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兩個小娃最近升上大班,幼稚園老師也開始教授注音符號課程,並分派回家作業。她們兩個過幾天就異常認真地在學寫字,而且嚴格告訴我一定要寫漂亮、寫整齊。如果稍微凸出去一點點,她們會很小心的擦掉再重來。
即使父母說明這樣已經很好了,不需要擦掉重寫她們也不聽(他們這個階段,老師講的就跟聖旨沒兩樣,即便我認真跟她們說,老爸也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們也不信。在她們眼中老爸只會打電動跟看漫畫嗎?怎麼會是專家?)
關於不管幼稚園老師還是國小老師,一定要嚴格要求所有學生「寫字一定要在格子內、寫字一定要依照學字的虛線照描,一點都不能凸出去」,個人有非常多疑問。這也跟我過去的發展心理學所學不同。為了這件事(最近不打電動,也不看漫畫),認真的在論文資料庫中搜尋一番,總算找到一篇回顧性研究〔1],好好談談學寫字這件事。
即便現在是電腦時代,寫字在當今這個社會還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會寫字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學業成績一定是正相關的。後續也跟寫信、寫筆記、陳述意見、講電話、填文件、查資料等社會生活技能有關。寫字寫不好的人,甚至可能被長輩誤認為懶惰、動機低、不守規矩的小孩。
寫字的能力是怎麼發展的?
幼兒大約兩歲左右,開始學握筆時,最先出現的寫法就是塗鴉,也就是亂寫亂畫一通。接著才會出現垂直線、水平線、圓形等圖案。仿畫更為困難的圖案大約四歲開始出現,會依序出現十字、方形、三角形等等。至少要五歲左右,大約一半的人才能正確畫出三角形[2]。
寫字能力大約要六到七歲(小學一年級)才能慢慢發展出來,七到八歲(小學二年級)才會到達一個高峰期,也就是大部分的人在運筆寫字上已無問題。八到九歲(小學三年級)是寫字發展的另外一個階段,在這個時期,小孩才能主動的寫出字,組織字,並運用自己懂的字,表達出一段別人看得懂的話(這也是為何這個時期才會有寫短文、寫日記的作業出現,也才有意義)。
若再進一步考慮以性別作為區分,七歲以上的小孩,女童在寫字品質與寫字速度上明顯較男童為佳。因此男童若在寫字方面稍微慢一些,也不需要過於驚嚇。
拆解寫字牽涉到的元素
寫字能力牽涉到複雜、多重的元素,包含視覺動作協調能力、精細動作控制、視知覺能力、動作計畫、認知能力、觸覺、本體感覺、身體兩側的協調、持續注意力。若我們將「寫字」這件事從頭到尾一一拆解,就可理解為何需要有那麼多功能同時配合。
所謂的視覺動作協調能力是指要學寫字,先要看字,傳回到大腦先理解一番,再將訊息傳到動作區域,接著才指揮手指運筆。在理解時,則牽涉到記憶能力、空間能力、字型恆常知覺(簡單舉例:英文中 b、d、p、q 是不同的字;注音符號中ㄇ、ㄈ、ㄩ是不同的;ㄏ、ㄟ也不同;中文字裡左阜與右邑也是不同的)。
運筆部分牽涉到良好的精細動作控制能力,這個能力要六到七歲才完全成熟。有了動作控制,才能在寫字時將一筆一畫停頓、區隔開來。良好握筆需要運用手指,掌握住鉛筆,且有彈性的延展手指、停頓手掌與小肌肉,才能順利的控制寫字工具,讓筆往不同軸向旋轉,也才有可能寫出良好的筆畫。不成熟的握筆會影響精細動作能力,可先讓小孩試著握住粗一點筆桿的鉛筆,接著再轉換成一般粗細的鉛筆為宜。
動作計畫也是重要的。筆畫順序需遵循一定的方向,在中文字是由左而右,由上而下。字形部件的良好組合,才能讓偏旁是偏旁,部首是部首,頭是頭、腳是腳才可能讓字形較為協調,也才能讓寫出的字易於辨識。
另外,觸覺、本體感覺與全身動作的協調也需要注重。觸覺、本體感覺讓小孩可在寫字時感受到筆、紙、桌面、橡皮擦,並且時時監控自己所寫出的字是正確的。而全身的協調牽涉到各個部位的肌肉使用,如當常用的那隻慣用手在寫字時,另外一手要知道扶住紙張,才能寫出較為正確的字形。
最後持續性注意力也是必須的,如果小孩不能持續的注意,並且讓自己一直保持專心的話,是不可能完成一段作業的。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寫字的整體能力也不佳,也常常無法完成回家功課。
上述之相關能力,都是六到七歲才能完全成熟。因此,在幼稚園或小一階段,只是在發展寫字能力的初始時期,在這個時間點就一定要求寫到完美,完全寫在格子裡,這其實是非常違反生理與心理發展的。
寫字的外部環境
寫字要寫得好,也與許多外部環境有關。包含坐姿、椅子桌子的高度、寫字工具、紙張的類型、燈光明暗、外部是否有噪音、作業份量多寡、與黑板的距離、視力等等。
理想上,小孩的坐姿要正確,身體軀幹與臀部、膝蓋部位成90度,手腕、前臂可放鬆地放於桌面上。桌子椅子不可太低,太低也容易讓小孩往前傾;但也不可太高,太高會讓腳無以支撐。在寫字時,讓整個環境越單純越好,玩具、故事書都收去一邊,大人也不要同時在一邊看電視,只會形成不當的外部干擾。
總而言之,寫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需要協調身體各個部位,調動各種認知能力,才可能好好的寫出一個字。等到所有能力都練習妥當,才可能成為身體自動化的一部份,可以不加思索的寫出一連串文字。
最後,個人還是要再次澄清,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認為寫字這件事情不重要,也不是反對學寫字,而是對於「在學寫字的初始階段,就一定要寫到漂漂亮亮,完全在格子裡」有不同意見。如果我們是站在發展心理學與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就不得不思考嚴格規定的學寫字到底有何實質意義。
參考資料:
- Feder, K. P. & Majnemer A. (2007). Handwriting development, competency, and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49(4):312-7. DOI:10.1111/j.1469-8749.2007.00312.x
- Beery, K.E. & Buktenica, N.A. (1989). Developmental Test of Visual-Motor Integration – Revised. Chicago, IL: Follett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