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許家綾、洪盈蓁及曾雅榮
《法醫女王(Unnatural)》的故事以科學辦案為經、社會議題為緯,並且在科學辦案的同時拉出了許多引人入勝的社會關懷面。
「若那不過是夢的話該有多好,至今依然會夢見你。」
當熟悉的主題曲〈Lemon〉響起,就代表又一個隱藏在死者背後的真相大白。
不過對你我來說,法醫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難以接觸到的行業,不免讓人好奇:這齣日劇裡所傳遞的科學知識是不是都是真的?(還是你其實感到不耐煩:「明明只是輕鬆追劇,我們又不是科學家,幹嘛那麼認真去關心戲劇所呈現的科學面?」)
然而,《法醫女王》不僅僅是流行文化,在讓你看熱鬧的同時,可以也讓你培養出科學素養,看到門道!
但科學素養是什麼呢?又為什麼重要呢?
科學怎麼了嗎?具科學素養的公民都應知道的三件事
隨著時代變化,現在的科學發展已經無法與社會完全分開;許多與科學相關的問題都不能只單靠科技專家解決〔註1〕,不過我們必須理解三件事:
1、很抱歉,科學是稀缺資源!
科學、技術本身是稀缺資源,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享用。但誰可以優先享用這些資源呢?每種優先順序的決定背後都不僅僅是科學可以處理的。
2、超過科學可以解答的問題
有些問題是可以向科學提出,卻無法單獨依靠科學就能得到解答。
3、天啊,科學本身也變成問題!
原本用來解決問題的科學與技術,也可能構成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技術發展往往還不夠成熟,就已經應用在社會中。
作為一個想要解決上述問題的公民,比起在網路上當「鍵盤醫生」與其他網友針對問題分析、論辯,「科學素養」或許是另一個不錯的選擇。
具備科學素養並不代表要你知道大量科學發現的知識、當個科學家,而是要懂得「針對科學的知識」。
聽起來很像繞口令,簡單來說,就是要懂得科學與技術如何運作、科學家又如何使用科學,進而讓自己擁有合理判斷科學與技術工作者行為的能力。
科學素養讓我們搞清楚「無名之毒」以及演繹法
————以下有劇情雷————
在EP1「無名之毒」的故事裡,死者高野島渡因為死亡的地點離能做解剖相驗的單位太遠(例如醫學大學等),因此未經過詳細的死因調查就判定其為心臟病發猝死。從這裡我們可以感覺到:像是「醫學解剖」就是種稀缺的「科學技術」。那麼,誰的死亡應該被優先解剖?政客?還是運動員?如果是平凡的你我,就應該因為死亡地點離醫院太遠,摸摸鼻子接受不能被解剖的命運嗎?(雖然如果已經要解剖了,大概也沒有鼻子可以摸了)這都涉及第一類問題。
再者,為了讓更多非自然死亡的人也可以被解剖、且更詳細的被調查死因,劇中有「不自然死因追查研究所」(Unnatural Death Investigation Laboratory, 戲中簡稱 UDI)這個實際上是虛構的財團法人組織。但國家到底應不應該投放資源,或者要投放多少資源到這類機構,這都與倫理價值的判斷有關,無法單靠科學就能做出決定,也就是第二類問題。
在故事結尾,研究冠狀病毒的醫院不慎導致病毒外洩引發感染,則涉及第三類問題:執行病毒的醫療研究,原本是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但研究本身卻可能為社會帶來未知的風險。我們到底容不容許這樣的醫療研究呢?
另一方面,劇中的法醫三澄美琴其實反覆使用了簡單版本的「假設演繹法」,這正是科學家進行推理時,會用來推斷假設的方法。
- 假定:高野島渡因心臟病發死亡→解剖後推翻。
- 假定:高野島渡因中毒而身亡→反覆檢驗可疑的餅乾以及到死者住宅採樣後,推翻。
- 假定:高野島渡死前到中東出差,因而感染MERS病毒,成為國內MERS的帶原者→高野島渡回國後曾與女友發生親密關係,女友沒有染上病毒,推翻。
三澄美琴在解剖醫院屍體後,確認高野島渡不是帶原者,他的MERS病毒是在醫院中感染得來的,並由此推論醫院有病毒外洩的問題。
在故事的推導過程中,觀眾或許不了解驗毒的實際方法或乙二醇的特性(科學發現的知識),但至少可以認識假設演繹法在科學上的應用,並了解到科學假設都有可能被新證據所推翻。
「誠真性」讓你想起:欸不是!《法醫女王》是日劇
在EP1的故事後半段,死者高野島渡因被誤認為是MERS帶原者而受媒體、民眾大力批判,甚至連其父母都受責怪,這恰恰是公民缺乏「科學素養」的側寫:由於不具備足夠的科學素養,民眾對媒體所傳播的科學資訊照單全收,就只能隨著媒體風向起舞。
只不過,在《法醫女王》裡,法醫有時顯得過於強大,除了在專業領域上發揮所能,一些主要角色甚至會越界去執行其他職業所負責的工作。這些橋段或許是因應劇情所需,實際上卻未必是法醫職責所在。
這樣的安排,會不會使得戲劇變得不真實,甚至讓觀眾對複雜的法醫學證據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甚至對法醫科學產生過度的「幻想」?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或許可以透過「誠真性」這個概念來解讀。戲劇的本質仍是戲劇本身,即使戲劇中的場景未必完全符合實際情況,但若透過有計畫的場景鋪陳及情緒烘托,足以讓觀眾入戲,同時盡可能傳遞正確的知識,這就是一齣好的戲劇了!〔註2〕
請別忘記《法醫女王》的本質仍是一部戲劇,而不是一部科學教育片。
當別人還在看熱鬧,你已經在用科學素養看門道
科學素養的培養,除了直接接觸科普文章、書籍或講座,流行文化也是一種好入門的方式。好的影視作品扮演的即是能成為帶動全體公民去思考及理解科學的重要推手。
這一次,透過檢視《法醫女王》這齣日劇,我們看到了戲劇背後的科學如何被建構、又如何被呈現在觀眾面前。下一次,你在追劇時,不妨也發揮你的好奇心,思考你在追的劇有沒有呈現正確的專業知識吧。讓我們一起培養科學素養,不僅看熱鬧,也要看門道!
在文章撰寫過程之中,黃俊儒老師與助理賴雁蓉﹙國立中正大學通識中心﹚也提供了不少寶貴意見,特此致謝!
註釋
- 戶田山和久,林宗德譯﹙2017﹚。《「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學校不教的科學》。臺北:游擊文化。頁196。
- 黃俊儒,(2018)。〈流行文化中的科學:告訴我你看什麼科學,我就知道你活在怎麼樣的科技社會〉。載於林文源、楊谷洋、林宗德﹙主編﹚,《科技社會人3:跨領域新驛路》﹙頁80-89﹚。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頁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