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太總署(NASA)所屬的克卜勒衛星(Kepler)以凌日法搜尋系外行星的方式成果卓越,不僅在任務開始的頭4個月就發現1200多顆疑似系外行星的資料,而且其中的408筆資料是在多重行星系統中,也就是說,這個系外行星系統很可能包含了2個以上的系外行星,而這些多重行星系統有很多都與我們太陽系迥異。
克卜勒衛星是利用行星行經母星前方,遮蔽母星而使母星亮度下降的凌日法來偵測系外行星的存在。從母星星光降低的程度,天文學家可估計行星的大小;再從行星穿越母星盤面的時間,可估算出行星繞母星一周的公轉週期。換言之,這種方式必須是行星軌道面幾乎側向地球;而在同一個行星系統中觀測到好幾個凌日行星,代表這些行星的軌道通通得幾乎側向地球。
在我們太陽系中,有些行星的軌道相對於黃道面的傾角高達7度左右。如果有個其他行星系統上的外星天文學家觀察我們太陽系,並無法透過凌日法看到全部8顆行星,尤其是軌道傾角高達7度的水星和高達3.4度的金星。因此相較之下,克卜勒偵測到的多重行星系統,似乎多半比太陽系還扁平,它們的軌道傾角差異多在1度之內。為什麼會這樣?
天文學家認為:其中一個線索在於行星本身。克卜勒衛星發現的多重行星系統,主要都是以比海王星小的行星為主,缺乏木星級的氣體巨行星。科學家相信:氣體巨行星的強大重力,在行星系統剛形成沒多久的階段,會擾亂行星系統,增加鄰近行星的軌道傾斜角。證據之一是其他研究已找到許多有氣體巨行星的行星系統,但這些行星系統不像克卜勒衛星找到的那樣扁平。
多重行星系統可能提供一個機會,讓天文學家得以確認那些體積較小的岩質行星的密度。行星質量愈大,利用徑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偵測到的機會愈大,也就是說,它們的重力拉動母恆星、使母星位置變動的情形會更明顯。但類似地球體積、地球軌道的系外行星,其質量不足以拖曳母星、使它的位置變動大到現代科技得以偵測的地步。
在那些有一個以上凌日行星的系外行星系統中,天文學家可以從另一方面來檢測行星狀態,就是凌日時間的變動。各個行星從母星前方通過所需的凌日時間,其實會因彼此間的重力交互作用而稍有變動,變動量的大小就與這些行星的質量有關。克卜勒衛星觀測到得多重行星系統,許多都有這樣的凌日時間變動現象。
目前克卜勒衛星仍持續收集資料中,它可以觀測到距離母星較遠的寬軌行星,其中有些還剛好位在其母恆星的適居區(水能以液態存在的區域)中。而凌日時間變動在確認岩質行星工作上,可能是個關鍵;如果這些岩質行星又恰好位在適居區中,那麼這些岩質行星的表面或許就有對生物生存很重要的液態水存在。
資料來源:Kepler’s Astounding Haul of Multiple-Planet Systems, 2011.05.23, KLC
本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