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1

4
0

文字

分享

1
4
0

通過巴拿馬運河——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連接「樓梯」│環球科學札記(39)

張之傑_96
・2021/08/11 ・273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作者 / 張之傑

船隻到了科隆,需要等候通知,才能進入運河。一般來說,郵輪到達科隆的第二天就可以通過,貨輪、油輪要等多久,就很難說了。

六月十九日,和平號通過運河。五時二十分,天還沒亮,響起廣播:「即將通過運河,已開放七樓船橋。」所謂的「巴拿馬運河船橋觀光」開始了。我們五時三十分到達七樓船橋,已有不少人。六時,舊運河(左側)及新運河的入口在望。我們走舊運河。

巴拿馬運河有兩條水道,和平號即將進入左側水道。圖/作者攝

六時五十五分,廣播:「加通水閘已打開閘門,約40-50分鐘後通過。」七時二十五分,通過橫跨運河,猶未通車的世紀大橋。七時三十分,進入加通船閘的第一道水閘(下閘室)。船閘處有兩條水道,和平號右側有巴哈馬的Sunrise Ace 號大型貨輪。當船隻進入水閘,後方的閘門隨即關上,形成一個封閉空間(閘室)。由加通湖引進的湖水注入閘室,當水位和下一個閘室(中閘室)一致時,就可開啟前方的閘門,讓船隻進入。閘門的開啟方式,是將左右兩扇閘門,各自撇向壁龕。

七時五十分,廣播:「加通船閘有三個閘室,長2.2公里,通過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和平號已靠近第一個閘室下閘室。七時五十七分,船隻進入下閘室,停止自身動力,由兩側的軌道拖車(和平號左右各一輛,Sunrise Ace左右各兩輛),以鋼纜拖著緩緩前進。我們在船橋觀察,只能看到船頭的情形。Sunrise Ace比我們先進入右側水閘,也就是走在我們前頭,可以看到船尾的操作情形。原來船尾不是往前拉,而是向後扯。左右各一輛軌道車,以鋼纜扯著船隻,隨時調整,使之打直,以免歪向一邊撞到運河壁。Sunrise Ace比和平號寬,屬於所謂的Panamax(巴拿馬極限),通過水閘幾乎貼著運河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船尾以軌道拖車左右拉扯,以免撞到運河壁。圖/作者攝

九時正,通過加通閘的最後一道閘門,進入加通湖。九時二十分,廣播:「加通湖海拔26米,面積560.5平方公里。」我們經過三道閘門,總共升高了二十六米。廣播附帶提到運河通行費用以噸位計。二○一○年挪威籍郵輪明珠號支付三十七萬美元,破最高紀錄。最低費用為一九二八年美國作家、冒險家哈里波頓(Richard Halliburton)泳渡運河,象徵性支付36美分。

和平號由軌道拖車拖拉,即將進入加通水閘最後一個閘室;進入加通湖後,水位較海平面上升26米。作者攝

和平後進入加通湖後,以自身動力航行一段路,隨即停止不動,似在等待通知。停了約半小時,即10:00左右,又開始起動。我趁機回房休息,主要是陽光太強,即使戴著帽子和太陽眼鏡,眼睛仍受不了。十時四十分,廣播:「前方出現導航燈,船隻在導航燈間航行。」趕緊回到七樓船橋,所謂導航燈,實際上是浮標。這時湖已變成河,船隻在浮標間航行。

十二時十五分,廣播:「左側的小鎮甘博阿(Gamboa),剛好位於運河中間位置。」十二時二十五分,廣播:本船正通過運河最窄處庫雷布拉峽谷,長一四點八公里,最窄處一九二米,是運河工程最艱鉅的一段。」十三時左右,下起大雨。上午艷陽高照,現已煙雨濛濛,視野不怎麼清楚。十三時零三分,廣播:「前方是二○○四年建成的聖德羅納大橋,向右可到美國加州,向左可至阿根廷。過了橋,不久就到佩德羅米格爾水閘,過了閘門水位下降十米。」

十四時,進入佩德羅米格爾水閘。十四時二十分,廣播:「過了佩德羅米格爾水閘,現在進入小湖米拉弗洛雷斯湖,在此可以看到米拉弗洛雷斯水閘。經過兩個閘室,共下降十六米,通過時間約一小時。最後一道閘門,重達五百噸,可好好觀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和平號由軌道拖車拖拉,即將進入佩德羅米格爾水閘,水位下降10米,進入米拉弗洛雷斯湖。圖/作者攝

十四時四十三分,通過米拉弗洛雷斯水閘的第一個閘室。十五時三十五分,通過第二個閘室,即最後一道閘門,泛美工路通過的美洲大橋在望。十五時五十三分,廣播:「正要通過美洲大橋,左方有高樓大廈的為巴拿馬城新城區,右方為老城區。過了大橋,就算進入太平洋。運河觀光廣播到此為止。」

從清晨五時二十分到此時,已「觀光」了八個多小時,真的很累。然而,累是有代價的。所讀的書上常說,由於兩大洋的水位不一致,所以要用爬樓梯的方式,由高而下或由下而高。現在才知道,這些說法全屬以訛傳訛。真實情形是,巴拿馬地峽中央地勢高,必須利用爬樓梯的方式上下,而非兩洋水位不同。各大洋相連通,哪會水位不同!

一八八一年,法國一家公司聘請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李西普為總工程師,他想以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方式直接開挖,七年後以失敗收場。一八九四年,另一家法國公司接手,改變策略,利用山谷中的一座湖泊和一條河流,作為運河的一部分。只要兩端各挖一段,接上湖泊和河流,就可以全線開通。無奈瘧疾和黃熱病肆虐,工人大批死亡,這家公司於一八九八年破產。

蘇伊士運河。圖/Wikipedia

一九○四年,美國政府從法國人手中買下運河開鑿及優先使用權。美國人吸取了兩家法國公司的經驗,利用築壩的方式,將山谷中的小湖擴大成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湖(加通湖),流進湖中的河道也變寬了,這樣不但縮短了開挖的距離,也有了足夠的水源可供注入水閘。此外貫通美國東西兩岸的鐵路,和巴拿馬的鐵路都是華人勞工修建的。美國引進大批華工參與運河工程,有了華工助力,運河工程終於於一九一四年開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巴拿馬運河的船閘寬三十三點五米,長三○四點八8米,深十二點八米;而現今的大型貨櫃船寬可達四十九米,長可達三六六米,根本無法通過,因而有擴建計劃。擴建工程由巴拿馬主導,二○○七年動工,二○一六年正式啟用。新運河與舊運河平行,運作方式相同。新運河的船閘寬五十五米,長四二七米,深十八點三米,十萬噸級的船隻也沒問題。

然而,新運河船閘所需要的注水量大,遇到加通湖枯水期,就不能經常使用。再說,通過新運河收費較高,凡是Panamax以下的船隻,仍走舊運河。和平號是艘小型郵輪,寬二十六點五米,長二五○米,當然走舊運河。我們通過舊運河時,曾遙望一艘巨輪,從新運河中緩緩通過。

過了美洲大橋,進入太平洋,離陸地愈來愈遠。離開船橋,回到房間,要好好休息一會兒了。躺在床上閉目養神,回想這八個小時的「船橋觀光」,益發覺得科普絕非小道。回台後要把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的過程翔實地寫下來,如能破除行之有年的誤謬,將是美事一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張之傑_96
107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ECU: 汽車大腦的演化與挑戰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7/02 ・379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 威力暘電子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想像一下,當你每天啟動汽車時,啟動的不再只是一台車,而是一百台電腦同步運作。但如果這些「電腦」突然集體當機,後果會有多嚴重?方向盤可能瞬間失靈,安全氣囊無法啟動,整台車就像失控的高科技廢鐵。這樣的「系統崩潰」風險並非誇張劇情,而是真實存在於你我日常的駕駛過程中。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汽車電子系統「逆天改運」的科學奧秘。究竟,汽車的「大腦」—電子控制單元(ECU),是如何從單一功能,暴增至上百個獨立系統?而全球頂尖的工程師們,又為何正傾盡全力,試圖將這些複雜的系統「砍掉重練」、整合優化?

第一顆「汽車大腦」的誕生

時間回到 1980 年代,當時的汽車工程師們面臨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把汽油引擎的每一滴燃油都壓榨出最大動力?「省油即省錢」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他們發現,關鍵其實潛藏在一個微小到幾乎難以察覺的瞬間:火星塞的點火時機,也就是「點火正時」。

如果能把點火的精準度控制在「兩毫秒」以內,這大約是你眨眼時間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引擎效率就能提升整整一成!這不僅意味著車子開起來更順暢,還能直接省下一成的油耗。那麼,要如何跨過這道門檻?答案就是:「電腦」的加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程師們引入了「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顆專注於特定任務的迷你電腦晶片。它能即時讀取引擎轉速、進氣壓力、油門深度、甚至異常爆震等各種感測器的訊號。透過內建的演算法,在千分之一秒、甚至微秒等級的時間內,精準計算出最佳的點火角度,並立刻執行。

從此,引擎的性能表現大躍進,油耗也更漂亮。這正是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的始祖—專門負責點火的「引擎控制單元」(Engine Control Unit)。

汽車電子控制單元的始祖—專門負責點火的「引擎控制單元」(Engine Control Unit)/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ECU 的失控暴增與甜蜜的負荷

第一顆 ECU 的成功,在 1980 年代後期點燃了工程師們的想像:「這 ECU 這麼好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能用?」於是,ECU 的應用範圍不再僅限於點火,燃油噴射量、怠速穩定性、變速箱換檔平順度、ABS 防鎖死煞車,甚至安全氣囊的引爆時機……各種功能都交給專屬的 ECU 負責 。

然而,問題來了:這麼多「小電腦」,它們之間該如何有效溝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6 年,德國的博世(Bosch)公司推出了一項劃時代的發明:控制器區域網路(CAN Bus)。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條專為 ECU 打造的「神經網路」。各個 ECU 只需連接到這條共用的線路上,就能將訊息「廣播」給其他單元。

更重要的是,CAN Bus 還具備「優先通行」機制。例如,煞車指令或安全氣囊引爆訊號這類攸關人命的重要訊息,絕對能搶先通過,避免因資訊堵塞而延誤。儘管 CAN Bus 解決了 ECU 之間的溝通問題,但每顆 ECU 依然需要獨立的電源線、接地線,並連接各種感測器和致動器。結果就是,一輛汽車的電線總長度可能達到 2 到 4 公里,總重量更高達 50 到 60 公斤,等同於憑空多載了一位乘客的重量。

另一方面,大量的 ECU 與錯綜複雜的線路,也讓「電子故障」開始頻繁登上汽車召回原因的榜首。更別提這些密密麻麻的線束,簡直是設計師和維修技師的惡夢。要檢修這些電子故障,無疑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大量的 ECU 與錯綜複雜的線路,也讓「電子故障」開始頻繁登上汽車召回原因的榜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汽車電子革命:從「百腦亂舞」到集中治理

到了2010年代,汽車電子架構迎來一場大改革,「分區架構(Zonal Architecture)」搭配「中央高效能運算(HPC)」逐漸成為主流。簡單來說,這就像在車內建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管理系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想像,整輛車被劃分為幾個大型區域,像是車頭、車尾、車身兩側與駕駛艙,就像數個「大都會」。每個區域控制單元(ZCU)就像「市政府」,負責收集該區所有的感測器訊號、初步處理與整合,並直接驅動該區的馬達、燈光等致動器。區域先自理,就不必大小事都等中央拍板。

而「中央政府」則由車用高效能運算平台(HPC)擔任,統籌負責更複雜的運算任務,例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所需的環境感知、物體辨識,或是車載娛樂系統、導航功能,甚至是未來自動駕駛的決策,通通交由車輛正中央的這顆「超級大腦」執行。

乘著這波汽車電子架構的轉型浪潮中, 2008 年成立的台灣本土企業威力暘電子,便精準地切入了這個趨勢,致力於開發整合 ECU 與區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功能的模組化平台。他們專精於開發電子排檔、多功能方向盤等各式汽車電子控制模組。為了確保各部件之間的溝通順暢,威力暘提供的解決方案,就像是將好幾個「分區管理員」的職責,甚至一部分「超級大腦」的功能,都整合到一個更強大的硬體平台上。

這些模組不僅擁有強大的晶片運算能力,可同時支援 ADAS 與車載娛樂,還能兼容多種通訊協定,大幅簡化車內網路架構。如此一來,車廠在追求輕量化和高效率的同時,也能顧及穩定性與安全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8 年威力暘電子致力於開發整合 ECU 與區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功能的模組化平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萬無一失的「汽車大腦」:威力暘的四大策略

然而,「做出來」與「做好」之間,還是有差別。要如何確保這顆集結所有功能的「汽車大腦」不出錯?具體來說,威力暘電子憑藉以下四大策略,築起其產品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1. AUTOSAR : 導入開放且標準化的汽車軟體架構 AUTOSAR。分為應用層、運行環境層(RTE)和基礎軟體層(BSW)。就像在玩「樂高積木」,ECU 開發者能靈活組合模組,專注在核心功能開發,從根本上提升軟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 V-Model 開發流程:這是一種強調嚴謹、能在早期發現錯誤的軟體開發流程。就像打勾 V 字形般,左側從上而下逐步執行,右側則由下而上層層檢驗,確保每個階段的安全要求都確實落實。
  3. 基於模型的設計 MBD(Model-Based Design) 威力暘的工程師們會利用 MatLab®/Simulink® 等工具,把整個 ECU 要控制的系統(如煞車),用數學模型搭建起來,然後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大量的模擬和測試。這等於在實體 ECU 誕生前,就能在「數位雙生」世界中反覆演練、預先排除設計缺陷,,並驗證安全機制是否有效。
  4. Automotive SPICE (ASPICE) : ASPICE 是國際公認的汽車軟體「品質管理系統」,它不直接評估最終 ECU 產品本身的安全性,而是深入檢視團隊在軟體開發的「整個過程」,也就是「方法論」和「管理紀律」是否夠成熟、夠系統化,並只根據數據來評估品質。

既然 ECU 掌管了整輛車的運作,其能否正常運作,自然被視為最優先項目。為此,威力暘嚴格遵循汽車業中一本堪稱「安全聖經」的國際標準:ISO 26262。這套國際標準可視為一本針對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特別是 ECU)的「超嚴格品管手冊」和「開發流程指南」,從概念、設計、測試到生產和報廢,都詳細規範了每個安全要求和驗證方法,唯一目標就是把任何潛在風險降到最低

有了上述這四項策略,威力暘確保其產品從設計、生產到交付都符合嚴苛的安全標準,才能通過 ISO 26262 的嚴格檢驗。

然而,ECU 的演進並未就此停下腳步。當ECU 的數量開始精簡,「大腦」變得更集中、更強大後,汽車產業又迎來了新一波革命:「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軟體定義汽車 SDV:你的愛車也能「升級」!

未來的汽車,會越來越像你手中的智慧型手機。過去,車輛功能在出廠時幾乎就「定終身」,想升級?多半只能換車。但在軟體定義汽車(SDV)時代,汽車將搖身一變成為具備強大運算能力與高速網路連線的「行動伺服器」,能夠「二次覺醒」、不斷升級。透過 OTA(Over-the-Air)技術,車廠能像推送 App 更新一樣,遠端傳送新功能、性能優化或安全修補包到你的車上。

不過,這種美好願景也將帶來全新的挑戰:資安風險。當汽車連上網路,就等於向駭客敞開潛在的攻擊入口。如果車上的 ECU 或雲端伺服器被駭,輕則個資外洩,重則車輛被遠端鎖定或惡意操控。為了打造安全的 SDV,業界必須遵循像 ISO 21434 這樣的車用資安標準。

威力暘電子運用前面提到的四大核心策略,確保自家產品能符合從 ISO 26262 到 ISO 21434 的國際認證。從品質管理、軟體開發流程,到安全認證,這些努力,讓威力暘的模組擁有最高的網路與功能安全。他們的產品不僅展現「台灣智造」的彈性與創新,也擁有與國際大廠比肩的「車規級可靠度」。憑藉這些實力,威力暘已成功打進日本 YAMAHA、Toyota,以及歐美 ZF、Autoliv 等全球一線供應鏈,更成為 DENSO 在台灣少數核准的控制模組夥伴,以商用車熱系統專案成功打入日系核心供應鏈,並自 2025 年起與 DENSO 共同展開平台化量產,驗證其流程與品質。

毫無疑問,未來車輛將有更多運作交由電腦與 AI 判斷,交由電腦判斷,比交由人類駕駛還要安全的那一天,離我們不遠了。而人類的角色,將從操作者轉為監督者,負責在故障或斷網時擔任最後的保險。透過科技讓車子更聰明、更安全,人類甘願當一個「最弱兵器」,其實也不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1

4
1

文字

分享

1
4
1
海上救援和逃生演習——和平號順利歸航│環球科學札記(58)
張之傑_96
・2021/12/22 ・231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 / 張之傑

和平號第一○一回約有乘客一千人,不少已七老八十,年紀最大的一位已九十四歲,一百多天下來,難道沒人有個三長兩短?有倒是有,不過沒人喪亡。我們臨下船時,有位船上的職員說:「你們一○一回真幸運!」

和平號。圖/Wikipedia

六月四日,風浪很大,整天覺得暈暈的。晚餐到四樓進餐,有四位台灣團員在門口等候,我們一起進去,八人的桌子我們佔了六席。一位團員告訴我,行動不便的C先生,因前列腺問題,尿不出尿來,他們同室的三位年輕人(也六十幾了)把他抬到醫務室,導尿後已躺了一天。

七月二十九日,午餐後在八樓散步,發現有位日本畫家中村洋一用毛筆為人畫像。我們過去了解一下,才知道要領號碼牌。我們拿到十二號,當時他正為二號作畫。請他畫像要自備紙張,到小賣部去買,已賣完了,只好用複印地圖的反面充當畫紙。時間還早,內人要去上日語課,約定下午三時由我帶著號碼牌和畫紙到八樓會合。

我們到達時,早已過了號。中村先生作畫極快,畫一張小畫不過三、四分鐘,我們拿出那張 A3 的銅板紙,他並沒拒絕。狼毫落紙有聲,不到五分鐘就勾勒出兩人的神情,還落上款,寫上日期。有位北京畫家曾對我說,用毛筆作素描最難,沒想到在船上遇到了。中村先生臨下船才為人作畫,而且只畫一天,我們剛好趕上,不是緣分是什麼?

我們剛取到畫作,突然響起廣播:「有人因急症,將在硫磺島海域送醫,八至十樓甲板關閉,以便直升機降落。」這是啟程以來從沒遇到過的事,不免引起大家關注。急症病人應該是日本人,如果是華人,我們應該有所耳聞。事後才知道,果然是位日本老先生,他午餐時心臟病發作,已送往醫務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一天惜別晚宴,船上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我們的管家、常見的餐廳服務生等,和從沒見過的廚物人員,都唱著歌,揮著手,出來和大家告別。是的,一○三天旅程即將結束,已是勞燕分飛的時候了。

晚宴後響起廣播:「因天候不佳,送醫行動延至明晨六時。明日清晨八至十樓甲板關閉,以備救難直升機降落。」翌日(七月三十日),不到清晨六時就響起廣播:「救援行動已結束,和平號將繞行硫磺島一周,然後繼續航行,抵達橫濱時間不變。」

救援行動不許靠近,有位游先生以長鏡頭錄下整個救援過程,秀出錄影給我看。和平號八樓甲板太小,不能降落,國際救援組織的直升機垂吊下一人,病人早已躺在擔架上,直升機將救援者和擔架一起吊到機內,隨即飛往硫磺島急救,再轉往日本。游先生對我說,這趟救援一百萬日元跑不掉。

海上救援。從直昇機下來的救援人員,和躺在擔架上的病患,一起吊到直升機上。圖/李枝福攝

吃過早餐,約七時四十分,到八樓甲板,發現和平號向南航行,已繞到硫磺島西側,島上的火山口清晰可見。海濱噴氣口噴出的氣體,似乎可以聞到硫磺氣味。有位日本乘客站在船舷窗前,合十對著硫磺島膜拜。二戰時美日曾在此血戰,雙方傷亡慘重,日軍戰死二三七八六人。和平號完成救援工作繞行硫磺島一周的目的已不言可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海上救援,想起每月一次的逃生演習。四月二十日我們一上船,還沒收拾好行李就響起逃生訓練(演習)的廣播。此後乘客每月演習一次,工作人員每週演習一次。雖屬例行工作,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發生船難,這樣的演習應可發揮作用。

每月一次的逃生演習。圖/作者攝

逃生演習所有乘客必須參加,各人取下房間衣櫃頂層的救生衣,穿綁整齊,到八樓指定地點集合。管家負責將各個房間的人清空。經過刷ID卡,確認所有的乘客皆已到齊,響過幾次逃生警報後結束,整個過程約一小時。環球期間我們作過四次逃生演習,但從沒真正登上過救生艇。

吊掛船尾的救生艇。圖/作者攝

和平號的救生演習,悉依「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公約)的規定執行。SOLAS公約的訂定,和鐵達尼事件有關,一九一二年鐵達尼號擦撞冰山沉沒,二二二四名人員死難一五一四人,此事引起國際關注。一九一四年,通過SOLAS公約,經過多次修訂和補充,已擴展至郵輪安全的各個方面,要求極為嚴格。

SOLAS公約規定,郵輪配置的救生設備數量,必須為滿載人數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五;水密艙高度需延伸至最高一層連續水密艙壁甲板;所有的救生艇必須能在發出棄船信號三十分鐘內,載足全部乘客和用具降落水面。鐵達尼號事件死亡眾多的主要原因,是救生艇不足,水密艙高度太低,以及船員和乘客欠缺逃生演練所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和平號的救生艇懸掛在九樓船舷外側,每側封閉式二艘,敞開式五艘,都有螺旋槳,這些救生艇是供乘客逃生用的。技術工人每天不停地在救生艇及其懸掛架爬上爬下,作各種檢查和上漆工作。六月十一日我們參觀八樓船頭的駕駛艙時才知道,船上掛著的滾筒狀設備,原來是塑膠救生筏,卸除外殼,落入海中就會自動充氣張開,這是供船員們用的。

船員用的救生塑膠筏。圖/李枝福攝

如今科技進步,藉著雷達和聲納,只要小心謹慎,就可以防止觸礁、撞船或撞冰山一類的事發生。藉著氣象雲圖和天氣預報,可避開颱風或颶風。唯有意外事故所引發的火災難以避免,這從SOLAS公約有關防止火災的條款特別多、特別細可以看出端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神秘的火燄舞——緬懷逝去的祖先│環球科學札記(57)
張之傑_96
・2021/12/15 ・209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作者 / 張之傑

拜寧族的火焰舞,起源於慶祝新生嬰兒誕生,或迎接收穫季節,或緬懷逝去的祖先,此外也是男孩的成年禮儀式。火焰舞只允許男子參加,女子和兒童不許參加甚至觀看。

我們到達時,有些村童在廣場靠近小溪處,用枯枝落葉燃起小規模野火,學習大人的火焰舞,即踩火活動。我忘了清明掃墓時因煙燻而眼睛不適的教訓,因靠得太近,再次被薰得眼睛紅腫發痛,一度睜不開眼睛。

這時一位老奶奶帶領一些村童坐在地上,身上披著撕開的香蕉葉,從頭披到腿部。她雙腳踏著竹筒梆子,用木棒連續敲擊,口中念念有詞。另一批身上披著香蕉葉、臉上和手臂上塗著白粉的村童,根據敲擊的韻律在原地踏步跳躍。

參訪過高林村,吃過村民們為我們準備的食物,天色已漸漸暗下來。根據《船內新聞》,這天十七時五十五分日落。太陽下山後,小廣場開始清場,不再有孩童嬉戲。四周也劃出界線,不許觀眾近前。村民將一堆柴火搬到廣場中央。當天色更暗些,小廣場一側響起叩叩叩的木杵敲擊聲,應合著嘔嘔嘔伊呀、嘔嘔嘔伊呀的呼喊聲,火焰舞即將開始了。

這張照片顯示頭上戴的裝飾是保護頭面部的,陰部也用一圓形裝置保護。圖/李枝福攝

這時柴火已經點燃,這是廣場中的唯一光源。黑影幢幢中,十幾位舞者(實際上是降神者)只能看出頭上插著兩片顏色較淺,狀如鳥翼,上有環狀紋的裝飾,其餘一團烏黑,什麼也看不出來。直到看到業餘攝影家李枝福先生用高感光度長鏡頭拍下的照片和錄影,才知道個大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火焰舞暨神秘又神聖,行前工作人員一再交代,火焰舞有很多禁忌,如不許詢問等,可是高感光度的長鏡頭讓我們略窺其奧秘。舞者們從頭部到臀部,披著香蕉葉等新鮮植物,披裹得像隻穿著蓑衣的猩猩。頭上套著鳥喙狀裝飾物,可能是保護頭面部的。陰部戴著護具,看不出是用什麼做的。大腿上裹著香蕉葉,小腿上裹得較厚,狀如圓滾滾的綁腿。腳上似乎也墊著植物莖葉。

至於頭上插的兩扇繪有環紋的鳥翼狀裝飾物,少數變異成其他形狀,譬如長方形或團扇形,上頭畫著十字架。還有人圍在兩扇狀如合攏起來的貝殼的圓筒中,材質可能是用竹篾編成,上頭有深淺相間的圖案,圓筒頂端插有一根黑白相間、相當長的的朝天錐。

身上披掛新鮮枝葉,腿上裹著香蕉葉綁腿,頭戴鳥形、蝶形等裝飾的舞者。圖/李枝福攝

十幾位舞者站在樂者(擊搗木杵者)的對側,中間隔著柴火堆。隔一段時間就有人添加柴火,使之維持旺度。起先一位舞者踏著奇異的舞步走出來,繞著熊熊的柴火堆擺動身軀。舞者忽然衝進火推,踏出及踢出的火星迸散,四周隨之響起驚呼聲。接著出場的加多,有時幾位舞者接二連三地躍入火中。少數幾位還在火堆上站立有頃,令人怵目驚心。

我漸漸看出來,舞者大多踢著火,而非踏著火而過。踢起來的火星飛揚,營造出舞者被火焰包裹的效果。圍著兩扇狀如合攏起來的貝殼的圓筒中的舞者,似乎沒見有人躍入火中。為了存真,我用手機錄了幾段。正觀看著,有位當地人過來用英語對我說:「你們要上車了。」看看腕表,十九時三十分,距離預定的上車時間還有十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位舞者從火焰中衝出,一位剛要衝入,腿部的保護裝置清晰可辨。圖/李枝福攝。

摸黑走向停車場,回頭一看,廣場上擠滿了人,比我們的人多上好幾倍,看來附近村村莊的人都來了。火焰舞還會繼續下去,據說要跳到深更半夜。工作人員拿著手電筒照明,一位日本工作人員帶我上了一輛全是華人的車,等了一段時間才湊齊人數。十九時三十五分開車,一路沒有一盞路燈,麵包車一輛接一輛,利用車燈照明,在山路上蜿蜒,二十時三十分回到碼頭。

回到船上,利用中華電信的大旅行家方案,將手機的無線連結,連上筆電,將今晨和平號停靠拉包爾前寫好的一封信寄給家人和友人。信件如下:

各位:

今天是七月二十四日,將停靠巴布亞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和平號每到一個地方的前一兩天,往往播映與該地有關的電影。前天播映《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從中可以看出端倪。

二戰時,日軍攻佔拉包爾,利用戰俘(包括國軍戰俘)營建強固工事,駐紮十一萬日軍,企圖進攻澳洲。一九四三年,山本五十六自拉包爾飛往布干維爾島視察,因密碼破譯,途中遭美軍擊落。

美軍隨即圍困拉包爾,阻斷其補及,但圍而不攻,日軍困守拉包爾直到戰敗投降。一九九四年,拉包爾火山大爆發,拉包爾舊城和港口悉遭摧毀,舊城區一帶海濱至今仍滿是鏽蝕不勘的日本軍車等裝備。

和平號停靠拉包爾,將攜帶大批募集的物質捐給村民。村民為了迎接和平號,將表演只有節慶才有的火焰舞。此行可說是日本人憑弔拉包爾古戰場,甚至悼念陣亡將士。船上的二百多名華人乘客,看出其底細的可能沒有幾人。

八時四十分於和平號七○六○室室

當日二十一時四十分開船,航向橫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