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五篇的晚餐桌聊科普,相信許多人增加了不少食品科學小常識,不過這次小編來換換口味,要提供的是如同常識般的科學,這些問題乍看之下甚至像有點蠢的廢話,但實際上要說個明白,並不那麼容易呢!
剪頭髮為何不痛?
剪頭髮當然不痛啦!廢話!這還要問嗎?
毛髮是從皮膚內的毛囊長出來的,人體上大約有500萬個毛囊,在頭皮上就有10萬個左右。每個毛囊深處有毛球,跟神經、血管連接,毛髮就是從這裡長出來的。毛球不斷生長出新的細胞,把舊細胞往外推。舊細胞不斷從毛囊外向外擠,所以頭髮每年大約會伸長12~15公分。不過…究竟為什麼不痛呢〜
這些從毛囊中被擠出來的舊細胞,都已經死去很久了,所以剪了也不會痛。相反的,拔頭髮因為會拉扯到毛囊深處的毛球,跟著觸動神經,破壞血管,可是真的會有點痛呢!
別在傷口灑鹽!
哇!這還要說嗎?這麼痛,到底誰會笨到在傷口灑鹽呢!
不過…究竟為什麼在傷口灑鹽會那麼痛呢〜
我們的皮膚中藏著各式各樣的神經感受器,透過像網路般神經連結,把皮膚的各種感覺傳達到大腦,讓我們「感受」到疼痛、觸碰、冷熱等環境的變化,然後大腦會發出命令,讓身體做出避開危險、或是加件衣服保暖等反應。
藏在皮膚深處的痛覺感受器,會因為刺激大小(比如輕拍或是用力捏)發出不同程度的疼痛訊號。當皮膚受傷,痛覺感受器暴露在空氣中時,即使是平時的小刺激也會感覺更加疼痛。而痛覺受器對鹽分更加敏感,更會直接刺激痛覺受器發出訊號,比平常更痛上好多倍,所以千萬別在傷口上灑鹽啊〜〜〜
感冒鼻水共共流(台語發音)
歐~~小編和同事們日前也陸續感冒,冬天要特別小心流感,粉絲們也要保重身體啊!
不過,感冒會流鼻涕,連三歲小孩都知道啊!這不又是一句廢話嗎?
雖然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流過鼻涕,不過到底為甚麼感冒時會有鼻涕流出來呢?
鼻子裡面有一層薄薄的黏膜,平常會分泌一些黏液,這些黏液有很多功能,例如幫助滋潤鼻腔,調節濕度(讓吸進肺裡的空氣不會太乾燥),還能黏住細菌(讓血液的白血球武士消滅它)。但當被病毒感染而感冒時,這層黏膜會發炎、腫脹,被刺激得不斷大量分泌黏液,這一大堆黏液就變成鼻涕流下來。腫脹的黏膜加上一大坨的鼻涕有時還會塞住鼻道,造成鼻塞。
哭的時候也會流鼻涕,不過這種鼻涕跟感冒鼻涕可不一樣呢〜真相就留待下回分解啦!!
以上資料節錄編修自小牛頓出版品,透過小牛頓Facebook專頁對外分享。小牛頓電子書每天都有好玩的科學新知、以及最棒的親子科普話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