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之傑
因恐攻更改目的地,前往馬來西亞檳城
四月二十四日,上午九點十分的日語教室才剛上課,九點十五就響起來自船長室的廣播,先用英語,再用日語和華語,各廣播兩遍,宣佈因可倫坡發生恐攻,仍處於戒嚴狀態,可倫坡停靠取消,改為馬來西亞的檳城。
我們四月二十日啟航,二十一日(復活節)斯里蘭卡發生八起自殺炸彈恐攻事件,主謀者為回教激進組織,目標為基督徒和觀光客,炸死二五三人,炸傷五百多人。和平號得到消息後,曾宣佈可能停靠斯里蘭卡的其他港口。觀望了兩天,得知恐攻事件仍未停止,且不限於可倫坡,遂作出上述決定。
不去斯里蘭卡,難免有點失望。此行的二十三個停靠港,可倫坡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可倫坡國家博物館藏有鄭和所立《布施錫蘭山佛寺碑》。永樂七年(1409)鄭和第二次下西洋,出航前在南京刻好此碑,碑文有中文、泰米爾文和波斯文,記載布施緣由及品類,是任何一位研究鄭和的學者都想看的。一場恐攻,使我無緣看到了。
至於檳城,將近四十年前曾跟團去過,只記得到過極樂寺,以及初次吃到榴槤(當時榴槤還沒進口),其餘忘得一乾二淨。檳城位於馬來亞半島西北側,由一座島嶼(檳島)和馬來半島上的一塊土地(威省)組成,兩者以檳威大橋連結在一起,當年我造訪時這座大橋正在興建。
二○○八年,檳城首府喬治市與麻六甲舊城區,同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喬治市舊城區擁有大量殖民時期的建築物,包括政府機構、教堂、銀行、寺廟、會館、宗祠、老字號店舖和名人故居等。
臨時改變行程,檳城漫遊
五月二日清晨六時許,和平號抵達檳城,郵輪馬頭就位於喬治市舊城區東南角。這天七時零六分日出,到港時天色仍然漆黑。我們八點半下船,海關對我們十分優待,不需辦任何手續,只憑 ID 卡就可進出。要上到哪兒去?由於臨時改變行程,行前沒做任何功課。
船上說,一走出碼頭就是市區,所以絕大數船友都採自由行。我們走出已算是古蹟的港務大廳,一位船上的工作人員指著前方說,前面就是跳蛙巴士 CAT 線招呼站。我們上了巴士,問一位華裔女孩,要看名勝古蹟在哪站下車?年輕女孩說,就在我們下船的碼頭附近。既然已經上了車,就到市區看看吧,回程時再看名勝古蹟不遲。
CAT 線是免費的,愈走愈擠。車行約二十分鐘,在檳城最高樓附近的總站下車,把我們載到新城區去了。我們在新城區的超市買了些東西,吃了一頓飯。檳城華人約佔五成,語言不成問題。我們吃飯的那家印度餐廳,老闆的女兒說得一口標準華語,問起來原來她讀的是華校。
天氣太熱,要不是各帶兩瓶水,真的可能中暑!我想儘快回到郵輪碼頭,到附近看看名勝古蹟,內人實在熱得、累得受不住了,加上她的鞋子不大合腳,愈走愈痛,只好逕自回船。在港務大廳的紀念品店,給孫女和孫兒買了繪有女孩載著小男孩共騎一輛自行車的肩包和背包,這個圖案在檳城到處可以看到,莫不是代表什麼意義?
回到船上,看了船友拍的照片,才知道我們虧大了。其實走出郵輪碼頭,步行不到半小時,就可到達木頭公巷,這一帶是華人老社區,有無數紀念品店和小吃店,更有無以計數的街頭藝術。那幅廣為流傳的《姐弟共騎》,出自立陶宛青年藝術家查哈雷維奇(Ernest Zacharevic)之手。
圖:Wikipedia
《姐弟共騎》的特色是:姐姐和弟弟是畫的,自行車卻是實物。查哈雷維奇的另一幅壁畫《姐姐與弟弟》,也是畫作與實物結合。
二○一二年,查哈雷維奇在木頭公巷繪製了六幅表現當地庶民生活的壁畫,其中幾幅畫在斑駁老舊的牆壁上,營造出特殊的時空距離感。其後街頭藝術在檳城和麻六甲等地蓬勃發展,有的畫在室外,有的畫在室內,成為這幾座城市的特色之一。
船友還拍到市政廳、議會堂、康華利斯堡、聖喬治教堂、聖母升天教堂、維多利亞女王紀念鐘樓、慈濟宮、清真寺、印度教寺廟、邱公祠、張弼士故居等等,不啻是個建築博物館。他們還到了檳島東北部,伸入海中的橋狀木屋區,各橋由同一姓氏者聚居,故稱姓氏橋。姓氏橋也是觀光客麇集之處。
檳島也有不少自然景點。事後才知道,一八八四年英國人興建的植物園,距離喬治市不過八公里,沒去真的很可惜。檳島北海岸的熱帶香料園和蟲鳴大地,距離喬治市也都不遠,雇輛計程車,不用一個小時就可到達。
熱帶香料園為檳城植物保護園區與香料種植區,還有香料廚藝教室。蟲鳴大地是座模擬生態園區,內有蝴蝶園和蜻蜓園。我曾和陳維壽老師創立賞蝶協會,對蝴蝶也些了解,沒去看看就更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