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保健食品真的保健康嗎?以褐藻醣膠為例檢視「研究表示」表示了什麼

活躍星系核_96
・2019/11/06 ・5675字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SR值 541 ・八年級

  • 文/唐乃禹│國立中山大學,雙主修生物科學及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大五

從過去常聽說的魚油、銀杏、靈芝,到最近的紅龍素、龍骨精,近年來隨著天然活性萃取物的不斷開發,越來越多可能具有高度藥用價值的萃取物浮上檯面。這個商機當然不會被放過啦,這些年相關的健康食品或是保健食品不斷推陳出新。但是,這些「保健食品」,真的保健康嗎?

如何才能過得健康是現代人的焦慮,也造成保健食品「大發生」。圖/TeroVesalainen@Pixabay

忽然之間超健康?褐藻醣膠到底是什麼?

最近「褐藻醣膠」這個有點陌生的名詞開始不斷出現在新聞版面或是健康相關的媒體上,弄得大家似乎對褐藻醣膠熟悉了起來:

等宣傳相關產品好處的新聞,亦有少數資訊顯示其存在一定問題:

褐藻醣膠是什麼?

褐藻醣膠(Fucoidan)是一種具有多個硫化基的多醣體,平均分子量約為 20,000,主要的萃取方法為將褐藻類使用酸或是微波加熱來提取,以下皆稱為「萃取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褐藻醣膠的結構式。

對於褐藻醣膠相關的研究註1,最早在 1957 年由 Springer 等人提出,而後一直到 1980 年代才開始被廣泛的研究。而在台灣,對褐藻醣膠的網路討論主要是 2007 年才開始出現,可能和書籍《實證!癌症臨床醫生錄 逼迫癌細胞自殺–海藻 Fucoidan「褐藻糖膠」》在台灣出版有關係,而後續也有其他單位出版其他相關書籍。2009 年,褐藻醣膠相關產品開始出現,且也開始出現大量部落格以及論壇文章談及褐藻醣膠。當時常見不少過度誇張的用詞宣稱其效果,爾後直到 2010 年,出現第一起因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而開罰的案例。

2010 年以後褐藻醣膠相關的產品、討論及試用心得等網路聲量並沒有因此下降,而衛生局也不斷有開罰紀錄(請自行輸入「褐藻」),一直到 2018 年底才沒有新的開罰紀錄。而目前網路上查詢到的相關資料,其宣傳用詞相較之下保守許多,但仍時不時可以看到有越線疑慮的宣傳影片、文章或是新聞。

褐藻醣膠的網路熱度:藍色為褐藻醣膠、紅色為褐藻「糖」膠、黃色為其英文名 Fucoidan。圖/作者截圖,資料可詳見 Google trends

而根據目前研究資料顯示,褐藻醣膠可能具有以下的功能:

  1.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相關研究包括經由 MAPK 路徑 (Jin et al., 2010)、透過死亡訊號接受器及粒線體誘導細胞凋亡 (Kim et al., 2010)、經由 Caspase 路徑 (Yamasaki-Miyamoto et al., 2009)、經由 ERK p38 與 Pi3K/Akt 路徑(Hyun et al., 2009)
  2. 抑制癌處血管生成:抑制血管生成 (TGF↓(Yan, 2015 #20)、經由 HIF-1/VEGF(Chen et al., 2015)、NF-kB (Huang et al., 2015)、透過 miR-29b-DNMT3B-MTSS15 轉介 TGF(Yan et al., 2015)、透過PI3K/Akt/mToR 路徑 (Teng et al., 2015)、透過 JNK/C-jun/AP-1 路徑(N. Y. Lee et al., 2008)
  3. 增強傳統抗癌藥物效果:增強 Etoposide 對於 caspase 路徑的活化 (Philchenkov, 2007 #14)、使cyclophosphamide 的轉移性下降 (Alekseyenko, 2007)
  4. 增強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Ale, 2011 #12)、提高 T 細胞的 NY-ESO-1 交互表現及提高T細胞藉由 NY-ESO-1 辨識癌細胞的毒性(Hu et al., 2010)。

除抗癌相關的功能之外還有抗氧化(清除ROS)、刺激免疫 (Zhang et al., 2015)、抗病毒 (J.-B. Lee et al., 2004) 及抗發炎(Park et al., 2017) 等,各式各樣方面的研究,顯示其可能是具有潛力的廣效活性萃取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有這些研究就表示廠商可以用「有抗癌療效」來宣傳這個「健康食品」嗎?我們先來弄清楚甚麼是健康食品。

來自大海的褐藻,內含神奇的保健成分……真的嗎?圖/by Kerstin Riemer@Pixabay

等等,健康食品 vs 保健食品到底甚麼?

根據衛生部食藥署的規定,要稱為「健康食品」是必須要經過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並且通過衛生福利部所訂定的評估辦法,才可以聲稱產品是「健康食品」。而其他市面上聲稱產品是「營養保健食品」、「機能性食品」等使用相似名稱來讓民眾認知是「吃了會變健康」的食物,皆為「非」健康食品,雖然不是不健康的意思,但是表示這些食物並無政府單位的認證。

而在台灣衛生署食品藥物資料查詢中,只有一項和褐藻醣膠有關的產品通過健康食品認證,並無其他相關產品,因此在市面上多數的褐藻醣膠產品不得以健康食品方法宣傳及販賣。而且在在衛生局廣告裁罰資料庫中則可以看到非常多關於褐藻醣膠廣告用詞過於誇大而罰款的紀錄。而衛生局於 2017 年也罕見發出聲明表示褐藻醣膠目前並未經過藥物的科學檢驗。

但是有許多相關研究表示其對身體有好處,那不就表示褐藻醣膠是可以讓人更健康的產品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呃,話不是這麼說的。

研究結果有效≠產品有效≠對你有效

要判斷研究結果究竟能不能表示該物質對人體是否有益處,我們可以從以下四點去思考:

一、實證醫學金字塔:這個研究在哪一階呢?

實證醫學金字塔,是醫療藥物相關從業人員在參考一個萃取物是否具有開發成藥物潛力的判斷方法。在越上層的文獻資料,通常越具有較多的資料累積、可信度以及學界共識,表示相關文獻所指出的概念是越有可能有效的。反之,若該萃取物的研究文獻僅有較下層的文獻,則表示目前學界對於這個萃取物的研究還剛在起步、難以有共識,甚至可能兩個都是相當厲害科學家會對這個萃取物有不同的觀點。

實證醫學金字塔(6s model) 圖/作者製圖

而目前針對褐藻醣膠相關的研究,則大多數處在最下階研究論文 (Studies) 的階段,也就是還在最基礎的研究階段,表示這些論文所指出的功效還待商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研究方法結論差異:細節對結果的諸多影響

而除了相關論文的數量、品質之外,若仔細看相關論文,會發現不同研究者間會產生不同的結論。比方說對於褐藻醣膠於血管生成的作用,有些部分論文指出其具有使血管增生的效果,但是另外一部份的論文又指出其會導致抑制血管生成。而有其他研究者便針對這矛盾的現象加以研究 (Athukorala et al., 2006; Cong et al., 2016; Matsubara et al., 2005; Nishino et al., 1991),便發現由於實驗用的褐藻醣膠樣品不一,導致有不同的結果。其結果表明,使用較高分子量及較高硫酸化程度的褐藻醣膠會抑制生成,而使用較低分子量及較低硫酸化程度的褐藻醣膠則對於血管生成的影響不明顯甚至在組織培養實驗中有增生的效果。除了對血管代謝的影響外,同樣是褐藻醣膠的作用,還有對於免疫細胞的刺激作用受硫酸基和乙酰基的比例影響 (Choi et al., 2005),其抗病毒能力與分子量及硫酸化程度呈正相關 (Duarte et al., 2001) 等。

如果兩類研究皆是正確的,那麼消費者要怎麼知道,自己究竟該吃高分子量的讓自己抑制血管生成好,還是要吃低分子量的讓自己的血管增生呢?而目前關於褐藻醣膠相關的不同研究還有許多不明朗之處,因此不能簡單的只拿出數篇論文,便宣稱相關產品具有某方面的療效。

同樣是實驗結果,怎樣做如何做都會有影響啊!圖/byDarko Stojanovic@Pixabay

三、實驗方法:同樣是「實驗證實」每種實驗方法差很大

而更重要的是,褐藻醣膠目前大多數的實驗方法多為活體 (in vivo) 試驗或是體外 (in vitro) 試驗。

活體試驗使用實驗動物來實驗,通常是指作為模式生物的實驗鼠,其相關實驗配套皆發展的相當完整。實驗鼠和人類一樣是屬於哺乳類動物,雖然可以認為在實驗鼠上的實驗結果可能可以推估到人類身上,但是人並不是實驗鼠,並不表示實際使用到人類身上就一定會和實驗鼠有一樣結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體外試驗則表示是在體外進行人體組織的組織培養實驗,盡可能模擬人類身體的情況來實驗試驗萃取物對於細胞組織的影響。和實驗鼠一樣,雖然其結果可以用來推估在人類身上的效果,但是在不論多高科技的實驗室下,也不可能真實的模擬出來人體的運作,所以其結果僅能用於評估這個萃取物是否具有開發潛力。

而有些廠商宣稱,他們已經有經過「人體實驗證實」了,難道就不能夠作為確實對人體有益的證據嗎?實際上,人體作為科學實驗的材料來說,本來就是一個很「不科學」的材料,因為人類無法被「飼養」在標準化的環境下,而且彼此間的生理功能差異極大。所以嚴謹的藥物實驗規範,如 FDA 藥物認證都會要求要先做完非常嚴謹的前期研究作業,並在人體實驗中非常緩慢的速度進行實驗,並逐漸擴大實驗數量,才能夠使用數量來忽略人體間的巨大差異。而這些認證所需要的數量是上千至上萬人在嚴格管控下,還能夠確實表現出藥物的功效才能稱得上是「有效」的藥物。而大多數廠商宣稱的「人體實驗證實」,是否具有如此嚴謹且經過大量實驗的研究報告呢?

保健食品時常宣稱「經研究證實」,但尷尬的是,研究結果有效≠產品有效≠對你有效圖/by Ajale@Pixabay

四、論文品質:同樣是國外期刊品質也有差異

雖然同樣都是發表在「外國期刊」上,但是各期刊的品質差異其實很大,有些期刊的審核非常嚴格,有些非常鬆散。研究並不嚴謹、品質並不高的論文,也是有可能被接受並且發表在「國際期刊」上。就像是考試的時候有人的考卷上考的是傅立葉方程式,但是有的人考卷上是 1+1,同樣通過考試,也要根據他考的考卷來判斷他的能力。

更何況,有非常多的「國際期刊」是只要給審稿費就可以通過的期刊。同樣是「期刊論文」,被認為審核方式有問題,刊登的論文品質不受到保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保健食品,可能有效,也可能沒有效

那麼有沒有哪一種保健食品相關的研究,都沒有以上問題呢?有,但是對於這類食品,後續很可能不會停留在「保健食品」或是健康食品,而是會再進行更詳細的研究。甚至於研究出究竟是這種食物中的哪種化合物具有顯著的療效、如何讓這個化合物有效的在人體內作用,並將其有效成分萃取出來,使其具有更好更穩定並且有更多商業利益的產品,最後的產物,我們往往稱為「藥物」。

因此大多數的保健食品,除了營養補充的功能外,大多數都是還在研究其是否可以作為藥物的路上,既不代表其一定有效,也不代表其一定沒效。

既然不確定有沒有效……那多吃點水果好了。圖/by Susanne Jutzeler, suju-foto@Pixabay

雖然前面講了褐藻醣膠的壞話,但是其實還是有非常多有品質的相關研究顯示,褐藻醣膠具有作為輔助治療癌症等生理疾病問題的潛力,而且也有相關研究顯示 (Hwang et al., 2016) 只要別吃過量,對身體沒有太多害處。危險的是廠商不當的宣傳,導致民眾誤以為具有神奇的功效私下購買服用、延誤就醫。在褐藻醣膠(或其他「保健」成分)被研究的夠徹底前,在購買這類產品前,必須要認知到:

它是一個還在研究中的保健食品,可能有效,也可能沒有效──但是對荷包傷害效果很顯著

至於其他保健食品,所謂的研究顯示有效≠產品真的有效,而其他真很有效的產品成分,很可能都去做藥品了。註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備註

  1. 研究有分很多等級,這裡的研究指的是最基層的基礎研究
  2. 除了少數特殊補充品及營養補充品例外
  • 本篇大多資料來自 2019年 陳、唐、邱、薛、葉等人課堂報告所收集的資料,議題是由邱所提出,本文則為唐撰寫。

參考文獻

  1. Alekseyenko, T. V. Z., S Ya; Venediktova, A A; Zvyagintseva, T N; Kuznetsova, T A; Besednova, N N; Korolenko, T A. (2007). Antitumor and antimetastatic activity of fucoidan, a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the Okhotsk sea Fucus evanescens brown alga. 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New York, 143(6), 730-732.
  2. Athukorala, Y., Jung, W.-K., Vasanthan, T., & Jeon, Y.-J. (2006). An anticoagulative polysaccharide from an enzymatic hydrolysate of Ecklonia cava. Carbohydrate polymers, 66(2), 184-191.
  3. Chen, M.-C., Hsu, W.-L., Hwang, P.-A., Chen, Y.-L., & Chou, T.-C. (2016).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fucoidan ameliorates tumor and chemotherapy-induced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in bladder cancer-bearing mice. Oncotarget, 7(32), 51608.
  4. Chen, M.-C., Hsu, W.-L., Hwang, P.-A., & Chou, T.-C. (2015).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 inhibits tumor angiogenesis through downregulation of HIF-1/VEGF signaling under hypoxia. Marine drugs, 13(7), 4436-4451.
  5. Choi, E.-M., Kim, A.-J., Kim, Y.-O., & Hwang, J.-K. (2005). Immunomodulating activity of arabinogalactan and fucoidan in vitro.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8(4), 446-453.
  6. Cong, Q., Chen, H., Liao, W., Xiao, F., Wang, P., Qin, Y., . . . Ding, K. (2016).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ffect on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of a fucoidan from Sargassum fusiforme. Carbohydrate polymers, 136, 899-907.
  7. Duarte, M. E. R., Noseda, D. G., Noseda, M. D., Tulio, S., Pujol, C. A., & Damonte, E. B. (2001). Inhibitory effect of sulfated galactans from the marine alga Bostrychia montagnei on herpes simplex virus replication in vitro. Phytomedicine, 8(1), 53-58.
  8. Hu, Y., Cheng, S. C.-S., Chan, K.-T., Ke, Y., Xue, B., Sin, F. W.-Y., . . . Xie, Y. (2010). Fucoidin enhances dendritic cell-mediated T-cell cytotoxicity against NY-ESO-1 expressing human cancer cell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392(3), 329-334.
  9. Huang, T.-H., Chiu, Y.-H., Chan, Y.-L., Chiu, Y.-H., Wang, H., Huang, K.-C., . . . Wu, C.-J. (2015).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fucoidan represses cancer metastasis by inhibi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in Lewis tumor-bearing mice. Marine drugs, 13(4), 1882-1900.
  10. Hwang, P.-A., Yan, M.-D., Lin, H.-T., Li, K.-L., & Lin, Y.-C. (2016).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 in vitro and in vivo. Marine drugs, 14(7), 121.
  11. Hyun, J.-H., Kim, S.-C., Kang, J.-I., Kim, M.-K., Boo, H.-J., Kwon, J.-M., . . . Yoo, E.-S. (2009). Apoptosis inducing activity of fucoidan in HCT-15 colon carcinoma cells.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32(10), 1760-1764.
  12. Jin, J. O., Song, M. G., Kim, Y. N., Park, J. I., & Kwak, J. Y. (2010). The mechanism of fucoidan‐induced apoptosis in leukemic cells: Involvement of ERK1/2, JNK, glutathione, and nitric oxide.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49(8), 771-782.
  13. Kim, E. J., Park, S. Y., Lee, J.-Y., & Park, J. H. Y. (2010). Fucoidan present in brown algae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BMC gastroenterology, 10(1), 96.
  14. Lee, J.-B., Hayashi, K., Hashimoto, M., Nakano, T., & Hayashi, T. (2004). Novel antiviral fucoidan from sporophyll of Undaria pinnatifida (Mekabu).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52(9), 1091-1094.
  15. Lee, N. Y., Ermakova, S. P., Choi, H. K., Kusaykin, M. I., Shevchenko, N. M., Zvyagintseva, T. N., & Choi, H. S. (2008). Fucoidan from Laminaria cichorioides inhibits AP‐1 transactivation and cell transformation in the mouse epidermal JB6 cells. MolecularCarcinogenesis: Published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47(8), 629-637.
  16. Li, B., Lu, F., Wei, X., & Zhao, R. (2008). Fucoidan: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y. Molecules, 13(8), 1671-1695.
  17. Li, K.-L., & Lin, Y.-C. (2018). PM2. 5 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 via CREB/GSK3b/SOS1 pathway and metabolomics alterations. Oncotarget, 9(56), 30748.
  18. Matsubara, K., Xue, C., Zhao, X., Mori, M., Sugawara, T., & Hirata, T. (2005). Effects of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s on in vitro and ex vivo angiogenesis of endothelial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15(4), 695-699.
  19. Nishino, T., Nagumo, T., Kiyohara, H., & Yamada, H. (1991).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anticoagulant fucan sulfate from the brown seaweed Ecklonia kurome. Carbohydrate Research, 211(1), 77-90. doi:https://doi.org/10.1016/0008-6215(91)84147-7
  20. Park, J.-H., Choi, S.-H., Park, S.-J., Lee, Y., Park, J., Song, P., . . . Song, C.-H. (2017).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us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 in a full-thickness dermal excision rat model. Marine drugs, 15(4), 112.
  21. Teng, H., Yang, Y., Wei, H., Liu, Z., Liu, Z., Ma, Y., . . . Zou, X. (2015). Fucoidan suppresses hypoxia-induced lymphangiogenesi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mouse hepatocarcinoma. Marine drugs, 13(6), 3514-3530.
  22. Yamasaki-Miyamoto, Y., Yamasaki, M., Tachibana, H., & Yamada, K. (2009). Fucoidan induces apopto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caspase-8 on human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7(18), 8677-8682.
  23. Yan, M.-D., Yao, C.-J., Chow, J.-M., Chang, C.-L., Hwang, P.-A., Chuang, S.-E., . . . Lai, G.-M. (2015). Fucoidan elevates MicroRNA-29b to regulate DNMT3B-MTSS1 axis and inhibit EMT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Marine drugs, 13(10), 6099-6116.
  24. Yang, C.-H., Tian, J.-J., Ko, W.-S., Shih, C.-J., & Chiou, Y.-L. (2019). Oligo-fucoidan improved unbalance the Th1/Th2 and Treg/Th17 ratios in asthmatic patients: An ex vivo study.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17(1), 3-10.
  25. Zhang, W., Oda, T., Yu, Q., & Jin, J.-O. (2015). Fucoidan from Macrocystis pyrifera has powerful immune-modulatory effects compared to three other fucoidans. Marine drugs, 13(3), 1084-1104.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1

14
0

文字

分享

1
14
0
法國兒歌竟然唱「我有超棒的菸草,你沒有…」?!——《植物遷徙的非凡冒險》
時報出版_96
・2023/09/03 ・186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有超棒的菸草,但你沒有!

法國兒歌〈我有超棒的菸草〉唱道:「我的菸盒裡有超棒的菸草。我有超棒的菸草,你沒有⋯⋯」超棒的!

我們讓天真的孩子知道抽菸能帶來愉悅感(雖然抽菸有害健康),以及要如何輕蔑地挖苦朋友(這菸超棒,但你沒有!)。

傳說這首兒歌的作者是作曲家暨詩人拉泰尼昂(Gabriel-Charles de Lattaignant, 1697–1779),這代表兩件事:當時菸草已經遍布法國,而且是最令人開心的作物之一。

發現菸草的尼古丁

菸草的學名是 Nicotiana tabacum,自十六世紀起引入法國。拉丁文屬名「Nicotiana」的取名緣由並不是因為菸草含有尼古丁(nicotine),正好相反,1828 年人類分離出尼古丁時,使用菸草的學名為這種惡名昭彰的物質命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菸草的學名是 Nicotiana tabacum。圖/wikipedia

而「Nicotiana」又來自菸草的「發現者」尼柯(Jean Nicot, 1530–1600)。這裡的引號十分必要。

首先,早在歐洲人之前,美洲印第安人自古以來都有使用菸草的習俗。接著,尼柯不是在亞馬遜發現菸草的人,他甚至從來沒離開歐洲!

尼柯只是將菸草引進法國。最後,雖然他享有引入這種害草的光環,但他甚至不是第一個引入菸草的人。他真的不是!尼柯偷走了另一個人的貢獻,真正引入菸草的人是個更富有冒險精神的修士,名字叫做特維(André Thevet, 1516–1592)。

特維才是真正的菸草引入者

特維的貢獻經常遭人遺忘。如果惡名昭彰的尼古丁叫做「特維丁」,那我們可能就比較記得他(不過黃夾竹桃糖苷的法文的確是「特維丁」,得名自拉丁文學名為「Thevetia」 的黃花夾竹桃──命名緣由的確就是特維)。凱撒的該還給凱撒,那特維的也該還給特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特維生於 1503 或 1504 年的法國西南小鎮安古蘭⋯⋯也 有可能是 1516 年(畢竟太久以前了,沒有人清楚)。他生於農家。

10 歲時,可憐的特維即便不樂意,仍然被送到修道院,之後成了修士。他曾短暫念過書,但沒念過植物學。很驚人嗎?他的這點缺陷瑕不掩瑜,畢竟他讀了不少名家鉅作,包括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等等。

德勒(Thomas de Leu)筆下的特維。圖/時報出版

此外,他尤其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十分渴望認識這廣大的世界。這並不意味著他想還俗,只是書籍和旅行都比修道院生活還來得有趣太多了。

如果你去了里約,別忘了帶點菸草回來

他從短程航行開始:義大利、巴勒斯坦、小亞細亞。特維回來時簡直興高采烈,而命運很快又帶給他另一個機會,得以參與一場宏大的冒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王亨利二世派出軍官暨冒險家維爾蓋尼翁(Nicolas Durand de Villegagnon, 1510–1571),希望在巴西建立法國殖民地。

於是我們天真無邪的僧侶特維啟程前往南美洲,但他不是為了參加里約熱內盧的嘉年華,也不是要去度假勝地科帕卡巴納享受日晒,更不是要大跳森巴舞。

要記得,特維是名僧侶,而巴西也只是葡萄牙人在五十年前發現的一個新興地區。而且,新建立的殖民地將命名為「南極法蘭西」(France antarctique)。共有 600 名移民隨著維爾蓋尼翁和特維一起前往新大陸。

特維對他發現的一切事物都感到驚奇不已。他彷彿不停地低聲唱著名曲:「如果你去了里約,不要忘記登高望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德烈·泰維特《黎凡特宇宙學》。圖/wikipedia

他還將所有的新鮮事物稱為「singularitez」(特維自創的字,與「singularité」〔獨特性〕發音相同且拼寫相似)。

當時仍 是文藝復興時代,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還相當有限,因而還請各位讀者海涵特維看似幼稚的傳奇行徑。

他履行冒險家的職責,蒐集不少樣本:植物、鳥類、昆蟲,甚至還有印第安人的武器、物品和一件羽毛長袍(當然不是為了嘉年華的扮裝,而是為了學術用途)。

有些人嘲笑不務正業的特維其實最想抱回家的是獎盃。別忘了,他在船上的職務其實是神父,而不是博物學家。但無論如何,他有著觀察入微的靈魂,並且渴望知識。可惜他在新殖民地的時光很快就落幕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植物遷徙的非凡冒險》,2023 年 6 月,時報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4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科學新聞解剖室_96
・2022/08/28 ・5689字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 「科學新聞解剖室」案件編號 38
  • 文/黃俊儒、賴雁蓉、陳儀珈

案情

2020 年 1 月 21 日,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1]台灣第一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開始,疫情至今已延燒兩年多。過程中,我們歷經了兩個多月的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2]、清零的舉國歡騰,但很遺憾,疫情仍未宣告結案。今年四月,新一波 Omicron 所開始造成的確診數節節攀升,再度拉扯我們的焦慮神經。在防疫政策逐漸從清零轉向共存,確診數連日破萬的今日,我們該如何避免成為確診者?如何提升免疫力與保護力?如何成為獨特的天選之人?等等,儼然成為最具話題性的議題。

隨著疫情拉長戰線,各種防疫知識、妙方、偏方與日俱增,解剖員就在不同的親友的 LINE 群組中看到這一則許多人都轉傳的熱門影音[3],扛著「不想染疫?名醫教你 5 招自救法:預防確診、快速康復」的響亮標題,頗有為無助大眾指點明燈的救世感。

影/YouTube

簡單明瞭的「5 招」自救法,實在為焦慮的民眾提供了一條明確又簡單的防疫大道,加上又是醫生現身說法,實在太安心了。但解剖員仔細觀看影片內容,仍不禁冒出幾個疑惑——如果這麼容易,為什麼確診數依舊居高不下?疫情指揮中心為何不參考作為全民指引呢?面對諸多疑慮,就和解剖員一起深入探查防疫的灰色地帶!

解剖

一、台灣的名醫快要跟孝子一樣多了!?

「不想染疫?名醫教你 5 招自救法:預防確診、快速康復」,瘟疫蔓延的年代,來自「名醫」的建議,或許足以作為許多民眾心中的慰藉。但是,到底符合什麼樣的資格,才可以算得上是「名醫」呢?只要是「有名」的醫生,都適合為疫情代言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段期間,各大媒體無不熱衷談論、討論、辯論疫情的種種:要打哪個廠牌的疫苗?小孩要打疫苗嗎?要如何預防?疫情指揮中心的政策是否合宜?在媒體前侃侃而談的醫生們,儼然成為世人的救世主,但是也偶爾會發現,醫生之間的言論也有矛盾之處。那麼,我們要相信誰說的呢?

例如,胸腔外科蘇醫師在臉書上發表[4]:「當國外都在強調會重複感染,卻只有台灣在強調感染會有『無敵星星』」。對此,前台大感染科林氏璧醫師則協助緩頰澄清無敵星星的概念:「主要論點是「混合免疫」(Hybrid immunity),強調的是混合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力,對未來的任何變種病毒應該都更有免疫記憶、更能防重症,如此而已。」[5] 兩位都是很有名的醫師,觀點卻不盡相同,我們要相信誰呢?

再者,這麼複雜的疫情,哪一科的醫生最適合為新冠疫情發聲呢?胸腔科的醫師適合嗎?身心科的醫師呢?和疫情最直接相關的醫生專家應該是誰呢?「事實查核中心」的醫生專訪[6]中提到,就學理上,小兒感染科或許才是最熟悉疫苗的專家,他們替民眾施打過最多疫苗,因此最瞭解。但我們也常看到很多不是疫情控制相關領域的醫師抒發意見,大多數是善意提醒民眾應注意的事情,從各種角度來防堵疫情。

這倒也無妨,但可以確定的是,面對這麼複雜的百年一疫,所謂的「名醫」或是「專家」,都不是這麼容易的可以輕易地界定出來。

回過頭來看,影片中提出五招自救法的江醫師,算是「名醫」嗎?經過解剖員抽絲剝繭地搜尋後,發現江醫師在網路媒體平台[7]上寫著腎臟科專科醫師,長期研究保健食品、癌症預防、血管通路問題診斷及治療等,涉獵十分廣泛。除了醫生本業之外,江醫師同時也是一位很成功的健康食品經營者,所經營的公司[8]營運販售多樣健康食品和保健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搜尋的過程中,也很意外地發現,江醫師經常於許多媒體中曝光,同時也是幾個社會新聞裡面的當事人[9]。所以,如果從媒體曝光的角度來看,江醫師確實「很有名」,但是誠如先前的討論,這樣的「有名」是不是可以轉換成足以針對疫情提供專業意見的「名醫」,這可能就待商榷了。台灣媒體界有個笑話,就是新聞報導中「女的都是正妹,男的都是肥宅,出車禍的都是孝子! 」

當新聞中的「名醫」快要跟「孝子」一樣多的時候,也是閱聽人需要小心判斷的時候。

二、維生素 D、魚油、藻油、蜂膠真的神奇好棒棒嗎?

在這一部訪談影片中,所謂的「5 招自救法」指的是維生素 D、魚油/藻油、蜂蜜/蜂膠、鋅、鹽水漱喉這五項。江醫師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了許多論文數據,還有看起來「很科學」、「很實證」的實驗統計結果,告訴觀眾哪些營養補充品真的可以有效預防重症,甚至減緩新冠疫情的症狀。

經過解剖員的查證,江醫師引用的醫學研究確實存在,不過這些研究結果真的如同影片中所描述的這麼篤定嗎?我們從最廣為人知的疫情營養補充品——維生素 D 開始說起。影片中,江醫師秀出了一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論文的數據,言之鑿鑿地告訴大家,攝取維生素 D 補充劑,不僅可以讓住院率降低一半,也可以讓插管率降低大約 26%,「它是有效的,可以幫忙避免轉成中症、轉成重症!」。

江醫師引用的數據。資料來源/Clinical Nutrition ESPEN

然而,面對一樣的圖表數據,原始論文的作者,卻遠遠沒有江醫師所演繹的這般篤定,文章[10]是這麼寫的:「維生素 D 『可能』和較低的插管率、較短的住院天數『有關』」,而且在最後指出:「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認這些數據之間真正的關係。」因此,不能說江醫師所引述的資料毫無根據,但是最主要的差別在於研究結果的篤定程度。當然,謹慎的醫學研究者會十分小心地推論及下結論,但是媒體訪談往往更在乎戲劇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進一步瞭解這個問題,解剖員索性在許多醫學研究人員常檢索的 PubMed 期刊搜尋網站[11]中,搜尋維生素 D、鋅、茶葉、漱口水、蜂蜜/蜂膠、藻膠等經常被熱議的偏方關鍵詞。針對 2022 的期刊研究結果,可以發現不同研究主題的研究關注度有落差(篇數如下圖所示):維生素 D 及鋅的研究比較多,其他主題的研究則比較少。

再分析裡面的內容,例如可以發現學者們用過各式各樣的統計和研究法,探討維生素 D 在感染率、住院天數、重症率和死亡率上的關係。不過,這些論文的意見並不一致,多數可以區分為三種狀況:「正面,但有條件」、「有些狀況有效果,有些沒有」、「有點效果,但沒有顯著差異」,其中有不少論文認為維生素 D 跟某些數據有關,但也有不少研究認為無關。

更重要的是,維生素 D 對 COVID-19 在人體內的影響機制一點都不明朗。對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也在 COVID-19 的治療指引(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12],很明確地寫道:目前學界仍然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推薦或反對使用維生素 D 來預防或治療 COVID-19。

此外,江醫師在節目中大力推廣的魚油、鋅、蜂蜜和蜂膠,也多存在類似的狀況。其中,江醫師在「蜂蜜」的說明中指出蜂蜜裡面有雙氧水(過氧化氫的水溶液),吃了就可以幫你的鼻子和喉嚨消毒,而且蜂蜜含有的高良薑素、白楊素等成分,可以成功打斷病毒的複製。最棒的是,吃了「真正的」蜂蜜後,不會增加你的血糖!隨後,他也引用了一份巴基斯坦的論文,告訴閱聽眾,吃蜂蜜可以降低四分之一的死亡率。

依據解剖員的理解,雖然蜂蜜進入我們的體內後,的確會產生過氧化氫,但過氧化氫非常微量,跟可以拿來消毒用的雙氧水濃度相差甚遠,恐怕難以藉此殺死我們喉嚨中的病毒!而高良薑素、白楊素是否真的可以阻斷病毒複製?如同前述一樣,目前學界也同樣地無法有如此高度共識的認證。

再來,就是蜂蜜不會增加血糖的這個說法。蜂蜜與所有碳水化合物都一樣,不僅會提高血糖,而且對疾病管理和血糖控制並無好處,這是國健署都曾經公開澄清過的錯誤傳言[13]。此外,若真的按照江醫師所言,60 公斤的人每天要攝取 60 公克的蜂蜜,再加上平時所攝取的糖分,長期吃下來,可能要小心在成功抵擋病毒之前,就先變成一個大胖子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蜂蜜不僅會提高血糖,對抵擋病毒、控制血糖也都沒有幫助。圖/Pixabay

從 2020 年 COVID-19 疫情爆發,直到這部受訪影片上線,隨著病毒不斷產生變異病毒株,各國的疫情瞬息萬變,對於步步謹慎的科學研究來說,兩年半的時間,真的太短了! 雖然疫情期間,COVID-19 的研究百花齊放,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科學家能做到的,也只能慢慢累積數據,還沒有辦法在各種細節上這麼快地得到共識。因此,科學家們發表論文時,用詞與結論通常也都不會非常斬釘截鐵。他們知道自己單一的研究論文面臨許多限制,沒有辦法直接成為科學界的代言人,更不可能藉此強烈主張某個行動或是食品有直接的療效。

若我們細細解剖江醫師所引用的文獻,會發現他是在尚且渾沌、並未凝聚共識的科學界中,挑出部分支持他論點的文獻,並宣稱這是有「科學研究支持」的補品。或許,江醫師是急著想要守護民眾的健康,也或許是媒體需要有一些節目效果,所以無法像專業醫學研究人員那般謹慎溫吞,但事實是,這些內容及態度確實不是目前醫學界的共識。

由於這「5 招自救法」並沒有什麼立即的危險性,所以一般民眾如果抱著「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態度姑且參考之,或許也無大礙。但如果可以審慎地瞭解這些自救法並沒有影片中這麼「絕對」與「篤定」的效果,對於我們判斷其他更為相關及迫切議題,都將會是有幫助的!

三、順便賣點東西又何妨?

其實解剖員很願意相信,在這一次疫情中,許多醫生積極地發言討論疫情,多是基於對社會的責任感。當然,如果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帶來一些實質的好處,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此乃人之常情。

在這則影片中,江醫師搭配國外知名期刊的研究,逐一分享該研究大致上如何進行、該營養補充品在什麼時間點能發揮效果,善心地為大家整理出四項增強免疫力的保健補充品,外加一項非常容易執行的食鹽漱口方法。江醫師運用自己的專業,搜尋並整理出有效的保健產品,無非也是希望大家都不要染疫,能夠健健康康地挺過這場戰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當解剖員循著江醫師的建議搜尋相關保健品時,一不小心地就滑進了主講醫生自營商店[14]的頁面,也意外地發現影片中提到的幾項保健抗病毒產品,例如魚油、蜂膠、維生素 D 等,都是商店裡面的熱銷產品,甚至有幾項產品在解剖員查閱時已售罄。在蜂膠產品頁面中,還貼心地提醒使用者在疫苗施打前後該如何補充,算是非常佛心。只是,這些看似不經意卻又密切的連結,不免讓解剖員感受到一股濃濃的置入性行銷味道。

江醫師販售多樣健康食品,無非也是希望大家都健康,卻不免有股置入性行銷的味道。圖/Pixabay

台灣人一直對於各種健康食品情有獨鍾,根據經濟部統計[15]資料:「隨人口結構高齡化,預防保健意識提升,機能性保健及營養補充食品需求漸增,帶動保健營養食品 109 年產值達 195 億元續創新高,年增 9.78%,連續 6 年正成長」。平時就穩定成長的狀況下,再碰上大疫情時代就更不得了,有「名醫」加持的保健方法當然無庸置疑地成為大家追逐的焦點,而這也成為疫情期間另類的一門好生意。

基於民眾面對病毒時的焦慮而進行恐懼行銷,向來就是生意人屢試不爽的商業模式。雖然保健商品不是一種會立即造成危險的消費,但是當媒體訪談的專家夾帶專業權威形象和過度篤定的口吻,引起行銷效果時,則不免造成某些衝動性消費,甚至不當地把保健跟防疫進行過度連結。雖然暫時不傷身,但如果經常這樣傷荷包,可能也不是一件好事喔!

總結

兩年多來的防疫期間,我們走過、路過在各種場合、各種媒體中最常聽到的防疫提醒,就是做好個人防疫。像是口號,也像是標語,雖然心累,但也的確是生活中無法切割的一部分。為了提高免疫力,買點保障、吃點保養品補足營養當然沒有什麼不好,但如果因為媒體透過名人的推波助瀾而導致心慌,使得從早到晚狂吞各種營養品,或搶購名人掛保證販售的商品,這就真的大可不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此,本解剖室給予這系列新聞以下評價:

註解與參考資料

  1. 我國藉由登機檢疫即時發現首例中國大陸武漢移入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 指揮中心提升中國大陸武漢之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
  2. 因應本土疫情持續嚴峻,指揮中心自 110 年 5 月 19 日至 5 月 28 日止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各地同步加嚴、加大防疫限制,嚴守社區防線
  3. 【健康】不想染疫?名醫教你 5 招自救法:預防確診、快速康復!ft. 江守山醫師|下班經濟學 254
  4. COVID 感染完會有無敵星星?
  5. 「無敵星星」真的威!何美鄉再提綜合免疫力神威:不要恐懼被 OMICRON 感染!
  6. 疫情謠言鋪天蓋地,專家如何突破同溫層傳遞正確醫學知識?上億點閱醫師部落客經營新媒體平台心法大公開。專訪林氏璧(感染科醫師)
  7. 江守山醫師
  8. 江醫師健康鋪子/魚鋪子
  9. 名醫江守山詐健保費被解雇 他不滿告新光醫院確定輸了
  10. Beran A, Mhanna M, Srour O, Ayesh H, Stewart JM, Hjouj M, Khokher W, Mhanna AS, Ghazaleh D, Khader Y, Sayeh W, Assaly R. (202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nutrient supplem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ical Nutrition ESPEN , 48, 167-177. doi: 10.1016/j.clnesp.2021.12.033.
  11. PubMed
  12. Vitamin D|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13. 健康網》糖友吃蜂蜜不會影響血糖值? 國健署:錯
  14. 江醫師健康鋪子/魚鋪子
  15. 無畏疫情來襲,食品製造業 109 年第 1 季產值逆勢成長 2.41%
科學新聞解剖室_96
37 篇文章 ・ 12 位粉絲
「科學新聞解剖室」是由中正大學科學傳播教育研究室所成立的科學新聞監督平台,這個平台結合許多不同領域的科學解剖專家及義工,以台灣科學新聞最容易犯下的10種錯誤類型作為基礎,要讓「科學偽新聞」無所遁形。已出版《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新生活判讀力:別讓科學偽新聞誤導你的人生》(有關10種錯誤的內涵,請參見《別輕易相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一書)。

1

2
1

文字

分享

1
2
1
來趟蕉心之旅?購買有產地履歷的香蕉好安心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2/06/02 ・216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由 家樂福食物轉型計畫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彥諺

你喜歡吃香蕉嗎?香蕉是台灣人從小到大非常熟悉的水果,不僅方便攜帶、營養價值豐富,更符合現代的養生概念,很適合健身者、節食者。不過,你是從哪裡買到香蕉的呢?
你知道現在已經有專屬香蕉的「驗證」了嗎?

從以前到現在的台灣「蕉傲」

為什麼香蕉也有驗證?在談到驗證之前,首先讓我們聊聊過去。

作為常見的、隨手可得的水果,香蕉不只是台灣重要的水果產業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經濟果樹及糧食作物。在巔峰時候,香蕉曾經是全球產量最多的水果,經濟價值非常高,僅次於蘋果、柑橘及葡萄,而糧食重要性也僅次於小麥、稻米和玉米。

而我們的台灣,曾經有「香蕉王國」美名,當時因爲產量大,加上風土及氣候適合栽種,台灣種植出來的香蕉特別好吃,價格和出口銷量的成績都非常亮眼。在香蕉的黃金年代中,台灣東西南北都有種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雖然台灣是香蕉王國,外銷成績乍看亮眼,但蕉農的辛苦卻很少人知道。行話裡有種說法是「種蕉如賭」,因為種植香蕉必須靠天吃飯,將蕉苗種下之後,接著蕉農便得對賭著天氣氣候環境市場狀況——如果自然條件不佳,會導致收成慘澹,不過,若整體銷量過剩,也將造成價格大跌。又如果非常好運,成功撐過上述的局面,最終在進入市場銷售前,還將面臨到中盤、行口(台語)的層層轉手。作為一個蕉農,有太多變數不能掌控,收入也因此起伏不定。

吃好蕉!守護蕉農大行動!

台灣香蕉,從過去的出口黃金年代,邁入今天的另一個美好時代。如今,香甜軟糯的台灣香蕉,仍然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存在。

今天的台灣,因為經歷了多次爆發的食安問題,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安全。與此同時,農民們仍然有收入穩定的需求。要如何平衡這兩點呢?

家樂福認為,比起讓蕉農單打獨鬥,有另一個能兼顧農民與消費者雙方利益的方法,那就是以賣場的力量,支持小農。家樂福賣場內,只販售通過驗證的香蕉,藉由驗證,不僅可以做到產地溯源、驗證履歷,鼓勵且支持小農轉型,讓蕉農可以專注栽種,不需擔心後端銷售問題,同時,顧客也能藉由驗證得知透明資訊,進而安心選購。

四大金蕉:履歷蕉、有機蕉、金蕉伯、石虎香蕉

家樂福的香蕉驗證共有四大種。家樂福的「履歷蕉」,是從雲林屏東產區中挑選出來當季的、品質最優良的香蕉,並且全產品都需具備「產銷履歷(TAP)標章」,也需要遵循「家樂福農藥規範」,履歷蕉的每一根香蕉,都有其栽種來源用藥是否符合歐盟標準的紀錄,且只有在經過政府委託的第三方驗證機構定期抽檢合格後才能販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樂福 BIO 有機香蕉」則是來自全台最大的「有機驗證(Organic)」香蕉農園,位於屏東。「有機」的標章並不好取得,蕉農必須以全天然農法栽種,不施化肥不催生催熟,以人工除草代替除草劑,讓土壤是自然健康的狀態,健康的土壤所種植出來的香蕉,除了來源健康,口感香氣也特別好。

金蕉伯履歷香蕉」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10 多年前,家樂福已開始在全台各地找尋志同道合的農友,終於在雲林遇到願意為食品安全環境永續共同努力的蕉農,後來更成為長期契作的對象。他們以友善農法耕種,呵護土地,種出好蕉。

石虎山蕉」則是南投中寮的一群農友。他們為了保育瀕臨絕種的台灣保育類動物石虎,不擴大農地面積、不使用化學肥料及除草劑,保留給石虎一塊乾淨安全友善的棲息地。

家樂福的 Act For Food 食物轉型計畫

家樂福與民生息息相關,通路可以單純只是販售點,也可以帶來改變、產生力量。因此,家樂福推動食物轉型計畫,希望建立起與農民、農民團體相互信賴的合作連結,藉由大量計畫性種植、保證收購降低平均成本,一來讓農民能獲得合理的農務所得,二來讓消費者能以合理價格買到安全的食物,三來,通路能成為穩定供貨的角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買香蕉選擇家樂福香蕉驗證,不僅食得安心,更是以行動支持在地農民。家樂福相信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以家樂福 AFF 食物轉型作為領航,一同創造友善農民、土地、消費者的共好模式。

家樂福以行動,開創對所有人與土地共生共好的食物轉型模式,也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支持。

所有討論 1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