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美國波士頓的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是與哈佛大學合作的頂尖教學醫院。[1]這天急診室裡,來了名 28 歲的亞裔男性病患:身材肥胖,髮絲油膩,身穿白色T恤和運動褲,過長的指甲藏汙納垢,眼鏡一邊的鏡片輕微裂損。陪同的男子年齡相仿,外表整潔,恰為對比。[2]
急性闌尾炎?
病患的生命徵象穩定,驗血結果正常,但抱怨右下腹痛楚。觸診時,醫師壓迫左下腹,他卻說右下會疼(Rovsing’s sign),而且還表示這個感覺延伸至右臀(psoas sign)。見他疑似得了急性闌尾炎(acute appendicitis),醫療人員於是施予鴉片類止痛劑嗎啡(morphine),並安排緊急電腦斷層掃描。[2]
前往拍攝醫療影像的途中,病患突然憶起未婚孕妻最近車禍喪命,說他自此憂鬱想死。急診醫師連忙請諮商團隊,趁割闌尾前的空檔,跟病患聊聊。後來,電腦斷層照完發現沒事,手術取消,評估精神狀態倒成了要務。上回病患住院切除膽囊時,也曾向社工透露些許細節,紀錄全被調出來參考。[2]
病患的自述
他大學時期曾為第一級別的運動員,練得一身傷,好在國家美式足球聯盟選秀有上。如今,他的身材早已埋沒了當年的輝煌,倒是重度憂鬱(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C 型肝炎、慢性背痛、數度腦震盪等,病歷豐富。他在別的領域另闢成就,目前擔任私人企業的工程顧問;又是名校終身職的數學暨物理教授。「用愛因斯坦既有的公式,研究時間怎麼在空間中扭曲。」病患解釋。聽得諮商人員傻愣,只道概念稍嫌朦朧。[2]
父母、手足和同輩表親,都在他兒時過世。八個月前,未婚孕妻一屍兩命,他說,全因肇事者酒駕。盯著平板電腦,眼神迴避,他的表情內斂拘謹。情緒低落至此,也不是沒有跳軌的念頭,只缺個詳實計劃。難怪諮商開頭他主動求要住院,外加電痙攣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簡稱 ECT)。雖然根據病歷,訂婚明明是一個月之前的事情?[2]
諮商人員靈感突來,望向幾近被遺忘的病患友人,盤算該如何善用。病患竟也同意讓他受訪。霎時成為萬眾焦點,友人抗議:「沒想到我也得發言!」後悔自己的存在,他咕噥著曾經與之共事的病患,「一直非常憂鬱,必須在出問題前接受幫助。」語畢,迅速離去。[2]
斷了一條線索,不洩氣。諮商人員打開病歷,查詢誰是緊急聯絡人。哎呀,不是說全家都死了?!登記的是繼父,並非生父,病患澄清。電話撥通,那個也不知是什麼父的男人,推翻以上大半篇幅。[2](白打了…筆者哀怨。)
父親版本的故事
根據這名父親的說法,病患的球技不如所言突出,腦震盪則是中學時打美式足球的結果。五年前,成績差強人意的他從大學畢業,在家窩了整年。嗑藥又無業,才被逐出。為了鴉片類藥物濫用的癮頭,病患拜訪市區各家醫院,甚至跨州奔走,看能否靠扯謊騙點藥吃。[2]
當地的緊急醫療單位證實,病患多次因為想自殺而被送急診,過去一年就兩度住院。六個月前的那次,聲稱女友罹患乳癌使他憂鬱。出院時,領了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以及治療背痛的鴉片類止痛劑羥考酮(oxycodone)。[2]
幻謊與孟喬森症候群
1891 年德國醫師 Anton Delbrück 首度以「幻謊」(pseudologia fantastica)這個詞彙,描述病患述說極端奇異的謊言,卻沒察覺到脫離現實。非但不是錯誤的記憶;也不算自己相信的妄想(delusion),雖然二者會相互交疊。[2]此行為可能是想令人對自己印象深刻;從尷尬的情形裡逃脫;抑或增強自信心。一旦遭相悖的證據拆穿謊言,病患便即刻卸甲不掙扎。[3]幻謊有以下幾個特色:
- 長期說謊,而謊話誇張的程度,已經與顯見的益處失去對價。[2]
- 複雜而戲劇化的敘事,充滿細節。[2]
- 主角在自己的故事中,以英雄或受難者之姿出現,博取接納、崇仰和同情。[2]
- 患者的病識感介於自覺與妄想之間,並不完全相信自己的謊言。[2]
幻謊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 5)中,缺乏獨立的診斷標準。傳統上被視為與人為疾患(factitious disorder[註]),即孟喬森症候群(Munchausen syndrome)有關,簡單講就是無故裝病。有時也和詐病(malingering)以換取利益,扯上關係。不過,幻謊者選擇的主題多元,不侷限於醫療或殘疾,而且無論訴求,故事總是過於離奇,難免失敗到慘絕人寰。[2]
面對幻謊
遇到幻謊的情形,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跟他辯白真理,力爭到底;二為忽視謊言,聚焦於背後成因。文獻指出,後者效果較好。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醫療人員,先委婉地向病患點出事實,他卻顯得茫然困惑:「我可以只是憂鬱到想死嗎?」彷彿沒了謊言,就不曉得怎麼求助。既然多說無益,病患接著就被送進住院病房戒毒,同時釐清並治療精神問題。[2]
備註
精神疾病 factitious disorder 的中文翻譯眾多,國家教育研究院「樂詞網」的版本是「人為疾患」;[4]也有醫療人員和單位將之譯為「人為障礙症」與「裝病症候群」等。[5, 6]
參考資料
- ‘About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Accessed on 20 NOV 2022)
- Thom R, Teslyar P, Friedman R. (2017) ‘Pseudologia Fantastic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8961256.
- ‘Pseudologia Fantastica’.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Accessed on 21 NOV 2022)
- 國家教育研究院「factitious disorder」樂詞網(Accessed on 22 NOV 2022)
- 林希陶(31 MAY 2018)〈關鍵醫學院(四):找不到病因但絕不是裝的──臨床上非常棘手的「轉化症」〉關鍵評論
- 劉志明耳鼻喉科聯合診所「裝病症候群」Kenkon健康網(Accessed on 22 NOV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