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K、摸呵呵
還真是不想開箱阿XD
不想破壞這期《大人的科學》新型針孔式星象儀很精美的包裝,但想看到滿天星斗的慾望還是熊熊燃燒著。
所以,開始打造屬於我的星空吧!
封面好多鑽石,不只五倍星星,超美的呀(讚嘆到又忘了要開箱XD)
好了…開箱吧
其中一面裝著各式各樣的組裝零件,有底座、支柱、馬達、螺絲、燈泡等等
另一面則裝著組裝恆星球的黑色投影片(所謂的黑柑仔裝豆油?)
一一檢查時
會發現《大人的科學》新型針孔式星象儀的許多零件都精心設計過。而它們有什麼祕密呢?各位就靜候我一個個來說明吧。
對了,這期的附錄需要使用到螺絲起子,所以再拿出《大人的科學》35mm雙眼相機內附的磁性螺絲起子吧。(具有磁性讓螺絲緊緊跟著你)
光從包裝上的貼心,就可以看到廠商有多用心;為了保護齒輪箱,還特別加上一塊特製的黑色泡棉固定。
跟以往《大人的科學》系列產品一樣,電線的部分都會打結以節省收納空間,拆的時候要小心,別扯斷了!
接著組完馬達組時,要注意齒輪疊放的順序有沒有誤(有誤的話,就無法順利運作了,下圖供參照)
組裝時發現的第一個特殊小設計(紅圈框住處)
為了方便燈座導線可以連接至底座的電路板,特別在齒輪箱上設計一缺口,供導線穿過(貼心指數★★★☆☆)
再來第二個特殊小設計:
居然在主軸內附上鉤子來固定兩組導線,讓其可以更順利的連接到底座,貼心指數再上升(貼心指數★★★★☆)
在組裝支柱時,還發現了特別用來設計鎖螺母的第三個小設計—螺母轉動器,方便你可以隨時調整鬆緊(貼心指數★★★☆☆)
再將電路板組裝上時才突然發現,這期的附錄需要不常使用的2號電池(雜誌建議是鹼性的,可能希望有更穩定的電流輸出),而第一代星象儀則是使用3號電池,可能是因為新版的多了旋轉功能以及一顆神奇的特製燈泡,所以更加消耗電能。
而馬達電源端子線的插入方向,也會影響其旋轉方向(可參考下圖),等一下會分享一個方法,讓你可以自由調整要投影北或南半球的星空喔
重頭戲來啦~
這期的燈泡是日本投影燈泡製造商細渕電球-專為這款針孔式星象儀設計的,而且是手工製作的!!! (貼心指數★★★★★)
PS:如果大家對燈泡有興趣可以參考維基上的條目
還有這顆從1901年就一直亮到今天的燈泡爺爺(網路攝影機記錄下來的燈泡即時影像)
跟一般燈泡比較之下
特製燈泡的玻璃罩較大,但燈絲卻比較短(見下圖)
特製燈泡規格:2.5V,0.75A
一般燈泡規格:2.5V,0.3A
為什麼要如此設計呢?
其實有兩個原因:
- 燈絲短代表電阻小,在同樣的電壓下,會通過更大的電流,發出的光會更加明亮(由【歐姆定律】 V=IR推斷)
- 因為燈絲短,發出的光會更接近"點光源",這樣穿過小孔投影出去的光點會近似正圓形,而燈絲長的燈泡,從小孔投影出去的光點則會變形
(因為原先光源並非「圓點」,可參考維基針孔成像條目)
其實《大人的科學》35mm雙眼相機也有運用針孔成相原理喔。
就是那個光
比較之下,明亮程度還真的有差。
(ps:將燈泡裝到台座時,別轉得太用力,以免燈泡玻璃破裂)
再來又是另一場重頭戲—恆星球的組裝。先將恆星投影片2、3、5、6組裝完後……
我猜有許多朋友陷入了天人交戰,到底要投影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的星空呢?
這裡提供一個小方法,讓各位可以自由更換北、南半球的星空投影
首先,準備隱形膠帶跟手套
想先投影北半球的話,就先將投影片2、3朝向上方,將投影片1以隱形膠帶依照對應的文字黏貼上去。
(如下圖,得先將投影片上的膠膜先撕去,才能用膠帶黏貼,所以戴上手套,以免指紋印在投影片上)
因為隱形膠帶黏性較弱,所以可隨時拆掉更換成南半球投影。
下圖便是南北半球投影的主要差異(左圖是北極觀看到的星空,右圖是南極看到的星空)
圖片來源:香港太空館的網上互動星圖模擬
大家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南北半球的星空差異
可以試試看Stellarium這套虛擬天文館開源軟體,可以模擬星座的移動、大氣和光線效果、星座繪圖、向流星許願……等等強大功能。或者自己做一顆天球儀出來一探究竟(感謝蘇明俊、楊淑惠老師的分享)。
做完的恆星球,讓我看到了N顆鑽石星點,超級感動的阿。(聽說是跟星象專家大平貴之一起合作設計的)
最後以黑色貼紙做修飾,以邊角防走漏光影響投影效果,並將恆星球裝到台座上、與台架接合,就大功告成囉。
在寂寞的黑夜裡,躺在床上看著由小燈泡投影出的點點星光,看著銀河、星座,雖然無法和看見真實星空的震撼比擬,但滿屋的投影星斗,不僅溫暖了你我的心,也讓我們以另一種形式見證宇宙浩瀚的美。
(部分圖片感謝學妹洪淑靜提供)
也可以學學這位網友利用縮時攝影來記錄星空流轉的點滴
PS:聽說這期雜誌十分熱銷,如果有買不到的讀者
不妨試試自行DIY喔,以下提供兩個範例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