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出刊的Perspectiv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是一個探討心理學研究可重複性的特刊,這一期全部的文章都是公開的,所以大家都可以全文下載。身為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一份子,我有義務也很希望跟大家分享這個訊息!這個特刊會發生有幾個原因,當然都是跟一些學術界的醜聞有關,例如2011年荷蘭的心理學家Diederik Stapel偽造研究結果的消息,再者美國的心理學家Daryl J. Bem2011年探討人對於性刺激有莫名的驅力之研究也被發現無法重複。這些研究並不是發表在默默無名的期刊,其實都是在非常有名的期刊,顯示至少有三位相關領域的研究者看過那個研究,也認為這個研究是沒有問題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首先,審查委員真的很難從文章中知道結果有沒有問題,除非自己也做過非常類似的實驗,才能夠比較知道結果是否有問題。再者,如果研究者存心要欺騙,其實審查人也沒辦法做甚麼,就是被騙到底。最後,在一些情形下可能審查委員和研究者認識,所以就比較通融或甚至串通,日前才有一個醜聞就是有個韓國研究者為了讓自己可以審到自己的文章,所以改了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研究者也是人,所以人際關係對於研究發表有其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費雪兄弟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四十多位知名的喜劇演員與小丑,包括席德.西薩(Sid Caesar)、傑奇.梅森(Jackie Mason)、小丑布林可(Blinko the Clown),並出版《假裝世界永遠滑稽》(Pretend the World Is Funny and Forever )一書發表他們的研究。
很多人都曾經對喜劇根本上和憂傷與精神病有關的說法提出質疑,費雪兄弟並不是唯一的學者。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詹姆斯.羅頓(James Rotton)深入探討霍夫曼(Hoffman)的《過往娛樂名人》(Entertainment Personalities of the Past),了解知名喜劇演員的出生與死亡年份,並以同年出生的非喜劇藝人當對照組註一。
羅頓在名為〈幽默與長壽:搞笑演員較長壽?〉(Trait Humor and Longevity: Do Comics Have the Last Laugh?)的論文中說明研究的結果,他主張喜劇演員和其他藝人的死亡年齡差不多。後續關於喜劇演員死因的研究註二也顯示,他們並沒有比較常因心臟病、癌症、肺炎、意外或自殺而身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之,沒有證據顯示每晚必須搞笑演出的明顯壓力會讓他們比較短命。
其他研究顯示,能夠笑看人生可以減少不安,羅頓的研究也呼應了這點。如果喜劇真的有影響,那麼就是有益健康。十三世紀的亨利.德.曼德維爾醫生(Henri de Mondeville)推測笑有助於病人康復,他寫道:「外科醫生應該禁止病人生氣、怨恨與難過,提醒病人歡樂可以讓人心寬體胖,哀傷讓人瘦骨如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