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阿基米德泡進浴缸放鬆心情的時候,突然頓悟了讓他朝思暮想的難題,於是興奮地衝出浴室,光著身體大喊著:「Eureka!(我發現了!)」這種靈光乍現、驚喜的感覺,你可能也在蹲馬桶上廁所或泡咖啡時曾經歷過。
對於研究人員、創意工作者而言,白日夢更常被認為是個「生活必需品」。詩人可能在山野間聽到一段詩歌對他傾洩而下,小說家可能在列車行駛轟隆隆響的同時聽到一段故事。最棒的點子通常是來得像愛神邱比特的箭一般地突然和意外。於是創意工作者熱愛做白日夢,希望能獲得多一點靈感,想出多一點名堂來。
這個觀點似乎有了些科學證據。
加州大學的學者設計了實驗試圖找到「白日夢」和「創意」之間的關聯,該實驗結果刊載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 。[1]
他們找來了145位大學生,分為四組,讓他們進行「不尋常使用方法挑戰」。研究人員會交給他們一些常見的物品,例如牙籤、衣架、磚塊,然後請他們在2分鐘內列舉出各種可能的使用方法,例如用牙籤蓋城堡、用衣架攀岩或用磚塊當帽子。接著有12分鐘的中場時間,在中場時間裡有一組人休息、有一組人做需要專注的記憶練習、有一組人盡量做白日夢,另外有一組受試者則沒有中斷。緊接著再讓這些受試者做更多「不尋常使用方法挑戰」,受試者可能遇到新的物品或重複的物品。
實驗結果顯示,中場時間能夠盡量做白日夢的那一組人,在做完白日夢之後,面對同樣的物品會呈現出較多創意,較平均值高出41%。就算是使用牙籤,也能做出更多有創意的表現。
不過,受試者如果拿到的是全新的物品時,四組的表現則相差不多。
研究人員認為,做做白日夢讓心靈漫遊的確會讓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展現更多的創意,不過這些問題需要是曾經思考、咀嚼過的問題,並非讓創造力全面提高升等。
這個結果一方面可以告訴我們,人們腦子裡的知識、想法或計畫,在經過白日夢的「發酵」之後,可能出現神來一筆的妙著;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別傻傻地期待「天外飛來的創意」,畢竟腦子裏需要先裝些東西進去,創意才有可能被製造出來。是以,美好的旋律會出現在音樂人的腦子裡,絕妙好辭會出現在文人的腦子裡,想來絕非偶然,那都是需要經過許多努力、累積、醞釀才長出的美麗果實。
讓咱們說個音樂家湯姆威茲的小故事,這是關於做白日夢的極致經典。
有天湯姆自洛杉磯的高速公路開車,當他正在加速前進時,突然聽到了美妙旋律的片段,靈感便這麼闖入了他的腦海中。但是他沒有紙或筆也沒有錄音機,無法記錄這個片段。湯姆感到焦慮向他襲擊,認為自己就要失去這個靈感!
但接著,他做了件新穎的事。
他抬頭望著天空,然後說:「不好意思,難道你看不出來我正在開車嗎?我現在看起來像是可以寫下一首歌嗎?如果你真的想要給我這樣的靈感,那就等等適合的時候,等我有空應付的時候再來。否則,今天就先去找別人吧!」
是的。漫遊的心靈會帶來創意、靈感、記憶與未來,伴隨而來地就是那搆不著的焦慮,甚至是無邊的恐懼。
如同Andy Puddicombe所說:「我們住在一個非常忙碌的世界。我們生活的步調相當狂亂,心智總是忙碌著思考,而我們也總是忙碌地在做著某些事情。令人難過的事實是,我們是如此的分心,以至於我們其實早已不算是存在於“現在”生活的世界裡了。我們錯失了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現在的生活”。而且更瘋狂的是,人們把這樣的生活認定為該有的生活,但事實上不該是這樣的。」
作家為了即將到來的截稿日而焦慮,然後,他開始為他的焦慮而焦慮,因為越焦慮他就越想不出來。焦慮繼續放大焦慮,就是我們常常深陷其中卻毫不自知。
總結來說,專注於手中的工作、心無雜念,可能是最沒有心理負擔的一種做法,所以人們會因為投入而獲得快樂,提升幸福的感覺。
而大腦賦予我們無限的想像力,讓人們可以構思、可以推演、可以迸出創意。但是,假若過度放縱這樣的能力,將會讓我們活在不斷推想的「未來」之中,這些「未來」可能毫不存在,也不會實現,但卻可以帶來貨真價實的擔心與焦慮。
讓大腦專注或讓心靈漫遊,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應該要取得一個適當的平衡點,才能替心靈裝上翅膀,而不讓心靈被困在牢籠。
[1]Baird B, Smallwood J, Mrazek MD, et al. Inspired by distraction: mind wandering facilitates creative incubation. Psychol Sci. 2012 Oct 1;23(10):1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