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臉書可以算是一種全民運動,很多群眾活動也透過臉書來公告,到底臉書對人造成甚麼影響,是很多研究者想要探討的問題。一年多前,我們就曾經介紹過一些關於臉書的研究,這次要介紹的研究則是探討在臉書上的負面社交比較是否會造成憂鬱的狀態,例如我們是否會因為看到朋友的穿著比自己潮、女朋友比自己的女友正,就感到憂鬱、不開心。
這個研究除了想要探討臉書上的負面社交比較是否會造成憂鬱狀態外,研究者也想要知道這兩者之間是否有其他因素調節。他們總共招募了近300位年滿18歲的實驗參與者,實驗參與者利用線上填答問卷的方式來參與研究,在第一個時間點,他們採用的問卷有
- 社交比較量表 (social comparison rating scale, SCR) 裡面的題目被改為在臉書上的比較,例如會問和其他的臉書使用者相比,我是… 之類的題目。
- 一般社交比較量表 (Iowa-Netherlands Comparison Orientation Measure, INCOM),題目包含:如果我想要學一項新東西,我會想辦法知道別人的想法。
- 反芻量表 (rumative response scale, RRS),這量表中的問題都是和個體在憂鬱時對於不同事件、行為、想法的投入程度,例如會問到我會自我分析最近發生的事件,以了解我為什麼憂鬱。
- 憂鬱量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 scale, CES-D),這是一個調查過去一周憂鬱狀態的量表,裡面會問到:即使有親朋好友的幫忙,我還是沒有辦法擺脫憂鬱的情緒。
在上述的量表中,實驗參與者都是針對題目的描述去評定有多符合自己的現狀。前兩個量表,實驗參與者都僅做一次,但後面兩個量表則是會做兩次,期間間隔約三周的時間。
結果分析的部分,首先,研究者發現這些量表的分數彼此之間都會有正相關,例如越愛在臉書上比較的,憂鬱分數也越高。接著,作者進行了路徑分析,結果發現第一次量測的臉書社交比較分數會透過影響第二次量測的反芻量表分數,進而影響第二次的憂鬱量表分數,也就是說在臉書上的社交比較會造成憂鬱,且這個效果並非直接造成憂鬱,而是透過增加反芻的行為,進而形成憂鬱的狀態。
過去憂鬱症的研究,就認為反芻是造成憂鬱一個重要的因素,所以這個研究的結果相當符合過去研究的結果。只是過去研究中並沒有特別關注在臉書上的社交比較,而此研究中可以觀察到三者之間有一個關係存在。
所以各位愛用臉書的朋友,不要太在意好友們的貼文,否則過度比較,會對自己的心情大有影響。一個可能更有效的作法,就是隱藏那些會讓自己感覺比輸了的朋友之狀態,眼不見為淨。筆者其實就有使用這樣的方法,所以看到這研究的時候,其實嘴角微微上揚了。換另一個角度想,如果我們常常去關心那些會讓自己感覺比贏的朋友之狀態,是否能夠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呢?這是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的!
去看研究的原文 Negative social comparison on Facebook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Rumination as a mechanism.
去看主要研究者Brian A. Feinstein教授的網頁,Feinstein教授主要關切人際關係與心理病理的關係,特別專注在同性戀的人際關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