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0年代,奈波爾曾在《幽黯國度》中描寫印度社會髒亂、腐朽的一面。而在將近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印度的霾害賦予了「幽黯」這個詞更為具體的意義:漫天黑霧籠罩古老的南亞次大陸,空氣汙染程度甚至更甚中國。 2014年1月一篇紐約時報的報導或許可以讓中國高興一下:報導指出2014年一開始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便踢下北京,榮登世界空氣最糟糕的城市。根據觀測值,2014年頭三周新德里PM2.5懸浮微粒平均值高達473,是北京的兩倍,而且三個禮拜中只有一天的觀測值低於300─即便這個數字已經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值的12倍。 在印度東北部,因石化燃料、生質燃料或農業廢棄物燃燒不完全產生的黑碳懸浮微粒(black carbon),已經被研究證實會吸收太陽的熱能,造成暖化加劇。而北京大學的研究更發現,中國華北與西南以及印度東北部的居民,他們的暴露風險被嚴重低估。 印度糟糕透頂的空氣汙染或許可歸咎於快速都市化、大量汽車與工業排放或是其他環境因子。不過比糟糕透頂還要再糟的的是,印度人似乎對於這片灰壓壓的黑雲視而不見。許多新德里的居民並未意識到空氣汙染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但在統計數據上,這片慢性毒氣已是印度居民排名第六的死因,而新德里的居民每五名便有兩名患有氣喘或其他呼吸道相關疾病。 印度的未來:乾淨可再生能源 目前印度的能源主要來自燃煤發電,然而當印度國內用電需求遽增,自海外進口石化燃料除不利於經濟,亦有國家能源安全的考量,更會加重環境汙染。而居民為了應付經常性的跳電所使用的柴油發電機,更是讓環境問題雪上加霜。 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印度的未來需要轉向更乾淨的能源。而目前已經有些令人振奮的進展。比方說印度各地已經開始興建使用能源更有效率的建築,能有效減少對能源的需求。印度新能源暨可再生能源部(Ministry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MNRE)亦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 MNRE預計在2020年要將印度的太陽能發電量自目前的2.18GW增加至20GW,並於2014年年初宣布了「國家風力能源任務(National Wind Energy Mission)」,希望有效利用印度極具發展潛力的風力能源,在2022年風力發電要從目前的19GW提升到100GW。 面對空氣汙染,印度還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然而首要之務是要讓印度民眾認知到空氣汙染的負面效應,讓來自民眾監督的力量有效督促政府的能源政策,才能讓印度的未來朝乾淨的能源邁進。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這個主意,在 1968 年工程師 Peter Glaser 就在 Science 期刊上提出,還向美國政府申請了專利。當時,美國能源局和 NASA 也覺得這個概念挺「有趣」的,針對宇宙太陽能做了一系列的調查並提出了正式的可行性報告。不過當時各方面的技術未成熟,無法進行測試。最重要的是,要把一整個太陽能發電廠射到太空,實在要花太多錢,產出的電根本就不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