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詹益智、研究助理林堂智
家長 A :「我的乖寶貝還有一隻耳朵可以聽啊,為什麼要戴助聽器?」
家長 B :「我朋友叔叔的小孩也是單側聽損啊,沒戴助聽器的他,現在還不是台大生?」
對於家有單側聽損小朋友的家長而言,因為孩子有一耳是正常聽力,配戴助聽器這個選擇,便經常會讓他們有些疑慮及卻步。家長 A 和家長 B 的說法並不罕見,甚至某些醫師或專業人士也會有類似的想法,例如可能會告訴家長「還有一耳是正常的,影響不大、沒有關係」。不過,其實每個孩子的聽損程度不同,我們沒有辦法斷定到底戴還是不戴才是標準答案。
因此,在幫孩子做決定前,我們可以先對單側聽損有更深入的了解。簡而言之,一耳的聽力正常,另一耳異常,就屬於單側聽損。若要詳細說明,則根據 The Educational Audiology Association (2017) 針對兒童單側聽損的定義,一耳聽力正常,而另一耳在不同頻率的聲音要到 20 分貝以上的音量才聽得到,即為單側聽損1。
我們再進一步細想家長 A 與家長 B 的描述: (I) 為何需要配戴聽覺輔具; (II) 小孩不戴聽覺輔具,學業成績照樣很好。
由於平時對單側聽損的刻板印象與生活經驗結合後,形成個人的看法,進而確信自己的所見所聞,慢慢地產生一種迷思,認為單側聽損的兒童不配戴聽覺輔具,也能與聽常兒童的言語與語言發展相當。然而,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嗎?
破除「迷思」:只有一眼看不清楚,你會幫孩子配眼鏡嗎?
若換個角度,孩子受損的部位不是耳朵,而是眼睛,如其中一眼視力大約為 0.1 ,相當於中度聽力損失2,孩子是否就不用配戴眼鏡進行矯正?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會建議、家長也都會選擇為孩子配戴眼鏡,因為可以避免孩子變成弱視,那耳朵為何不能依循同樣的標準呢?
過去有許多研究證實,單側聽損個案在生理、心理與學習的情境中常會面臨一些困境。在生理方面(聽能),單側聽損者在判斷聲音從哪裡來的能力上較弱,且在吵雜的環境下學習是有困難的3, 4。在心理方面,礙於聽力不佳,於吵雜環境下接收訊息的能力有限,常需要請對話者重述說過的話,且有可能與同儕溝通不良,後續產生行為問題5, 6。
在學習方面, Lieu (2004) 的研究發現單側聽損的兒童約有 22-35 % 的機率會留級,且在班級中常有行為問題5。此外,單側聽損兒童的語言測驗成績較聽常同儕低,代表他們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可能性。不過目前仍無法確認這些語言發展遲緩的單側聽損個案,日後是否能發展出與聽常同儕相當的能力7, 8。
超過四成單側聽損的孩子,聽力持續惡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項加拿大研究曾針對 108 位單側聽損個案進行 13 年的追蹤9,結果發現這群單側聽損的孩子,約有42.4 % 的聽力是持續惡化的,其中約 17.4 % 從單側惡化成雙側聽損,其餘 25 % 則是聽損的那一耳聽損程度持續加重。換言之,台灣兒童很有可能也會有聽力惡化的狀況。
因此,單側聽損兒童在確診後若能即時配戴合適聽覺輔具,的確是能減少上述提到關於生理、心理與學習的困難。另一方面,持續定期追蹤兒童聽力狀況,當發現聽力惡化時,可即時調整設定或替換更適當的聽覺輔具,讓孩子的聽能保持在最佳狀態,有助於後續各項發展和學業學習。
雙耳聆聽,讓孩子的生活與學習更便利
綜觀上述,單側聽損者的實際狀況,其實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般美好,他們的需求也需要被看見。雖然絕大多數先天性單側聽損無法復原,但仍有許多聽覺輔具能幫助孩子聆聽聲音,這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例子,配戴眼鏡是為了讓雙眼一起發揮作用看得更好。同理,讓聽損的耳朵配戴聽覺輔具也可發揮雙耳聆聽的優勢,如較能判斷聲音的來源方向、聽聲音的音質較佳等。
當然,選配輔具仍有許多需要注意的條件,例如聽損程度的輕重、耳朵與聽神經結構的完整性等等,因此,建議單側聽損者應尋求專業人員進行配戴聽覺輔具的完整評估與諮詢。
此外,孩子配戴合適的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課程,其語言發展能更為順利,進而也能奠定社交溝通的基礎。即便經過專業人員全方位評估決定暫時不戴輔具,也至少要定期追蹤聽力,並了解各種聽能環境下的溝通策略,讓單側聽損對於生活與學習工作的負向影響減到最低。
參考資料
- The Educational Audiology Association. (2017). School-Based Audiology Advocacy Series: Minimal, Mild and Unilateral Hearing Loss/Single-Sided Deafness.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aud.org/advocacy/17-advocacy-08-17.pdf (2018.08.28)
-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2018年5月9日)。身心障礙類別、鑑定向度、程度分級與基準。
- Bess, F. H., Tharpe, A. M., & Gibler, A. M. (1986). Auditory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Ear and Hearing, 7(1), 20-26.
- Rothpletz, A. M., Wightman, F. L., & Kistlera, D. J. (2012). Informational Masking and Spatial Hearing in Listeners With and Without Unilateral Hearing Loss.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55(2), 511-531.
- Lieu, J. E. C. (2004). Speech-language and educational consequences of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130(5), 524-530.
- Yoshinaga-Itano, C., Johnson, C. D. C., Carpenter, K., & Brown, A. S. (2008, May). Outcomes of children with mild bilateral hearing loss and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Seminars in Hearing, 29, 196-211.
- Tharpe, A. M. (2008). Unilateral and mild b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past and current perspectives.Trends in Amplification, 12(1), 7-15.
- Winiger, A. M., Alexander, J. M., & Diefendorf, A. O. (2016). Minimal hearing loss: From a failure-based approach to evidence-based practice.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25(3), 232-245.
- Fitzpatrick, E. M., Al-Essa, R. S., Whittingham, J., & Fitzpatrick, J. (2017).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hearing lo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56(11), 81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