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讚虔
《欺騙的種子》以基因改造作物(簡稱基改作物)為主題,除了提供不少有關基改作物的基礎知識外,也講述了基改作物背後的政商利益關係,讓讀者得以了解「政商操弄科技」的手法,許多科學真相因此無法被大眾所了解。此外,作者後半篇章也舉出了幾個案例說明食用基改食品可能導致的風險。
作者揭露了許多產學合作的研究報告,其實牽涉到許多政商學術界的利益糾葛。例如:在美國,從公共來源,例如:政府機關、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所獲得的資助越來越少,許多科學家開始仰賴企業及私人資助。因此,這些贊助單位便可接收到實驗室的研究結果。不過,這種學術研究跟著鈔票走的依賴模式,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學術界只能選擇性的公佈實驗結果,以符合贊助者的期望,科學研究失去了其客觀性與超然的立場,就會使得真相遭到蒙蔽。其實,這不只是在基改作物,在其他學術領域,只要科學研究受到業界單位贊助,我們就很難看到不利於商業發展的研究報告,這也可以給讀者們往後在閱讀科學相關報章雜誌時,多一點深層的思考。
其次,作者介紹了美國農業生物科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這家公司是販賣基因改造種子的龍頭,其所販售的基因改造種子佔全世界約70%以上的市場,作者在書中提出這家公司的銷售手法,從一開始先申請專利,藉由生物科技知識尚未明朗時,騙過專利審核人員耳目,讓農民種植作物的條件受到限制,例如:農作物高度不得超過某個限度,否則將會遭到控訴。這方面相關訊息,在Vandana Shiva所著《生物剽竊:自然及知識的掠奪》一書中也有提及。之後,孟山都提供公司研發出的基改種子給農民,這種基改作物搭配公司的農藥,使得栽培管理變得容易,但無法培育出下一代。接下來這家公司開始提高種子售價,由專利→控訴→獲賠→賣種子,孟山都逐漸從農夫手中取得種子控制權。除此之外,孟山都這家公司也藉由政商掛鉤的手法,來抵制甚至迫害對基改作物提出質疑的學者,這樣的行徑,著實讓人對公司形象有著極差的觀感,也對於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FDA)的行徑搖頭。
在基改作物的相關知識方面,作者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比較了傳統育種與基因轉殖的異同,想對基改技術有認識的讀者,這個篇章很值得細讀,可以讓許多非生物本科的讀者了解到基因轉殖的技術過程,而且轉殖基因也不是像教科書上所說的那樣精準。作者也講明了基因轉殖的確加速了的傳統育種的速度,但對於傳統育種無法做到的「跨物種基因轉殖」提出了許多的疑慮與警告,也是作者譴責基改作物的主因。其次,作者也提到幾個重點說明了「即使基因順利的進入了轉殖植株內,仍然充滿了許多未知數」。的確,生物科技的進展速度突飛猛進,但我們目前對於生物的所知仍然是相當有限,沒有確實的證據可以指出,進行跨種基因轉殖的生物體,體內的生化代謝情形真的就像科學家預測的結果(所謂理論≠實際)。
在傳達完基改作物的相關知識原理後,作者開始引用了許多的例證,說明了基改作物本身造成的風險,即使法規方面沒有問題,但在最後的品管出現了人為疏失,一樣會造成危害(如:星鍊玉米事件)。另外,即使發生了服用基改菌株生產的營養補充劑與致命風險的症狀具有關連性,但最後依舊在缺乏直接證據的情況之下,由生產公司提出相關生產改進方式後,再度核准上市。
作者舉了很多的實際案例,說明了政府與FDA的包庇與縱容,讓人們對於這些該做好把關工作的單位產生很大的不信任感,而這些企業也沒有善盡其社會責任,除了隱瞞許多不為人知的事實之外,也對提出反面意見者或立場較為超然的學者,進行迫害。但是,反過來說,這些案例也確實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對食用過的人皆會造成直接傷害(個人因素造成過敏者較多;作者也確實立了一個章節說明了過敏看運氣)。因此,也只能把基改作物列為「風險」,而非「絕對有害」。
綜觀來說,本書適合給「想認識基改作物」的讀者閱讀。因為,本書對於基礎知識及實際案例皆有著墨,但後面部分章節也是為了表達作者本身之立場,而顯得偏狹,這部分可留待讀者自行判斷是否要接受作者的意見,抑或是提出個人的見解。人類在生物科技上每年雖有不少進展,所知仍屬有限,在尚未有全盤的了解之前,貿然地將基因改造食品搬出實驗室以外的範圍,將會有多方面的風險(如:生態上的基因汙染、增加過敏原)。並且,為了商業利益強迫讓基因改造食品推行到市場讓人類食用,實為一大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