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發表在《皮膚科檔案》(Archives of Dermatology)的研究顯示,將蛆放在手術後切口,比施行清創手術更能有效清除壞死的組織。目前標準的清創手術是由醫生使用手術刀或是剪刀來清理傷口,論文的主要作者法國卡昂大學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東普馬丁–布朗謝爾(Anne Dompmartin-Blanchère)表示,以蛆清創傷口能夠去除所有壞死及受感染的組織,而這對於手術後傷口癒合是必要的。清創手術往往耗時而且極為疼痛,但是使用蛆卻不會。
另外一篇由荷蘭來登大學醫學中心的卡山達(Gwendolyn Cazander)和同事2012年發表在《創傷復原與再生期刊》(Wound Regeneration and Repair)的研究發現,蛆分泌的化學物質能夠調節補體反應。補體反應是人體免疫系統中抵抗入侵體內病原的機制之一,對於消除感染十分重要,適度的補體反應是必需的,但是過度的補體反應則會延長發炎時間,使得傷口不能癒合而更容易受到感染。而蛆的分泌物能夠抑制健康成年人多種重要補體蛋白的製造,進一步降低血液中的補體反應。科學家發現,壓抑過度活化的免疫反應能夠加速傷口復原。卡山達總結表示,他們觀察到的傷口約有50~80%可以經由蛆而治癒。
也就是說,活性碳不僅通過物理吸附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大分子,還可以通過化學吸附來處理更複雜的污染物。除了重金屬以外,眾多的有機物、臭味分子甚至是餘氯,也都在活性碳的守備範圍內。一篇發表在《Review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的論文也指出,面對日益增加的新興污染物,活性碳也正是一種具有前景的選擇之一,尤其農藥、個人保健與衛生藥(PPCPs)以及內分泌干擾物質(EDC)與活性碳有很強的吸附性,能有效的過濾這些新興污染物。
一般大眾或甚至其他領域生物學家們,對於基礎生物分類學家的刻板印象,無非是常常在顯微鏡下進行形態解剖比較來鑑定物種、描述並發表新物種,或者常常東跑西跑去採集標本,頂多是抽取遺傳物質進行 DNA 分析。然而一位稱職的分類學家,為了搞清楚物種學名的分類地位,將整個命名系統修訂成一個穩定並適合大家使用的狀態,往往需要做大量的歷史文獻,造訪各大博物館並進行模式標本考察,其中的繁瑣和複雜程度,往往令人出乎意料。
Prena, J., Hsiao, Y., Oberprieler, R.G. (2023) New combinations and synonymies in the weevil genus Lyterius Schönherr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with a conspectus of historical works on Daldorff’s Sumatran beetles. Zootaxa 5380(1): 26-36. https://doi.org/10.11646/zootaxa.53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