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自然》雜誌2013年度十大人物

果殼網_96
・2014/02/10 ・5114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SR值 549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S.西爾維希耶

《自然》雜誌評選出了10位年度新聞人物,這些人物來自生物學、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等多個領域,對2013年科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兩位華人科學家,張鋒、陳化蘭分別以在基因編輯和禽流感研究方面的貢獻躋身榜單。榜單之上也並不只有科學家的身影,菲律賓的外交官納季羅夫‧薩諾也因在全球氣候大會上的表現入榜。下面是這10位年度人物的介紹。

DNA「編輯大師」:張鋒(Zhang Feng)

w0BGrSeLW6kYceluQT9aQpzz2Dul1GJdaey9IZF60pZ2AgAApAEAAEpQ
張鋒。圖片來源:Kent Dayton

憑藉一段髮夾序列和一個裂解酶,細菌可以降解病毒的DNA並保護自己。而這一簡簡單單的DNA剪接機制,在2013年卻成為了生物研究領域的最大熱門之一。而促使它成為如此熱門的,是一名熱衷於研究基因工具的神經生物學家。

現年32歲的張鋒任職於麻省理工學院。他將這套被稱為CRISPR/Cas的細菌免疫系統改造成為一套簡單廉價的基因改造工具。今年一月,他的實驗室發現這套系統可以被用於真核細胞的基因編輯,使得它可以用來編輯植物、小鼠、乃至人類細胞的基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ISPR/Cas系統是多數細菌用來保護自己免受病毒侵染的防禦機制。藉由這一套系統,細菌可以識別並降解來自病毒的DNA,從而阻止病毒的感染和複製。與目前常用的基因敲除技術:鋅指(Zinc-finger nuclease,ZFN)、TALEN相比,CRISPR/Cas敲除系統無需表達複雜的蛋白,使它更為簡單又有效率。

張鋒教授目前致力於利用這一技術構建基因敲除資料庫,這意味著科學家可以根據這套資料庫,對任何器官中任何基因進行敲除。而他透露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是利用這套系統對一些精神疾病,如亨丁頓症及精神分裂症等進行治療。「CRISPR/Cas系統有助於幫助我們修正基因的微小突變。儘管只有少數人群攜帶這種致病突變,但這些突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則是災難性的。」張鋒說。

基因專利「衛士」:坦尼亞‧西蒙塞利(Tania Simoncelli)

t63lPFjqlP-27JwM9KSFSq_HOtjFdpQNudPjbk1bNY12AgAApAEAAEpQ
坦尼亞‧西蒙塞利。圖片來源:Eero Simoncelli

2005年,坦尼亞的一番言論讓美國民權組織(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的高級律師大吃一驚。作為該組織的科學顧問,她指出有些公司正在搶奪人類基因的專利。律師克里斯‧漢森(Chris Hansen)向她大喊:「這太荒謬了!我們能控告誰呢?」

保護人類基因的專利並非易事。儘管ALCU一直在呼籲聯邦政府採取措施,但仍沒有哪項專利因此受到威脅。西蒙塞利認為搶注基因專利會帶來嚴重後果,不僅影響個體醫療,也會導致科研受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過去的幾年中,西蒙塞利與ACLU一起指控恆河沙遺傳公司(Myriad Genetics)的基因專利違規。該公司擁有兩個和乳腺癌密切相關的基因專利,並藉此壟斷與該基因相關的乳腺癌預防和保護措施。西蒙塞利呼籲科學家和患者共同支持她的控告。最終,聯邦法院裁定西蒙塞利勝訴。

漢森這麼評價西蒙塞利:「她在說服別人方面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她會固執的與你討論,直至你同意她的觀點。」

戰勝病毒:黛博拉‧佩爾紹德(Deborah Persaud)

tKBVZhZ6OrtuTyNXtgj2VeMCPLz8RLg40CI8Rtz6BBh2AgAApAEAAEpQ
黛博拉‧佩爾紹德。圖片來源:Johns Hopkins Medicine

今年三月,佩爾紹德發表了一項可喜的研究成果:一名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HIV病毒攜帶者在停止治療一年後,體內仍未出現HIV病毒。佩爾紹德認為必須嚴肅的對待這一結果。在此之前約有40多個類似病例,然而在進行基因檢測後,發現它們中的多數是假陽性結果。

佩爾紹德的工作始於2012年9月。當時她的同事蓋伊(Gay)在治療一名嬰兒時使用了高劑量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這名嬰兒的母親感染有HIV病毒,且在孕期未接受相關治療。在一次檢查中,蓋伊發現這名嬰兒有五個月未接受藥物治療。隨後她對嬰兒進行了全面檢查,並發現嬰兒體內已經沒有HIV病毒了。佩爾紹德、蓋伊與合作者盧蘇里加(Luzuriaga)對這名嬰兒進行了詳細的檢查,並將結果發表,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媒體的干預下,類似的較危險的臨床試驗成為可能。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從出生即開始接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患者要求停藥,觀察自己體內是否已經沒有HIV病毒。一方面,醫生仍建議患者採用此前的治療方案,因為哪怕僅有一日的停藥都可能會帶來危險。但另一方面,一旦實驗結果得到確證,將會有數以百計的HIV兒童能夠從昂貴的藥物中解脫出來。

「另一個地球」探索者:米克爾‧馬約爾(Michel Mayor)

aBL77OqvaTnBCHOdqna4woSHUT3nr6SUXAXaU5mpS3F2AgAApAEAAEpQ
米克爾‧馬約爾。圖片來源:Rita Scaglia

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米克爾‧馬約爾和他的團隊找到了數百個系外行星。但2013年的一項發現讓這名71歲高齡的「行星獵手」成為母光焦點:他的團隊發現的編號為「Kepler-78b」的行星在密度和大小上都與地球接近,這也使得這顆行星成為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行星。

很難找到與地球完全一樣的行星,Kepler-78b的軌道與它的母星相距過近,這顆星球的表面已經熔化。然而馬約爾認為,找到真正的「孿生地球」只是時間問題。

馬約爾的研究堪稱碩果纍纍,1995年11月,他和他的學生找到了第一顆系外行星。從那以後,他的研究團隊總共找到了約1050顆這樣的行星。他的競爭對手傑夫‧馬西(Geoff Marcy)稱:馬約爾在技術上的天賦使他成功,「每年馬約爾都會改良他的設備,而每次的效果都令我震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候「良心」:納季羅夫‧薩諾(Naderev Saño)

7ZahCntJ75JbHwbYXLMniy2gWAVCHFL1P6Vc5DTXE-Z2AgAApAEAAEpQ
納季羅夫‧薩諾。圖片來源:AP

在華沙全球氣候大會上,菲律賓代表團的納季羅夫‧薩諾帶來一場催人淚下的演講。沒人知道這名菲律賓外交官的家鄉正遭遇什麼:他唯一的兄弟加入了緊急救援隊伍,在颱風海燕席捲過後的災區,搜索居民的遺體。

他決定絕食直到氣候大會上形成具有意義的提議。薩諾說:「我們的國家正在承受極端氣候的肆虐。」

國際組織對於全球變暖的應對時至今日依然進展緩慢,而薩諾本人也並不清楚他的演講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他認為颱風海燕將世界的關注集中在氣候問題上。曾經學習過氣候的他,認為科學家並不會將單一的氣候災難歸因於氣候變暖。但至少,氣候變暖導致了更多的暴風是科學界的共識。

他說:「我希望這些行為在緩慢推進氣候共識之餘,我們可以激發更多意義深遠的想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隕石「獵人」:維克托‧格羅霍夫斯基(Viktor Grokhovsky)

RNCSXUgJSDY-2Qy0VRS80bHEaYM1pobEmdulJ27k0Nh2AgAApAEAAEpQ
維克托‧格羅霍夫斯基。圖片來源:Natalia Nikitina

2月15日一次隕石撞擊,使得維克托‧格羅霍夫斯基躋身2013十大人物行列。這名來自烏達爾聯邦大學的冶金學家並未親身觀測到這次撞擊,但當他聽說車裡雅賓斯克州發生了爆炸而且數千塊窗戶被震碎時,他突然意識到有一塊隕石撞在地球上。

爆炸發生之後的幾天,格羅霍夫斯基夜以繼日地工作,他試圖計算隕石的下墜曲線並預測隕石碎片的位置。搜索隊根據他的指示,找到了700多塊隕石碎片,總重5.5公斤。然而他最大的成就是發生在2013年年末:根據他的計算,搜索隊最終在一個湖底,找到了一塊重約570公斤的碎片!

這些隕石碎片被送往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進行分析,它們所埋藏的秘密正被逐漸被揭露。格羅霍夫斯基說:「對於我來說,這是一生一次的大事,我真幸運我能參與到對這名太空來客的調查。」

流感「前哨」:陳化蘭(Chen Hualan)

ORLn2jg_uqBruYH0UzPRFyrJvsjuf1QEvgpGUbWenvB2AgAApAEAAEpQ
陳化蘭。圖片來源: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2013年4月,全世界的病毒學家和衛生官員都把目光聚焦在中國。一種新型的禽流感病毒H7N9正開始蔓延,引起大流行還有死亡。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陳化蘭院士,此時站在了對抗疫情的第一線。他們停止了所有的研究,將工作重點放在H7N9上,致力尋找它從鳥類或其他動物傳播並感染人類的途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首例H7N9病例得到確認的48小時內,陳化蘭研究小組以及上海動物疾控中心從周邊的土壤、水和家禽市場中採集了約1000份樣本,其中20份檢出H7N9陽性,均來自於上海家禽市場。當地政府迅速關閉了這些市場,這也使得感染率迅速下降。

病情得到控制,新增病例減少。這給陳化蘭研究團隊更多的時間研究這一病毒。陳化蘭團隊認為,相比於另一禽流感病毒H5N1,H7N9更易經由家禽感染人類。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H7N9可以在人類之間傳播,但陳化蘭團隊認為,病毒具有這種潛力。

陳化蘭實驗室目前關注流感病毒的監測。夏天和秋天新病例出現減少,一方面要歸功於相關單位的及時應對,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力在氣溫高時較弱。現在又到了冬季,必須有更多的監測,陳化蘭自己也認為:「流感病毒的檢測是我們實驗室的首要任務」。

克隆「酋長」:肖克萊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

E-sXmTPHh7UdynCTIA9eU8hzZ2XwaRwjCRbownn8ArV2AgAApAEAAEpQ
肖克萊特‧米塔利波夫。圖片來源: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

2007年,美國奧勒崗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生殖生物學專家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計畫使用胚胎來獲得個體特異性的幹細胞,治療患者的疾病。將實現藉由人類皮膚細胞複製產生胚胎幹細胞的理想。由於研究需要大量的人類受精卵培育胚胎並犧牲,其面臨的困境遠不止是技術難題那麼簡單。最終,他任職的學校為他建立了新的實驗室,如此他才能夠合法操作和處理人類胚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米塔利波夫的研究始於2012年十月,在同年的聖誕節前,實驗室利用核移植獲得了四株細胞株。他認為憑藉他之前在猴子中進行的實驗,他能夠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在這一領域他面臨較少的競爭,來自社會的監管和輿論阻止了更多的科學家「分一杯羹」。

他接下來打算爭取政府的資助用於研究線粒體移植的技術,使得新生兒不必再受到線粒體相關遺傳病的困擾。他同時也把從複製胚胎中獲得的幹細胞與分離的人類細胞加以比較。而目前他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資金,聯邦政府不會對其關於細胞株的實驗提供經費,他不得不四處尋求經費與合作,導致這一實驗目前進展緩慢。他無奈地表示:「好像我們又回到了幾年之前。」。(可以參考〈科學家成功複製人類幹細胞〉

「騷擾之眼」——凱瑟琳‧克蘭西(Kathryn Clancy)

qRvFMdeUIL089xJtiEB8kWYqv-eeHeEMI2uZObEcesp2AgAApAEAAEpQ
凱瑟琳‧克蘭西。圖片來源:L. Brian Stauffer

對於田野調查,人類學家凱瑟琳‧克蘭西充滿了美好的回憶。然而一次偶然的交談使得她意識到這一活動可能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回憶。她的朋友透露自己曾經在調查時遭遇性騷擾。從那時起,克蘭西決定採取一些行動。

她的行動從2012年1月開始。起初她在博客上匿名發佈關於她朋友被性騷擾的故事博取關注,後來她意識到,這樣還遠遠不夠。於是,她與幾名合作者一起發起了網絡調查,呼籲人類學家分享自己在田野調查中的經歷,並收集了數據。

今年四月,在美國體質人類學家會議上,凱瑟琳投下了這枚「重磅炸彈」:在參與調查的124名人類學家中,有59%經歷過性有關的言語暗示,而約有18%則受到身體上的性騷擾。女學生通常是主要受害者,而施害者多是一起進行調查的博士生、博士後乃至教授。對此許多人認為,田野調查中來自家庭和朋友監督的缺失,是引發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

在調查中克蘭西還發現,由於害怕會被排除在調查以外無法獲得研究所需數據,受害者們往往選擇對自己的遭遇忍氣吞聲。只有極少數的受害者選擇報告自己的遭遇。「年輕的研究人員正因為這些經歷退出我們的行業,毫無疑問,我們失去了優秀的同伴。」克蘭西說。

「太陽守望者」——亨利‧斯奈斯(Henry Snaith)

rU91lajjOuvDi4B5-ZTnzcyY1l-nrF7uU1XPabU0-gl2AgAApAEAAEpQ
亨利‧斯奈斯。圖片來源:Douglas Fry/Piranha Photography

在這一年,斯奈斯讓所有材料學家大吃一驚。他利用鈣鈦礦半導體,大大地提升了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在過去的幾年中,研究人員一直試圖用這一材料製造低效而複雜的光伏設備。斯奈斯意識到經由更有效的純化和設計,它們能夠產生更高的效率。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太陽能電池由硅製作,它們能夠將吸收到的17-25%的光能轉化為電能,但絕大多數造價高昂。薄膜太陽能電池更加廉價,但效率較低。鈣鈦礦光電池可被視作兩者的結合。

現在,斯奈斯設計的電池轉化效率已經可以達到15%,他認為最終鈣鈦礦電池的轉化率有望達到29%——這是目前砷化鎵晶體電池的轉化率。砷化鎵晶體電池多被用在衛星上,因造價高昂難以被廣泛採用。

下一步斯奈斯計畫繼續他的研究,如果鈣鈦礦電池能夠運轉良好,他將考慮如何更好的儲存這些電能。「當這些研究告一段落,我會將工作重點轉移至對更好的電極的探索上。」斯奈斯說。

資料來源:

365 days: Nature‘s 10. Nature.

 

轉載自果殼網

文章難易度
果殼網_96
108 篇文章 ・ 8 位粉絲
果殼傳媒是一家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企業。2010年11月,公司推出果殼網(Guokr.com) 。在創始人兼CEO姬十三帶領的專業團隊努力下,果殼傳媒已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傳媒機構,還致力於為企業量身打造面向公眾的科技品牌傳播方案。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如何找到肺癌對應基因?臨床實驗幫助病友翻轉病情!
careonline_96
・2024/04/24 ・251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確診晚期肺癌的病友,在治療初期若是能與醫師密切配合,就有機會可以找到很好的治療方式,讓病情翻轉。進入治療前,首先會透過基因檢測,找出關鍵的基因突變,若是未發現常見基因突變,也可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罕見基因。肺癌的治療已像慢性病一樣,只要妥善運用基因檢測與接續治療策略,就有機會延長病友的存活期,無論是帶有 EGFR、ALK、ROS1、BRAF、HER2、RET、MET、KRAS、NTRK 等基因突變,目前也都已經有很好的標靶藥物可治療,病友只要了解自己的疾病概況,與醫師充分溝通,一起把握每一次治療的機會!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醫師

次世代基因定序助攻!揪出罕見肺癌改善病友預後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 50 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且伴隨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衰退,全身嚴重浮腫。所幸,再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很幸運地發現他是較罕見的 MET 基因。賴俊良醫師說,MET 基因分為不同的突變型,而該名病友屬於較少見的擴增型,後續在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後,全身浮腫的狀況逐漸改善,病情也受到控制,且恢復到原本的工作與生活。

標靶藥物各有專攻 找到對應基因才能發揮效果

台灣的肺腺癌以 EGFR 基因突變為主,其他基因突變相對稀少,包含 ALK、KRAS、BRAF、ROS1、RET、NTRK 等。賴俊良醫師說,由於國人常見的致癌基因約佔一半以上,因此,通常會先檢測這些突變基因,若是找不到突變基因,則是會採取更先進的檢測方法找出突變基因,而次世代基因定序是目前肺癌精準治療的重要工具,可以更準確地找到驅動關鍵基因,醫師也可以從而制定精準的治療策略,進而大幅改變病友的預後。

晚期肺癌的治療藥物已有相當大的突破與進展,在過去不知道有這些基因突變時,部分病友的預後較差,但現在針對主要的驅動基因,幾乎都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以治療,賴俊良醫師說,有些病友知道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佳,堅持只接受標靶治療,其實概念上並沒有這麼簡單,不同的驅動基因要使用不同的標靶藥物,才有辦法發揮治療效果。

臨床試驗安全性高 為病友帶來新契機

一般人聽到臨床試驗,常直覺是白老鼠,賴俊良醫師說,這樣的錯誤觀念仍有待匡正,其實所有藥物都必須先經過動物實驗,確認有明顯的治療成效,才會進到人體試驗,且第一期、二期、三期分別有不同的條件與目的,只有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執行成果中,顯示其具有前景的試驗,才會進入第三期,在臺灣進行的臨床試驗都已具有相當完善的規範,也會在保護受試者的情況下進行。病友若是治療遇到瓶頸時或是可能需要自費或是參加臨床試驗,賴俊良醫師建議,若符合可以參加臨床試驗的條件,病友及家屬可以進一步與主治醫師討論了解,也有機會可以找到新契機,讓病情翻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的故事 談面對恐懼

罹癌就像暴風雨 家人陪我度過每個關卡

曾經聽人家說「罹癌是上天給的禮物」,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很痛苦、很折磨,也狠狠把我 K 醒!才 53 歲的我,去(2023)年 3 月起連續兩個月咳個不停,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我的腦子一團亂,醫師開始為我化療,治療期間我吃不下、甚至沒辦法走路,家人擔心再化療下去可能連命都沒了。

就像落水的人,拼命想抓住救生圈,經過不斷打聽,朋友介紹到大林慈濟賴副院長的門診。第一次住院待了 33 天,治療期間,好像一個人漂浮在汪洋中,害怕上不了岸,擔心得連呼吸都困難;沒想到最後可以出院,體力還變好,原本沒辦法行走,後來能夠走出醫院,過了這個坎,好像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

過去從事餐飲業,每天至少一包菸,加上廚房的油煙,破壞身體免疫力。以前認為跟家人除夕吃團圓飯很平常,罹癌住院 33 天的經驗,讓我知道這個「平常」代表「幸福」。治療中,太太、兒女一路陪我度過每個關卡,從身體不舒服的第一天,到住院、標靶藥物和門診追蹤,可靠又溫暖的陪在身旁。

我有十幾年糖尿病的歷史,罹癌後發現血壓、腎臟指數飆高,全身浮腫,醫院安排做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醫師說,我是 MET 基因中第二類比較少見的擴增型,從去年 5 月開始服用標靶藥物治療,全身浮腫的狀況改善了,病情也控制住,除了容易累,體力比較差,沒有影響到生活,我想老天爺在給我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癌症就像一場暴風雨,考驗自己的內心,生活變得很慌亂,遇到事情就去面對它、解決它,慢慢把腳步站穩後,暴風雨過去了,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要好好過,或許癌症真的是一個生命的禮物,敦促著我們找回人生最重要的事,也提醒正在看這封信的學弟妹們,醫療這麼發達,穩定用藥就可以擁有好的生活品質,不要放棄;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未來每一天,我選擇開心地過。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癌症治療方法有哪些?臨床試驗有哪些評估面向?
careonline_96
・2024/04/19 ・244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醫學中心的臨床試驗機會多,病友們也存在一些錯誤的迷思,我們需要了解,臨床試驗是依據現今最標準的治療方式進行,參加臨床試驗的對照組,也有機會可以使用到健保沒有給付的藥物。不過,現有的臨床試驗不一定都適合每一位病友,病友們一定要與主治醫師充分討論自己的治療計劃,即使是晚期肺癌,只要隨時掌握疾病的狀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便能穩定控制,與癌共存!

台大醫院胸腔科廖唯昱醫師

臨床試驗增加用藥可近性 為病友延長生命

一名年約 82 歲女士,手術後確定是肺癌第三期,後續接受輔助性的化學治療,在追蹤一段時間後復發,由於當時沒有很好的基因檢測與標靶藥物,僅能接受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控制。廖唯昱醫師說,病友面對治療仍相當樂觀,治療一至兩年後,幸運地找到適合的臨床試驗,便開始使用標靶藥物,其中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只需單純使用標靶藥物即可控制病情,病友也因此延長生命到近 90 歲。

臨床試驗是醫療機構依據醫學的理論,於人體施行新的醫療技術、新的藥品或新的醫材。廖唯昱醫師說,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找到一個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式,讓病友可以延長生命,甚至達到治癒。對於晚期肺癌病友而言,最佳的治療方式可能是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化學治療,若是健保有給付,我們會選擇用健保的方式進行第一線治療;若是對病友最有利的治療方式健保未給付,我們即會想辦法協助病友尋找適合的臨床試驗。

罕見基因治療武器有限 先確定驅動基因再找合適的臨床試驗

面對臨床試驗,可以從兩個方面評估,廖唯昱醫師說,若是新發現的基因突變與新研發的藥物,病友可以先觀察第一期臨床試驗中,新藥物可以達到的治療效果,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等到狀況較成熟後再加入;假如已通過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並且清楚知道新藥物的成效,即可考慮加入第三期,無論抽到實驗組或對照組,其實對整個治療都有一定的幫助。

此外,對於一些罕見基因型的肺癌,由於治療武器較有限,病友常期望可以加入臨床試驗,廖唯昱醫師說,在加入臨床試驗前,需要先確定肺癌的驅動基因突變,再去尋找適合的臨床試驗。然而,臨床試驗通常會設定一些條件,如藥物可能有已知的副作用,在臨床試驗開始前,便會需要作詳細檢查,確認病友的所有狀況符合條件後,才有機會加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肺癌治療有大幅進展,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都持續進步。廖唯昱醫師說,即使是晚期肺癌,只要隨時掌握疾病的狀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便能穩定控制病情,而且在接受治療的同時,病友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甚至恢復工作,也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他的故事 談生活品質

踩穩自己的節奏 癌後體會慢下來哲學

村上春樹的小說《舞舞舞》,不論世界如何紛亂,你要踩穩自己的舞步和節奏。我在 70 歲確診第四期肺癌,剛開始是肋骨痛,那時剛巧有人推壞我的門,花了些時間把門拆下來再裝回去,第二天睡醒,肋骨開始痛,一直誤以為是修門太費力導致疼痛,就近在診所拿止痛藥,吃了七個月,也耽誤了黃金治療期。

我從事鐘錶業,累積非常多客戶,都是靠著口碑、耳傳而來,客戶群裡有很多醫師。那時有四、五位醫師朋友提醒檢查身體,台大醫院廖唯昱醫師是我 20 年的好友,要我去他的門診掛號,我一直推拖,隔了一年多才就醫。或許是身體在抗議,過去熬夜修錶、抽菸是生活的常態,也不太吃東西,一天大概吃一餐,工作與生活都失序。

加入臨床試驗,接受免疫治療兩年與服用標靶藥物四年,目前病況獲得穩定控制。我很幸運,藥物耐受力不錯,除了體重掉 10 公斤,沒有出現副作用,就是容易累,以前可以連續工作 12 小時等結案再離開桌子;現在工作兩個半小時就需要休息,等體力恢復後才能繼續,以前閒不下來,生病後把休息排到行程表中,做個慢下來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過去是海陸步兵,曾經四個月背 30 公斤裝備行軍,磨了三年,十年沒有感冒過,因為有練過,體力一直很好,從來不覺得癌症這件事會找上我。客戶常來找我聊天,分享生活及心裡的感受,一個朋友後來也罹肺癌,他把我當模範,看到我不會埋怨也不會負面思考,讓他覺得安心也可以樂觀面對。

工作之餘,我會帶著狗兒子到公園玩,一拿出牽繩,狗狗就興奮得狂跳,台灣土狗體力好、運動量大,常常拉著我跑,增強健康也減少肌肉衰退。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很重要,起床和睡前我會練啞鈴,各 20 分鐘,讓我維持好手力,現在還有 700 隻錶等著我,很多客戶勸我不要再收錶了,其實,「專注心之所向」可以釋放壓力及擁有成就感,反而能好好過生活。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提醒學弟妹,接受已發生的事實,調整生活節奏,緩下腳步了解身體的需要,也不妨把罹癌當成一件事去鍛煉它、面對它,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就不會被情緒左右。

careonline_96
455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自然》雜誌2013年度十大人物
果殼網_96
・2014/02/10 ・5114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SR值 549 ・八年級

文/S.西爾維希耶

《自然》雜誌評選出了10位年度新聞人物,這些人物來自生物學、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等多個領域,對2013年科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兩位華人科學家,張鋒、陳化蘭分別以在基因編輯和禽流感研究方面的貢獻躋身榜單。榜單之上也並不只有科學家的身影,菲律賓的外交官納季羅夫‧薩諾也因在全球氣候大會上的表現入榜。下面是這10位年度人物的介紹。

DNA「編輯大師」:張鋒(Zhang Feng)

w0BGrSeLW6kYceluQT9aQpzz2Dul1GJdaey9IZF60pZ2AgAApAEAAEpQ
張鋒。圖片來源:Kent Dayton

憑藉一段髮夾序列和一個裂解酶,細菌可以降解病毒的DNA並保護自己。而這一簡簡單單的DNA剪接機制,在2013年卻成為了生物研究領域的最大熱門之一。而促使它成為如此熱門的,是一名熱衷於研究基因工具的神經生物學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年32歲的張鋒任職於麻省理工學院。他將這套被稱為CRISPR/Cas的細菌免疫系統改造成為一套簡單廉價的基因改造工具。今年一月,他的實驗室發現這套系統可以被用於真核細胞的基因編輯,使得它可以用來編輯植物、小鼠、乃至人類細胞的基因。

CRISPR/Cas系統是多數細菌用來保護自己免受病毒侵染的防禦機制。藉由這一套系統,細菌可以識別並降解來自病毒的DNA,從而阻止病毒的感染和複製。與目前常用的基因敲除技術:鋅指(Zinc-finger nuclease,ZFN)、TALEN相比,CRISPR/Cas敲除系統無需表達複雜的蛋白,使它更為簡單又有效率。

張鋒教授目前致力於利用這一技術構建基因敲除資料庫,這意味著科學家可以根據這套資料庫,對任何器官中任何基因進行敲除。而他透露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是利用這套系統對一些精神疾病,如亨丁頓症及精神分裂症等進行治療。「CRISPR/Cas系統有助於幫助我們修正基因的微小突變。儘管只有少數人群攜帶這種致病突變,但這些突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則是災難性的。」張鋒說。

基因專利「衛士」:坦尼亞‧西蒙塞利(Tania Simoncelli)

t63lPFjqlP-27JwM9KSFSq_HOtjFdpQNudPjbk1bNY12AgAApAEAAEpQ
坦尼亞‧西蒙塞利。圖片來源:Eero Simoncelli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5年,坦尼亞的一番言論讓美國民權組織(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的高級律師大吃一驚。作為該組織的科學顧問,她指出有些公司正在搶奪人類基因的專利。律師克里斯‧漢森(Chris Hansen)向她大喊:「這太荒謬了!我們能控告誰呢?」

保護人類基因的專利並非易事。儘管ALCU一直在呼籲聯邦政府採取措施,但仍沒有哪項專利因此受到威脅。西蒙塞利認為搶注基因專利會帶來嚴重後果,不僅影響個體醫療,也會導致科研受阻。

在過去的幾年中,西蒙塞利與ACLU一起指控恆河沙遺傳公司(Myriad Genetics)的基因專利違規。該公司擁有兩個和乳腺癌密切相關的基因專利,並藉此壟斷與該基因相關的乳腺癌預防和保護措施。西蒙塞利呼籲科學家和患者共同支持她的控告。最終,聯邦法院裁定西蒙塞利勝訴。

漢森這麼評價西蒙塞利:「她在說服別人方面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她會固執的與你討論,直至你同意她的觀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戰勝病毒:黛博拉‧佩爾紹德(Deborah Persaud)

tKBVZhZ6OrtuTyNXtgj2VeMCPLz8RLg40CI8Rtz6BBh2AgAApAEAAEpQ
黛博拉‧佩爾紹德。圖片來源:Johns Hopkins Medicine

今年三月,佩爾紹德發表了一項可喜的研究成果:一名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HIV病毒攜帶者在停止治療一年後,體內仍未出現HIV病毒。佩爾紹德認為必須嚴肅的對待這一結果。在此之前約有40多個類似病例,然而在進行基因檢測後,發現它們中的多數是假陽性結果。

佩爾紹德的工作始於2012年9月。當時她的同事蓋伊(Gay)在治療一名嬰兒時使用了高劑量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這名嬰兒的母親感染有HIV病毒,且在孕期未接受相關治療。在一次檢查中,蓋伊發現這名嬰兒有五個月未接受藥物治療。隨後她對嬰兒進行了全面檢查,並發現嬰兒體內已經沒有HIV病毒了。佩爾紹德、蓋伊與合作者盧蘇里加(Luzuriaga)對這名嬰兒進行了詳細的檢查,並將結果發表,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在媒體的干預下,類似的較危險的臨床試驗成為可能。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從出生即開始接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患者要求停藥,觀察自己體內是否已經沒有HIV病毒。一方面,醫生仍建議患者採用此前的治療方案,因為哪怕僅有一日的停藥都可能會帶來危險。但另一方面,一旦實驗結果得到確證,將會有數以百計的HIV兒童能夠從昂貴的藥物中解脫出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個地球」探索者:米克爾‧馬約爾(Michel Mayor)

aBL77OqvaTnBCHOdqna4woSHUT3nr6SUXAXaU5mpS3F2AgAApAEAAEpQ
米克爾‧馬約爾。圖片來源:Rita Scaglia

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米克爾‧馬約爾和他的團隊找到了數百個系外行星。但2013年的一項發現讓這名71歲高齡的「行星獵手」成為母光焦點:他的團隊發現的編號為「Kepler-78b」的行星在密度和大小上都與地球接近,這也使得這顆行星成為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行星。

很難找到與地球完全一樣的行星,Kepler-78b的軌道與它的母星相距過近,這顆星球的表面已經熔化。然而馬約爾認為,找到真正的「孿生地球」只是時間問題。

馬約爾的研究堪稱碩果纍纍,1995年11月,他和他的學生找到了第一顆系外行星。從那以後,他的研究團隊總共找到了約1050顆這樣的行星。他的競爭對手傑夫‧馬西(Geoff Marcy)稱:馬約爾在技術上的天賦使他成功,「每年馬約爾都會改良他的設備,而每次的效果都令我震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候「良心」:納季羅夫‧薩諾(Naderev Saño)

7ZahCntJ75JbHwbYXLMniy2gWAVCHFL1P6Vc5DTXE-Z2AgAApAEAAEpQ
納季羅夫‧薩諾。圖片來源:AP

在華沙全球氣候大會上,菲律賓代表團的納季羅夫‧薩諾帶來一場催人淚下的演講。沒人知道這名菲律賓外交官的家鄉正遭遇什麼:他唯一的兄弟加入了緊急救援隊伍,在颱風海燕席捲過後的災區,搜索居民的遺體。

他決定絕食直到氣候大會上形成具有意義的提議。薩諾說:「我們的國家正在承受極端氣候的肆虐。」

國際組織對於全球變暖的應對時至今日依然進展緩慢,而薩諾本人也並不清楚他的演講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他認為颱風海燕將世界的關注集中在氣候問題上。曾經學習過氣候的他,認為科學家並不會將單一的氣候災難歸因於氣候變暖。但至少,氣候變暖導致了更多的暴風是科學界的共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說:「我希望這些行為在緩慢推進氣候共識之餘,我們可以激發更多意義深遠的想法。」

隕石「獵人」:維克托‧格羅霍夫斯基(Viktor Grokhovsky)

RNCSXUgJSDY-2Qy0VRS80bHEaYM1pobEmdulJ27k0Nh2AgAApAEAAEpQ
維克托‧格羅霍夫斯基。圖片來源:Natalia Nikitina

2月15日一次隕石撞擊,使得維克托‧格羅霍夫斯基躋身2013十大人物行列。這名來自烏達爾聯邦大學的冶金學家並未親身觀測到這次撞擊,但當他聽說車裡雅賓斯克州發生了爆炸而且數千塊窗戶被震碎時,他突然意識到有一塊隕石撞在地球上。

爆炸發生之後的幾天,格羅霍夫斯基夜以繼日地工作,他試圖計算隕石的下墜曲線並預測隕石碎片的位置。搜索隊根據他的指示,找到了700多塊隕石碎片,總重5.5公斤。然而他最大的成就是發生在2013年年末:根據他的計算,搜索隊最終在一個湖底,找到了一塊重約570公斤的碎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隕石碎片被送往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進行分析,它們所埋藏的秘密正被逐漸被揭露。格羅霍夫斯基說:「對於我來說,這是一生一次的大事,我真幸運我能參與到對這名太空來客的調查。」

流感「前哨」:陳化蘭(Chen Hualan)

ORLn2jg_uqBruYH0UzPRFyrJvsjuf1QEvgpGUbWenvB2AgAApAEAAEpQ
陳化蘭。圖片來源: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2013年4月,全世界的病毒學家和衛生官員都把目光聚焦在中國。一種新型的禽流感病毒H7N9正開始蔓延,引起大流行還有死亡。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陳化蘭院士,此時站在了對抗疫情的第一線。他們停止了所有的研究,將工作重點放在H7N9上,致力尋找它從鳥類或其他動物傳播並感染人類的途徑。

在首例H7N9病例得到確認的48小時內,陳化蘭研究小組以及上海動物疾控中心從周邊的土壤、水和家禽市場中採集了約1000份樣本,其中20份檢出H7N9陽性,均來自於上海家禽市場。當地政府迅速關閉了這些市場,這也使得感染率迅速下降。

病情得到控制,新增病例減少。這給陳化蘭研究團隊更多的時間研究這一病毒。陳化蘭團隊認為,相比於另一禽流感病毒H5N1,H7N9更易經由家禽感染人類。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H7N9可以在人類之間傳播,但陳化蘭團隊認為,病毒具有這種潛力。

陳化蘭實驗室目前關注流感病毒的監測。夏天和秋天新病例出現減少,一方面要歸功於相關單位的及時應對,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力在氣溫高時較弱。現在又到了冬季,必須有更多的監測,陳化蘭自己也認為:「流感病毒的檢測是我們實驗室的首要任務」。

克隆「酋長」:肖克萊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

E-sXmTPHh7UdynCTIA9eU8hzZ2XwaRwjCRbownn8ArV2AgAApAEAAEpQ
肖克萊特‧米塔利波夫。圖片來源: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

2007年,美國奧勒崗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生殖生物學專家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計畫使用胚胎來獲得個體特異性的幹細胞,治療患者的疾病。將實現藉由人類皮膚細胞複製產生胚胎幹細胞的理想。由於研究需要大量的人類受精卵培育胚胎並犧牲,其面臨的困境遠不止是技術難題那麼簡單。最終,他任職的學校為他建立了新的實驗室,如此他才能夠合法操作和處理人類胚胎。

米塔利波夫的研究始於2012年十月,在同年的聖誕節前,實驗室利用核移植獲得了四株細胞株。他認為憑藉他之前在猴子中進行的實驗,他能夠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在這一領域他面臨較少的競爭,來自社會的監管和輿論阻止了更多的科學家「分一杯羹」。

他接下來打算爭取政府的資助用於研究線粒體移植的技術,使得新生兒不必再受到線粒體相關遺傳病的困擾。他同時也把從複製胚胎中獲得的幹細胞與分離的人類細胞加以比較。而目前他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資金,聯邦政府不會對其關於細胞株的實驗提供經費,他不得不四處尋求經費與合作,導致這一實驗目前進展緩慢。他無奈地表示:「好像我們又回到了幾年之前。」。(可以參考〈科學家成功複製人類幹細胞〉

「騷擾之眼」——凱瑟琳‧克蘭西(Kathryn Clancy)

qRvFMdeUIL089xJtiEB8kWYqv-eeHeEMI2uZObEcesp2AgAApAEAAEpQ
凱瑟琳‧克蘭西。圖片來源:L. Brian Stauffer

對於田野調查,人類學家凱瑟琳‧克蘭西充滿了美好的回憶。然而一次偶然的交談使得她意識到這一活動可能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回憶。她的朋友透露自己曾經在調查時遭遇性騷擾。從那時起,克蘭西決定採取一些行動。

她的行動從2012年1月開始。起初她在博客上匿名發佈關於她朋友被性騷擾的故事博取關注,後來她意識到,這樣還遠遠不夠。於是,她與幾名合作者一起發起了網絡調查,呼籲人類學家分享自己在田野調查中的經歷,並收集了數據。

今年四月,在美國體質人類學家會議上,凱瑟琳投下了這枚「重磅炸彈」:在參與調查的124名人類學家中,有59%經歷過性有關的言語暗示,而約有18%則受到身體上的性騷擾。女學生通常是主要受害者,而施害者多是一起進行調查的博士生、博士後乃至教授。對此許多人認為,田野調查中來自家庭和朋友監督的缺失,是引發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

在調查中克蘭西還發現,由於害怕會被排除在調查以外無法獲得研究所需數據,受害者們往往選擇對自己的遭遇忍氣吞聲。只有極少數的受害者選擇報告自己的遭遇。「年輕的研究人員正因為這些經歷退出我們的行業,毫無疑問,我們失去了優秀的同伴。」克蘭西說。

「太陽守望者」——亨利‧斯奈斯(Henry Snaith)

rU91lajjOuvDi4B5-ZTnzcyY1l-nrF7uU1XPabU0-gl2AgAApAEAAEpQ
亨利‧斯奈斯。圖片來源:Douglas Fry/Piranha Photography

在這一年,斯奈斯讓所有材料學家大吃一驚。他利用鈣鈦礦半導體,大大地提升了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在過去的幾年中,研究人員一直試圖用這一材料製造低效而複雜的光伏設備。斯奈斯意識到經由更有效的純化和設計,它們能夠產生更高的效率。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太陽能電池由硅製作,它們能夠將吸收到的17-25%的光能轉化為電能,但絕大多數造價高昂。薄膜太陽能電池更加廉價,但效率較低。鈣鈦礦光電池可被視作兩者的結合。

現在,斯奈斯設計的電池轉化效率已經可以達到15%,他認為最終鈣鈦礦電池的轉化率有望達到29%——這是目前砷化鎵晶體電池的轉化率。砷化鎵晶體電池多被用在衛星上,因造價高昂難以被廣泛採用。

下一步斯奈斯計畫繼續他的研究,如果鈣鈦礦電池能夠運轉良好,他將考慮如何更好的儲存這些電能。「當這些研究告一段落,我會將工作重點轉移至對更好的電極的探索上。」斯奈斯說。

資料來源:

365 days: Nature‘s 10. Nature.

 

轉載自果殼網

文章難易度
果殼網_96
108 篇文章 ・ 8 位粉絲
果殼傳媒是一家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企業。2010年11月,公司推出果殼網(Guokr.com) 。在創始人兼CEO姬十三帶領的專業團隊努力下,果殼傳媒已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傳媒機構,還致力於為企業量身打造面向公眾的科技品牌傳播方案。

1

0
1

文字

分享

1
0
1
被垃圾科學耽誤的人生:哈沃德的冤獄與平反——《法庭上的偽科學》
商周出版_96
・2024/01/04 ・4615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紐約市沃斯街四十號,無辜計畫

哈沃德的故事:因被冤枉身陷囹圄三十四年

基思.艾倫.哈沃德可以說是一名倖存者。他被維吉尼亞州錯誤定罪,但是逃過死刑執行。而且還是兩次。梅克倫堡矯正中心在一九八四年爆發了所謂的「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1,那是有六名死囚越獄的空前維安漏洞,哈沃德面對其後的嚴密禁閉也倖存了下來。哈沃德面臨過殘酷的獄警、僅存的希望全被澆熄、父母的死訊,他的身分也被侵蝕到只能淪為 1125797 號罪犯,但是他倖存了下來。

他在維吉尼亞州刑罰體系中所有最嚴酷的監獄裡倖存下來了,先是梅克倫堡,接著是奧古斯塔(Augusta),然後又在蘇塞克斯二監(Sussex II)待了十年,還有現在的諾托韋,他在諾托韋那樣環境惡劣的監獄醫務室裡進行了重大的腸道手術,並且活了下來。雖然很勉強。

圖/unsplash

在被錯誤監禁的三十四年裡,哈沃德排的這條等待救援的隊伍從未向前移動。大量監禁讓他身邊的囚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因此這條隊伍只會越排越長。他最初因為傑西.佩隆的入室謀殺案和對他妻子特蕾莎.佩隆的性虐待案而被關到梅克倫堡時,維吉尼亞州每十萬名居民中有大約一百五十人遭到監禁。

當我們發現特蕾莎用過的性侵採證套組、把它送去做 DNA 檢驗時,維吉尼亞州的監禁率已經超過每十萬名居民有四百五十多名囚犯,每十萬名黑人居民則是超過兩千四百人。2在那個看不見的國度裡,到底住著多少無辜的 1125797 號囚犯,我們不會知道。但是統計顯示,在維吉尼亞州和全國有數千名無辜的人被關在牢裡;他們大部分人都永遠不會再拿回他們的名字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unsplash

維吉尼亞州剝奪了哈沃德生命中的每一個里程碑。他沒能結婚,沒有小孩,沒有做過除海軍之外的其他職業。他在二十幾歲之後,除了監獄檔案的照片,就只有一張自己的照片。他具有指標意義的生日,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都是在鐵牢裡度過的,他只是沒死而已。

事情一開始不是這樣的。他也曾經奮鬥過。他從獄中出庭為自己辯護一事,曾經讓他的有罪判決遭到撤銷。為他贏來一次重新審判的機會、再一次讓真相大白的機會。但是當陪審團第二次做出有罪判決、上訴法院也維持這個裁決時,哈沃德體內的鬥志突然被掏空了。他決定放棄,讓餘生都在監獄裡度過。就像他有一次對我說的:「我就待在牢裡等死算了。」

重新審判:不可靠的咬痕證據

就訴訟而言,二○一六年發現了性侵採證套組,州也同意進行檢驗,這使得前進的道路變得清晰。哈沃德和史蒂夫.錢尼不同,他不需要維吉尼亞州法院或是其他法院承認咬痕證據完全不可靠。他不需要新法律或是定罪完善小組就可以重返法庭。也不需要當初把哈沃德的牙齒和特蕾莎.佩隆大腿上的咬痕「配對」的六名牙醫取消他們的證詞。

圖/unsplash

哈沃德很幸運:他有 DNA 。檢測開始之後,就會像是一顆小圓石被丟出來,滾下山坡引起 被壓住的真相一波又一波的雪崩。其規模之大,會讓哈沃德甚至不需要重回法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幾乎立刻就被排除在可能的嫌疑人之外,也就是說所有檢驗項目,包括性侵採證套組、凶手蓋在特蕾莎頭上的尿布,以及她被性侵時的沙發墊,上面的生物證據都不可能是他的。

我的辦公室裡傳來更多歡呼聲。這種感覺不同於最初發現物證箱時的那種驚喜。是好消息,但也是預期中的結果。無辜計畫法律團隊的每個人都相信基思.哈沃德是清白的,也都知道他是清白的。

圖/unsplash

之前在訴訟中移交的文件就已經證明了:刑事專家不實宣稱在犯罪現場收集到的血清證據,根據在 DNA 之前的血型技術無法確定。其實在審判之前就可以將哈沃德排除在取樣之外了。後來他又被排除在 DNA 證據之外,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接著,我們得知 DNA 分析人員可以從保存的生物樣本中發展出完整的基因輪廓。這表示除了可以排除哈沃德是 DNA 的來源,甚至還有可能得知到底是誰的 DNA ;不同於史蒂夫.錢尼案中的 DNA 已經受到毀損,只能夠做到排除錢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unsplash

從每一件證據中提取的 DNA 輪廓都沒有更新的資訊。它們都來自同一名男性,既不是基思.哈沃德,也不是特蕾莎的丈夫傑西。反而是一名陌生人把他的 DNA 留在整個犯罪現場。發現證據的位置和特蕾莎的證詞完全一致,因此顯得更有說服力,這份證據也與哈沃德自己的陳述一致;哈沃德說他從來沒有進過佩隆家。

證人誤認是錯誤定罪一大主因?

這在大多數州就足以推翻有罪判決了。但也還是有可能出現荒謬的「沒被起訴的共同射精者」理論。不過,這個案件中有一名受害者還活著。特蕾莎強忍著痛苦和性侵她的人共度了三小時。她知道那天晚上只有一個入侵者。一名殺了她丈夫的凶手。一個「咬了她的人」。

圖/unsplash

早在 DNA 排除哈沃德之前,特蕾莎本人就為哈沃德的清白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她拒絕指認哈沃德。哈沃德是因為咬了他的女朋友而被逮捕,而且還戴著手銬,在這樣容易誤認的情境中,特蕾莎都沒有指認哈沃德就是毀了她家庭的那名水手。

她的這個立場在兩次審判中都沒有絲毫動搖。許多犯罪受害者很可能會接受暗示,或是不論有意或無意,急著指認被警方確信是凶手的那個人。的確,證人指認時的誤認,通常是因為警方的建議而導致的無心之過,是錯誤定罪的一大主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咬痕,另外的唯一證據就是駐衛指認了哈沃德。然而,即使在當時,他的證詞也是勉強得來而且不可靠的,我們得知在取得他的證詞時,用了可以「強化」記憶的祕密催眠,因此顯然缺乏可信度。

圖/unsplash

即使用催眠誘導的指認可以相信,不過駐衛也只是說在襲擊案發生當晚,他有看到哈沃德回到基地。是的,他是說那個人穿了血跡斑斑的制服,不過那人其實不是基思.哈沃德,而且在當時的紐波特紐斯,喝醉酒的水手在酒吧跟人打架,然後滿身是血回到船上,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歸根究柢,不論證人指認的這番話具有多少分量,它都不代表哈沃德那天晚上有進入佩隆家。只有洛威爾.萊文和阿爾文.凱吉的專家證人證詞明確說出了這一點。而 DNA 也證明了兩位牙醫是錯的。

真正的兇手到底是誰!?

哈沃德的案件已經走向崩解。真正的證據(affirmative evidence)不是指向他有罪,而是指向另一個第三人。無論在哪一州,這個「新發現」的證據應該都對推翻任何一個有罪判決綽綽有餘了,但是維吉尼亞州和大多數州都不一樣。維吉尼亞州是全美國對無罪主張最有敵意的州之一。被判無期徒刑的囚犯很少有活著走出來的。要讓無辜者重獲自由,通常前提是必須破案。

然後「聯合 DNA 索引系統」(CODIS)就找到他了:在訴訟中喊出了「將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unsplash

根據美國的 DNA 數據庫「聯合 DNA 索引系統」,確定性侵取證套組、沙發墊和尿布上的 DNA 是來自一名叫做傑里.克羅蒂的人。在這起性侵謀殺案發生時,克羅蒂是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的一名水手,這艘航空母艦當時停泊在紐波特紐斯的船塢。

基思.哈沃德也在這艘船上服役。克羅蒂和哈沃德長得有點像,他曾經因為綁架罪而在俄亥俄州的監獄服刑,並在十年前死於獄中。在哈沃德入獄期間,他還犯下其他暴力犯罪,但是都沒有像一九八二年對佩隆一家的暴行那樣殘忍;當然,除非克羅蒂還犯了其他沒有被偵破的案件,或是被以為已經破案的犯罪。

全美國對無罪主張最有敵意的州?

媒體壓力再次升高。但不是像一九八二年那樣,當時行凶的水手逍遙法外,因此有兩名美國參議員敦促要盡速逮捕他;這次的壓力是要推翻多年前因為媒體推波助瀾而造成的有罪判決。

圖/unsplash

弗蘭克.格林(Frank Green)是《里奇蒙時報》(Richmond Times-Dispatch)的記者,他長期以來都對維吉尼亞州對無辜者的敵意有批判性觀察,他詳細報導了哈沃德的故事,從聲請推翻他的有罪判決的那一刻起。連諾托韋裡面的囚犯都注意到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哈沃德在監獄裡的朋友們都為他打氣。他們開始從監獄圖書館的報紙上剪下與哈沃德案件有關的新聞剪報,並保留給他。隨著哈沃德的案件從一團混亂的垃圾科學訴訟,轉變成教科書等級的 DNA 平反案件,格林的報導刊登位置也越來越靠近頭版。當哈沃德的聲請在等待維吉尼亞州最高法院的決定時,他成了頭版新聞,而當 DNA 檢驗證明哈沃德是無辜的時候,他直接登上頭條。

圖/unsplash

既然已經在「聯合 DNA 索引系統」找到符合者了,但凡有一點基本的正當程序概念,都會覺得繼續監禁哈沃德是不可接受的。他顯然是無辜的。任何殘存的反對意見都消失無蹤了。

總檢察長在一場匆忙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公開承認哈沃德是無罪的,並要求該州高等法院盡速對其聲請做出裁決。維吉尼亞州最高法院在第二天就宣布基思.哈沃德是一個無辜的人。

——本文摘自《法庭上的偽科學》,2023 年 12 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文注釋

  1. Bill McKelway, “From the Archives: How the 1984 Escape from Virginia’s Death Row Happened,” Richmond Times-Dispatch, May 30, 2009,瀏覽日期二○二一年七月五日,richmond.com/from-the-archives/from-the-archives-how-the-1984-escapefrom-virginias-death-row-happened/article_19ea1684-9af2-5d24-86ab-5875eaf2068c.html。 ↩︎
  2. Prison Policy Initiative, Virginia profile,瀏覽日期二○二一年七月五日,www.prisonpolicy.org/profiles/VA.html。 ↩︎
所有討論 1
商周出版_96
119 篇文章 ・ 360 位粉絲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周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