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打造~屬於自己的滿屋星斗

邱文凱
・2014/01/13 ・282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73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 / K、摸呵呵

還真是不想開箱阿XD

不想破壞這期《大人的科學》新型針孔式星象儀很精美的包裝,但想看到滿天星斗的慾望還是熊熊燃燒著。

所以,開始打造屬於我的星空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TAR1

封面好多鑽石,不只五倍星星,超美的呀(讚嘆到又忘了要開箱XD)

 

好了…開箱吧

其中一面裝著各式各樣的組裝零件,有底座、支柱、馬達、螺絲、燈泡等等

STAR2

另一面則裝著組裝恆星球的黑色投影片(所謂的黑柑仔裝豆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TAR3

一一檢查時

會發現《大人的科學》新型針孔式星象儀的許多零件都精心設計過。而它們有什麼祕密呢?各位就靜候我一個個來說明吧。

對了,這期的附錄需要使用到螺絲起子,所以再拿出《大人的科學》35mm雙眼相機內附的磁性螺絲起子吧。(具有磁性讓螺絲緊緊跟著你)

STAR4

光從包裝上的貼心,就可以看到廠商有多用心;為了保護齒輪箱,還特別加上一塊特製的黑色泡棉固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跟以往《大人的科學》系列產品一樣,電線的部分都會打結以節省收納空間,拆的時候要小心,別扯斷了!

接著組完馬達組時,要注意齒輪疊放的順序有沒有誤(有誤的話,就無法順利運作了,下圖供參照)

組裝時發現的第一個特殊小設計(紅圈框住處)

為了方便燈座導線可以連接至底座的電路板,特別在齒輪箱上設計一缺口,供導線穿過(貼心指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來第二個特殊小設計:

居然在主軸內附上鉤子來固定兩組導線,讓其可以更順利的連接到底座,貼心指數再上升(貼心指數★★★★☆)

在組裝支柱時,還發現了特別用來設計鎖螺母的第三個小設計—螺母轉動器,方便你可以隨時調整鬆緊(貼心指數★★★☆☆)

再將電路板組裝上時才突然發現,這期的附錄需要不常使用的2號電池(雜誌建議是鹼性的,可能希望有更穩定的電流輸出),而第一代星象儀則是使用3號電池,可能是因為新版的多了旋轉功能以及一顆神奇的特製燈泡,所以更加消耗電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馬達電源端子線的插入方向,也會影響其旋轉方向(可參考下圖),等一下會分享一個方法,讓你可以自由調整要投影北或南半球的星空喔

STAR12

 

重頭戲來啦~

這期的燈泡是日本投影燈泡製造商細渕電球-專為這款針孔式星象儀設計的,而且是手工製作的!!! (貼心指數★★★★★)

PS:如果大家對燈泡有興趣可以參考維基上的條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還有這顆從1901年就一直亮到今天的燈泡爺爺(網路攝影機記錄下來的燈泡即時影像)

 

跟一般燈泡比較之下

特製燈泡的玻璃罩較大,但燈絲卻比較短(見下圖)

特製燈泡規格:2.5V,0.75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燈泡規格:2.5V,0.3A

STAR14

為什麼要如此設計呢?

其實有兩個原因:

  1. 燈絲短代表電阻小,在同樣的電壓下,會通過更大的電流,發出的光會更加明亮(由【歐姆定律】 V=IR推斷)
  2. 因為燈絲短,發出的光會更接近"點光源",這樣穿過小孔投影出去的光點會近似正圓形,而燈絲長的燈泡,從小孔投影出去的光點則會變形

(因為原先光源並非「圓點」,可參考維基針孔成像條目)

其實《大人的科學》35mm雙眼相機也有運用針孔成相原理喔。

就是那個光

比較之下,明亮程度還真的有差。

(ps:將燈泡裝到台座時,別轉得太用力,以免燈泡玻璃破裂)

STAR15

再來又是另一場重頭戲—恆星球的組裝。先將恆星投影片2、3、5、6組裝完後……

我猜有許多朋友陷入了天人交戰,到底要投影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的星空呢?

這裡提供一個小方法,讓各位可以自由更換北、南半球的星空投影

首先,準備隱形膠帶跟手套

想先投影北半球的話,就先將投影片2、3朝向上方,將投影片1以隱形膠帶依照對應的文字黏貼上去。

(如下圖,得先將投影片上的膠膜先撕去,才能用膠帶黏貼,所以戴上手套,以免指紋印在投影片上)

因為隱形膠帶黏性較弱,所以可隨時拆掉更換成南半球投影。

STAR18

下圖便是南北半球投影的主要差異(左圖是北極觀看到的星空,右圖是南極看到的星空)

STAR19

圖片來源:香港太空館的網上互動星圖模擬

 

大家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南北半球的星空差異

可以試試看Stellarium這套虛擬天文館開源軟體,可以模擬星座的移動、大氣和光線效果、星座繪圖、向流星許願……等等強大功能。或者自己做一顆天球儀出來一探究竟(感謝蘇明俊、楊淑惠老師的分享)。

做完的恆星球,讓我看到了N顆鑽石星點,超級感動的阿。(聽說是跟星象專家大平貴之一起合作設計的)

最後以黑色貼紙做修飾,以邊角防漏光影響投影效果,並將恆星球裝到台座上、與台架接合,就大功告成囉。

STAR21

在寂寞的黑夜裡,躺在床上看著由小燈泡投影出的點點星光,看著銀河、星座,雖然無法和看見真實星空的震撼比擬,但滿屋的投影星斗,不僅溫暖了你我的心,也讓我們以另一種形式見證宇宙浩瀚的美。

STAR22

(部分圖片感謝學妹洪淑靜提供)

也可以學學這位網友利用縮時攝影來記錄星空流轉的點滴

 

PS:聽說這期雜誌十分熱銷,如果有買不到的讀者

不妨試試自行DIY喔,以下提供兩個範例供大家參考:

文章難易度
邱文凱
9 篇文章 ・ 0 位粉絲
相信著 "以人化物" 器物再美,缺乏人的溫度,終將不完美 而若多一分人性的溫暖,便能包容原先器物的小缺陷 這是設計科學小物的初衷 希望這些東西能充滿著溫暖,無論是手心的亦或是內心的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揭密突破製程極限的關鍵技術——原子層沉積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8/30 ・340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由 ASM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我們能精準打造出每一面牆只有原子厚度的房子嗎?在半導體的世界,我們做到了!

如果將半導體製程比喻為蓋房子,「薄膜製程」就像是在晶片上堆砌層層疊疊的磚塊,透過「微影製程」映照出房間布局 — 也就是電路,再經過蝕刻步驟雕出一格格的房間 — 電晶體,最終形成我們熟悉的晶片。為了打造出效能更強大的晶片,我們必須在晶片這棟「房子」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塞進更多如同「房間」的電晶體。

因此,半導體產業內的各家大廠不斷拿出壓箱寶,一下發展環繞式閘極、3D封裝等新設計。一下引入極紫外曝光機,來刻出更微小的電路。但別忘記,要做出這些複雜的設計,你都要先有好的基底,也就是要先能在晶圓上沉積出一層層只有數層原子厚度的材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這道薄膜製程成了電晶體微縮的一大關鍵。原子是物質組成的基本單位,直徑約0.1奈米,等於一根頭髮一百萬分之一的寬度。我們該怎麼精準地做出最薄只有原子厚度,而且還要長得非常均勻的薄膜,例如說3奈米就必須是3奈米,不能多也不能少?

這唯一的方法就是原子層沉積技術(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

蓋房子的第一步是什麼?沒錯,就是畫設計圖。只不過,在半導體的世界裡,我們不需要大興土木,就能將複雜的電路設計圖直接印到晶圓沉積的材料上,形成錯綜複雜的電路 — 這就是晶片製造的最重要的一環「微影製程」。

首先,工程師會在晶圓上製造二氧化矽或氮化矽絕緣層,進行第一次沉積,放上我們想要的材料。接著,為了在這層材料上雕出我們想要的電路圖案,會再塗上光阻劑,並且透過「曝光」,讓光阻劑只留下我們要的圖案。一次的循環完成後,就會換個材料,重複沉積、曝光、蝕刻的流程,這就像蓋房子一樣,由下而上,蓋出每個樓層,最後建成摩天大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薄膜沉積是關鍵第一步,基底的品質決定晶片的穩定性。但你知道嗎?不只是堆砌磚塊有很多種方式,薄膜沉積也有多樣化的選擇!在「薄膜製程」中,材料學家開發了許多種選擇來處理這項任務。薄膜製程大致可分為物理和化學兩類,物理的薄膜製程包括蒸鍍、濺鍍、離子鍍、物理氣相沉積、脈衝雷射沉積、分子束磊晶等方式。化學的薄膜製程包括化學氣相沉積、化學液相沉積等方式。不同材料和溫度條件會選擇不同的方法。

二氧化矽、碳化矽、氮化矽這些半導體材料,特別適合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的過程也不難,氫氣、氬氣這些用來攜帶原料的「載氣」,會帶著要參與反應的氣體或原料蒸氣進入反應室。當兩種以上的原料在此混和,便會在已被加熱的目標基材上產生化學反應,逐漸在晶圓表面上長出我們的目標材料。

如果我們想增強半導體晶片的工作效能呢?那麼你會需要 CVD 衍生的磊晶(Epitaxy)技術!磊晶的過程就像是在為房子打「地基」,只不過這個地基的每一個「磚塊」只有原子或分子大小。透過磊晶,我們能在矽晶圓上長出一層完美的矽晶體基底層,並確保這兩層矽的晶格大小一致且工整對齊,這樣我們建造出來的摩天大樓就有最穩固、扎實的基礎。磊晶技術的精度也是各公司技術的重點。

雖然 CVD 是我們最常見的薄膜沉積技術,但隨著摩爾定律的推進,發展 3D、複雜結構的電晶體構造,薄膜也開始需要順著結構彎曲,並且追求精度更高、更一致的品質。這時 CVD 就顯得力有未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並不是說 CVD 不能用,實際上,不管是 CVD 還是其他薄膜製程技術,在半導體製程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重點是,隨著更小的半導體節點競爭愈發激烈,電晶體的設計也開始如下圖演變。

圖/Shutterstock

看出來差別了嗎?沒錯,就是構造越變越複雜!這根本是對薄膜沉積技術的一大考驗。

舉例來說,如果要用 CVD 技術在如此複雜的結構上沉積材料,就會出現像是清洗杯子底部時,有些地方沾不太到洗碗精的狀況。如果一口氣加大洗碗精的用量,雖然對杯子來說沒事,但對半導體來說,那些最靠近表層的地方,就會長出明顯比其他地方厚的材料。

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VD 容易在複雜結構出現薄膜厚度不均的問題。圖/ASM

材料學家的思路是,要找到一種方法,讓這層薄膜長到特定厚度時就停止繼續生長,這樣就能確保各處的薄膜厚度均勻。這種方法稱為 ALD,原子層沉積,顧名思義,以原子層為單位進行沉積。其實,ALD 就是 CVD 的改良版,最大的差異在所選用的化學氣體前驅物有著顯著的「自我侷限現象」,讓我們可以精準控制每次都只鋪上一層原子的厚度,並且將一步驟的反應拆為兩步驟。

在 ALD 的第一階段,我們先注入含有 A 成分的前驅物與基板表面反應。在這一步,要確保前驅物只會與基板產生反應,而不會不斷疊加,這樣,形成的薄膜,就絕對只有一層原子的厚度。反應會隨著表面空間的飽和而逐漸停止,這就稱為自我侷限現象。此時,我們可以通入惰性氣體將多餘的前驅物和副產物去除。在第二階段,我們再注入含有 B 成分的化學氣體,與早已附著在基材上的 A 成分反應,合成為我們的目標材料。

透過交替特殊氣體分子注入與多餘氣體分子去除的化學循環反應,將材料一層一層均勻包覆在關鍵零組件表面,每次沉積一個原子層的薄膜,我們就能實現極為精準的表面控制。

你知道 ALD 領域的龍頭廠商是誰嗎?這個隱形冠軍就是 ASM!ASM 是一家擁有 50 年歷史的全球領先半導體設備製造廠商,自 1968 年,Arthur del Prado 於荷蘭創立 ASM 以來,ASM 一直都致力於推進半導體製程先進技術。2007 年,ASM 的產品 Pulsar ALD 更是成為首個運用在量產高介電常數金屬閘極邏輯裝置的沉積設備。至今 ASM 不僅在 ALD 市場佔有超過 55% 的市佔率,也在 PECVD、磊晶等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SM 一直持續在快速成長,現在在北美、歐洲、及亞洲等地都設有技術研發與製造中心,營運據點廣布於全球 15 個地區。ASM 也很看重有「矽島」之稱的台灣市場,目前已在台灣深耕 18 年,於新竹、台中、林口、台南皆設有辦公室,並且在 2023 年於南科設立培訓中心,高雄辦公室也將於今年年底開幕!

當然,ALD 也不是薄膜製程的終點。

ASM 是一家擁有 50 年歷史的全球領先半導體設備製造廠商。圖/ASM

最後,ASM 即將出席由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主辦的 SEMICON Taiwan 策略材料高峰論壇和人才培育論壇,就在 9 月 5 號的南港展覽館。如果你想掌握半導體產業的最新趨勢,絕對不能錯過!

圖片來源/ASM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4 篇文章 ・ 311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美國將玉米乙醇列入 SAF 前瞻政策,它真的能拯救燃料業的高碳排處境嗎?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9/06 ・263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美國穀物協會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你加過「酒精汽油」嗎?

2007 年,從台北的八座加油站開始,民眾可以在特定加油站選加「E3 酒精汽油」。

所謂的 E3,指的是汽油中有百分之 3 改為酒精。如果你在其他國家的加油站看到 E10、E27、E100 等等的標示,則代表不同濃度,最高到百分之百的酒精。例如美國、英國、印度、菲律賓等國家已經開放到 E10,巴西則有 E27 和百分之百酒精的 E100 選項可以選擇。

圖片來源:Hanskeuken / Wikipedia

為什麼要加酒精呢?

單論玉米乙醇來說,碳排放趨近於零。為什麼呢?因為從玉米吸收二氧化碳與水進行光合作、生長、成熟,接著被採收,發酵成為玉米乙醇,最後燃燒成二氧化碳與水蒸氣回到大氣中。這一整趟碳循環與水循環,淨排放都是 0,是個零碳的好燃料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然,我們無法忽略的是燃料運輸、儲藏、以及製造生產設備時產生的碳足跡。即使如此,美國農業部經過評估分析,2017 發表的報告指出,玉米乙醇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比汽油少了 43%。

「玉米乙醇」納入 SAF(永續航空燃料)前瞻性指引的選項之一

航空業占了全球碳排的 2.5%,而根據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的預測,這個數字還會成長,2050 年全球航空碳排放量將會來到 2015 年的兩倍。這也使得以生質原料為首的「永續航空燃料」SAF,開始成為航空業減碳的關鍵,及投資者關注的新興科技。

只要燃料的生產符合永續,都可被歸類為 SAF。目前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規範的 SAF 包含以合成方式製造的合成石蠟煤油 FT-SPK、透過發酵與合成製造的異鏈烷烴 SIP。以及近年討論度很高,以食用油為原料進行氫化的 HEFA,以及酒精航空燃料 ATJ(alcohol-to-jet)。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每種燃料的原料都不相同,因此需要的技術突破也不同。例如 HEFA 是將食用油重新再造成可用的航空燃料,因此製造商會從百萬間餐廳蒐集廢棄食用油,再進行「氫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引擎來說,我們當然也希望用到穩定的油。因此需要氫化來將植物油轉化為如同動物油般的飽和脂肪酸。氫化會打斷雙鍵,以氫原子佔據這些鍵結,讓氫在脂肪酸上「飽和」。此時因為穩定性提高,不易氧化,適合保存並減少對引擎的負擔。

至於酒精加工為酒精航空燃料 ATJ 的流程。乙醇會先進行脫水為乙烯,接著聚合成約 6~16 碳原子長度的長鏈烯烴。最後一樣進行氫化打斷雙鍵,成為長鏈烷烴,性質幾乎與傳統航空燃料一模一樣。

ATJ 和 HEFA 雖然都會經過氫化,但 ATJ 的反應中所需要的氫氣大約只有一半。另外,HEFA 取用的油品來源來自餐廳,雖然是幫助廢油循環使用的好方法,但供應多少比較不穩定。相對的,因為 ATJ 來源是玉米等穀物,通常農地會種植專門的玉米品種進行生質乙醇的生產,因此來源相對穩定。

但不論是哪一種 SAF,都有積極發展的價值。而航空業也不斷有新消息,例如阿聯酋航空在 2023 年也成功讓波音 777 以 100% 的 SAF 燃料完成飛行,締下創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汽車業也需要作出重要改變

根據長年推動低碳交通的國際組織 SLoCaT 分析,在所有交通工具的碳排放中,航空業佔了其中的 12%,而公路交通則占了 77%。沒錯,航空業雖然佔了全球碳排的 2.5%,但真正最大宗的碳排來源,還是我們的汽車載具。

但是這個新燃料會不會傷害我們的引擎呢?有人擔心,酒精可能會吸收空氣中的水氣,對機械設備造成影響?

其實也不用那麼擔心,畢竟酒精汽油已經不只是使用一、二十年的東西了。美國聯邦政府早在 1978 就透過免除 E10 的汽油燃料稅,來推廣添加百分之 10 酒精的低碳汽油。也就是說,酒精汽油的上路試驗已經快要 50 年。

有那麼多的研究數據在路上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也持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由於 E10 汽油摻雜的比例非常低,和傳統汽油的化學性質差異非常小,這 50 年來的車輛,只要符合國際標準製造,都與 E10 汽油完全相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解惑:這些生質酒精的來源原料是否符合永續的精神嗎?

在環保議題裡,這種原本以為是一片好心,最後卻是環境災難的案例還不少。玉米乙醇也一樣有相關規範,例如歐盟在再生能源指令 RED II 明確說明,生質乙醇等生物燃料確實有持續性,但必須符合「永續」的標準,並且因為使用的原料是穀物,因此需要確保不會影響糧食供應。

好消息是,隨著目標變明確,專門生產生質酒精的玉米需求增加,這也帶動品種的改良。在美國,玉米產量連年提高,種植總面積卻緩步下降,避開了與糧爭地的問題。

另外,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也進一步降低收穫與運輸的複雜度,總碳排量也觀察到下降的趨勢,讓低碳汽油真正名實相符。

隨著航空業對永續航空燃料的需求抬頭,低碳汽油等生質燃料或許值得我們再次審視。看看除了鋰電池車、氫能車以外,生質燃料車,是否也是個值得加碼投資的方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4 篇文章 ・ 311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4

18
4

文字

分享

4
18
4
從身高就能看出陰莖有多長?關於陰莖長度的那些事
miss9_96
・2020/06/18 ・176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以下文章以陰莖的相關研究為主題,請斟酌觀看。

「身高越高,陰莖越長;體重越重,陰莖越短1。」我們都多少有耳聞過男性的陰莖長度可以透過身高、耳垂,或腳的大小,來進一步推測2。咦(大驚),這是真的嗎?身高、體重、腳掌大小等真的跟陰莖的長度有關係嗎?

眾人非常有實驗精神的在討論陰莖長短(並不是)圖/wikipedia

陰莖平均有多長?能從外表看出來嗎?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如何從外觀,判斷陰莖長短」相當熱衷。相關統計最早可追溯到 1899 年,當時的科學家透過統計發現,身高和陰莖長度成正相關(r=0.44, p<0.01)2。然而,這已經是相當古早以前的報告,怎能代表堂堂的現代男子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義大利科學家徵召了 3,300 名 17-19 歲的男性,於 2001 年發表了共同研究1,統計結果如下:未勃起且未拉直的陰莖長度中位數是 9 公分,而未勃起且拉直後的陰莖長度中位數是 12.5 公分 註1。只有 2.5% 的男性在未拉伸時短於 4 公分,拉直後仍短於 7 公分註2

中位數 2.5百分位數 97.5百分位數
未勃起、未拉直 9 公分 4公分 12.5公分
未勃起、拉直後 12.5公分 7公分 17公分
  • 來個對比物:新上市的 iPhone SE2,長度為 13.8 公分

團隊再細究身高、體重和陰莖長度之間的關係發現1:不論是未拉直或是拉直後的陰莖長度,都與身高呈正相關,而與體重和 BMI 呈負相關。

換言之,在這份統計當中我們可以知道:身高越高,陰莖越長;體重越重,陰莖越短(蓋章!)。

不過關於陰莖長度與其他身體部位關係的研究不只這一起。1993 年的加拿大團隊發現,陰莖長度和腳掌大小間,也有相關性!腳掌越長、陰莖越長;儘管是微弱的相關性,但仍具統計意義(r = 0.27, p <0.02)2(嗯哼~想買大一點的鞋子了嗎?)。

陰莖長度和腳掌大小間也有相關性。圖/wikimedia

而在 2015 年,英國研究蒐集過往 17 篇研究、15,521 位全球男性的資料。結果顯示,未勃起的陰莖長度平均為 9.16 公分;勃起後長度為 13.12 公分。從分布來看,100 位男性中,只有 5 位勃起後的陰莖長度超過 16 公分4。BUT,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特別是問男性自己的陰莖有多長的時候……

顯然實際的陰莖長度,與鄉民們的三十公分有相當大的差距。那到底是鄉民們真的特別雄偉,還是其實是⋯⋯特別有想像力呢?

有了性經驗,就覺得自己好長好長?

男性幻想裡的陰莖尺寸只有三種:大、超大、大到連門都走不出去3

研究發現,男性心目中的「理想陰莖長度」比實際的平均尺寸,更長3(相當不意外呢XD);且根據調查,近七成的異性戀男性希望自己的陰莖更大 3 註3(不意外 combo)。那男性對於自己陰莖大小的自我判斷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男性對自己陰莖大小的自我評估,似乎和自信有關係。圖/plurk.com

2019 年在《性與婚姻治療期刊(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的一篇研究,召集了大學生們(多數為白種人),請他們「自己的陰莖長度自己填」。有趣的是,有性經驗的男性,所填報的勃起長度,遠高於客觀數值(過往文獻中,由研究人員量測、非受測者自評的平均值),分別是 6.62英吋/16.8 公分(自己填)和 5.36 英吋/13.6 公分(客觀平均值)3。而沒有性經驗的男性,在自我填報時,明顯謙虛、實際許多(5.67 英吋/14.4 公分)。

這群有性經歷的男性中,有三成自稱有超過 7 英吋(約 17.8 公分),更有 10% 的大學生自稱擁有超過 20 公分的陰莖(8英吋) 3。有趣的是,研究團隊也發現,社交滿意度高的男性,比其他人更容易報告自己擁有更大的陰莖。

男性啊~你真是種自我感覺超良好的生物呢~

  • 註1:長度的定義為陰莖背側、陰莖尖端至底部連接恥骨皮膚的量測距離
  • 註2:短小陰莖(Micropenis),定義為陰莖長度在 2.5 個標準差。資料來源:尺寸不重要 合適才重要 有愛最重要。台灣男性學醫學會
  • 註3:陰莖增大手術平均只增加 1~2 公分的長度及 2.5 公分的圓周長。資料來源同註2

參考文獻

  1. R Ponchietti, N Mondaini, M Bonafè, F Di Loro, S Biscioni, L Masieri (2001) Penile Length and Circumference: A Study on 3,300 Young Italian Males. European Urology. DOI: 10.1159/000052434
  2. Kerry Siminoski MD & Jerald Bain BSc Phm, MD, MSc (1993)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height, penile length, and foot size. Annals of sex research. DOI: https://doi.org/10.1007/BF00849563
  3. Bruce M. King, Lauren M. Duncan, Kelley M. Clinkenbeard, Morgan B. Rutland & Kelly M. Ryan. (2019) Social Desirability and Young Men’s Self-Reports of Penis Size.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DOI: https://doi.org/10.1080/0092623X.2018.1533905
  4. 鄉民的標配是30公分,那人類的陰莖平均到底是多長?泛科學。2015/03/05
所有討論 4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73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