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publish date:Apr 28, 2005
編輯 C.-C. Wang 報導
透過興建水壩,人類已經對全世界超過一半的大河造成傷害。瑞典景觀生態學家Christer Nilsson主持的調查凸顯了這些水壩建築到處都是,而且對水流、生態及土壤侵蝕造成嚴重衝擊。
這份調查是第一份針對水壩建築的全球性統計資料。在他們認定的292條大河中有172條已經被評估為受到水壩的影響,其中八條河流流域具有高度生物及地貌多樣性。在歐洲,受水壩影響的河流中有超過60%是屬於已受到嚴重影響的等級。 南太平洋的澳洲及紐西蘭情況比較好,只有17%。 另一份由美國科學家James Syvitski所做的研究則顯示水壩會攔阻大量的河流沉積物,造成河流出海口的土壤嚴重流失。
水壩對生態的影響來自在上下游可能出現的氾濫、水流改變及水壩建築的爆裂。因攔阻水流而成的氾濫可以毀掉整個生態系統。紊流的減少則相當不利於喜愛活水的各種微生物,並造成缺氧的狀況及溫室氣體的釋放。水流改變會造成上游沈澱物增加及淹沒原有的濕地,甚至改變整個水生族群。建築物同時也阻礙魚群的遷徙,造成魚群數量減少或絕種。
Nilsson也指出目前在亞洲及南非正在興建或打算興建的水壩可能會對環境帶來的衝擊。例如,除了三峽大壩外,中國還打算在長江上多興建高達49座的水壩。Nilsson希望他的調查能改變這些決策者的興建計劃。
原始論文: Nilsson, C., C. A. Reidy, M. Dynesius and C. Revenga (2005) Fragmentation and Flow Regulation of the World’s Large River Systems. Science, Vol 308, Issue 5720, 405-408.
相關論文: Syvitski J., Vorosmarty C., Kettner A. & Green P. (2005) Impact of Humans on the Flux of Terrestrial Sediment to the Global Coastal Ocean. Science, 308. 376-380.
參考來源:
相關連結: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 本文採用書面授權轉載模式,詳細著作權聲明與轉載規定請見 http://sciscape.org/copyrigh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