作品,同時也譯介歐美日韓書籍。 2009年起,新增圖文漫畫品牌(原動力出版),透過圖像說故事,累積原創漫畫能量。 不論是文字作品或圖文漫畫,我們期許透過精準選書與合宜的編輯行銷,提供讀者多元題材的閱讀樂趣, 在作者與讀者,個人與社會,這個世界與其他世界之間,扮演文化傳遞者的角色。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頭髮禿禿該怎辦?國外研究有一種療程是以「低能量雷射療法(LLLT)」來照射頭皮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2/09/19 ・175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蓓麗嘉國際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彥諺,皮膚專科陳昱璁醫師

看似無用的頭髮,除了防曬、保暖的功能外,還有外表上的美觀作用。「美觀」雖然乍看之下並不實用,但是,如果生得一張好看的臉,偏偏頂上荒涼,好看的外貌卻極容易因此而消減幾分。

以往在治療禿頭上,有四種主要方法:改善作息、塗抹含有米諾地爾(Minoxidil)成分的生髮水、口服抗雄性禿之藥物、植髮手術。不過,隨著科技進步,科學家們也不斷地探索著新方法!

目前除了上述四種常見方法外,還有另一種安全且可居家執行的療程,是以「低能量雷射療法(LLLT)」來照射頭皮,進而達到讓落髮毛囊重回生長期的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毛囊(hair follicle)是毛髮生長的搖籃。圖/Wikipedia

什麼是低能量雷射療法(LLLT)?

低能量雷射療法,全名叫做 Low-Level laser(light) therapy。這是一種運用低功率雷射(通常是紅外線)來治療特定症狀的治療方式。低能量雷射與傳統雷射並不相同,傳統雷射是高能量的雷射,常用單位是瓦特(Watt),大多用在切割或止血等大手術上。然而,低能量雷射是能量較低的雷射,具有安全性外,用途也更加廣泛,常用於減輕疼痛、治癒傷口、神經再生等。

不過,會發現低能量雷射也許能增生毛髮,其實完全是歪打正著的結果,為何會這樣說呢?有個故事小插曲是發生在 1960 年代後期,匈牙利醫生恩德雷・梅斯特(Endre Mester)原本在進行一系列實驗,想證明雷射光到底會不會致癌。

他將小鼠背部毛髮剃光,再使用低功率紅寶石雷射光(694nm)照射,結果,小鼠並沒有因為照射雷射光而得到癌症,出乎他的預料,雷射光的照射,反而改善了小鼠背部剃毛區域的毛髮生長狀況。

恩德雷・梅斯特發現雷射光可以改善小鼠的毛髮生長狀況。圖/Wikipedia

這項發現,也引起了學界對於 LLLT 治療禿頭的關注。近年來,實際研究成果中也指出了患有雄性禿症狀的患者,在經過定時定量的低能量雷射照射下,能有效改善部分受試者的禿頭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雷射光與 LED 的差異

LED 光源就是家裡的省電燈泡,這些燈泡發出的光,波長較雷射光廣泛,也沒有特定方向性,此外由於光波的相位並不統一,會互相干擾影響光波的能量。

雷射光源的產生是來自雷射二極體,通過電流產生光後會在共振腔中共振,產生更多同波長的光。因此,雷射光源的波長較為單一,具有高度指向性,且相位一致,更容易控制能量。而這些性能也反映在價格上,雷射光源每 nW 的成本,更是高於 LED 光源近 100 倍。

皮膚專科陳昱璁醫師表示:「造成落髮常見的因素包括:雄性禿、壓力、產後落髮甚至是打完疫苗或確診後的副作用都有可能引發落髮,目前通過台灣衛福部核准改善落髮的治療方式有生髮水、口服藥、低能量雷射與植髮手術,而低能量雷射的優點是非侵入、無顯著副作用、可居家使用的生髮器材,不過,若雷射波長不同會造成波長干擾,建議民眾使用 650nm 單一雷射光,至於適合用什麼樣的方式治療建議民眾到門診由專業醫師評估。」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昱璁。圖/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在傳統的髮療法當中,皆存在著潛在的副作用風險,比如,使用含米諾地爾的生髮水,有可能會造成頭皮刺激不適,初期使用也可能有掉髮增加的情形,女性也偶有出現臉部多毛症的狀況;而口服藥常見副作用包含性慾減低、勃起異常、不孕等副作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昱璁醫師也提到:「雷射生髮帽屬醫療器材,若不當使用仍會造成傷害之虞,因此不鼓勵民眾自行購買,若有異常落髮徵兆,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諮詢,才能對症下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療程。」

所以頭髮禿禿別害怕!遇到落髮難題,不要遲疑,及早開啟適合的療程,才能盡早回歸頂上的繁榮景象。

※ 以上屬醫療資訊分享,任何療程效果與副作用因人而異,如有需求請以專業醫師建議為主。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3

9
1

文字

分享

3
9
1
手指月亮會被割耳朵?真相竟是異位性皮膚炎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蓋亞文化_96
・2021/08/29 ・261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楊海彥, 謝宜安, 阮宗憲,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用手指月亮的人,一覺醒來都會發現耳朵多出了一道傷痕……

圖/©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 楊海彥、謝宜安、阮宗憲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作 / 葒 插畫 / 蓋亞文化出版

「不能用手指月亮」是多數人從小熟悉的告誡之一,若是違反了這項禁忌的人,隔天睡醒後會耳朵被割傷。而也有部分的說法提到,如果不小心指到月亮,只要雙手合十誠心向月亮拜拜道歉,便能免於這項懲罰。這則禁忌所隱含的,是「以手指物或人」被視為「不禮貌」的象徵,一如長輩也常警告不能以手指神像,或是在路上要避免對著陌生人亂指;同時,也代表了漢人社會對於月亮的尊敬。

漢人社會對於手指月亮的禁忌,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在據傳是著於當時的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的〈諸惡章〉中提到「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都是被視為對神明大不敬的行為。其中的「三光」,指的便是日、月、星三種天體的光芒,「輒指三光」,便是指隨意對著這三種天體比劃。從這邊可以看出,對日月星辰的崇拜,是自古就有的漢人傳統。

一九二一年出版的《臺灣風俗誌》,是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民俗相當重要的一本著作。在該書〈臺灣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念與迷信〉一章中有著和指月亮割耳朵相當類似的禁忌。裡頭寫到:「傳說月亮有一把利刀,因此若是小孩子對祂說壞話,就會立刻被割傷耳朵」。這段記錄有兩處值得注意的內容。首先是當時傳說並非手指月亮,而是說壞話就會遭到懲罰,同時在日文原文裡用了「忽ち」一詞,強調懲罰是立刻發生,與現今熟悉的睡醒後會發現耳朵有傷痕不同。

然而到了一九六九年,《臺灣民俗》一書裡記載的禁忌,卻是「禁以手指月,俗以指月會被月亮割斷耳朵。不慎指月,應即用手拜月亮求赦」。在經過四十多年後,禁忌的內容由咒罵改為手指,而懲罰也從割傷變成了更為嚴厲的割斷,並衍生出手拜月亮即能免除懲罰的規則,幾乎與現代流傳的版本無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九八○年由本土音樂家簡上仁創作的臺語童謠〈月娘別生氣〉,以誤指了月亮的小孩為視角,向月娘唱出「求饒」的歌。歌詞中唱到:「請妳毋通 舉小刀仔 割阮的雙邊耳」;在一九九二年《聯合報》一篇標題為「指月亮割耳朵」的文章也提到,作者小時候經常被大人警告不能用手比月亮,否則「在睡夢中會遭『它』割去雙耳」,此處所提懲罰,仍舊是割斷耳朵,和《臺灣民俗》的記錄一致。只不過,報導又另外強調這項禁忌尤其在上弦與下弦月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並指出高高掛在夜空的彎月「還真像一把銳利難當的鐮刀」。因此手比月亮與割耳的連結,或許正來自古人對弦月與鐮刀在外形上的聯想。

一九二一年出版的《臺灣風俗誌》寫道:「傳說月亮有一把利刀,因此若是小孩子對祂說壞話,就會立刻被割傷耳朵」。圖/Pexels

到了近代,以手指月亮的代價變為耳朵上的撕裂傷。或許是「割耳」一詞包含了太多解釋空間,但也很可能是比起失去雙耳,耳朵上的傷痕顯得更常發生,也更容易被人們流傳。從二○一一年到二○一五年,網路論壇 PTT 的 Marvel 板上共有七篇文章在討論割耳傳說,裡頭有許多是原本不相信這個傳說的人,在比了月亮後耳朵真的出現割傷,而文章底下的推文,也大多有著相似的遭遇。

有趣的是,二○一五年有人在 Marvel 板發文,說小時候曾經指完月亮,回到家後就發現耳廓外圍正在流血,因此一直以為那就是傳說裡的割耳朵。卻在長大後讀到有文章說割耳是發生在耳垂與臉頰的交界。發文者好奇地詢問究竟禁忌中的「割耳」,是耳朵的哪個部位?那篇文章引來許多人推文,但沒想到大家被割的位置莫衷一是,從耳廓外圍、耳垂,到耳背都有。這也代表雖然指月亮割耳朵的禁忌傳說從很早以前就開始流傳,但隨著時間演進,內容也展現出分歧。

長久以來,「指月亮會被割耳朵」都只被當作民間傳說。但在二○一五年,一位筆名「柚子醫師」的醫生指出,這個禁忌傳說的真相,很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根據柚子醫師的說法,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好發於嬰兒到幼童之間,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病。這項疾病會在頭皮、臉頰、脖子與耳朵等地方出現發癢的紅疹。由於癢是這項疾病的最大特徵,因此孩童們很容易在睡覺時或無意識間將患部抓到破皮甚至結痂,而隨著年紀增加,孩童會自動免疫於這種疾病。因此,醫生認為所謂的指月亮割耳朵,很可能只是因為過去衛生條件不如現代良好,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機會高,再加上屬於皮膚炎好發部位的耳朵容易抓破皮,才產生了這樣的傳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柚子醫師的說法某種程度上解釋了這項傳說針對小孩的原因,卻缺乏和「不能指月亮」這個禁忌結合的理由。退一步說,對於心智正開始發展、準備要認識這個世界的孩童而言,用手指任何好奇、感興趣的東西,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既然如此,為何這個傳說要針對月亮,而非其他事物呢?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最終還是跟漢人社會的月亮信仰有關。傳統道教裡,月亮被神格化奉為太陰娘娘,而人們對月亮的崇拜,也衍生出許多想像和神話。有浪漫的如嫦娥奔月、玉兔傳說,卻也有嚴肅如指月割耳。或許正是月亮的圓缺變化,讓人們產生了溫柔和殘酷兩面性的想像。只要這份對月亮的崇拜與敬畏之心還在,這項禁忌就會繼續流傳下去吧。

參考資料

1. 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臺灣日日新報社,一九二一年)

2. 吳瀛濤,《臺灣民俗》(進學,一九六九年)

3. 〈太上感應篇〉,觀世音菩薩在網路上的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 〈音樂家名錄:簡上仁〉,臺灣音樂羣像資料庫

5. syuan1003,〈[經驗]指月亮被割耳朵算 marvel 嗎〉,PTT Marvel 板,二○一五年九月十一日

6. 柚子醫師,〈天上的月娘割孩子的耳朵?〉,親子天下論壇,二○一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7. 歐陽良盈,〈月亮傳說〉,《聯合報》,二○一一年九月四日,4 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 宋隆俊,〈禁忌三六○〉,《聯合報》,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7 版

——本文摘自《台灣都市傳說百科,2021 年 8 月,蓋亞文化

所有討論 3
蓋亞文化_96
6 篇文章 ・ 3 位粉絲
蓋亞文化,記憶與想像的國度。成立於2001年,致力於挖掘、出版台灣與香港、中國的華文原創作品,同時也譯介歐美日韓書籍。 2009年起,新增圖文漫畫品牌(原動力出版),透過圖像說故事,累積原創漫畫能量。 不論是文字作品或圖文漫畫,我們期許透過精準選書與合宜的編輯行銷,提供讀者多元題材的閱讀樂趣, 在作者與讀者,個人與社會,這個世界與其他世界之間,扮演文化傳遞者的角色。

0

8
1

文字

分享

0
8
1
機器上放包「綠乖乖」就能保佑運轉?為何放「黃乖乖」就母湯?——《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蓋亞文化_96
・2021/08/26 ・2893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楊海彥, 謝宜安, 阮宗憲,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聽說必須在機器上擺放乖乖,機器才會乖。乖乖必須是綠色的,要是擺錯,機器就會出事……

圖/©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 楊海彥、謝宜安、阮宗憲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作 / 葒 插畫 / 蓋亞文化出版

零食「乖乖」已經成為機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有時還是被准許進入機房重地的唯一食物。這是因為,人們相信「乖乖大神」可以保佑機器乖乖運行。網路上流傳著一些經驗,告誡人們必須擺放乖乖:曾經,某個新來的職員不小心把放在機器上的乖乖當零食吃了,這害得公司裡其他人大驚失色,告誡他「不可以拿機器上的乖乖來吃」。果然,乖乖被吃的這日下午,機器就故障了好幾次……除此之外,也有「某天機房大當機,所有機器都故障,只有放了乖乖的那個機器順利運行」的事情發生。

「在機器上放置乖乖」有一些規矩:首先,只能選擇奶油椰子口味的乖乖,因為奶油椰子口味的綠色包裝,代表機器順利運作時亮的綠燈。要是放錯成黃色的五香乖乖,或是紅色的巧克力乖乖,則機器很可能會故障。其次,乖乖不可以過期,要是過期了而沒有替換,也會使乖乖無法順利發揮效果。最後,乖乖當然不能吃掉——那是對乖乖大神的冒犯行為,容易招致慘劇。

綠色乖乖遍布臺灣各地,只要是機器存在的地方,無論是最常見的電腦機房,或是錄音室主機,甚至是提款機,都會出現乖乖的身影。乖乖創立於一九六八年,在那之前,顯然不可能有此習俗。那麼,這一新興習俗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機器放乖乖」最早的公開記載,可能是二○○三年的副刊文章〈怕當機?來,放一包乖乖〉。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降伏電腦的神祕儀式,也提到了「台灣許多企業的機房,常在伺服器上放上一包乖乖,藉此降低伺服器的故障機率」。看來這時放乖乖的習慣,已經流傳了一陣子。可能在一九九○年代末,已有此習慣。二○一一年新聞〈明新機房 供奉乖乖防故障〉報導的細節佐證了這一點:明新科技大學的電算中心因「謝絕飲食,卻在機器上放置乖乖」而被報導,受訪的電算中心盧主任說他「從讀博士班就在研究室擺綠色乖乖」,因此接任後,也在電算中心內放置乖乖。從盧主任的學歷與經歷推算,「機器放乖乖」的行為,一九九八年前已存在於交通大學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四年後,「機器放乖乖」的相關報導增多。二○○四年二月總統大選前,戶政事務所正忙著造冊,因為擔心電腦在緊要關頭當機,將乖放在電腦前面。除了電腦以外,乖乖也被認為對提款機有效。二○一一年基隆某銀行有一台自動櫃員機常故障,維修人員因此在機體內放置兩包乖乖。這兩包乖乖卻因為維修時被拍照上傳,引起熱議後被迫移除。除了用來鎮壓機器以外,乖乖也被延伸出其他妙用。例如二○一四年的《自由時報》報導,雲林虎尾警局因境內發生兩起重大死亡車禍,有人提議擺放代表「綠燈行」的綠色乖乖求平安,局內因此擺放了五包乖乖。然而據說,某天巡官開了一包乖乖解饞,隔天就發生一起死亡車禍。

五香乖乖造句包放在輸送帶上,祈望降低輸送帶故障率、增加產能;但黃色包裝的乖乖形似黃色警示燈,可能會有反效果。圖/Wikipedia

乖乖有時被尊為真理,有時被斥為迷信。傳說違反乖乖禁忌的最大一次懲罰,發生在二○○九年:二○○九年一月三日,桃園機場移民署的境管電腦大當機,當機持續三十六小時,使得移民署被迫進行人工作業。此事備受批評。一名暱稱為「生魚片」的網友,數日後在社群網站噗浪上講述了「一個血淋淋的乖乖事件」:負責移民署電腦維修的外包廠商在交接之時,因為預期將要離開,順手吃掉了機房裡的乖乖。這則個人記錄,使電腦大當機事件因乖乖而染上神祕色彩。或許事件發生只是巧合,但時機之湊巧,太像乖乖大神的神蹟。

違反乖乖禁忌的嚴重性,常使人感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就是乖乖大神存在的原因。若是有人質疑乖乖只是迷信,工程師就會出面告誡:是真的有用,你遇到就知道。在這個科技時代,與「電腦故障」的後果相比,買乖乖求保佑成本低又輕鬆,哪怕只是萬分之一有用,也值得一試。可以說,本來就存在著「祈求電腦運作順暢」的人心需求,乖乖剛好填補了那個需求。前面所提二○○三年的副刊文章〈怕當機?來,放一包乖乖〉,提到了眾多祈求電腦順利運行的祕法:一位研究生會在開機時片刻不離,他相信電腦只要離開視線就會當機;某處室將維修人員的照片放在經常卡紙的印表機上;一位大學生會在開機時安撫電腦「今天要乖乖工作喔」……這些都與放置乖乖有異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電腦符咒」也是一種做法:二○○四年報導,不少上班族在電腦上貼「永不當機」符咒保平安。二○一三年的東森新聞也提到,宜蘭殯葬所管理處辦公室中,貼著「可愛的電腦乖乖」符咒,貼了好多年。

電腦在一九九○年代大量進入人們的生活,很快地,各種文書工作都從紙本進化成電子。無論是公家機關,或是私人企業,電腦都在其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但是與人們朝夕生活的電腦,以人類長遠的歷史來說,其實是十分嶄新的科技。而電腦的不安定性,也讓人們對它極為頭疼。或許正是因此,才有了放乖乖的祕技。只要人們還無法解決「電腦無端故障」的問題,乖乖大神就會繼續存在。而人們要讓電腦不故障,簡直是不可能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乖乖大神仍存在於今日,成了無神的科技領地中,最有影響力的神。二○二一年,《BBC》撰文報導臺灣「乖乖作為幸運符」一事。顯然乖乖迷信,已經成了臺灣這塊科技與信仰之島上,美麗而獨特的文化現象。

參考資料

1. hayate43,〈關於乖乖大神的真人真事〉,mobile01 論壇,二○○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2. 蕭翔鴻,〈怕當機?來,放一包乖乖〉,《中國時報》,二○○三年八月十九日,第 E6 版

3. 王慧瑛,〈明新機房 供奉乖乖防故障〉,《聯合報》,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AA4 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 盧裕溢,〈正溫度電阻係數熱敏電阻器的製程與電性〉(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博士論文,一九九八年)

5. 鄭文正,〈乖乖拜電腦 選舉人造冊別當機〉,《聯合報》,二○○四年二月二十日,B2 版

6. 邱瑞杰,〈提款機別當機! 內藏乖乖鎮壓〉,《聯合報》,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A16 版

7. 廖淑玲,〈有「擺」有保庇?5包乖乖讓車禍絕跡〉,《自由時報》,二○一四年七月八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 沈旭凱,〈電腦符咒 祈求不當機〉,《聯合報》,二○○四年八月六日,B1版

9. 戴志堅、黃書葦,〈保佑「電腦要乖乖」 宜蘭縣殯儀館貼滿符咒〉,《東森新聞》,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10.〈乖乖好神傳奇〉,蘇老碎碎念,二○○九年一月九日

——本文摘自《台灣都市傳說百科,2021 年 8 月,蓋亞文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蓋亞文化_96
6 篇文章 ・ 3 位粉絲
蓋亞文化,記憶與想像的國度。成立於2001年,致力於挖掘、出版台灣與香港、中國的華文原創作品,同時也譯介歐美日韓書籍。 2009年起,新增圖文漫畫品牌(原動力出版),透過圖像說故事,累積原創漫畫能量。 不論是文字作品或圖文漫畫,我們期許透過精準選書與合宜的編輯行銷,提供讀者多元題材的閱讀樂趣, 在作者與讀者,個人與社會,這個世界與其他世界之間,扮演文化傳遞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