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publish date:Feb 12, 2005
編輯 HCC 報導
奈米材料對人體的影響一般都以檢視肺部吸收奈米顆粒所造成的作用來進行評估,德國研究人員則利用微分干涉相位差與螢光顯微鏡來檢驗吸收發光奈米材料的細胞,以量化奈米材料的毒性。
許多奈米粒子是由包含毒性元素的材料例如鎘所製造而成的,所以當粒子腐蝕時,會釋出有毒的離子。德國慕尼黑Ludwig Maximilians 大學奈米科學中心Parak博士指將粒子嵌在惰性殼內,腐蝕速率會減緩,硒化鎘/硫化鋅核-殼結構奈米粒子的硫化鋅外殼似能降低奈米粒子的毒性,於某些情況下,帶有聚乙烯基的矽外殼能減低細胞對奈米粒子的吸收率。
Parak博士與其同事測試具有螢光性質(fluorescent)的硒化鎘(CdSe)奈米粒子與硒化鎘/硫化鋅核-殼結構奈米粒子(CdSe/ZnS nanoparticles)的毒性,研究人員將此些外表或覆以巰基丙酸( mercaptopropionic acid)嵌在矽殼內,或裹以雙性聚合物外殼(amphiphilic polymer shell)的粒子加在不同的細胞培養(cell cultures)內進行測試,並以微分干涉相位差與螢光顯微鏡(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來檢測細胞對螢光奈米粒子的吸收率。
Parak博士認為科學家擬將奈米粒子應用於醫學時,就須進行上述的量化毒性測試。
參考來源: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 本文採用書面授權轉載模式,詳細著作權聲明與轉載規定請見 http://sciscape.org/copyright.php。
泛科幻獎主題講座——科幻類型在台灣影視產業的未來
第二屆泛科幻獎來啦!為了更深入探索科幻文化,本次科幻獎舉辦了一系列講座活動,12/14 將以「科幻類型在台灣影視產業的未來」為題,邀約瀚草影視的湯昇榮總經理與知名小說家高翊峰出席,分享如何透過不同影視概念,將科幻原創內容推廣至大眾。詳細資訊請點擊圖片或者這個連結,到活動頁面查詢!
Pingback: raja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