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蘇上豪
在一九七四年六月下旬的《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出現了一則相當吸引人的新聞,一位退休的餐廳老闆,以薩克.皮哈(Isaac Piha)在家族聚餐的地點,救活了一位差點被噎死的婦人。
當時是星期天的下午,皮哈一家人正在餐廳包廂內慶祝父親節,忽然鄰近的客人愛德華.伯加徹斯(Edward Bagachus)前來求救,原來他的老婆艾琳(Irene)沒有辦法呼吸,於是皮哈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前去幫忙。
皮哈發現艾琳癱軟在餐桌上,臉色鐵青無法呼吸,第一眼瞥見她時,皮哈原本以為是艾琳心臟病發作,但隨後看到桌子上的食物,他立刻了解應該是食物造成她無法呼吸。
於是皮哈依照最近學到的方法,從艾琳的背後環抱,用力在她的腹部擠壓,接著一片雞肉「啵」一聲從她嘴巴彈了出來,沒有多久,艾琳恢復呼吸,從鬼門關內被拉了回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利用「哈姆立克(Heimlich Maneuver)急救法」成功救回患者的案例。
以當今的眼光來看,這並不是什麼神奇的事情,因為我們從任何一個民間機構辦理的急救訓練裡,都會學到相同的救人招式,但是對於一九七○年代的皮哈來說,這個急救方法不要說是起步,它還只是報紙專欄中,記者剛剛分享的一則評論。
讀者們聽起來可能會覺得是天方夜譚,但事實的確是如此。記者詢問了皮哈為何對此急救法的報導有興趣,甚至學了起來,他的回答更是關鍵,因為從事餐飲業多年,看過不少顧客因為食物卡在喉嚨而一命歸西,自然看到報紙上「哈姆立克急救法」的介紹有所感悟,沒有想到學起來之後真的派上用場,救活了身邊瀕臨死亡的人。
對於我如此輕鬆介紹風行迄今超過四十年的「哈姆立克急救法」,讀者可能有些困惑,一個如此重要的方法,竟然是由升斗小民搶先完成,但從它發明的背景來看,你就不得不佩服發明人亨利.哈姆立克(Henry Heimlich)的真知灼見,要不是他簡化流程及利用大眾媒體的力量宣傳,讓此急救法能快速被人們接受,不知道它還要拖到什麼時候可以救人。
「壓迫腹部」的急救方法
至於哈姆立克為何會發明此一簡便的急救方式,拯救被食物噎到無法呼吸的病人呢?這又要從他的專業背景以及看到的一則報導談起。
一九四三年畢業於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的哈姆立克是位胸腔外科醫師,同時也是研究吞嚥問題的專家。一九七二年一篇《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Magazine)的報導,吸引了他的注意,內文談到的是美國人因為進食時被噎死的意外。
根據當時所揭露的資料顯示,光是美國一年被食物噎死的民眾就有三千人之多,此原因還盤踞在意外死亡的第六位,這對一位成天在醫院的白色巨塔裡處理病人吞嚥的醫師而言,實在難以置信。
於是哈姆立克醫師開始蒐集資料,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超乎他的想像。除了上述報導的真實性無誤外,有不少名人也是被食物噎死的冤魂,例如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的老婆埃賽爾.甘迺迪(Ethel Kennedy),知名樂手湯米.多西(Tommy Dorsey)、卡斯.艾略特(Cass Elliot),甚至羅馬皇帝克迪斯一世(ClaudiusI)等,都是因為同一原因命喪黃泉。
醫師的天性讓哈姆立克想到要好好研究此一問題,於是他開始研究當時的急救法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他發現紅十字會(當時傳播急救方法最重要的民間組織)教的是努力拍打患者的背部,希望他能將噎在喉嚨的食物可以順利吞下;另外有人使出更激烈的手段,如用手去喉嚨硬挖,或是讓病人頭低腳高,只是哈姆立克發現這些方法並沒有科學論述的根據,完全是依照不知哪位醫師的憑空想像,以至於以訛傳訛,不知其所以然沿用著。
想要撥亂反正的哈姆立克開始利用動物實驗找出解決的方案。他在隔年以塞住的氣管內管,放到被麻醉的小獵犬咽喉裡模擬食物噎住的狀況。由於當時體外心臟按摩術正如火如荼應用於急救上,於是他用壓迫胸廓的方法嘗試,看看是否能把塞入的管子從小狗身上彈出,可惜結果徒勞無功,因此他靈機一動,以手壓迫腹部,發現管子很輕易地彈了出來。
在動物實驗得到成果的哈姆立克,把腦筋動到人的身上。於是找了醫院十位同事,每位嘴上含著流量計,然後藉由壓迫腹部來評估氣流的大小,結果發現力量竟然可以達到每分鐘二百零五公升(205 Liters/min),據此哈姆立克已經找到急救食物噎住病人的可靠方法,他認為壓迫腹部將食物彈出是「快速而且便利」。
大眾媒體使急救法迅速普及
哈姆立克為了讓上述方法操作更簡便,將它分成自救,從背後環抱及倒地患者的處置,用十分容易上手的模式,希望讓所有的人可以很快學會,只是在考慮公布它的方式時,他做了不一樣的決定,他不想在主流醫學期刊公布,反而找上了一個半專業的《急診醫學》(Emergency Medicine)雜誌。
除了和主編熟稔之外,哈姆立克想到的是希望可以將此急救方法快速傳播到每個角落,因為專業的醫學期刊限制很多,雖然刊登之後可以累積聲望,但離臨床應用可能拖上一年半載,在《急診醫學》刊出不只專業人士可以接觸,一般普羅大眾也能學習。
另外他也找了幾位認識的記者朋友,從《芝加哥每日新聞》(Chicago DailyNews)、《西雅圖時報》等等,在報紙的專欄裡教導民眾如此簡便的急救方法,而他說服這些記者的理由很簡單,現今的醫療無法解決這樣的急症,試一試新的方也未嘗不可。當然,他也費心提供自己動物與人體實驗的證據,只是這些沒有刊在報紙上。
所以在皮哈第一次利用「哈姆立克急救法」的前一個禮拜,美國幾個主流報紙專欄已經出現了前述的方法,而且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有不少被食物噎住的民眾因此被身邊的人救活。
不到兩個月,在一九七四年八月,《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American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JAMA)介紹了此方法,並且將它訂名為「哈姆立克急救法」,以表彰哈姆立克費心的推廣以及救人的貢獻!
如同哈姆立克的判斷,美國的衛生部遲至一九八五年才將「哈姆立克急救法」列為官方認可,可以搶救遭食物噎住病患的方式,同時紅十字會及美國心臟協會才跟進,離它第一次問世已經超過十年,它會受到青睞的重要原因,是普羅大眾已經用此方法救活身邊數不清瀕臨噎死的病人。
相信之後的演變並不需要我再多言,有參加過急救訓練的讀者一定體驗過此方法,雖然目前有稍作修正,但仍無損於哈姆立克醫師的貢獻。故事到這邊結束了嗎?其實還沒有,二○一六年十二月逝世的哈姆立克,在同年五月入住辛辛那提的一家老人療養院時,九十六歲的他還親自用此技術救了一位八十七歲老太太。
看到「哈姆立克急救法」流行的推手是大眾媒體,的確讓我感觸很多。在一九七○年代的美國身為媒體的責任是如此被重視,反觀今日的台灣,卻仍是令人汗顏,醫療節目合併在烹飪節目中,不只傳播似是而非的觀念,還讓沒有專業醫療背景的人解釋病症及治療方式,而身為醫師的我卻無能為力,真希望自己像哈姆立克醫師一樣,可以認識更多的主流媒體傳播正確的觀念才是。
——本文摘自《怪奇醫療史:從疫苗發明、疾病歷史、護體神功、縮陽症、按摩槍等,解開最不可思議的醫學古今事》,2022 年 10 月,時報出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