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
0

文字

分享

1
5
0

來回票價5500萬美元!?史上最昂貴旅遊團——「太空旅遊」的過去與未來

黃 正中_96
・2021/08/29 ・4536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太空旅遊的歷史,始自1984年

太空旅遊最近熱門起來,依照現有技術發展,有幾種不同類型太空旅遊常被人們提起,包括次軌道1、太空軌道和月球太空旅遊。

各國太空計畫通常由政府編列預算,因此能夠獲選為太空人都是太空總署雇員或軍方身分,沒有民間或是個人能夠參加。這種情況在 1984 年被打破了,第一位民間太空人查理.沃克(Charles D. Walker)2,他服務於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公司,帶著所研發的「太空中蛋白質晶體生長」酬載,搭乘太空梭進行太空科學實驗,當時麥道公司花費了約今天 9 萬美金的費用給美國太空總署。

第一位民間太空人查理.沃克(Charles D. Walker)在 NASA 的肖像。圖/維基百科

在 1985 年美國太空總署提出「太空飛行參與者計畫」邀請民眾參加,海選出高中老師 Christa McAuliffe 參加太空飛行;她計畫在太空中進行基礎科學實驗並教授兩堂課,不幸在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災難中喪生,停止了民間參加太空計畫。

美國太空梭任務停止之後,1998 年國際太空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進入太空軌道,隨後團結號太空艙升空與曙光號連接,2000 年星辰號太空艙加入國際太空站;2000 年 11 月太空人第一次登上國際太空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 2001 年美國政府同意民間發展「太空旅遊」,美國的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與俄羅斯航天公司(Roscosmos)和科羅廖夫能源火箭公司(RSC Energia)合作,推出國際太空站的太空旅遊。前後有七名太空遊客乘坐俄羅斯聯盟號所搭載的太空船,進行了八次前往國際太空站太空飛行,每次旅行的公開價格在美金 2,000 到 2,500 萬元之間。但是後來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從 2020 年開始規劃只能使用 SpaceX 公司的龍(Dragon)太空船和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Starliner)太空船提供民間太空人飛行前往國際太空站,往返的費用估計為美金 5,500 萬美元。

什麼是次軌道太空旅遊?

太空旅遊花費 5 千萬美金,將民眾載到國際太空站費用還是太高,次軌道太空旅遊的優點,由民眾在太空觀察地球,體驗無重力環境,從地面發射太空飛行器直接進入軌道,不拋棄燃料箱、發動機或其他主要部件,屬於可重複使用發射系統的一種,費用可以大幅降低,缺點是旅遊行程時間太短。

經過數年的準備,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以及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分別在今年 7 月,完成了商用次軌道太空旅遊示範。

(左) 維珍銀河團結號。圖/Virgin Galactic;(右) 藍色起源新謝帕德號。圖/Blue Origin

太空旅遊有多貴?真的不如不要問……

維珍銀河公開太空邊緣機票價格為 25 萬美元以及一件太空衣贈品,聲稱已經有 600 位民眾預約。Blue Origin 第一次飛行提出可以和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共乘火箭,因為名額有限採取競標機票,最後價格炒高到 2 千 8 百萬美元,但是出發前最高得標者以行程衝突理由退出,由競標次高者接替,價格並未公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此之外,SpaceX 公司亦積極規劃太空旅遊,旗下的龍太空船,每趟可以搭乘 7 名太空人,每一次飛行到國際太空站的價格為 5 千 5 百萬美金。美國太空總署購買這些航班的座位,但不一定每次發射時都坐滿所有座位,因此允許 SpaceX 公司將這些座位出售給遊客,以減輕太空計畫費用。

維珍銀河的發射方式

維珍銀河的次軌道太空旅遊,採取空中發射(Air-Launch)的方式,不需要大量燃料即可到達太空;維珍銀河太空旅遊由一架名為白騎士二號的飛機從跑道起飛,飛行到 25 公里高度,在空中太空艙與白騎士二號飛機分離,隨後啟動太空船火箭引擎,以 3 馬赫的速度飛向太空。

2008 年維珍銀河公司完成首次次軌道太空飛行測試,但是在 2014 年 VSS Enterprise 太空船的第四次火箭動力試飛,發生太空船解體災難,調查結果因為人員訓練不足,過早地解鎖可移動尾部空氣製動系統。2016 年推出新設計的 VSS Unity 太空船, 經過六次動力試飛,2019 年首次搭載三名飛行員飛行高度達到 89 公里,根據美國對太空邊界的定義首次到達外層太空。

2021 年 7 月,維珍銀河公司由創始人和其他三名員工為乘客,乘坐太空飛機抵達 86公里高的次軌道太空,完成人類首次太空旅遊示範;規劃再完成另外兩次試飛後,於 2022 年提供定期服務付費客運太空旅行航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Virgin Galactic’s First Fully Crewed Spaceflight #Unity22。影/
Virgin Galactic

藍色起源3的發射方式

藍色起源公司在 2012 年之前開始開發軌道載人太空船系統,利用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進入太空,聲稱成本更低且更可靠。用於進入次軌道和軌道太空的火箭動力垂直起降(VTVL)的 New Shepard 飛行器,多次試飛中,該無人駕駛飛行器都達到了超過 100 公里的卡門線測試高度,並達到了超過 3 馬赫(3,675 公里/小時)的最高速度,太空艙及其火箭 助推器成功著陸。

藍色起源太空船引擎和與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 ULA)公司合作開發,名為 Blue Origin 4(BE-4)太空船引擎使用液態氧和甲烷(LOX / Methane)燃料,因此藍色起源公司聲稱自家開發的行程是「最環保的太空旅行」。

Replay – New Shepard First Human Flight。影/Blue Origin

駛向國際太空站的民間太空船有哪些?

美國太空總署於 2011 年提出國際太空站的商業機組人員計畫(Commercial Crew Program),由民間競標獎金為 42 億美元。最後選出 SpaceX 公司的龍太空船(Dragon)以及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Starliner)太空船參加計畫。

SpaceX 公司已經完成 2 次運送太空人抵達國際太空站,至於波音公司規劃在8月發射的星際客機,延期發射主要的原因是在發射台進行發射前檢測時,才發現推進系統閥門有問題必須修復,導致星際客機升空將會大幅延遲幾個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paceX 公司——龍太空船

SpaceX 公司的龍二號太空船4設計能夠運送 7 名太空人以及貨運補給,到今年 7 月為止的的總飛行次數達 27 次,其中有 2 次測試飛行,有 25 次底達國際太空站,運送了 6 位太空人以及補給貨物。目前 SpaceX 正在規劃太空旅遊,將很快進入旅遊市場,目前 SpaceX 也積極規劃中。

龍二號太空船(右圖)與其技術參數(左表)。圖/SpaceX

龍二號太空船配備了 16 個德拉科(Draco)推進器,用於在任務期間為太空船定位,包括遠地點 / 近地點機動、軌道調整和姿態控制。每個德拉科推進器都能夠在太空真空中產生 40.8 公斤的推力。

波音公司——星際客機5

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CST-100 Starliner)目前正在準備第一次沒有載人前往國際太空站測試。星際客機最多可容納 7 人,設計目的是能夠在軌道上停留長達 7 個月,並可重複使用多達 10 次任務。2019 年第一次軌道測試,發現軟體錯誤導致姿態控制推進器消耗的燃料比計劃的多,從而無法與國際太空站對接。原本預計 2020 年發射但是,第二次軌道飛行試驗發現軟體問題,改善之後原先預計 8 月會執行沒有載人到太空站測試,但是最近俄羅斯「Nauka科學號」太空艙發生問題,導致星際客機升空延期。

CCST-100 模型與最初挑選的前兩次任務成員合影。從左到右:Sunita Williams,Josh Cassada,Eric Boe,Nicole Mann和Christopher Ferguson。圖/維基百科

太空旅遊恐促進全球暖化6

太空旅遊燃燒推進劑提供了將火箭發射到太空所需的能量,同時也會產生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藍色起源火箭使用液態氫和液態氧推進劑。維珍銀河 VSS Unity 使用 的混合推進劑由固體碳基燃料、羥基封端聚丁二烯(HTPB)和液體氧化劑一氧化二氮組成。SpaceX Falcon 系列可重複使用火箭將使用液態煤油和液態氧將龍太空艙送入軌道。

獵鷹 9 號將 60 顆 Starlink 衛星送入軌道。圖/SpaceX

燃燒 BE-3 推進劑會產生水蒸氣,而 VSS Unity 和 Falcon 燃料的燃燒會產生 CO₂、煙灰和水蒸氣。VSS Unity 使用的氮基氧化劑還會產生氮氧化物,這些化合物會導致靠近地球的空氣污染。

大約三分之二的推進劑尾氣被釋放到平流層(12 公里 – 50 公里)和中間層(50 公里 – 85 公里),在那裡它可以持續至少兩到三年。發射和再入過程中的極高溫度也會將空氣中的穩定氮轉化為活性氮氧化物。

這些氣體和顆粒對大氣有許多負面影響。在平流層,水蒸氣分解形成的氮氧化物和化學物質將臭氧轉化為氧氣,耗盡保護地球生命免受有害紫外線輻射的臭氧層。水蒸氣還會產生平流層雲,為這種反應以比其他方式更快的速度發生提供​​表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空旅遊蓬勃發展,導致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煙灰到大氣中吸收熱量,導致全球變暖。大氣冷卻也可能發生,因為由排放的水蒸氣形成的雲將入射的陽光反射回太空。消耗殆盡的臭氧層也會吸收更少的入射陽光,從而減少平流層的熱量。

英國研究報告6,火箭在同一時期排放的氮氧化物是英國最大的熱電廠的四到十倍 。太空飛行中四名左右遊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是長途飛行中每位乘客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50 到 100 倍。

太空旅遊的下一步,要挑戰太空移民7

2017 年 SpaceX 公司的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澳洲舉辦的國際太空會議(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IAC),演講「讓生命成為多行星(Making Life Mulitiplanetary)」的太空移民概念,並在 90 分鐘內將其有效載荷運送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擘劃人類的未來太空挑戰。

讓生命成為多行星。影/SpaceX

目前在美國德州的 Boca Chica 火箭發射場組裝星際太空船(Starship)已經到了最後發射前準備階段,太空船高度達 120 公尺,使用液態氧和甲烷作為燃料。這艘太空船可重複使用,能一次將多達 100 人或 100 噸的貨物送入太空。這一次測試將先測試人類第一次在地球上的「異地飛行」,從美國德州發射進入太空,進入太空軌道繞著地球,再返回大氣層降落到美國夏威夷艾島,成為實質上的異地「太空旅遊」,讓我們拭目以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太空探索與科學創新計畫

外太空的環境充斥著太陽輻射或宇宙高能粒子,當太陽表面劇烈活動時,散發出來的輻射或電漿粒子,會造破壞衛星的功能,甚至有時候會威脅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的健康。

我國「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於2019年1月15日由行政院核定,「外太空探索與科學創新計畫」是規劃項目之一;目前國家太空中心的外太空探索,正規畫地球以及月球的科學探索議題。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Space Tourism
  2. National Space Society ,〈Charles D. Walker Biography
  3. 維基百科,〈United Launch Alliance
  4. SpaceX官網,〈Dragon
  5. 維基百科,〈Boeing Starliner
  6. 2020,Eloise Marais ,〈Space tourism: Rockets emit 100 times more CO2 per passenger than flights
  7. 維基百科,〈SpaceX星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黃 正中_96
8 篇文章 ・ 7 位粉絲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研究員。勿忘對科學研究的熱情,勇敢築夢,實現夢想…...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從「衛生紙」開始的環保行動:一起愛地球,從i開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03 ・1604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否也曾在抽衛生紙的瞬間,心頭閃過「這會不會讓更多森林消失」的擔憂?當最後一張衛生紙用完,內心的愧疚感也油然而生……但先別急著責怪自己,事實上,使用木製品和紙張也能很永續!只要我們選對來源、支持永續木材,你的每一個購物決策,都能將對地球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氧化碳是「植物的食物」:碳的循環旅程

樹木的主食是水與二氧化碳,它們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利用這些碳元素形成枝葉與樹幹。最終這些樹木會被砍伐,切成木材或搗成紙漿,用於各種紙張與木製品的製造。

木製品在到達其使用年限後,無論是被燃燒還是自然分解,都會重新釋放出二氧化碳。不過在碳循環中,這些釋出的二氧化碳,來自於原本被樹木「吸收」的那些二氧化碳,因此並不會增加大氣中的碳總量。

只要我們持續種植新樹,碳循環就能不斷延續,二氧化碳在不同型態間流轉,而不會大量增加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總量。因為具備循環再生的特性,讓木材成為相對環保的資源。

但,為了木製品而砍伐森林,真的沒問題嗎?當然會有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說:從吸碳到固碳的循環

砍對樹,很重要

實際上,有不少木材來自於樹木豐富的熱帶雨林。然而,熱帶雨林是無數動植物的棲息地,它們承載著地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當這些森林被非法砍伐,不僅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黃碳,也就是那些大量儲存在落葉與土壤有機質中的碳,會因為上方森林的消失重新將碳釋放進大氣之中。這些原本是森林的土地,將從固碳變成排碳大戶。

不論是黃碳問題,還是要確保雨林珍貴的生物多樣性不被影響,經營得當的人工永續林,能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是紙漿和木材的理想來源。永續林的經營者通常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木材反覆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成,因此不用再砍伐更多的原始林。在這樣的循環經營下,我們才能不必冒著破壞原始林的風險,繼續享用木製品。

圖說:人工永續林的經營者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

如何確保你手中的紙張來自永續林?

如果你擔心自己無意中購買了對環境不友善的商品,而不敢下手,只要認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並且從森林到工廠、再到產品,流程都能被追蹤,為你把關每一張紙的生產過程合乎永續。

圖說:只要認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

家樂福「從 i 開始」:環境友善購物新選擇

不僅是紙張,家樂福自有品牌的產品都已經通過了環保認證,幫助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實踐環保。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這代表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符合多項國際認證永續發展標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 i 開始」涵蓋十大環保行動,從營養飲食、無添加物、有機產品,到生態農業、動物福利、永續漁業、減少塑料與森林保育,讓你每一項購物選擇都能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無論是買菜、買肉,還是日常生活用品,都能透過簡單的選擇,為地球盡一份力。

圖說: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2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太空夢成真!自費就能上太空?SpaceX 與賈里德如何推動載人航太新里程碑
PanSci_96
・2024/11/21 ・232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北極星黎明:開創商業太空漫步的新紀元

2024 年 9 月 10 日,載人航太任務迎來了歷史性的突破。由美國富豪賈里德·艾薩克曼率領的四名太空人,乘坐 SpaceX 的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和龍飛船(Crew Dragon),開始了為期五天的「北極星黎明 Polaris Dawn」任務。這次任務實現了人類首次商業太空漫步,並打破了過去五十年人類距離地球最遠的紀錄。這也是美國四十多年來首次推出的新設計太空衣,進行了「人體測試」。

這次任務的成果不僅僅令人振奮,還為未來的商業航太業開啟了新的篇章。為了解這次突破的意義,我們先一起來體驗「北極星黎明」任務的精彩旅程。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這位賈里德是何許人也?

賈里德·艾薩克曼,現年 4 1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美國富豪,擁有零售支付公司的成功經歷。他還是一名充滿冒險精神的飛行家,駕駛輕型飛機創下環球飛行的紀錄,並且會操縱戰鬥機與進行特技飛行。他甚至創辦了「私人空軍」公司德拉肯國際,為美軍訓練飛行員。

賈里德對飛行的熱愛讓他不斷追求新的高度,最終使他與 SpaceX 合作,共同邁向更遙遠的天空。2021 年,他啟動了「靈感四號 Inspiration 4」任務,選擇了三名來自不同背景的一般人,與他一同踏上三天的太空旅程。這次任務向世界展示,普通人也有機會踏上太空,而不僅僅是經過嚴苛訓練的專業太空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賈里德並不滿足於此。他希望飛得更高、更遠,甚至挑戰從太空船內走向船外,完成首次商業太空漫步。這便是「北極星黎明」任務的起源。

太空漫步的挑戰

太空漫步並非簡單地穿上太空衣、打開艙門便能完成。以國際太空站為例,太空人在漫步之前需要進入氣閘艙(Airlock),一個介於太空站內部和太空之間的小房間。在氣閘艙中,太空人需要進行數小時的「預呼吸(Pre Breath)」過程,以降低大氣壓力,適應太空衣中的低壓環境,並避免潛水時常見的減壓病風險。

然而,SpaceX 的龍飛船並未設計氣閘艙,這意味著要讓太空人進行漫步,就必須將整個太空艙降壓至真空狀態,再在太空漫步結束後重新加壓。因此,團隊對龍飛船進行了大幅改造,增強了生命維持系統,並安裝了更多氮氣與氧氣槽。

此外,SpaceX 原先設計的太空衣是艙內使用的(IVA Suit),僅用於緊急情況下保護太空人,並不適合太空漫步。為了這次任務,SpaceX 不得不設計一款全新的艙外太空衣(EVA Suit),這是美國自四十年前以來首次設計新型艙外太空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極星黎明任務的突破

2024 年 9 月,SpaceX 成功發射「北極星黎明」任務,這是首次由私人機構執行的太空行走任務,開創了商業太空探索的新紀元。 圖/envato

在完成了艱鉅的準備工作後,「北極星黎明」任務終於在 2024 年 9 月 10 日順利升空。這五天的旅程充滿挑戰與創舉,為商業航太寫下了新的篇章。

任務的前兩天,重點是進入 1400 公里高的軌道,這是自 1972 年阿波羅 17 號以來人類距離地球最遠的記錄。此外,兩名任務專家莎拉·吉利斯(Sarah Gillis)和安娜·梅農(Anna Menon)也成為飛得最高的女性。

在完成軌道調整後,第三天的重頭戲——商業太空漫步正式開始。龍飛船內部的氣體被排空後,賈里德和莎拉輪流將身體探出艙外,進行了一系列新太空衣的測試,而其餘兩名組員則留在艙內監控系統。這次太空漫步雖然並未像電影中那樣「漫步」在太空,但其意義非凡,因為這是由私人資金支持的商業艙外活動。

科學研究與未來展望

除了太空漫步之外,任務組員還進行了多項科學實驗和技術測試,包括微重力對人體各器官的影響研究,這些研究對於人類未來長時間在太空生活至關重要。此外,團隊還測試了星鏈(Starlink)雷射通訊技術,以提高太空中數據傳輸的效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任務期間,任務專家莎拉·吉利斯還在太空中用小提琴演奏了《雷伊主題曲》,並通過星鏈技術將影片傳送回地球,與全球音樂家合作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演出。

任務的最後一天,龍飛船安全返回地球,成功在墨西哥灣降落,為這次史無前例的太空任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北極星黎明的意義

商業航太突破在即,未來實現太空旅行的可能或許離我們越來越近。圖/envato

對於熟悉太空史的朋友來說,這次的太空漫步似乎並不如 1960 年代的雙子星任務那樣驚險。然而,真正的突破在於「商業」二字。這次任務由賈里德自掏腰包資助,展示了商業公司在航太探索中的潛力,就像 SpaceX 在過去二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任務中進行的大量技術測試和科學研究,證明了這不僅僅是富豪的太空旅遊,而是一次充滿挑戰的科學與技術驗證任務。這些經驗和技術將成為未來挑戰月球與火星的重要基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極星黎明」任務雖然已經結束,但賈里德的太空夢還在繼續。這只是「北極星計畫」的第一步,未來還有至少兩次任務正在籌備中,其中第三次任務將搭乘 SpaceX 的星艦(Starship),進行首次載人飛行。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更多私人資金的投入,還可以期待人類接下來在商業航太領域能取得更多突破。在未來,要來趟真正的太空之旅,看來除了熱愛科學,還需要努力賺錢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深海發現大型礦場和「暗氧」!是能源危機的希望還是潘朵拉之盒?
PanSci_96
・2024/09/21 ・233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深海的暗氧:無光環境中的神秘氧氣生成

深海,被譽為地球最後的未開發疆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奧秘。數千公尺深的海底沉積了數量龐大的多金屬結核,這些礦物因含有大量珍貴金屬,對現代技術,尤其是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然而,科學家在探索這些結核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種神秘的現象:暗氧,即在無光的深海環境中生成氧氣的過程。這一發現不僅可能改變我們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還可能重新定義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故事。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長期以來,科學界普遍認為氧氣的生成依賴於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類及一些細菌透過陽光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發生在地球表層和淺水區域,是維持大氣和海洋中氧氣含量的核心機制。根據這一觀點,只有在陽光能夠到達的區域,氧氣才能被生成。因此,對於深達數千公尺的深海區域,我們的認識是,氧氣主要來自於表層水透過洋流輸送到深處。

然而,深海中缺乏光源,光合作用無法進行,這意味著氧氣在深海中的供應受到限制。雖然洋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氧氣輸送到深海,但這一過程極其緩慢,往往需要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完成一次循環。因此,科學家一直認為深海是一個缺氧的環境。

多金屬結核的發現,是新能源的關鍵,還是海洋生態的災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家對深海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並發現了錳結核(英語:Manganese nodules),又被稱為多金屬結核這一珍貴資源。多金屬結核是富含金屬的岩石,其主要成分包括鈷、錳和鎳等金屬。這些結核廣泛分佈於全球深海區域,尤其是太平洋海域,儲量高達數兆噸。這些金屬對綠色能源技術,如電池生產,具有極高的價值,吸引了全球各國的關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些結核不僅是地球資源的寶藏,它們還隱藏著另一個重要的發現。2013 年,科學家安德魯·斯威特曼(Andrew Sweetman)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里珀頓區域進行深海研究時,意外地發現,在封閉的深海水域中,氧氣濃度竟然有所增加。這一現象引發了科學界的極大關注。

科學家探索深海的多金屬結核時,意外發現「暗氧」的存在。 圖/envato

暗氧的生成機制

斯威特曼的研究團隊推測,深海中的多金屬結核可能在某些化學條件下,充當了天然電池。這些結核通過電化學反應將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從而在無光的環境中產生了氧氣。為了驗證這一假設,團隊在實驗室中模擬了深海環境,並確實觀察到氧氣從結核生成的現象。

不過,這一過程並非如想像中簡單。根據實驗數據,某些海底結核表面的電壓僅為 0.95 伏特,卻能夠生成氧氣,這與理論上需要的 1.6 伏特電壓不符。研究團隊進一步推測,這可能與結核的成分有關,例如含鎳的錳氧化物可能起到了催化作用,降低了反應所需的能量。此外,結核表面的不規則排列及空隙可能也促進了電子轉移和水的分解。

暗氧的發現挑戰了我們對氧氣生成的傳統理解。過去我們認為,地球上的氧氣主要來自於光合作用,但這一現象表明,甚至在無光的深海環境中,氧氣也能通過無機物的電化學反應生成。這意味著,我們對於地球早期氧氣循環及生命演化的認識可能存在重大疏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金屬結核的形成需要氧氣,而這些結核大量出現在深海中,是否表明早期地球上就已經存在非光合作用的氧氣生成機制?如果是這樣,暗氧是否可能推動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這一問題仍然未有定論,但暗氧的發現無疑為生命起源的研究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未來的挑戰:開採深海資源還是守護地球最後的「淨土」?

除了科學研究的價值,多金屬結核也吸引了全球對於深海資源開採的興趣。這些結核富含稀有金屬,特別是對電池生產至關重要的鎳和鈷。然而,大規模的深海開採可能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對於發現的深海資源,是要開採?還是選擇守護海洋生態? 圖/envato

首先,深海採礦可能導致噪音和光污染,破壞深海生物的棲息地。此外,採礦過程中產生的懸浮物可能對海洋生物,尤其是水母等生物造成生理負擔。研究顯示,水母在模擬的採礦環境中會因應對懸浮物而消耗大量能量,這可能削弱其免疫系統並降低生存率。

因此,雖然深海資源的開採看似能解決當前的能源危機,但國際間對此議題的爭議仍然持續。全球已有32個國家支持暫停或禁止深海採礦,呼籲進行更多的生態影響研究以確保環境保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暗氧的發現,不僅為科學研究帶來新的挑戰,也為深海資源的開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能源危機與生態保護之間,我們需要尋找平衡點。未來的技術或許能夠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模擬自然過程生成多金屬結核,從而實現可持續的資源開採。

此外,暗氧現象的發現也為探索外星生命提供了新的思路。當我們在其他行星上發現氧氣時,不一定意味著那裡存在光合作用生物,可能是類似多金屬結核的無機反應在默默進行。這一發現或許將改變我們對地外生命的定義與尋找方式。

深海的秘密仍在不斷被揭開。從暗氧的發現到多金屬結核的開採,這片未開發的疆域將在未來的科學探索與資源爭奪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能源危機的解決還是生態系統的保護,我們都應以謹慎且負責任的態度面對這一未知的領域,避免打開潘朵拉之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