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政霖(本文撰寫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及肯夢 AVEDA 支持合作)
多數人都吃過「魩仔魚」,但你吃過「紅頭魩仔」沙西米嗎?吃下這種高檔的仔稚魚料理時,除了吃掉一般魩仔魚三至四倍的價格,也吃掉了許多謎團!因為,牠們並不同於一般由漁船撈捕的「魩仔魚」,而是來自清澈自然溪流的出海口,甚至可能源自數丈高的瀑布之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神秘小魚一號:月亮的金孫,美味盤中飧
有一種沙西米料理,外觀就像沒煮過的魩仔魚,因為身體透明可看見鰓部內臟而被稱作「紅頭魩仔」,但是價格貴了三倍,來自東台灣。每年四月,沿海居民會用三角網,在溪流出海口附近,持網逐浪撈取「紅頭魩仔」,在勒嘎‧舒米新作《巴克力藍的夏天》中有很唯美的一幕。
臨海原住民自古就有使用魚簍撈捕牠們的傳統,原住民語名為「烏佬」,也就是「月亮的孫子」,不知道是不是滿月大潮之時,撈捕的狀況會特別之好?聽說男人吃了,不只頭好,還會壯壯……。
神秘小魚二號:逆流而上、發憤圖強
夏天到了,去溪邊玩玩吧。咦?溪床上流水不穩定的大石頭上怎麼黏著幾尾小魚?是誰這樣惡作劇虐待野生動物,把魚抓來黏在石上?仔細一看,原來這些魚胸部長著吸盤樣的鰭,牠們是用這雙鰭,把自己吸在石頭上的。這類胸部長吸盤的魚,通稱鰕虎。
為什麼魚要黏在大石頭上呢?
神秘小魚三號:會從海裡爬上瀑布的「鯊魚」?
東台灣某個濱海的瀑布,水從數十公尺的高度奔流入海。在這樣陡峭的瀑布頂上,竟然還棲息著一種魚,成魚約莫 10~20 公分,名曰「日本禿頭鯊」。
魚類達人看著不斷墜落數丈海崖之下的溪水說:「牠們是從海裡上來的。」讓人忍不住想摸摸達人的額頭,確定一下他有沒有沒發燒。不只如此,達人還說:
「在日本,這禿頭鯊成魚是高級炸物料理,一尾可要數千日幣……。」
以上說的三種魚,其實都是同一種。牠是日本瓢鰭鰕虎,也俗稱日本禿頭鯊,東台灣溪流裡最常見的一種洄游性鰕虎,也是專屬於清澈溪流環境的最重要指標生物。
少年出家的和尚魚,不只茹素還修行?
話說這日本禿頭鯊的故事,還需從海裡說起……
「紅頭魩仔」的記憶,源自在海裡漂流著的某一天,嚐到海裡浮游微生物的那一刻開始。牠們漂流了將近半年,每天被來自海底、海上的掠食者吃掉大半,身體總算一點一滴地長到了一寸長度。身體的改變,讓牠們對淡水愈來愈敏感,在那個「天時水利魚和」的日子,終於抵達溪口,往溪裡游去……。
運氣不好的,被漁民撈去做了「紅頭魩仔」沙西米;走運的,抵達了下游溪床,透明的身體開始浮現欖灰與黑褐色交錯的漂亮橫斑,鰭也亮出了鮮紅色。 牠的背鰭如鯊魚般呈現三角尖形,又擁有水平的巨大胸鰭,所以被稱作「禿頭鯊」。
原本是大口狂吞浮游生物的小魚苗,此時雖名為「鯊」,卻突然「遁入空門」茹起素來,用開口朝下的大嘴,哇啦哇啦又吸又含地啃起溪底石上的藻類,做起了「和尚魚」,你看牠圓圓的禿頭上,有時還浮現出戒疤般的斑點呢!
除了茹素啃藻,牠們還「修行」。一邊成長,一邊逆著溪水,不斷上溯,尋找夢中的「淨土」。遇到障礙,牠們就跳上去,用合抱的吸盤狀腹鰭吸住石壁,等待多一點的水流,繼續往上衝,過了一關,再溯一關,沒有什麼能阻擋牠們!
如果找到自己中意的伊甸園,修成以後,洗盡鉛華,年少時期艷麗的鰭與身上的斑紋都慢慢褪去,牠們會在隱密的石縫裡產下卵、排下精,下一代於是誕生,任務完成。剛剛孵化的魚苗沒有完整的運動構造,只能任憑湍急的溪水一路沖流,就這樣,入了大海,繼續漂流,啟動下一世代的循環……
多變的日本瓢鰭鰕虎,牠的一生有多精彩?
海漂而來,溯溪而上,成長繁衍,順流而下——周而復始,在不同階段不同姿態之下與濱海居民、饕客、戲水遊客、生態觀察者相遇,而產生多種不同的身分,這就是紅頭魩仔、烏老、日本瓢鰭鰕虎、和尚魚、日本禿頭鯊的生命史。
觀察野生日本禿頭鯊很簡單,你只需要……
- 確認你身在台灣北海岸或東部、恆春半島任何一條水質清澈的小溪中或下游。
- 把腳踩進布滿大小石礫、石塊的冰涼溪水裡。
- 看到水下四散流竄,又隨即消失在就近石堆中的黑影,幾乎大半都是日本禿頭鯊。如果看到很多這樣的魚,請在心裡感恩,這條小溪還「活著」!
- 用防水相機或水窺箱突破水面的視覺障礙,在禿頭鯊分布密集的地方靜靜等待,牠們就會慢慢現身,繼續哇啦哇啦的啃食石頭上的藻類,甚至為了爭地盤上演全武行。
- 注意一下成體和幼體在外觀的比例、花色上的差異。
- 在河道落差大的地點,或許可以觀察到他們以吸盤輔助,黏在石壁上進行一個上溯卡關的動作。如果因此受到啟發,未來應該可以成為大人物 XD