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小的生命研究上一直有兩種策略,一種是利用簡單的細胞不停地把不必要的基因剔除,直到找到最小可以支持自我複製生長的基因组,另一種策略是全部的基因組都由人工來合成,設計出可以自己複製生長的細胞,兩種策略都各有優缺點。
剔除的方式要面對的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基因組;不同的剔除路徑可能中間有很多不能維持生命的中間基因組,而在全人工合成上,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怎麼有效正確的合成大分子的DNA,接著是怎麼把合成出來的基因組放入當作容器的細胞並且激活。這演講就是介紹以合成的路徑,研究人員面對了多少技術困難,最後順利合成百萬鹽基對的染色體,然後順利放入細胞讓這些基因組真的開始工作。
裡面幾個關鍵的步驟是:大量正確合成DNA、分開的合成DNA怎麼被組裝成單一基因組、同類細胞間的基因組要怎麼替換、異類細胞間的基因組要怎麼替換、還有就是面對處理甲基化跟限制酶對外來DNA的破壞,這些工作花了參與的科學家15年的時間,不過其依賴的技術基礎是整個分子生物的技術。這樣的技術有危險性也有很多可能的應用方式,像是在生物能源或是細胞疫苗工廠上,希望這樣的技術會引導出很多能幫助人的科學進展。
本文原發表於科學影像Scimage 演講[201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