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奈米尺度的光電邏輯電路

科景_96
・2011/02/08 ・1202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87 ・九年級
相關標籤: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Original publish date:Mar 26, 2003

編輯 Agape 報導

科學家利用奈米銀束﹐成功地製造出以電子訊號輸入﹑光學信號輸出﹑並可在室溫之下運作的光電邏輯元件。

分子元件(molecular electronic devices) -將傳統電子元件縮小到僅有幾個分子大小的尺度-的開發﹐在現今的奈米科技熱潮中﹐始終是科學家們努力研究的課題之一。然而﹐當一切的電子活動都局限在只有數至數十奈米的範圍時﹐不僅要考慮量子效應﹐更得採用新的技術來製造並且測量這樣的分子元件。此外﹐環境溫度造成的雜訊﹐也是限制量子元件在接近室溫的溫度下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會刊的報導中﹐喬治亞理工學院的Tae-Hee Lee與所屬的Robert Dickson研究小組﹐成功地製造出奈米尺度的光電元件﹐具有可以在室溫下進行電-光邏輯運作的功能。

Lee等人﹐是利用電子遷移(electron migration) 的原理﹐將銀薄膜通以電流﹐利用電腦控制﹐精確地在薄膜中的某些區域製造出奈米尺度的接面(break junction)。這些接面一旦形成﹐會迅速在其表面產生氧化銀(Ag2O)的保護層。這層氧化銀不但防止其下的銀層繼續氧化﹐並且成為電子穿隧的能障(barrier) ﹐使得整個接面成為一個金屬-絕緣體-金屬的結構。而在接面兩邊Ag2O之間﹐存在著為2到8個銀原子(Ag2-Ag8)所形成的奈米束(nanocluster)。這些奈米束中存在著一系列的能階﹐可以允許電子﹑電洞在短時間內再結合(recombine) ﹐透過電光效應(electrolumiscence)以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

經過反覆的嘗試與仔細的分析﹐Lee等人發現可以利用持續時間小於3.5ns的交流(25MHz) 脈衝﹐以正-負-正-負…的極性順序﹐來使這些奈米銀束因電光效應而發光。其中的原理是正向的脈衝能將電洞先注入Ag層中﹐由於其能階的位置﹐被注入的電洞會被局限在Ag層中。隨後而來的負向的脈衝﹐則是將電子注入Ag層中。若是這些電子沒有經過熱消耗衰退﹐它們就能與被局限在Ag層中的電洞結合釋放出光子。

這種分子元件的優點在於它採用電子的輸入訊號﹐卻能產生光訊號的輸出。基於光訊號彼此之間不會互相干擾﹐並且其電光效應在室溫下不受影響﹐這樣的元件非常適合於應用在邏輯電路上。有鑒於此﹐Lee等人將數個奈米接面耦合﹐利用2.6ns ﹑25MHz ﹑2.2 V的正向脈衝及不同大小的負向脈衝﹐成功地製造出相加器(full adder) 電路 ﹐能夠行使3個位元的AND ﹑OR ﹑NOT ﹑以及XOR的邏輯運算。

有了成功的第一步﹐Lee與所屬的Robert Dickson研究小組﹐正準備製造更大的元件陣列﹐來進行更多位元的運算。並且﹐他們也希望對於這些奈米銀束的結構﹑形成方式作更深入詳細的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的確為量子元件的開發提供了令人振奮的消息。相信隨著奈米科技的進展﹐更多新的結果將逐漸被發現。

原始論文:

PhysicsWeb: Silver nanoclusters make logic gates

Discrete two-terminal single nanocluster quantum optoelectronic logic operations at room temperature, Tae-Hee Lee and Robert M. Dickson,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100, 3043 (2003)

參考來源: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 [Feb 17, 2005] 縱橫閂(crossbar latch)–下一代納米電路器件?
  • [Aug 01, 2003] 新的奈米結構合成技術
  • [Jan 01, 2003] 講邏輯的碳奈米管

  • 文章難易度
    科景_96
    426 篇文章 ・ 6 位粉絲
    Sciscape成立於1999年4月,為一非營利的專業科學新聞網站。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寵物過敏原有很多種,避免飲食過敏困擾,可選擇單一/特殊肉種寵物飼料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06/06 ・217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由 新萃 Nutri Source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你有發現家裡的狗狗經常舔自己四肢,或是身上出現不明紅疹?當心這可能是過敏反應。寵物和人類一樣,也會有過敏反應,過敏可依照「來源」分為三種:吸入性過敏、接觸性過敏和食物性過敏。

    寵物的過敏源有哪些?

    不管是哪一種過敏反應,在人的身上都比較容易發現和排除。但狗狗的過敏卻很難處理,如果是接觸性或吸入性過敏,即使你把家裡打掃得很乾淨,還是無法排除帶狗出去散步時可能接觸到的環境過敏原。因此,對飼主來說,最容易控制的是食物性過敏。

    食物性過敏是怎麼發生的呢?其實,「食物過敏」這個詞並不太準確。正確的臨床醫學用詞是「食物不良反應」(Adverse Food Reaction, 簡稱AFR)(Jackson, H. , 2009),指的是吃下食物後身體產生各種不良反應。並進一步分為食物過敏(Food Allergy)和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s)兩種。

    如果你看過動漫作品《工作細胞》,你就會知道過敏其實只是免疫系統對特定成分產生的過度反應,因此全名為「過分敏感」;而食物不耐受則並非免疫性反應,而是消化系統無法代謝或對該生物體有毒,例如狗不能吃洋蔥或巧克力,否則會致死等等。

    由於寵物沒有選擇權,只能吃飼主提供的食物,如果飼料中恰好有會造成牠 AFR 的成分,就可能產生各種症狀。除了腸胃發炎和拉肚子外,最明顯的外在症狀就是皮膚問題,包括搔癢、脫毛和紅疹等。後者容易被誤判為皮膚性疾病,讓許多飼主狂跑獸醫院的同時,獸醫也難以對症下藥。

    雖然曾有研究透過讓醫師用血液或唾液是否檢測出 IgE 抗體來判斷狗是否過敏(Ermel, R et al.,1997),但最新的研究卻發現,無論使用無論血清的 IgE 抗原或是唾液裡的 IgM 或 IgA 抗原都無法有效檢測出狗狗的過敏來源(Udraite Vovk Let al., 2019 & Lam ATH et al., 2019),甚至會造成偽陽性誤判。因此,目前學界公認唯一能識別食物過敏原的方法就是「食物排除法」(Food Elimination Method)。

    以食物排除法,找出毛孩的食物過敏原!

    食物排除法的原理相當簡單粗暴,類似我們過去在學校做的實驗一樣,抓出「控制組與對照組」。首先,將狗狗的食物換成牠沒吃過、單一來源且易消化的高蛋白質或水解蛋白質;同時嚴格限制牠對其他食物接觸,包括其他人餵食或路上亂吃等可能性都要注意,此為「對照組」,如此持續 8~12 週,觀察皮膚是否有改善。如果確實有改善,那就證明了確實是 AFR 而非皮膚病。

    下一步我們可以進行「食物挑戰」,在每餐食物中逐一嘗試可能的過敏原(例如常見的牛肉、雞蛋等),有如「控制組」,等到症狀又出現,就可以確認哪種食物成分是過敏原,未來就可以在飼料中排除,讓狗狗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個方法需要飼主的大力配合和耐心紀錄,不僅要在漫長的試驗期,更需要在控制期一一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後,才能找到答案。而其中最困難的部分,也是實驗的基礎可能是第一步:「提供狗狗牠從未吃過,且肉品單一的蛋白質」,這點對多數飼主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大部分的寵物飼料成分都很複雜。不要說狗狗了,搞不好你連自己沒吃過什麼恐怕都不知道。

    飼料成分多而雜,可選單一肉種飼料降低過敏。

    那該怎麼進行食物排除法呢?別擔心,沒有找不到的肉品,只有勇敢的狗狗。市面上已經有了針對過敏狗狗的低敏飼料,新萃推出了一系列低敏肉,包含單一肉種的袋鼠肉、鹿肉以及野豬等相比牛豬羊等較不容易取得的肉類,是進行食物排除法第一步測試的首選。

    此外,新萃牌無論哪種飼料都有美國專利 Good 4 Life® 奧特奇專利保健元素,能促進飼料中的營養都被狗狗完整吸收。不僅過敏的狗狗能吃,有消化不良症的狗狗也適用。

    新萃商品選擇的是單一/特殊肉種的成分,低敏感肉品讓寵物吃了更安心。

    參考資料

    1. Thu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discussion, although the term food allergy is used throughout, it should be recognized that this term is a presumptiv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adverse food reaction is a more accurate term for these canine cases. – Consensus
    2. Jackson, H. (2009). Food allergy in dogs – clinical signs and diagnosis.. Companion Animal Practice.
    3.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accuracy of serum and saliva assay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food reaction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 PubMed (nih.gov)
    4. Lam ATH, Johnson LN, Heinze CR.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accuracy of serum and saliva assay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food reaction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J Am Vet Med Assoc. 2019 Oct 1;255(7):812-816. doi: 10.2460/javma.255.7.812. PMID: 31517577.
    5. Direct mucosal challenge with food extracts confirmed the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 evidence of food allergy in these immunized dogs and suggests the usefulness of the atopic dog as a model for food allergy. – Consensus
    6. Ermel, R., Kock, M., Griffey, S., Reinhart, G., & Frick, O. (1997). The atopic dog: a model for food allergy..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7. https://www.moreson.com.tw/moreson/blog-detail/furkid-knowledge/pet-knowledge/dog-food-allergen-TOP10/
    8. 狗狗因為食物過敏而搔癢不舒服,為什麼做「過敏原檢測」沒什麼用?
    9. 【獸醫診間小教室】狗狗皮膚搔癢難改善?小心食物過敏! – 汪喵星球 (dogcatstar.com)
    10. 寵物知識+/毛孩對什麼食物過敏?獸醫:驗血完全不準!診斷法只有一個 | 動物星球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11. Is there a gold-standard test for adverse food reactions? – Veterinary Practice News
    文章難易度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72 篇文章 ・ 276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代謝變慢、影響神經系統——甲狀腺機能低下警訊與治療
    careonline_96
    ・2023/06/08 ・207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醫…師…我…非…常…容…易…累」王小姐慢慢走進診間,說話的速度也異常緩慢。

    看到這樣的表現,會讓人聯想到甲狀腺機能低下。義大醫院新陳代謝科陳冠樺醫師指出,當時替她抽血檢測,發現甲狀腺素已低到幾乎驗不到,而正常時候應該小於 5 mU/L 的甲狀腺刺激素 TSH 已經超過 100 mU/L,是相當厲害的甲狀腺機能低下,於是便給予口服藥補充甲狀腺素。

    一個星期後,患者回到門診,說話的速度大概是剛就診時的兩倍,整體的精神狀態也改善許多。

    我們的甲狀腺位於氣管前方,能夠分泌甲狀腺素影響全身的代謝速度。陳冠樺醫師說,甲狀腺機能不足導致全身代謝變慢,所以會產生相對應的症狀包括容易疲倦、怕冷、便祕、心跳變慢、胃口變差、體重增加、皮膚乾燥、頭髮變粗、月經不規則等。由於神經系統受到影響,導致反應變慢、動作變慢、講話變慢、聽力變差。在代謝方面,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脂。

    長期處於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狀態會造成黏液性水腫,陳冠樺醫師解釋,黏液性水腫是在皮下組織累積一些物質,而造成臉部浮腫、腳部浮腫。血液中的電解質不平衡可能導致肌肉痙攣,患者可能昏迷,甚至死亡。

    「患者常會因為很容易疲勞、精神狀況差而就醫,」陳冠樺醫師說,「由於台灣的醫療相當方便,非常嚴重的併發症比較少見。」

    甲狀腺機能低下,趕快查原因

    導致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原因很多,陳冠樺醫師說,在台灣較常見的是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甲狀腺,而造成發炎、破壞。橋本氏甲狀腺炎剛開始可能會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隨著破壞增加,甲狀腺漸漸萎縮,而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情況。

    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或頸部放射線治療後,都需要追蹤甲狀腺機能,並視狀況補充甲狀腺素,以免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

    由於腦下垂體是甲狀腺上游的指揮器官,當腦下垂體的功能不足時,也可能讓甲狀腺素的分泌不足。陳冠樺醫師說,碘缺乏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低下,因為台灣的食鹽裡有加碘,已較少出現此狀況。

    隨著年紀增加,甲狀腺功能會逐漸退化,因此老年人可能出現甲狀腺機能不足。陳冠樺醫師說,有少數人是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不足,目前台灣所有的嬰兒在出生時都會採腳跟血,檢驗一些先天性疾病,如果發現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不足,便需要補充甲狀腺素,幫助新生兒正常生長發育。

    懷疑甲狀腺機能低下怎麼辦?

    懷疑甲狀腺機能低下時,醫師會安排抽血與甲狀腺超音波檢查。陳冠樺醫師說,抽血會檢測甲狀腺刺激素 TSH、甲狀腺素,也可能檢測電解質、腎上腺功能、以及是否有因為甲狀腺機能低下而造成的血脂肪上升、血糖降低的狀況。

    可能同時檢查腎上腺素功能的原因,在於補充甲狀腺素時,如果病人有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狀況,務必同時補充,以免造成其他的風險。

    甲狀腺超音波能夠評估甲狀腺的大小、是否有甲狀腺炎,也會檢查是否有囊腫、結節或腫瘤等異常。

    正確補充甲狀腺素,恢復正常生活

    確認甲狀腺機能低下後,便可使用口服甲狀腺素,補充甲狀腺素後,症狀會明顯改善。陳冠樺醫師說,因為食物或藥物可能影響甲狀腺素的吸收,所以建議在空腹時服藥,而且需要跟其他的藥物分開吃。通常會請患者一大早起床時,就先服用甲狀腺素,和早餐或其他餐前藥物至少間隔 1 小時以上,比較不會受到影響。

    補充甲狀腺素後,患者會感到顯著改善,所以大多願意按時服藥,也能避免出現後續的併發症。

    貼心小提醒

    甲狀腺能夠調節身體代謝速度,當甲狀腺機能低下時可能出現容易疲倦、怕冷、便祕、心跳變慢、胃口變差、體重增加、說話變慢、反應變慢、皮膚乾燥、頭髮變粗、月經不規則等症狀,若有相關問題務必儘快就醫治療,可以讓症狀得到明顯的改善,恢復正常生活。

    陳冠樺醫師叮嚀,處於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狀況時,患者的反應較慢,請勿自行騎車、開車,以免發生危險喔!

    careonline_96
    393 篇文章 ・ 257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國中會考即將放榜!自然科時事閱讀題該如何破解?
    Student.PanSci_96
    ・2023/06/07 ・1300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各種大考的考古題中,我們都能發現「時事」在自然科的重要性,在 108 課綱中,又更強調閱讀素養,重視課程知識與生活概念的結合,可想而知,社會上發生的各種重大事件都有可能融入成為考題。今年(112 年)的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的考題中就拿了三年前的一則真實事件當作考題(圖一),讓學生進行判讀!

    (圖一) 112 年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第 40 題。圖/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

    這個事件發生在 2020 年三月,俄羅斯一名網紅舉辦泳池生日趴,將 25 公斤的乾冰直接倒入泳池製造氣氛,結果不幸釀成 3 死的意外。這則新聞在社會大眾眼裡可能只是個不幸的意外,但是在自然科教師的眼裡,卻是同學們需要了解的知識,更是個出考卷的絕佳考題(只是沒想到隔了三年才考出來)。

    科學生的閱讀任務裡面,搭配八年級上學期的文章「國中理化告訴你:為什麼不該在派對上,將 25 公斤乾冰丟泳池?」(圖二),就針對這個事件做了介紹與科學原理的分析:乾冰的升華、大量二氧化碳對於人體的危害作用機制等,等於同時用理化與生物課程的角度來對事件進行簡單、國中生能夠理解的介紹。

    (圖二) 以時事中所含的科學概念來出題,是大考的重要方向。圖/科學生部分截取

    雖然這次的考題主要概念,是希望同學們根據空氣的組成成分來進行分析。但如果能對這個事件更有熟悉感,也了解生活時事大概會用哪種方式融入考題,相信碰到類似題型時,就更容易輕鬆作答啦!

    今年(112年)的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的考題裡面,由第 43、44 題構成的題組(圖三),設計上包括較長的題幹敘述、圖片與表格,顯然是要考驗學生的閱讀與圖表判讀。主題內容則是兩個嶄新時事議題的結合──燕麥奶和碳排放。

    (圖三)112 年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第 43、44 題。圖/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

    第 43 題的考點出自於七上的營養,第 44 題則考跟生物、理化、地科都有點關聯的碳排放,這出題方向相當符合 108 課綱所強調的,學生所學的知識概念必須能夠跨科進行統整。

    相比之下,43 題只要記得糖會分解成醣,而蛋白質會分解成胺基酸,就能回答;但 44 題碳排放的概念,同學們可能熟悉度較低。幸好,只要讀懂圖表,也看懂題幹沒有被繞暈(問固定碳排量下能生產的量,所以是碳排最低的杏仁奶生產量最多),還是能夠回答。

    延伸閱讀: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在科學生的閱讀任務裡面,也提供了許多最新時事與課程結合的閱讀練習,例如:題組中的燕麥奶與碳排放議題。透過練習,可以降低同學們對陌生內容、長篇文章的恐懼感,並且逐漸了解科學文章的構成,而能更快抓住文內的重點。

    想要進一步了解更多內容的話,閱讀任務內也有連結可以直通 PanSci 泛科學的原文。透過科學生的閱讀練習,訓練了素養能力,更提升了會考成績。

    Student.PanSci_96
    56 篇文章 ・ 11 位粉絲
    由 PanSci 泛科學 X 南一書局 X 科學月刊 聯手打造:《科學生》科普閱讀素養線上學習平台,集結三大教育品牌的堅實陣容,提供搭配國中課程的科普文章及試題,增進孩子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最新的科學脈動,逐步培養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