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Virginia(維吉尼亞)大學與 North Carolina(北卡羅萊納)大學發現一種先前未定義的小型環狀 DNA 分子,出現在老鼠與人類細胞內的染色體外。這種環狀 DNA 的長度是 200 – 400 個鹼基對,而且沒有重複序列。這種新型染色體外環狀 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已被封為 microDNA。不像其他形態的 eccDNA,在 microDNA 中,鹼基對的順序沒有重複,且常被發現與特殊基因有關。這指出它們可能是因染色體 DNA 的小段微缺失(micro-deletions)而產生。
Anindya Dutta 教授等人將取自老鼠腦組織樣本的 DNA 純化,消化(digested)掉線性 DNA(linear DNA,那由數百萬個個鹼基對構成),僅留下環狀 DNA 片段,接著使用超高輸出量定序方式定序。環狀物由一套新的生物資訊程式確認。
他們發現環狀物的大小與 DNA 上核小體(nucleosome,染色體的次單位)的長度約略相同。環狀 DNA 的嬌小尺寸令他們感到驚訝,因為染色體外 DNA 會更大。他們的環狀 DNA 亦與先前已知的環狀物,稱為多分散 DNA(polydispersed DNA)不同,因為後者經常包含重複的鹼基對序列。另一項有趣的發現是,這些環狀物富含 GC(鳥嘌呤–胞嘧啶)鹼基對以及相對較少的 AT(腺嘌呤–胸腺嘧啶)。研究者在其他老鼠組織與人類細胞上重複他們的實驗。
該團隊亦將環狀 DNA 與原本被消化掉的線性 DNA 比較,同時發現他們能使 microDNA 與線性 DNA 上的微缺失相配。該結果指出在組織細胞中發現的 DNA 或許會展現比先前所以為還要更多的變異,而這意味著,若微缺失出現在其他組織的 DNA 中,但血液細胞(那常用於定序)沒有,則血液細胞中的 DNA 定序也許會給出誤導性(misleading)結果。在自閉症或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定序例子中,這也許很重要。腦組織中不正常的基因作用可能會引發這些疾病。許多癌症也是由不正常的基因作用所引起;在此例中,腫瘤抑制基因,以及血液細胞 DNA 的定序也許會給出誤導性結果。
研究者指出,microDNA 也許會在 DNA 複製或 DNA 修復過程中形成,但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確定牽涉其中的確切過程。該團隊接下來要轉向研究癌症基因組。
這篇論文發表在 Science 期刊中。
原始文獻:Yoshiyuki Shibata, Pankaj Kumar, Ryan Layer, Smaranda Willcox,
Jeffrey R. Gagan, Jack D. Griffith, Anindya Dutta.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March 8 2012
doi: 10.1126/science.1213307
愛犬慘死,兇手逍遙法外。縱然不是每個人都如電影《捍衛任務》的 Johon Wick,身懷絕技,謀求私刑正義;[1]透過科學管道,至少可以討個答案,獲得心靈平靜。義大利某隻母的傑克羅素㹴(Jack Russell Terrier),橫屍寵物旅館的院子,得年 8 歲。犬舍的網子破裂,有向內拉扯的痕跡。寵物旅館老闆養的3隻荷花瓦特犬(Hovawart),嫌疑重大;然而事後到場的獸醫,卻認為野生狐狸或海狸才是罪魁禍首。傑克羅素㹴的主人心有不甘,遂找上波隆那的一所動物疾病預防研究機構(L’Istituto Zooprofilattico Sperimentale della Lombardia e dell’Emilia-Romagna)。[2]
非當事荷花瓦特犬。圖/Oxborrow on 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身後貢獻
鑑識團隊完成狗主人託付的任務後,撰文介紹將 mtDNA 的細胞色素 b 基因(cytochrome b gene),放大並定序,最後確認物種的細節。[2]雖然不曉得他們的努力,是否有助司法公道,但是好歹已為學術研究貢獻心力。天下蒼生多少默默無聞,死後被立碑著傳的又有幾個?一隻備受寵愛的傑克羅素㹴,能榮登學術期刊,也算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